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jié)
“照這么說,她還真的是沒米下鍋了?” 楊冬燕都震驚了。 在她的印象中,魏阿薺雖然成天鬧著要占小便宜,但總算是村子里的富人家。如果說連魏阿薺家都面臨餓死的地步,其他人家呢?甚至那些顆粒無收的地界呢?豈不是全都要餓死了?那接下來還有好?別隨時都會爆發(fā)起義吧? 所以說,有時候見識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兒。 像楊冬燕這種,聽說某個親戚家快沒米下鍋了,就能聯(lián)想到其他地方餓死人了。又從餓死人了,想到即將到來的起義軍,甚至她已經(jīng)腦補出了戰(zhàn)火紛飛的情形了。 要命啊! 她咋兩輩子都攤上這樣的事兒啊! 倒霉兒子喲,趕緊過來救你們娘?。?/br> 萬幸的是,不用等劉家兄弟救命,蘿卜就開口救了她。蘿卜說:“其實也沒嚴重到那份上,姑奶奶家應該還是有余糧的,就是舍不得一氣吃完了,想著多囤些糧食,勉強來年餓死?!?/br> 楊冬燕:……滿臉臟話。 這時,土豆突然開了口:“姑奶奶還罵了二奶奶你。” “啥?” 土豆被嚇了一跳,趕緊放下rou包子,正襟危坐的道:“就、就是……就是二奶奶你不是讓老叔家的叔伯們給其他親戚家送糧食嗎?我爺奶就拿了不少,還有我們家,土豆他們家,三叔家。對了,這回你讓叔伯去接咱倆,不是還給方家、楊家,窩頭那個先生家里都送了糧食嗎?” “對呀!”楊冬燕下意識的點頭應道,隨后她就想明白了,“沒給你姑奶奶家送是吧?” 蘿卜和土豆一臉沉痛的點了點頭。 問題就出在這里??! 作為負責分發(fā)糧食的老叔,他肯定是沒錯的,因為是他的孫子們帶來了楊冬燕的口信,讓挖出老魏家屋后地窖里的存糧,還著重強調了要首先照顧魏大嫂他們家,包括分出去的那三家。 口信是這么說的,老叔肯定要這么做??! 尤其是,大牛二牛死去的爹,也就只有這么一個大哥。身為親侄兒,照顧親大伯一家,那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老叔就是這么理解的,所以他將絕大部分的存糧,一分為四,給了魏大嫂并她那分出去單過的三個兒子家里。余下的少部分,老叔又自己添了不少,分給了老魏家其他過不下去的族人。 至于第二趟送的糧食,單論數(shù)量其實是不多的。主要是怕被歹人盯上,一共只帶了二百多斤,不到三百斤的糧食。跟地窖里的存糧那就沒法比。 再說了,口信上說的就是,南田村老楊家、呂先生家,并礁磬村的方家。 都這么說了,你猜老叔會不會自作主張→_→ 楊冬燕稍微一想就能猜到魏阿薺生氣的點,因為在魏阿薺看來,自己是大牛二牛的親姑姑,而方家、楊家不過就是姻親罷了,那老丈人一家子還能有姑姑家來得重要? 至于呂先生家就更不用提了,魏阿薺沒念過書,她根本就沒有尊師重道的意識。 “唉,這就是忘了唄?!睏疃嗫戳艘谎蹪M臉懵圈的方氏,心說她差點兒連自個兒的娘家都忘了,還能記得大姑姐家? 蘿卜和土豆這會兒已經(jīng)吃完了盤子里的大rou包子,喝光了一大壺的雞蛋茶,心滿意足的打了個飽嗝。 這時,一個矮敦子晃晃悠悠的走了過來,抬起頭認真的看著堂屋里的眾人。 土豆先發(fā)現(xiàn)了,他回憶了一下,試探著叫道:“豬小妹?是吧是吧?我記得豬崽很大了?!?/br> 豬小妹懵懵的看著他,完全沒想起來這人是誰,倒是土豆這話引起了楊冬燕的注意。 楊冬燕轉身走向豬小妹,問她咋了。 “我娘呢?”豬小妹含著手指頭,想了想又把濕噠噠的手指頭抽了出來,指著西廂房道,“meimei拉臭臭了,娘不見了?!?/br> 聽到這話,楊冬燕猛的扭頭看向方氏:“你不是一直想要個閨女嗎?我做主了,豬小小妹過繼給你當閨女!” 方氏:…… 不就是想讓我給那臭娃換屎尿布嗎?至于嗎? 懶得理會這個憊懶的婆婆,方氏抬腳就出了堂屋,還在心里嘀咕著,說老劉家憊懶成性,她看她婆婆才是最懶的那個! 等等! 剛走到西廂房門口的方氏,慢吞吞的轉過身來,瞇起眼睛看了眼楊冬燕,當下心里就有數(shù)了。 