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3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這種傳統(tǒng)的香水制取方法主要是選擇玫瑰、茉莉、橙花之類的具有濃郁香氣的植物,然后把花瓣葉子都進行蒸餾,也就是扔進罐子里加熱,然后收集蒸汽再冷卻。 除了植物香水,古人還會搞動物的香水,比如麝鹿的分泌物“麝香”,再比如抹香鯨的分泌物“龍涎香”。 但這些東西跟現(xiàn)代香水還差了兩個關鍵的科技點和一個時間點。 姜星火之所以遲遲沒搞出來現(xiàn)代香水,并非是因為現(xiàn)代香水的技術原理復雜,而是因為這兩個前置科技點和一個時間點。 一個科技點就是高純度的酒精,因為現(xiàn)代香水的本質(zhì)就是用一定比例的植物香精油加上一定比例的酒精和純凈水混合制作而成,這個比例一般是30%不到的植物香精油,10%的高純度酒精,再加上60%多的水,植物香精油比例如果加的多了氣味就濃烈,比例加的少了就淡一些。 另一個科技點就是玻璃瓶,因為香水的氣息很容易揮發(fā),為了保持香水質(zhì)量,古人都是存在陶瓷瓶里然后放置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取出來,即便如此也很容易散味,而玻璃瓶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解決了這兩個科技點以后,才是最關鍵的時間點。 那就是需要足夠寒冷的冬季。 原理也簡單,香水最關鍵的植物精油液體需要蒸餾后攪拌混合放置一段時間,讓香精中的雜質(zhì)充分沉淀,但還是會渾濁,尤其是天氣越熱越渾濁,而寒冷的時候則反之,所以好的香水,在古代工坊沒有足夠的降溫條件下,必須要在天冷的時候制取.除了沉淀之外就是過濾了,因為香水碰到較低溫度就會變成半透明或霧狀物,古代則更加糟糕,如果過濾的時候不夠冷,那么以后不管你怎么加溫,哪怕是用焦煤進行加溫,把香水都燒蒸發(fā)了,這東西也不會澄清了,始終都是渾濁成一團的狀態(tài),所以香水必須在寒冷條件下過濾。 至于陳化倒是很簡單的事情,姜星火搞不出來化學陳化,但是物理方法.好吧,其實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物理方法”,直接讓人拿棍子不停攪拌,這個過程大概三個月左右。 所以在萬事俱備的前提下,經(jīng)過姜星火的指導,工坊也得明年能生產(chǎn)出來香水成品。 至于推向市面以后能不能受到跟玻璃化妝鏡一樣的認可,那就不知道了。 但如果奇點的穿越小說不騙人的話,估計能大大地掙一筆錢。 錢這東西對于姜星火本人沒太大意義,但對于他進行變法,卻很有意義。 聽著姜星火口中幾乎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眾人神色各異。 但他們雖然有的人不愿意這么快就相信,可無論是誰,也都很清楚,姜星火既然能把這些事情拿出來說,那么這個所謂的“低磷鋼”和“香水”,恐怕是會真的很掙錢。 姜星火終于翻到了最后一頁。 看著眼前的這一張薄薄的白紙,姜星火陷入了沉思。 ——無盡風光在險峰。 而攀登險峰的道路總是艱難的。 王安石說過,只要盡力了就無悔,但若是盡力了也爬不到,多半是有些悔意的。 對于經(jīng)濟這個大方向來說,什么是最險峻的高峰? 當然是稅收! 而稅收這座高峰的峰頂又是什么? 收稅收到基層! 這里面攔著一塊名為“皇權不下鄉(xiāng)”的巨石,古往今來,有多少意圖登頂?shù)挠⑿酆澜堋⒋蟾母锛?,面對這塊大石頭,要么是畏縮不前,要么是被撞得頭破血流,甚至是粉身碎骨,跌落到懸崖底下從此死無葬身之地。 可即便知道這件事不好做,姜星火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做了,而且如今條件已經(jīng)具備,那他就要在明年做。 “稅收?!?/br> 這兩個字從姜星火的口中說出,如同是擂鼓一般,響動在眾人的耳畔。 “稅收是大明自我造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第一年初步完成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攤役入畝后,會計制度改革和地稅系統(tǒng)建立,將成為接下來稅收方面變法的主攻方向,推動大明的稅收體系向標準化、二極化轉(zhuǎn)型在會計制度方面,未來將大力推動以‘四腳帳’為標準的新式記帳方法的普及,從技術手段上提高造假難度,杜絕大規(guī)模貪墨案件的再次發(fā)生;在地稅系統(tǒng)方面,未來將建立起布政使司-府-(州)-縣等各級行政單位的單獨地稅體系,以戶口累進稅和分家公證稅為主要稅收來源,減輕中樞財政負擔,改變戶部事無巨細的‘大管家’的稅收分配模式,提高地方自主性、積極性。” 