第229頁
書迷正在閱讀:迷失在地球的外星綜合艦、用美貌征服世界[穿書]、穿書后被大反派標記、清宮之娘娘又精分了、丟掉渣攻以后[快穿]、淮陰侯她準備發(fā)癲、我的meimei來自日本、巡按的心肝寶貝[重生]、末世大佬清奇爆紅[娛樂圈]、成為女皇的條件是社死[蟲族]
“云直。” 身后忽然傳來叫聲,兩人松了手,一起望過去。 慕遠臉上立刻漫起驚喜之意,叫道:“世暄,綠漪姑娘。” 作者有話要說: 要食言而肥了淚,果然FLAG不能亂立。 盡力而為吧,反正這個月完結(jié)總是板上釘釘?shù)?。嚶嚶?/br> 第116章 四手聯(lián)棋 范世暄與綠漪就在兩人身后幾步遠, 見他們望來,便一起走了過來。 靠得近了,慕遠對紀謹?shù)溃骸吧髦? 這兩位便是范世暄和綠漪姑娘?!?/br> 紀謹微微頷首。 范世暄和綠漪自然也早就留意到慕遠身邊的這位,不需介紹, 也知道是誰。 自小在京中長大, 聽說許多關(guān)于這人的傳說, 綠漪還是第一次見到當今信王。雖然未著朝服,其身姿容顏氣度, 亦是在人群中出類拔萃, 一眼便能注意到的。 綠漪心中贊嘆,福了一福,低聲道:“小女子見過王爺?!?/br> 范世暄的心情有一絲微妙,有一些復雜。因為年少時家逢變故,致使他一直對朝廷中人抱有偏見和芥蒂,若非與慕遠相識在先,而慕遠入京在后,只怕兩人未必有緣分成為至交。然而在他先認可了慕遠這個人之后,他的身份便不再那么重要。即便如此,他也從未預料到,他有朝一日,竟會因之結(jié)識當朝最為權(quán)貴的信王。 在出聲叫住慕遠之前,范世暄就注意到了他身邊的紀謹。在知道慕遠被賜婚后,他曾經(jīng)輾轉(zhuǎn)反側(cè),也曾經(jīng)想象過那二人站在一起時會是什么樣子,雖然彼時他還從未見過那位傳說中的王爺。然而直到此刻他才知道,所有的想象都不如親眼目睹來得真實和直接。遠遠看去, 那兩人并肩而立的身影只能用賞心悅目來形容,不僅是因為他們出眾的外形,更重要的是,他們看著彼此時的眼神,說不上來多么繾綣,卻有著斬不斷的羈絆;還有他們在一起時,那形容不出的氛圍,仿佛他們天生就該站在一起似的。 在那一瞬間,不僅是范世暄,包括綠漪,心里都生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不是認輸,而是從一開始,就不曾被放在一起比較過。范世暄心想:大概在云直的心里,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都各有各的位置,但只有那一個人,是占據(jù)了全部。范世暄覺得有什么被放下了,又似乎有什么可能永遠也放不下。 范世暄不是擅于偽裝的人,他神色間的變化雖然微妙,卻并非無跡可尋,只是在走近慕遠的時候努力克制住了。這份克制未免刻意,只是在這方面有些遲鈍的慕遠面前,已經(jīng)足夠了。范世暄看向紀謹?shù)臅r候他的眼神略微掙扎了一下,還是幅度不大地拱了拱手:“見過信王?!?/br> 紀謹不以為意,淡淡一笑,溫和道:“不必多禮,時常聽云直提到二位?!?/br> 慕遠見二人并肩而來,起初的驚喜過后,不由有些好奇:“這么巧,世暄和綠漪姑娘也是路上遇見的嗎?” 綠漪莞爾一笑:“并非如此。范先生說想見識一下京師的上元燈會,又覺得一個人甚是無趣,綠漪亦覺如此,便相約一同前來。只是碰巧遇見了先生?!?/br> 范世暄點點頭:“離開京師十多年了,如今在京里相識之人寥寥無幾,能稱得上朋友的更是沒有幾個。這樣的佳節(jié)想必云直必定佳人有約,只好勞煩綠漪姑娘陪我逛一逛了。” 慕遠心中生出一絲淡淡的愧意,他心里惦記著紀謹,也細心安排了弟妹,唯獨忽略了這位友人。細細想來,他們也好一段時間未曾碰面了。 綠漪一雙妙目輕輕睇了范世暄一眼,頑笑道:“有京師最富盛名的女子作陪,莫非范先生還有什么不滿嗎?” 范世暄哈哈一笑,覺得自己有些失言,趕忙拱手道:“豈敢豈敢,能邀得綠漪姑娘,是在下的榮幸?!?/br> 幾句玩笑消解了慕遠心頭的愧意,幾人的神色也都松快了許多。 綠漪又道:“我在前頭聽雨樓訂了個雅座,先生,和王爺,若無其他安排,可愿一同喝一杯清茶?” 慕遠看了紀謹一眼,紀謹霎霎睫,揚著嘴角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便道:“求之不得?!?/br> 雅座訂在聽雨樓二樓臨窗的位置,延伸出去的小陽臺還算寬敞,置一長桌,四人分兩邊坐下,絢爛的街景一覽無遺。這是整個西大街最佳的幾處觀燈之所之一,往年綠漪即便想要提前預定亦不可能,托了去年與聽雨樓當家的蘇預之的幾番合作,有了交情,年底蘇預之返鄉(xiāng)之前,特意問了綠漪上元時是否來逛燈會,可要留一個雅間。蘇大當家的一番心意,綠漪又確實有此打算,便卻之不恭了。 范世暄,綠漪與慕遠本就熟識,自然無所謂拘謹。紀謹雖然身處高位,但他對一般百姓向來親和,何況還有著慕遠的關(guān)系在,更不可能端什么架子。只要紀謹愿意,有他在的地方就不可能冷場,還能在無形中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如處家中。 范世暄浪跡江湖多年,紀謹也曾南征北戰(zhàn),都是見多識廣之人,談起各地見聞自然不在話下,慕遠和綠漪倒成了聽眾。 范世暄再一次對紀謹刮目相看,他與自己見過的和以為的朝廷中人都不一樣,他甚至開始想,若是當年那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紀謹就已在朝中,或許結(jié)局不會那般慘淡。只可惜,時也,命也。而自己也注定走上了一條截然的路。 換了盞茶,范世暄提議道:“如此良辰美景,若不手談一局,豈不可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