她記得啊,楊冬燕早些年罵上輩子的倒霉兒子時,說的就是劉老大劉老二、老劉家的小兔崽子。也就是說,她婆婆上輩子待的那戶人家姓劉。 明白了,姓劉的都是懶貨。 ** 姓劉的…… 哦不,永平王府已經(jīng)做好了一切準備,由他們家出面,蔣氏一族在背后支持,明個兒早朝上就遞交折子,爭取一口氣把蔣郡守懟死。 陽間的律法只能判處斬立決,先帝仁慈,曾明言不到萬不得已不準實施酷刑。 不過沒關系,老太太說了,陰曹地府里的油鍋都已經(jīng)燒熱了。 這時世子開了口:“你們怎么知道老太太說的就肯定是對的?萬一……阿嚏!阿嚏!!阿嚏?。?!” 王爺、劉二老爺:…… 叫你質疑老太太。 該! 第078章 省城這邊, 一派太平。 拜這年頭的交通所賜,就算南陵郡那邊早已是風起云涌了,甚至還將蔣郡守這些年來所做的一切都扒了個干干凈凈, 但因為兩郡之間距離極遠,愣是沒能傳過來半點兒消息。 道理也簡單, 蔣郡守自然是明白他做下的事情一旦曝光之后, 會引來多大的后果。也因此,他費盡心思的將事情瞞下來。 有句話叫做,欺上不瞞下。 說的就是蔣郡守這樣的人。 當然,真要是手段高明的,想要做到欺上瞞下也容易。但事實上,要瞞住上頭很容易,起碼在濟康郡這一畝三分地上,所有事情都是蔣郡守說了算的。再說了,天高皇帝遠呢,隔了這么遠, 怕什么? 可對下隱瞞就沒那么容易了, 所幸這年頭離家百里就需要路引, 但這個路引又得分具體情況的。 像老魏家的大牛二牛當初離開本縣,前往了鄰縣, 理論上也是需要路引的, 但事實上cao作起來還是有很多法子避開的。 然而,這是縣城與縣城之間, 還是相鄰的兩個縣城。倘若是府城呢?甚至直接離開了濟康郡,打算趕往南方都城呢? 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郡守大人卡得極牢,原先還真就不小心漏出了一些消息, 幸好他反應快速,將消息攔下,即便南陵郡那頭會聽到些許風聲,無憑無據(jù)的,誰會信?便是真有人信了,憑借蔣氏族人的名頭,也沒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是的,郡守大人就是蔣氏族人,實實在在的,不摻任何假的。 當然肯定不是嫡系,像蔣氏這般傳承了幾百年的大世族,倘若是嫡系,那擁有的便是積攢了幾百年的財富,絕不至于干出這等荒唐事兒。 他是旁支,還是庶出。 托了蔣氏一族極為在意子嗣進學一事,蔣郡守得以不花一文錢就念了族學。還真別說,他是真有讀書天賦,加上蔣氏一族對待有天賦子嗣的看重,順順利利的進學以及下場考試,一路通暢的考上了進士。 蔣這個姓氏很好用,即便他本人是知道自己是旁支庶出,可若不是自己主動提起,外人是無從得知的。尤其他嫡長兄早逝,另一個嫡子年歲太小了,家里眼見他前途無量,就索性對外說他就是家中嫡長子,權當死了的那個是庶子。 不是沒人反對這種saocao作,可說白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是非對錯是次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利益。 總之,他自己那一支算是擺平了,嫡系那頭雖不會主動拉拔,可到底是同族人,哪怕什么都不做,身為蔣氏一族的人,還是具有很多先天優(yōu)勢的。 只這般,憑借著自身天賦和背后家族,蔣郡守愣是在三十七歲之齡,就坐上了一郡之首的位置。 在本朝,各郡太守大人是從二品。 對比永平王府自是不算什么,可說真的,即便是有家族庇佑的人,想要年紀輕輕就爬到這個位置上,也是極為艱難的。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的從二品官員,都是四五十歲的人,甚至年紀更大的。像蔣郡守這般,坐上這個位置時尚未滿四十,當真可以算是驚才艷艷了。 自然,他也是真的有那個能力。 即便能坐到如今這個位置上,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蔣氏一族的名聲,但反過來說,蔣家人很多的,也沒見其他人能做到這一步。