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還沒走到雜貨鋪,王大偉就先看到了一家書店,腳下一轉就走了進去。 他準備買一些紙筆,來記村子里的公賬,比如賣趙石頭家地的所得,比如集體婚禮的花費,將來村田有了收益也要一并記錄。 不管村民看不看得懂,做個賬本出來也顯得他坦蕩,避免那些占便宜沒夠的懷疑他貪了賣地的錢,再讓他成倍的吐出來。 雖然他并不是原主那個好捏的軟柿子,但也不喜歡麻煩。這樣一目了然的堵住村民的嘴最好。 另外,他自己日常也有些需要記的東西。比如說集體婚禮的菜單,需要購買東西的清單。 現(xiàn)在他都是拿小木棍在樹葉上劃拉著印子寫字,一兩天還好,再久樹葉就會爛掉。沒有紙筆真的很不方便,連他繼任村長的文書,還是在吳家莊厚著臉皮蹭吳高樹的紙筆寫下來的…… 王成梁還留下來一本村子的戶籍冊,可是沒有筆墨,也不能給難民們登記戶籍。 書店伙計看他的衣著,倒也沒有因他穿得簡陋而怠慢,聽說王大偉想要買些紙筆,便貼心的把他引到放置平價筆墨紙硯的區(qū)域。這年頭窮苦的農(nóng)家子靠讀書出頭的不在少數(shù),誰知道哪片兒云彩有雨,就出人頭地了呢。 保不齊面前這個就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不過這伙計也十分機靈有眼色,雖然引著王大偉往平價區(qū)走,嘴里卻說著:“我們店是瓊水縣最大的書店了,賣的書籍紙筆種類也比他處多,連那王侯府中用的雪浪紙也有哩!不過你們讀書人練字廢紙菲的厲害,要我看待高中再用那十分好的也不遲,現(xiàn)今咱們妙竹州本地產(chǎn)的毛邊紙、元書紙也是很不錯的。” 讀書人都好面子,他這么說還能替他們遮掩遮掩貧窮所致的羞臊。 毛邊紙和元書紙都是用竹子制成的,質量次于宣紙。加上是妙竹州本地生產(chǎn)的,省了運輸費用,伙計是真心認為很劃算。 王大偉隨著他的介紹看去,只見伙計所指的是一些黃色的紙張。 王大偉:…… 這不就是現(xiàn)代以倡導環(huán)保而流行起來的竹漿本色……廁紙嗎?很多抽紙也開始做這種了。 哦,比抽紙的質量還要差一點兒。王大偉摸過之后,麻木的在內心評論。 那毛邊紙和現(xiàn)代的竹漿紙差不太多,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王大偉曾體驗過一次,舒適度并不如普通抽紙,當然毛邊紙比廁紙和抽紙要略厚一些,紙質有點脆脆的像小時候用的作業(yè)本紙…… 而用來寫毛筆字的話,粗糙的那面容易暈染,而光滑的那面則不托墨,寫完字需要平穩(wěn)的晾干。 你要是寫完字豎著拎起來,怕是能流下墨汁。 元書紙就更為粗糙了,是毛邊紙的低配版。 然而即便是這些連現(xiàn)代廁紙都不如的紙,價格也并不便宜。毛邊紙一百文一刀,元書紙也要七十文錢。一刀有七十張,四尺的寬幅,數(shù)量倒是不少。 幸好他不是真的讀書人,做些簡單的村子情況登記也不大耗費紙。王大偉最終買了半刀毛邊紙,一支鴨毛筆,小半塊劣質殘墨,共花費了一百三十文錢。 硯臺就不買了,他打算去山上找塊石頭代替。 王大偉還是第一次知道鴨毛也可以做筆,是用鴨子胸|毛做成的,筆頭十分柔軟不大好寫字,價格倒是比羊毫、兔毫、狼毫便宜多了。 出了書店,王大偉又轉去雜貨鋪,買了二斤鹽巴,一斤醬油,二兩紫菜,花去三百文錢,其中醬油是大頭。 妙竹州臨海,雖然瓊水縣靠近內陸,但紫菜、蝦米這樣的海貨還是挺便宜的。二兩干紫菜泡出來能有一大鍋,打上十幾個雞蛋下去,再不夠只往里頭添水就是了。 王大偉看了看手里的東西,又問老板:“有糖嗎?” 紅燒rou還是要炒了糖色才好吃,炒野菜也可以放一點糖來提鮮。 “有,我這兒貨最全了,就是蜂蜜也有的?!蓖醮髠ベI了好幾百錢的東西,掌柜的也挺高興的,當場就把壇子拎了過來。 王大偉看去,一共有兩種糖:一種是蜂蜜一樣呈琥珀色的粘稠糖漿,是小時候見過吹糖人、畫糖畫的原材料;另一種是白色的小方塊,像正月里吃的芝麻糖,只是上頭沒有芝麻。 兩者都是麥芽糖,古代稱為飴糖。就是沒有現(xiàn)代常見的白糖。 王大偉陷入了沉思。妙竹州明明種甘蔗的人很多,卻不見蔗糖……他這才想起來,中國古代蔗糖是非常少見,且無法提純出現(xiàn)代那種顏色純凈的白糖,而是以黑糖、紅糖為主,且多做藥用。平常百姓都是以飴來代糖。 這還多虧他穿越前不久才演了一部講述中國制糖發(fā)展的電視劇《糖朝》,不過時代背景在民國,更遠的知識王大偉也沒太仔細研究,只是一帶而過的瞅了一眼。 而如今,即便是被稱為飴的麥芽糖,在古代也是輕奢產(chǎn)品,比鹽還要貴,一斤要七十文錢。又不似鹽是必須攝入的,普通人家沒事不會買糖。 王大偉好奇的每樣買了一點,又花去五十文。 掌柜的也不嫌他買的少,樂呵呵的收了錢,直夸王大偉孝順:這么貴的糖一般人家可不舍得買來吃,都是用來孝敬家里老人的,因此才有“含飴弄孫”一說,指古代老人的幸福生活。 一邊吃糖一邊玩兒孫子,而并不是說把糖給孫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