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7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jié)+番外
但姜星火并不介意日本這種舊有秩序的繼續(xù)存留,因為這些地方,本來就充滿了矛盾,相當于火藥桶早就搖的叮當響了,大明需要做的,只不過是點燃引線。 實際上,在姜星火的前世,日本就是從應仁之亂東西軍對陣開始亂起來的,繼而開啟了漫長的戰(zhàn)國時代,姜星火完全有信心用東西朝代替東西軍,讓日本繼續(xù)亂個幾百年,而只要稍有強力人物想要掃平亂世的跡象,直接插手弄死就好了。 日本的諸侯們都清楚大明是什么打算,可這是不折不扣的陽謀,破不了。 因為諸侯們的利益,永遠是互相對立的。 所以,他們?yōu)榱俗约旱睦妫荒鼙拔⒌毓蛟诖竺髅媲?,祈求著大明的幫助,好讓他們在?nèi)部的競爭中得以保存自己,亦或是脫穎而出。 而只要讓日本陷入內(nèi)卷,日本就永遠不會對大明構(gòu)成威脅。 至于重回京都的后龜山,面臨的也是一地爛攤子。 后小松跑到了關東,九州島和四國島上的諸侯們還是各自為政,而本州島西部的大內(nèi)氏和山名氏,這兩個從這次變局中獲益頗多的幕府反對派顯然也不會聽他的,再加上大明駐軍這個太上皇,后龜山有的是鬧心的事呢。 不過不管后龜山多鬧心,該辦的事情還得辦。 十天之后,后龜山回到幾成廢墟的京都,與姜星火簽訂了《明日通商航海補充契約》。 第一條,日本承認大明為其唯一宗主國,后龜山取消逾制稱號、禮儀、器物,一切行止只能以大明郡王標準自處。 第二條,割讓佐渡國、石見國、薩摩國、大隅國、對馬國、壹岐國、五島、屋久島、種子島、甑島等十六個藩國或島嶼。 第三條,按此前書面約定,繳納明軍助剿戡亂軍費共兩千三百萬兩白銀,分九期繳清,如確實力有未逮,九期后未繳納軍費按每年百抽二十之息計算。 第四條,開放包括堺市等八個商港作為非武裝通商口岸,用于明日之間自由友好通商。 第五條,大明商民在日本享有宗主國特惠權(quán)及司法豁免權(quán),參照《明日自由貿(mào)易契約》之基礎,大明商民涉嫌糾紛,日本方面無權(quán)進行審理。 第六條,為保護后龜山國王政權(quán)之穩(wěn)定,明軍受邀駐扎京都,所需軍餉、物資一概由日方提供。 第七條. 嚴格來講,《明日通商航海補充契約》屬于之前大明與室町幕府簽訂的《明日自由貿(mào)易契約》的補充契約。 《明日自由貿(mào)易契約》里面有的一些基礎條款考慮到已經(jīng)算是一步到位,所以就不需要更改,但補充契約在某些方面,還是有較大改動的。 在此前的《明日自由貿(mào)易契約》中,大明將日本視為特殊朝貢國,效仿朝鮮舊例于日本京都設置天使館,對馬、壹岐、平戶設置領事館,而天使館和領事館這些不變,變得是日本從特殊朝貢國,變成了郡王級的藩屬國.嗯,簡單地說就是以后朝貢坐小孩那桌,因為朝鮮、安南這些國家的國王,都是按大明親王標準來算的。 至于割讓土地、開放港口、京都駐軍、賠償軍費這些新增條款,已經(jīng)算是正常cao作了。 而“宗主國特惠權(quán)及司法豁免權(quán)”則是嶄新出現(xiàn)的,以前的條款是“凡日民狀告明人者,日方必先行查察誰是誰非再勉力勸息,使不成訟,免致小事釀成大案。倘遇有交涉詞訟,日方不能勸息,又不能將就,即移請大明領事查明其事,既得實情,即為秉公定斷,免滋訟端。至于明人如何科罪,由大明方面按《大明律》議定章程照辦,并押解回國受審、受刑”,相當于多了唯一性的貿(mào)易優(yōu)惠且日本無權(quán)對大明商民進行詞訟,屬于領事裁判權(quán)的升級版。 而面對這份有些苛刻的契約,后龜山國王卻不得不簽。 不簽,明軍轉(zhuǎn)頭就能換個國王上來。 而且如果沒有大明的支持,勢單力薄的后龜山在日本幾乎寸步難行,不曉得什么時候,某個守護大名就會提刀上洛,讓他重新恢復傀儡狀態(tài)。 是當退位的傀儡還是在位的傀儡,亦或是說有點自主權(quán)的傀儡,后龜山還是拎得清的。 