他能做到,就代表著能耐極佳。 運氣也不壞。 只可惜,運氣這種事情總有一天會用光的。蔣郡守順遂了半輩子,冷不丁的就攤上了事兒。 嚴格來說,這事兒還不能全怪罪在他身上,起碼最初的問題不是他造成的。 最初,都是一些極小的問題,各地里長上報縣衙門,指出多地糧食歉收,雖后果不至于這般嚴重,但若是放任不管,誰也不清楚來年如何。 縣衙門哪里敢耽擱,紛紛將情況寫成報表,一層層的遞了上去。 事實上,各地的官員,包括不入流的里長他們,都不像楊冬燕想的那般無用。他們老早就發(fā)現(xiàn)了,甚至比大牛發(fā)現(xiàn)那會兒還要更早。但因為權力有限,即便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沒有那個能力去解決問題,很多人甚至搞不清楚為什么收成會下降。 這個時候,就該將情況闡述清楚送到上峰書案之上,倘若僅此一地遇到難題,那興許沒人在意。 可如果多地如此,便會將問題匯總,再往上遞,直到送至朝廷主管農(nóng)事的官員案上,由專人商議后派人去具體事件發(fā)生地,仔細勘察后,尋出糧食減產(chǎn)的真相,并提供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假如情況比想象之中的更為嚴重,并且無法找到問題,或者沒有確切的應對之道。那么下一步,就該是朝廷撥糧,或者從附近郡城調糧,支援發(fā)生災禍的地方。 這是下下策,對于朝廷而言,也是兜底的辦法。 前朝覆滅一事,既讓本朝得以建朝享受這如畫江山,也同時讓皇室在心里留了個疙瘩,生怕自己重蹈覆轍。 也因此,事關農(nóng)事便無小事。要知道,絕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都是看天吃飯的,國家自是以農(nóng)為本的。 壞就壞在,蔣郡守是富貴出身,哪怕他本身只是蔣家的旁支庶出,但因為蔣家的學田祭田極多,給族人的福利極多。他本人又打小就顯露了讀書天賦,更湊巧的是,比他大了半歲的嫡長兄又早早的夭折了…… 種種巧合導致他壓根就不懂農(nóng)事,即便當官之后,也極少理會那一檔子事兒。 更巧的是,濟康郡連著十幾年近二十年,都是風調雨順,幾乎年年都是大豐收,中間只有短暫的兩年是普通年景,就這樣那兩年還是分開來的。 也就是說,當災荒初步顯露了端倪之時,蔣郡守只以為是跟多年前一樣,偶爾才發(fā)生一次的普通年景。 通常情況下,災難剛來時,都是可以控制的。 可若是置之不理,希望它識相一點兒,自個兒把自個兒控制住,甚至到時間后直接消失…… 那一般就是打臉劇情了,從小災難眼睜睜的看著它越來越大,滾雪球似的成為了難以對抗的大災難。真到了這個時候,蔣郡守才慌了起來,可那時,災荒已經(jīng)不是濟康郡某些地方,而是全線淪陷。 如果只是幾個地方出現(xiàn)了問題,身為郡守是可以在本郡范圍內調撥糧食的,他有這個權利,也有這個能力。 但如果整個郡都淪陷了呢?大哥二哥三姑六婆全部垮掉,當所有人都自顧不暇的時候,怎么幫?誰幫誰? 這就好比魏家這邊,也就是楊冬燕家里有這個底氣,這才會伸手拉拔親戚一把。要說能力,老叔其實也是有的,相當于是楊冬燕他們家出了物資,老叔家出了人力以及部分物資,這才保住了全族人。 將濟康郡比作一族人就好理解了,族中某一家遭遇了困難,其他人伸手相助??梢撬腥硕紱鰶隽?,幫個屁!自生自滅吧! 等蔣郡守試圖插手此事時,事情已經(jīng)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 偏巧,此時他已經(jīng)在濟康郡待了第二個任期了,等于說,他就是想找個背鍋的,都找不到人。畢竟,總不能說是四五年前就留下的隱患吧?就算真的是,直到四五年之后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身為郡守也是難逃失職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