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51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朱勸和張一個紅臉一個黑臉,這時候輪到唱紅臉的朱勸了。 朱勸微微躬身行禮說道:“在下奉命而來,其實只有一件事?!?/br> 聞言,胡漢蒼皺起眉頭與父親對視一眼,說道:“既然如此,那朕且先聽聽吧?!?/br> 兩人自動忽略了“朕”這個自稱,接下來,張拿出永樂帝給自己的圣旨,宣讀給兩人聽。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今廣西布政使司奏來,安南國遣人來貢謝罪,原胡季牦父子罪本難容,今既改過自新,只著他辦黃金五萬兩、象一百只,以贖其罪?!?/br> “若金、象不足,許以珠玉寶貝等代之,以足其數,即止大軍不進;若貢不如數,大軍即進以行天誅,那時雖悔無及?!?/br> “恁禮部便行文書,差人去說與他知道,欽此?!?/br> 胡季牦父子很清楚中原王朝的規(guī)矩,“詔曰”是給天下人的;“制曰”是給百官的,通常帶有施恩的意思;“敕曰”則是用以獎懲,通常帶有訓誡警告的意思。 而這封圣旨從全文,或者說最后一句話來看,顯然是朱棣口諭轉寫而成的,充滿了漫不經心,不像是正式的國書。 胡季牦父子交流了一番眼神,顯然,他們都認為這是大明的緩兵之計,而且是頗為拙劣的緩兵之計,一點都不走心,僅僅是為了給發(fā)動全面總攻的準備工作爭取時間。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朱棣給李景隆的圣旨中也說的清楚。 “今從爾之計策,遣使者朱勸、張攜禮部咨文,往安南索其金、象,爾之此計甚好,蓋欲弛其闊志,非真實意也,朱勸等臨行,朕會而諭之,其二人已知曉爾之意圖?!?/br> “故令到彼升龍府只住五日,若五日內措辦不足,許隨多少,先將來納后卻差人納足.爾待朱勸等入境后,大軍隨后亦進,若遇差出納金象之人,就執(zhí)之,造問聲息,須勿令彼知差來被執(zhí)?!?/br> 最后朱棣還貼心地告誡了李景隆要注意保密,“今朱勸等到爾處,事機切不可令人知之,恐將士聞此其心懈怠,并錄咨文示爾,須要謹密。古人云:事機不密則害成,爾等切宜慎之”。 瞧瞧,這是對李景隆多不放心,雖然是李景隆提的計策,雖然朱棣也覺得李景隆下了一手妙棋,遠沒有表面那么簡單。 不過朱棣該給的支持還是給了,不僅把安南王孫陳天平派人一道護送了過來,然后還把柳升的火炮部隊以及飛鷹衛(wèi)熱氣球部隊都運了過來,最后還把徐膺緒調來給他做參謀。 回到當下,胡氏父子的反應卻大相徑庭。 “呵呵!真是可笑,簡直豈有此理!” 當聽到最后時,胡漢蒼忍不住站起來怒聲罵道。 胡季牦同樣也十分惱火,但卻保持鎮(zhèn)定的態(tài)度。 雖然現在已經沒辦法了,兩國已然劍拔弩張,并沒有什么回頭路可走,即便服軟獻上黃金和大象,大明大概率也不會停手。 “明人不說暗話?!?/br> 張面露狠色道:“既然你們不接受,那想必你們也應該知道了,現在我大明軍隊已經云集廣西、云南,隨時可以攻破伱們在富良江北面的外圍陣地,即將攻城?!?/br> “所以,我奉勸兩位,還是早些接受條件為好!切莫自誤!” 朱勸也勸說道:“不錯,我們華夏有句古話,叫做破財免災,能用錢財解決的問題,為什么非要鬧得干戈四起、血流千里呢?” 嗯,這倆人名字真沒起錯。 這里額外提一句,攻城,攻的是多邦城。 而多邦城所在的位置,在后世有一個比較知名的名字——諒山! 對兩國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地方究竟是何等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只要拿下諒山這個制高點,富良江沿線便一覽無余,大炮架在上面想打哪就打哪。 