當然,明軍還有條件,那就是立在大明國子監(jiān)留學的日本泰子內(nèi)親王為王女,即日本國王第一順位繼承人。 對于這一點,后龜山倒沒有太多抗拒,因為日本歷史上,就有女王的傳統(tǒng),而且這畢竟是自己的親女兒。 很快,隨著《明日通商航海補充契約》的簽訂,日本周圍的島嶼和關鍵地區(qū),以及最重要的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就來到了大明的手中。 明軍開始驅(qū)使戰(zhàn)俘,挖掘著石見銀山這個占據(jù)了未來世界三分之一產(chǎn)量,當下世界近乎十分之九產(chǎn)量的巨型銀山。 源源不斷的白銀,也給姜星火的貨幣改革提供了基礎。 永樂七年,大明正式開始貨幣改革。 洪武朝時代開始發(fā)行的大明寶鈔,成為了過去式。 大明從南北直隸開始,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國范圍內(nèi)的換鈔,新發(fā)行的寶鈔名為“大明白銀寶鈔”,同樣以桑皮紙為印鈔材料,但為了適應鈔票小型化的需求,改為了六寸長,三寸寬。 票面上端為“大明白銀寶鈔”六個漢字,中間寫著寶鈔金額,當然考慮到很多老百姓不識字,所以貼心地在寶鈔下端,按票面金額畫了對應串數(shù)的銅錢,四周飾以龍紋及海水圖案。 至于最下端的內(nèi)容,還是老朱那句經(jīng)典語錄稍加改動成新版本。 “大明銀行奏準印造大明白銀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貳佰伍拾兩,仍給犯人財產(chǎn)。永樂x年x月x日印制?!?/br> 而大明寶鈔和大明白銀寶鈔的貨幣兌換比例為二比一這可不是蒸發(fā)百姓財富,而是實際上大明寶鈔現(xiàn)在去換銅錢,就只能換到鈔面價值一半的銅錢。 而這,已經(jīng)是姜星火用了足足六年時間,通過大明國債、納鈔中鹽等等手段,才達到的效果。 如果沒有姜星火的干預,現(xiàn)在面值一千文的大明寶鈔,能換到幾十文銅錢就算燒高香了,官員們發(fā)俸祿第一時間就得去換銅錢還是排隊靠后幾名,到手的銅錢就得少不少那種。 整個貨幣改革過程中,姜星火同樣不忘初心,基本上都遵循了他在獄中講課時的宏偉設想,即不按照元朝金銀平準庫的標準提供大明白銀寶鈔兌換白銀的服務,而是以大明白銀寶鈔和銅錢為法定貨幣,金銀只視為貴重金屬,不具備法定貨幣地位。 即白銀寶鈔可以買白銀,白銀不可以買白銀寶鈔,且不提供官方白銀兌換。 如此一來,在日本白銀被大明銀行囤積起來而不輸入國內(nèi)的情況下,國內(nèi)的白銀價格由于國內(nèi)銀礦年產(chǎn)量小,所以基本上是恒定的,即便有人拿白銀寶鈔買了白銀進行窖藏,大明銀行隨時可以出手,因此不會影響白銀價格,國內(nèi)的白銀價格,就形成了穩(wěn)定的貨幣錨。 而大明銀行的銀庫,為了適應整個大明經(jīng)濟的發(fā)展需求,同樣每年會參考經(jīng)濟增長情況后,嚴格控制銀行向市場投放白銀的數(shù)量來影響通貨膨脹情況。 這些道理姜星火在詔獄里就講過,總結(jié)起來無非就是兩點,第一點是為了阻止大明國內(nèi)白銀因為“物以稀為貴”的正常價格上漲,需要都每年大明銀行投放一定量的白銀進行配平,讓大明國內(nèi)白銀價格保持在一個極小幅波動的范圍內(nèi),從而穩(wěn)定貨幣錨;第二點是大明銀行要根據(jù)大明這個經(jīng)濟體創(chuàng)造真實價值的能力變化,通過貨幣錨的價格,來控制貨幣的超發(fā)或停發(fā)。 而在日本白銀不進入大明國內(nèi)市場的情況下,大明卻通過低成本獲得的日本白銀,開始在整個世界范圍內(nèi)用貿(mào)易手段大殺四方,建立貨幣霸權(quán)。 大明現(xiàn)在不僅可以讓官方和民間的貿(mào)易船隊,通過絲綢茶葉瓷器棉紡織品等拳頭商品賺取外國的利潤,而且大明官方還能夠通過使用大明銀行庫存的廉價的白銀,以極低的成本購買大明無法出產(chǎn)的外國商品。 