四腳帳這個東西,由于學起來并不復雜,所以已經(jīng)在中樞的各部門推行了。 主要是由于前段時間刑部關于紙張采購權的事情,這件事情引起來了很大的波瀾,有一批刑部的官吏被牽連了,而再加上之前兩淮鹽使司的那件驚天大案,貪墨了那么多的鹽稅,都擺在大家面前的后果,所以現(xiàn)在開始推廣也沒人敢說什么。 畢竟,要是真的為了這點事,這種會計制度上的事情去跟皇帝唱反調(diào),那是真的沒必要。 誰站出來說,很容易就被扣上“伱是不是害怕被查出來”的帽子。 所以四腳帳的推廣,還是很容易的。 至于所謂的央地二級稅收體系,這東西已經(jīng)預熱很久了,目前給地方的稅收權力并不大,主要是在對戶口累進稅和分家公證稅兩個稅種上面。 說白了,都是針對士紳收的稅。 在地方官府看來,他們也知道這是鼓勵他們?nèi)ジ數(shù)厥考澣ザ返年栔\。 可是沒辦法??! 以前他們不敢動士紳,那是因為方方面面都需要當?shù)厥考澋膸椭?,畢竟地方官都是流官,沒有地方勢力的配合,很容易就會成為光桿司令,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只要涉及到錢,那么很多事情就不好說了。 或許不會把人得罪的太死,但無論如何,士紳這層皮,都得被扒下來,區(qū)別只是能不能商量扒多少的問題而已。 當然了,如果只是地稅,其實并不夠,因為如今大明的稅收體系已經(jīng)說是千瘡百孔都不為過,想要恢復正常,必須藉助更加強力的手段,但是,要想在短期內(nèi)把手伸到鄉(xiāng)里去,這是非常艱苦的,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更要有一套嚴密而周祥的方案來執(zhí)行,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姜星火顯然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他之前跟朱勇談的,就是這些事情。 自從稅卒衛(wèi)成立,他已經(jīng)準備了一年之久。 已經(jīng)有數(shù)以萬計的傷殘老卒,被培訓好了。 這些老卒能識字,能算數(shù),而且有足夠的愛國情懷,姜星火認為這些人肯定可以圓滿地完成收稅的工作,畢竟對于他們來說,身上的勛章不騙人。 “同時著力推進稅卒下鄉(xiāng),將稅卒與稅收兩者深度融合,通過扎根于鄉(xiāng)鎮(zhèn)的稅卒,改變傳統(tǒng)‘皇權不下鄉(xiāng)’的模式,推動地稅系統(tǒng)的真正建立與國家稅收的高效征收,通過老卒識字認字、算數(shù)學帳,促進稅收的更加公平與更加公正。” 第491章 人事 姜星火代表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做的報告,不僅給予了大明帝國的高級官員們很深的觸動,而且從事實層面上,已經(jīng)宣告了,這個龐大的帝國,經(jīng)過姜星火到目前為止為期一年的變法,已經(jīng)煥發(fā)了新的風貌。 顯然,下一階段的變法,就在方方面面都意味著要進入到深水區(qū)了。 農(nóng)業(yè)上自不必多說,現(xiàn)在相對人少地多且小冰河期尚未致命,在未來的數(shù)十年里,大明農(nóng)業(yè)部門的生產(chǎn)都能滿足變法所需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來支持一部分人口進入工業(yè)、商業(yè)等部門,工業(yè)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換句話說,在明末你就是想變法也變不了,基礎條件不行誰來都白扯,而明朝中期,則出現(xiàn)了人口壓力過大、官僚系統(tǒng)僵化等問題,變法的難度系數(shù)更高。 所以,從農(nóng)業(yè)和人口角度,明初其實是最容易變法的。 而工業(yè)呢? 工業(yè)上初步建立了以棉紡織業(yè)為代表的手工工場區(qū),重工業(yè)里最關鍵的煤鐵部門得到了關鍵的技術突破。 但客觀地來說,這些對于工業(yè)革命的完整展開,卻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這些零星的火光,還不足以點燃整個大明的技術變革。 而且,蒸汽機、工具機、零件等關鍵科技,尚未完成技術攻關,距離大批量投產(chǎn),更是遙遙無期。 所以工業(yè)革命的道路雖然開了個好頭,但卻依然任重而道遠。 