而且就如同橫山之于占城國的意義一樣,諒山還是安南國的天然地理分界線,諒山以北,是層巒起伏、叢林密布的山地;諒山以南,是稻田縱橫、水網密布的平原,大明和安南之間,主要的官道就是從這里走的,可以直抵東都升龍府,朱勸和張便是沿著這條路走過來的.諒山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升龍府的屏障門戶,諒山上的多邦城一旦被攻克,那就意味著安南國基本沒有翻盤機會了。 相反,如果多邦城能像南宋的釣魚城一樣死死地釘在那里,那么整條富良江防線都將穩(wěn)如泰山! 胡氏父子當然很清楚諒山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命令安南國的軍隊在這里修筑了非常多的堡壘,除了把安南國全部的水師都調來助戰(zhàn)以外,還依托富良江和桃江等天塹修筑了大段大段的城墻,又部署了安南國幾乎全部的精銳部隊。 除此以外,從元朝征安南、占城時代留下來的老爺銃也都被啟用,再就是大量的床弩也被布置在了防線上,所有的箭頭還都特意涂抹了毒藥。 十幾萬部隊,二十幾萬輔兵、民夫,安南國可謂是傾國之力打造了這條富良江防線,胡氏父子有充足的底氣認為,明軍定然會在這條防線上磕個頭破血流! 看到二人的神情,張淡然笑道:“怎么,二位難不成真的要負隅頑抗嗎?” “雖然你們手握十幾萬重兵,又占據富良江有利地勢,但是,憑藉你們的這點兒軍力,根本就擋不住我大明八十萬雄師的腳步?!?/br> “更何況,就算你們守得了一時,我大明還會調遣上百萬的援軍前來助戰(zhàn),你們覺得能夠守得住一世嗎?” 胡氏父子當然不知道明軍具體出動了多少兵力,他們雖然不好嚇唬,但也清楚靖難之役里,大明確實經常出現幾十萬人規(guī)模的大會戰(zhàn),說是八十萬未必有那么多,但打個對折也著實不少了,明軍真要用人命來堆,把富良江染紅了,說不得也真打過來了。 不過胡漢蒼還是深吸了一口氣后,沉聲道:“這片土地是朕祖輩以來生長之地,朕絕對不可能棄之于敵?!?/br> “你走吧,哪怕死在這里,朕也不會同意你們的條件!” 聞言,張嘴角微翹,露出了玩味的表情。 “看來你們對這片土地抱著很深的感情啊,已經當成了自己家的地方?!?/br> “啪啪!” 胡季牦突兀的拍了拍手掌。 朱勸、張二人還在疑惑,不知道對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就在他們剛剛邁動腳步的瞬間,只見從外面沖進一群侍衛(wèi),將朱勸和張團團包圍。 看著眼前這一幕,他們終于明白了胡季牦的目的。 “你敢扣押大明的使者?”朱勸臉上的笑意消失了,盯著胡季牦。 胡季牦微微一笑,毫不在乎的說道:“說笑了,只是請兩位先做客一陣子?!?/br> 朱勸和張頓時臉色微變,這分明是想把他們扣押當做人質! “天兵至爾等化為齏粉矣!”張憤恨地說道。 “呵呵?!?/br> 胡季牦便是個極簡版司馬懿一般的人物,謀劃了一輩子臨到老才謀朝篡位,臉皮厚的很,絲毫不介意對方的詛咒,反而笑道:“其實你們也不用太擔心,只要你們投降我大虞,高官厚祿唾手可得,另外,還會讓你們有貴族的身份,讓你們享受最好的待遇,并且賜予土地和財富!” “太上皇說的不錯,朕可是是一個仁慈愛民的明君,對待你們這樣忠貞耿耿的漢臣,是一定不會虧待的。”胡漢蒼也跟著信誓旦旦的說道。 “哈哈……好一個仁慈愛民的明君。”張仰天長嘯,似癲狂了一般。 良久,他才收住笑容,盯著胡氏父子:“你們不愧是能干出謀朝篡位之事的,居然想用這種謊話騙我投降!可我家世代都是大明的忠臣,寧愿站著死,也絕不跪著活!” 看到張堅決的態(tài)度,胡季牦無奈嘆了口氣。 隨后,他緩慢的抬起手掌,兩邊的侍衛(wèi)頓時拔出刀來,對準了使者們的脖頸。 