因為對于外國商人來說,白銀就是可以用來貿(mào)易結(jié)算的天然貨幣,這種東西從帖木兒汗國到法國,沒有不認的。 他們不知道大明獲取這些白銀究竟有多容易,但知道了恐怕他們也不在乎,因為白銀在他們手里一樣是值錢的。 永樂七年,鄭和艦隊第二次來到歐洲,登陸亞平寧半島,同時廢了格列高利十二世和本尼迪克十三世,簽訂了《比薩和議》,讓懂事的亞歷山大五世成為新的教皇。 永樂八年,侵吞了女真人地盤的兀良哈部(朵顏三衛(wèi))勢力逐漸坐大,不僅破壞奴兒干都司各部落的和睦局勢,甚至有向遼東游牧之企圖,朱棣下圣諭給兀良哈部“昔兀良哈之眾,數(shù)為韃靼摽掠不能安處,乃相率歸附誓守臣節(jié),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窮,設福馀、朵顏、泰寧三衛(wèi)而授爾等官職,俾各領其眾朕登基數(shù)年以來生聚蕃息,朝廷于爾可為厚矣,比者爾等擾亂努爾干都司,又于遼東榷場實行窺伺,狡詐如此,罪奚可容。今特遣諭意,如能悔過即贖前罪,不然發(fā)兵誅叛,悔將難追”。 兀良哈部不以為然,朱棣遂發(fā)動第二次北征,兀良哈部大敗,潰散于山谷之中。 此役明軍誅兀良哈部首賊數(shù)十人,斬首萬人,獲其部落人口,焚其輜重,盡收其牛羊而還。 朱棣第二次北征痛擊兀良哈部,事實上也是對女真人犁庭掃xue所必須承擔的后果,畢竟這塊地方漢人暫時無法大量移民,而兀良哈部從洪武朝開始就在大明的庇護下休養(yǎng)生息,四十年來已經(jīng)是人口繁多了,在人口壓力下,有這種事情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不過大明帝國如今國勢正盛,敲打小小兀良哈部,還是不需要付出什么代價的。 永樂九年,鄭和艦隊第三次來到歐洲,登陸法國,平息了抗議大明棉紡織品輸入的示威運動,在火燒盧浮宮后,于巴黎街頭將瘋瘋癲癲的法王查理六世送上斷頭臺,鄭和立十三歲的圖賴訥公爵讓·德·瓦盧瓦為法國瓦盧瓦王朝第五位國王。 永樂十年,大明在全國范圍內(nèi)徹底完成了清田丈量、士紳一體納糧、換鈔等重要改革措施。 永樂十二年,由于第一次北征韃靼后瓦剌部趁機迅速發(fā)展壯大,并于永樂十一年進駐臚朐河窺視中原,且韃靼部亦是數(shù)年生聚,阿魯臺也回血回了大半,為了解決草原上的威脅,朱棣決心再次親征。 永樂十二年二月,明軍從北京出發(fā),六月初三,阿魯臺溜得快,明軍沒逮到韃靼部,但在三峽口擊敗了瓦剌部的斥候騎兵,抓到了舌頭,六月初七,明軍行至勿蘭忽失溫,瓦剌軍從未與明軍交鋒,膨脹的瓦剌部以四萬之眾依托山勢分三路阻抗,朱棣派朱高煦帶領三千營騎兵引誘敵兵離開山勢,隨后命柳升所部神機營發(fā)炮轟擊,自己亦親率鐵騎殺入敵陣,瓦剌軍敗退,明軍乘勢追擊,殺敵上萬,此役瓦剌受到重創(chuàng),此后多年不敢犯邊。 永樂十三年,鄭和艦隊再次啟航。 這次,鄭和艦隊的規(guī)模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四百二十艘巨艦,但人數(shù)卻只有兩萬三千人,與此前幾次基本持平,之所以船多人少,是因為鄭和肩負了一項重要使命——探索新大陸并完成環(huán)球航行,為此,榮國公姚廣孝隨行。 這次遠航的計劃是一旦到達美洲取得高產(chǎn)作物,便由王景弘率領部分艦隊護送返回,而鄭和艦隊則繼續(xù)執(zhí)行環(huán)球航行的任務,艦隊儲備的物資,足夠他們使用三年了。 同樣在這一年,大明國內(nèi)的局勢也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 —————— 永樂十三年初春,南京。 夜幕如墨,深沉地覆蓋著東宮。 東宮的房間中,唯有案上的一盞孤燈,搖曳著微弱的光芒,勉強驅(qū)散著周圍的黑暗。 太子朱高煦端坐在案前,他的身影在昏黃的燈光中顯得格外沉重,此時雙眼中閃爍著憤怒,仿佛要將所有的不滿都凝聚成實質(zhì)的火焰一樣。 “老師!” 朱高煦緊握著雙拳,關節(jié)處隱隱泛白,顯示出他內(nèi)心的激動。 