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運動漫主角是怎樣煉成的、[綜武俠]當琴爹穿越武俠世界、[綜]如果我們有另一種可能、[綜漫]立海高中男子網(wǎng)球部、[綜漫]瑟瑟發(fā)抖、我的男朋友是小蜘蛛[綜英美]、[劍三]極道魔尊、[綜漫]忍者佐子、[綜漫]帽子架在線追妻、[香蜜]錦玉良緣
“這長春宮我瞧著就和——”胤祉大著嗓門卻是戛然而止。 若是把長春宮和龍?zhí)痘ue相提并論,傳到康熙耳中, 只怕康熙要追在他后頭非得打他一個滿頭包不成! “我瞧著不行, 我看還是一起去吧!” “……三哥!”胤禛無奈的喊了一聲:“真不用了……” 想來想去,胤祉勉勉強強,委委屈屈的送開口, 遙望著胤禛離開的身影又忍不住補充道:“記??!無論平妃說什么了!我一定都會站在你身后的!” 胤禛沒回頭,伸出手朝他揮了揮,表示自己已經(jīng)聽見了。 胤祉站在原處,直到胤禛踏出院門也沒動彈。 “三阿哥……時間不早了!咱們也得快點走了!”周茂苦著臉從兜里拿出懷表瞧了兩眼時間,又驚覺周遭的氣氛那是越來越古怪,忙不迭的開口勸說著:“今日得在工部和諸位大人商議事務,得趕快走了才行!” “本阿哥知道了?!必缝睃c點頭。對于上書房里眾人奇怪的視線他視若無睹,只是沖著三個弟弟點了點頭便帶著周茂等人匆匆離開。 等一行人出宮趕到工部,在工部后院里早已坐滿了翹首以盼的官員、匠員以及學徒。 胤祉一走進去,就微微挑眉,只見在場諸人中竟然是一個洋人都沒有。他下意識的停步,看向見著他到來起身的工部尚書陳延敬:“陳大人,南懷仁南大人呢?” “三阿哥有所不知,荷蘭外交使團已至廣州,預計再過一月就會到達京師。不過使團上書希望能夠參觀鐵路,萬歲爺派遣南懷仁大人接待使團來賓,因此南大人如今去了理藩院?!标愌泳垂笆只貜偷?。 胤祉點頭:“陳大人是否派了人?” 不用胤祉點出,陳延敬也明了他的心思:“三阿哥放心,臣已電報聯(lián)絡沿途火車站站長,令他們加強看守,嚴格遵照規(guī)定cao作,禁止無關(guān)人員接近火車窺視?!?/br> “很好?!必缝睃c點頭。他大步向前走去,直至眾人的眼前,還未等眾人齊齊行禮便率先開口:“諸位大人無需多禮,先坐下吧。” “三阿哥,這于禮不合?!惫げ渴汤申愐槐曢_口。 “這里又沒有外人在,管他什么禮不禮的呢!”胤祉泰然自若,再次伸手示意諸人落座。 見三阿哥強調(diào),眾人面面相覷許久,還是硬著頭皮一一落座。 等諸人都坐好,胤祉才迫不及待的開口:“說吧,如今進展得如何?” “火|槍|火|炮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臣等的確已經(jīng)研究了不少夷人所用的槍|炮,并且做出了一定的改良?!?/br> 對于火|槍,戴梓還是極有資格說明的,因此他率先站起身滔滔不絕的開始稟告:“首先是火|槍,三阿哥所說的想法至今還沒有成功實現(xiàn);有進展的是火|炮,一開始火|炮炮管的強度不夠,導致使用次數(shù)過度之后容易發(fā)生炸膛問題,其次炮彈在射出之后也會出現(xiàn)炸裂的情況,最后也就是精度和準確度的問題?!?/br> 胤祉默默點頭:“戴大人請講。” “炮管的問題在更換炮管材質(zhì)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經(jīng)過我們測試在最新的鋼制炮筒中運行五百次后,內(nèi)部依然沒有出現(xiàn)裂紋痕跡,具體上限是多少次數(shù)如今還在測試之中。 第二個問題是彈藥的外殼和填充的火藥配方導致,這個問題主要由于咱們沒有經(jīng)驗,先前用的都是實心彈,換成空心彈之后外層依然采用的是過去的做法,導致在炮筒里聚熱過度,有直接引炸或者射出后開裂分散的問題?!?/br> 戴梓滔滔不絕,噼里啪啦的說了一大串。 “戴大人的意思是火|炮已經(jīng)可以進入正式的測試或者是使用中?”胤祉眼前一亮,認真的反問道。 “沒錯?!贝麒骺隙ǖ狞c頭。 “很好,這件事要登記下來,陳大人明天上一個奏折到皇阿瑪跟前,既然荷蘭人的外交使團來了,咱們倒是可以展示展示和他們的火器比較比較?”胤祉含笑點頭,又抬頭注視著戴梓:“戴大人,這件事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臣明白!” “火|槍的改造……稍后戴大人跟本阿哥私下談一談,本阿哥正好有些思路!”胤祉環(huán)視周遭。 這里雖說都是工部官員,但是人怎么會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想法,就算胤祉也很確定,太子或者說是索額圖定然在里頭插入了不少人手。 有些事情,還是隱瞞著點比較好。 胤祉對自己有信心,對索額圖可沒什么信心。 別看對方在回京之后就上書乞休,赫舍里家看似沒有標桿,可惜只要有太子在自然有一股股的勢力愿意撲上前圍在身邊作為馬前哨。 “是!”戴梓笑著應了聲,順勢落座。 “陳大人,另外大清技術(shù)學院的進展如何?” “回三阿哥,這件事……”陳延敬有些遲疑:“臣稍后再細細與您談一談!現(xiàn)在先說別的如何?” 胤祉微微一愣,下一秒點了點頭:“這倒是無妨?!?/br> 先和在場工部官員確定如何安排拍賣會奪標的商戶、各地收購合作項目、各地工商局登記造冊進展以及工部新發(fā)明的一些零零碎碎的項目,隨后又是探討一番鐵路、電報還有電燈的情況。 說到電報和電燈,又說起發(fā)電機的研究進展……隨著一個個項目解決,在院子里的人也逐漸變少,到最后只剩下了區(qū)區(qū)十數(sh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