胡季牦冷漠的說道:“你們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怎么選擇。” 而朱勸和張則是閉口不言。 下一瞬,兩人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 胡季牦坐在“御花園”的涼亭內,喝茶休息。 不多時,三名文官模樣的安南人走了進來,正是三江安撫使陳恭肅、通判枚秀夫、僉判蔣賓。 “還得幾位辛苦,走一趟廣西。” 胡季牦笑瞇瞇的說著,同時打量著陳恭肅的神色。 陳恭肅是陳朝的國戚,以往向來親近胡季牦,雖然屠戮了所有安南國宗室,卻并沒有殺陳恭肅,但不意味著胡季牦對陳恭肅放心,事實上,一直對其心存戒備。 某些時候,對于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爭,使者這東西,是可以約等于開戰(zhàn)借口的。 而這次,胡季牦就打算拿陳恭肅當耗材了。 這跟朱棣沒派什么重要官員來當使者,是一樣的道理。 “臣等為國家出力,乃是分內之事!” 陳恭肅微微躬身行禮道:“只是,臣有個請求?!?/br> 胡季牦聽到陳恭肅這么說,心里咯噔了一聲,道:“但說無妨?!?/br> 陳恭肅道:“臣想帶上五十人,同去廣西。” 胡季牦聽后眉頭皺起來,沉吟片刻才答應道:“這沒問題。” 他知道,這個要求,自己拒絕不掉,畢竟,如今兩軍即將交戰(zhàn),陳恭肅作為三江安撫使,手握重權,要帶兵保護自己,誰也說不著什么。 另外兩人沒什么話語權,只是用來給使團湊數的,見陳恭肅答應下來,那也不再多說什么。 陳恭肅拱拱手,退到一側。 胡季牦隨即吩咐侍衛(wèi),將準備好的金銀珠寶拿了上來。 這些東西,都是安南陳朝在這幾十年積攢的存貨,全部都被拿了過來。 “大明皇帝索要金銀財寶,除此之外,還有一百只大象,你們都給送過去吧,希望能罷兵休戰(zhàn)?!?/br> “另外,大明的使者在升龍府有些水土不服,如今得了病實在難以行動,到時候你們跟大明說一下?!?/br> 胡季牦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可以離去。 胡季牦道:“等你們回來再擺酒設宴,好生款待各位有功之臣?!?/br> “謝太上皇!” 陳恭肅等人拱拱手,便離開了。 看著眾人遠去的背影,胡季牦嘆口氣,喃喃道:“真希望這幫人,能死在大明??!”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輕聲說道:“來人。” “屬下在?!遍T外傳來一聲洪亮的回答。 “你帶五百蒼鷹銳士,一同護送陳恭肅進入大明,記住,一旦陳恭肅等人有小動作,格殺勿論!”胡季牦命令道。 “是?!?/br> 這些蒼鷹銳士是他一手培養(yǎng)的死士,其中不乏擅長秘密刺探消息的間諜。 外交,是戰(zhàn)爭前的最后一舞。 而大明用拙劣的緩兵之計來嘗試麻痹胡季牦,卻被胡季牦所識破,雖然扣押了大明的使者,但卻并沒有殺害而是找了一個“水土不服”的理由,同時在滿足大明條件的同時,自己也派了使團。 大明若是把胡季牦的使團放回來,那么蒼鷹銳士一定沿途刺探到了明軍的情報;如果大明把使團扣押或者殺了祭旗,胡季牦也沒什么損失,陳恭肅本來他就看著不順眼,而那些蒼鷹銳士,在他眼里更是徹徹底底的耗材。 雙贏,怎么都是贏,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什么我們要放陳恭肅走?”胡漢蒼這時候進來,不解的問道。 胡季牦笑了笑,看了一眼兒子后,道:“陳恭肅一家,世世代代都是陳朝的臣子,雖然一直支持我們,但難道他們真的會甘心一輩子為我們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