就在不久前,第三次北征的大軍回到了南京,而他因為一個屬官迎接永樂皇帝朱棣來遲,就被朱棣嚴厲訓斥,冠以監(jiān)國不力的罪名。 這個打擊對這些年辛苦付出的朱高煦來說無疑是沉重的,他感到自己的尊嚴都被朱棣無情地踐踏了,簡直就是被當猴耍。 “老師,這些年來,俺為了大明的江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朱高煦的聲音很低沉,仿佛是從心底深處擠壓出來似的。 “靖難之役、北征韃靼、西御帖木兒、東討日本.俺多少次身臨險境,多少次浴血奮戰(zhàn),這一輩子明槍暗箭俺都替父皇挨了,才換來了今天的地位。可是,父皇卻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對俺如此嚴厲,甚至還想剝奪俺的監(jiān)國之位?!?/br> 朱高煦的眼中甚至隱約閃現(xiàn)出了淚光的痕跡,他感到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遭到了無情的打擊,非常憤懣不堪。 此時的朱高煦,內(nèi)心中最為陰暗和不體面的一面,都暴露在了他最信任的老師面前。 他的心中充滿了對至高權(quán)力的渴望,和對朱棣的怨恨。 作為太子太師,前來見他的姜星火靜靜地聽著朱高煦的訴說。 而此時的姜星火,也已經(jīng)蓄起了須,他撫著胡須問道。 “那你想怎么辦?” “大不了再來一次玄武門!” 朱高煦豁然站了起來,若不是怕發(fā)出太多動靜,他連桌子恐怕都掀了。 “冷靜點?!?/br> 姜星火斥責道:“李世民什么實力,你什么實力?怕是奉天門都沖不進去就被擒下了!” “那怎么辦?” “十四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就已經(jīng)告訴過伱了?!?/br> 朱高煦從憤怒中漸漸冷靜下來,他的腦海里,回想起了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 那一晚在詔獄里,姜星火問他最崇拜誰,第一次他回答的時候撒謊了,他說他最崇拜朱棣,而第二次回答的時候,他袒露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承認自己行二,又尚武,所以最是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可李世民弒兄囚父,這想法卻不敢跟旁人說。 而姜星火告訴他的是,那便時時刻刻照著李世民的性格學便是了。 “讓你讀了這么多史書,那我且問你,唐武德九年六月三日,玄武門之變發(fā)生的前一天,李淵問李世民,天象有變而解釋星象的傅奕告訴他‘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實際上,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所遭遇的至暗時刻,哪怕是渭水之盟前夕他都沒有被逼到這份上,一方面秦王府馬上就要被瓦解,另一方面,李淵又懷疑自己。 朱高煦想了想說道:“李世民只說不曉得是怎么回事,又說李建成與李元吉與后宮嬪妃有染。” “那我再告訴你,你和李世民不一樣?!?/br> “不要跟皇帝擰著脾氣,你倔,他只會更倔?!?/br> “上表請罪,然后去宮里辭掉監(jiān)國職務?!?/br> 變法到了這個地步,已經(jīng)是無人可以改變的事實了,而只要朱高煦不犯蠢,再等七八年,所有的事情就徹底沒有懸念了,歷史也被姜星火導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姜星火深深地嘆了口氣,但如果自己無法阻止朱高煦的沖動,那結(jié)局就是重演歷史的悲劇。 在這時候,他真的希望朱高煦能夠保持理智和冷靜,不要被憤怒沖昏頭腦。 最終,朱高煦攥緊的拳頭,又慢慢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