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書迷正在閱讀:非人類穿越時空的日常、師父難當、養(yǎng)歪師弟后他人設崩了[重生]、匪風悍氣、怎么追男孩子 完結+番外、如昨、女帝和長公主、夫郎是個戀愛腦 完結+番外、把你裙子穿上 完結+番外、新歡 完結+番外
第63章 鄉(xiāng)試考試時考題涉及邊防問題,楊曄當時是從三個方向作答的,分別是防御工程體系、駐守士兵人員以及外交。 防御工程大紀朝早年修筑的很好,并沒有多少可說的,他主要闡述后面的兩者。 他提倡設立專門的邊防管制機構,派遣強壯的士兵駐守的同時,也要能言善辯且通達情理的文官在邊疆外交,同蠻夷貿(mào)易往來,放下大國身段以禮相待,蠻夷想攻打中原有很大的原因是邊疆地勢條件惡劣,資源不足,想尋求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如果紀朝能同邊疆之人貿(mào)易,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降低蠻夷的野心。 后來他鄉(xiāng)試奪魁,也不知到底是批改試卷的官員覺著他發(fā)表的見解可行,還是思路清晰。 總而言之,經(jīng)過幾次考試,他得出的結論便是要有敏銳的時政嗅覺,眼下南方鬧了災荒,說不定到時候就會出現(xiàn)在會試的考卷上。 比如說南方災荒,當如何解決? 朝廷撥款賑災,官員層層剝削又當如何? 他果斷翻出了些水利書籍,還有什么講解藥物的書籍,正翻閱的起勁兒,忽然聽見隱隱約約有朗讀聲,他合上書,探頭仔細聽了一下,家里給小湘請了夫子,其余幾個十幾歲的大孩子伴讀,可是現(xiàn)下天都黑了,夫子早已經(jīng)回去,是誰還如此用功。 尋著時有時無的聲音過去,他竟瞧見是阿喜坐著后院的石凳子上,石桌上放了盞裝了燈罩的燭火,正在看書朗讀。 阿喜讀的認真,并沒有注意到身后來了人,楊曄也沒出聲,聽著阿喜放慢語序,盡量咬準每個字不結巴的讀著一首詞,他沒打斷,聽了一陣后,輕手輕腳的回屋去拿了件披風出來。 挨著炭火烤熱的披風帶著暖氣,捂到身上后阿喜才發(fā)覺楊曄來了。 他頗有些被撞破的局促感,連忙把書垂放到了腰間:“吵到你看書了嗎?” 楊曄在他脖間系好了披風帶子,溫和的笑了一聲:“沒有,我只是過來瞧瞧?!?/br> 他拉阿喜坐下:“院子里風大冷,當心著涼了,想讀書可以去房里讀,我去書房里看書便是了。” 臥房離書房進,阿喜怕打擾了楊曄,他這才出來的,年前忙了那么一陣,讀書寫文章的時間少之又少,瞧著楊曄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翻書,他實在不好擾了他的清凈。 “怎生突然想起看詞了?” 阿喜回過神,抿著唇道:“我、我問了沈大夫,他說結巴可以治療,讓我日日勤奮練習朗讀,唱歌,興許可有成效?!?/br> 楊曄眉毛微挑,偏頭道:“若真是有效,那著實可以好好練習一番,假以時日能恢復,那可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阿喜笑著點了點頭,真的恢復了的話,往后他也不會在宴會上支支吾吾,讓楊曄失了臉面。雖然這些年縣城里與楊家來往之人皆知道他是個結巴,習慣下也并沒有什么不敬的地方,可是一旦新結實個人,初次聽其說話時難免還是會流露出一些驚訝之色。 既是驚訝,他又怎會不知這般時刻他們心里想的是什么。 楊曄忽然牽著他的手,打斷了他的思緒:“走,回屋里去讀?!?/br> 如此過了些日子,楊曄在書房里讀書,阿喜則在臥房里朗讀,白日家里的孩子在后院里讀書,一時間楊家宅邸里書聲瑯瑯。 很快便到了二月底,去年楊曄栽種的檸檬樹已經(jīng)活了,不少還抽了新芽,楊曄正在教家里的下人如何打理檸檬樹的時候龐展中忽然登門。 這兩年各自忙碌著生意,楊曄同龐展中的來往已經(jīng)大不如當年在鳳香樓上工時那般密切了,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備了禮,雖不常見,但情誼卻是在的,兩人見面也頗為親切。 “龐老板現(xiàn)下也是越發(fā)客氣了,上門來坐坐竟然也備些厚禮,實在是生分?!?/br> 楊曄示意下人接下禮物,迎著龐展中去了會客廳里,親自泡了盞茶給龐展中。 兩人閑說了兩句,龐展中瞧著楊家宅邸,當出楊曄買新宅子的時候他也來過一趟,昔時還不怎么起眼的一處宅子,歷經(jīng)擴修改造,今下竟是比他那宅邸還闊氣的多,當然,讀書人懂風韻,他那宅邸可是不能在這些地方與之相較的。 那時楊曄在鳳香樓上工,也還只是個不起眼的鄉(xiāng)野童生,不過幾年之間,已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先下他見著了人也還得恭恭敬敬叫上一聲舉人老爺,也幸得當初黃進有眼光,覺著楊曄是個有本事的,一直以禮相待,否則他龐展中縱使在文陽城有些神通,恐怕也難以攀附到鄉(xiāng)試的解元老爺,受其親自斟茶的禮遇。 “此番來是有樁生意要同楊老爺談談的?!?/br> 楊曄道:“但說無妨。” 時下楊家開的涼串正在文陽城里時興,之前他并不知古董羹也是楊家開的,他帶上家里人生意場上的朋友去吃過幾回,回回都給了優(yōu)惠,細下一打聽才知道是楊家的產(chǎn)業(yè)。 古董羹在城里的生意如日中天,外縣里來做生意的老爺都要去一嘗館子里的奇味菜品,縣城里見里頭錢好賺,自然也是想分一杯羹的,可惜分明知其原料,做出來味道就是不如楊家的好。 西街前不久也開了家古董羹,菜品和楊家館子里的都差不多,價格還低些,一時間倒是也吸引了不少客人去,可惜那些雜碎東西沒有處理好,去吃了的人直罵寒磣,鍋底也不如楊家的好吃,去了一回的人便再沒去過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