而經(jīng)濟體系上沒做成的大事,或者說未來要經(jīng)受的考驗,那就更多了。 別的不說,在跨海征日之前,要完成寶鈔的幣值和信譽的恢復,這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除此以外,建立一個核心地區(qū)的國內(nèi)貿(mào)易“點對點商道”組成的商業(yè)交通網(wǎng)絡,以及未來設想的,基于此而產(chǎn)生的貨棧和郵局系統(tǒng),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當然,最難的,也是意義最重大的,還是稅卒衛(wèi)下鄉(xiāng)。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等將上下求索?!?/br> 姜星火用微改屈原的《離sao》中的一句話,結束了整篇工作報告。 這個時代不流行鼓掌,房間里沒有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但眾人復雜的目光,卻是對姜星火變法一年以來工作的最好注腳。 沒有人不敬畏一個真的能把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變成現(xiàn)實的人。 不管這些話,曾經(jīng)在眾人眼里到底有多么可笑,當這些吹過的“牛”都變成眼睜睜的現(xiàn)實的時候,誰還能不重視呢? 而暫時秉政的姜星火做完了工作報告之后,就開始拿出了另一份文書,宣讀起了最重要的內(nèi)容。 ——永樂元年考成法結果。 這份結果,在場的眾人中,除了吏部尚書蹇義以外,無一人知曉。 眾人都緊張地盯著正在宣讀的姜星火。 “考成優(yōu)、極優(yōu)者,應升遷名單如下?!?/br> “.” 小官的升遷沒有多少人在意,根據(jù)考成法,其實按平時的成績,大家也能猜度出來一二。 畢竟誰干的一般可能很難看得出來,但誰干的特別好,大家又不是瞎子,能冒尖的都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等到了各寺的少卿這個級別,眾人的注意力就開始集中了。 “升王真為鴻臚寺少卿?!?/br> 這個任命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但仔細想想王真的背景,倒也不那么意外了。 前任鴻臚寺少卿是郇旃,自從陳祖義海盜團伙偽裝成了占城國使團并發(fā)生傷人案那一檔子事過后,郇旃先是被貶到了國子監(jiān)當司業(yè),旋即又流放去了云貴,而這個位置卻這么一空就是大半年,但盯上這個位置的人可不少,最后被陳禎拿到了。 但陳禎的考成業(yè)績比較突出,肯定是要晉升的,所以就又空了出來。 如今經(jīng)過激烈的角逐,算是經(jīng)過考成法這道公開的、能服眾的程序,把這個位置給定下來了。 王真是前燕王府的典膳,換句話說,朱棣的廚子總管。 而且王真還不是普通打工人,他是背著行軍鍋跟朱棣一起上戰(zhàn)場的,靖難成功以后,昔日的燕王搖身一變成了皇帝,王真也進了鴻臚寺。 不過一開始他的級別差的還有點多,所以這鴻臚寺少卿的位置,朱棣雖然有心給他,可總歸是不好太過破格的,故此拖延了大半年,又把他提了半級,這樣才勉強說得過去。 “升行人司司副李偉為光祿寺少卿,汀州府推官高致為光祿寺寺丞?!?/br> 聽到這個任命,縱使這些官員都是高官,亦是難免竊竊私語了起來。 原因無他,這一組里李偉的晉升,比之前廚子總管都離譜。 如果說廚子總管的晉升還算是帶了些人情,自己又確實努力肯干,李偉就真的屬于一步登天了。 這里要解釋的是,行人司到底是個啥。 行人司,明洪武十三年置,長官為行人(正九品)副手為左、右行人(從九品),后改行人為司正,左、右行人為左、右司副,下面管著三百四十五名行人,洪武二十七年后整個機構進行了升格,都由進士充任,主要負責的是傳旨的工作。 而這個傳旨的工作,跟太監(jiān)負責的不一樣,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的傳旨。 皇帝一聲令下,頒行詔敕、冊封宗室、撫諭四方、征聘賢才,及賞賜、慰問、賑濟、軍務、祭祀等等事項,行人司都得屁顛屁顛帶著圣旨去跑腿。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搞新政,把行人司廢了,朱棣上臺又恢復了洪武中后期的狀態(tài)。 但饒是如此,升格后的行人司司副,還是只有從七品,那也是不折不扣的芝麻官。 而鴻臚寺少卿雖然是從五品,但卻是實權官職,而且通常按照廟堂規(guī)則,是可以特賜穿緋袍的。 這相當于連跳了四級,可以說非常夸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