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30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rèn)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jié)+番外
姜星火把從堂妹姜萱那里受到的啟發(fā),也就是尚未問世的《西游記》中孫悟空與車遲國三位國師祈雨斗法的故事,講了出來。 聽完這個故事,朱棣等人不由地陷入了深思。 如果這個故事與現(xiàn)實對應(yīng)起來,誰是車遲國國師?誰把眾佛徒驅(qū)走做苦役?誰又在主動打賭祈雨? 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諷刺姜星火,但一旦姜星火能把局勢反轉(zhuǎn),那么誰求來雨,誰就是拯救黎民于旱災(zāi)的“齊天大圣”! “疲敵也好,惑敵也罷,似乎在輿戰(zhàn)中,都是輔助的手段?” 深思后,朱棣看向姜星火:“那么國師在輿戰(zhàn)中的殺招,又是什么呢?” 姜星火干脆答道:“破敵?!?/br> “道理越辯越明,瞄準(zhǔn)敵人在輿論上的最薄弱之處,攻其要害!” 朱棣對于如何開展輿論戰(zhàn),顯然是沒什么心得的,如果他有,也不至于被江南士紳們變著花樣的罵了四年多。 但姚廣孝卻從姜星火的話語中,領(lǐng)悟到了更深一層的含義。 姜圣,不僅是要破解眼下景清血誓,給變法造成的輿論困境。 而且還要借著這個機會,直接攻擊理學(xué)! 第289章 飛天 敵人,在輿論上,哪里最薄弱? 不用朱棣思考,姜星火直接給出了答案。 “天理。” “陛下想來是對程朱理學(xué),也有一定了解的。” 朱棣硬著頭皮點了點頭,他確實有一定了解,但這個一定,著實不太多。 不過大約是曉得朱棣父子的理論水平應(yīng)該比較薄弱,姚廣孝幫忙解釋道。 “程朱理學(xué),認(rèn)為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天理?!?/br> “而要追尋這個天理,就要從萬事萬物的本身上去講求,也就是格物致知(天理)?!?/br> “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xué)》: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但是《大學(xué)》本身,并沒有對格物致知做出解釋,現(xiàn)在的解釋,是后來人的理解?!?/br> 事實上,在這里,就已經(jīng)埋下了某種關(guān)于最終解釋權(quán)的隱患,姚廣孝繼續(xù)道。 “程朱理學(xué)里的格物,有兩層含義?!?/br> “第一層,是格除心物,如果用佛家的說法,那就是格除貪嗔癡?!?/br> “第二層,則是格除外物,也就是了解這世間事物的道理,這理只能在具體的事中學(xué),但學(xué)會后則可用于一切事中.不拘泥于一二事物,也不要求格除全部外物,但總歸君子是要格物的,否則無法致知?!?/br> “原因就在于,致知,這里面的‘致’是極致的意思,‘知’則不僅僅是知識,還是知性、感知的意思?!?/br> “格物與致知的關(guān)系便是說,格物是致知的經(jīng)過,致知是格物的目的。格物致知連在一起,就是通過格除心物和外物,讓知識和感知達(dá)到極致,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思,有些接近?!?/br> 姚廣孝對于程朱理學(xué)主要內(nèi)容的講解,非常簡單易懂,朱棣和朱高煦父子聽懂了。 但又沒懂。 朱高煦撓了撓胡子問道:“可這跟輿論戰(zhàn)有什么關(guān)系呢?” “關(guān)系就在于。”姜星火揭曉道,“程朱理學(xué),無論是二程還是朱熹,都沒有告訴這個‘格物’到底是怎么‘格’的,也沒有說清楚‘格物’所‘格’出來的‘天理’,究竟是什么樣子?!?/br> “那么.”朱棣忽然有了某種猜測。 姜星火平靜的話語,證實了朱棣的猜測。 “理學(xué)做到不到的,科學(xué)能做到!” “科學(xué),可以用所有人都看得懂的辦法來‘格物’,也能把‘天理’的根本道理,通過實驗和理論,讓全天下人,都弄清楚?!?/br> “而第一個要證明的道理,就是雨的道理。” 姜星火的話語落在朱棣的耳朵里,頗有些振聾發(fā)聵。 “高高在上的成云致雨,是敵人拿來攻擊我們的天人感應(yīng)吧?是字面意義上的‘天理’吧?” 姜星火的目光陡然變地銳利了起來。 “可是程朱理學(xué),能解釋清楚,成雨的天理是什么嗎?” “他們不能!” “之所以這套理論,沒人能否定,就是因為成雨在傳統(tǒng)概念里,是老天爺?shù)哪芰?,是無法證偽或者證實的?!?/br> 朱棣微微有些激動了起來,這對于他來說,輿論戰(zhàn)這個無形的戰(zhàn)場,是一個不亞于上陣砍人的全新挑戰(zhàn)。 “成云致雨的道理,國師確實講過,可國師該如何給天下人證明呢?” 姜星火淡淡一笑道:“在詔獄里,受限于環(huán)境,自然無法證明,但這不代表,現(xiàn)在不能證明?!?/br> “科學(xué),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證?!?/br> “只要飛到天上去,人為地促使云層降雨,不就能證明了嗎?” 飛到天上去? 朱高煦在旁邊都顧不上捋他心愛的大胡子了,當(dāng)場目瞪口呆了起來。 凡人,如何飛到天上去? 朱高煦有了一個猜測。 “——姜先生,您要施展仙法了?” 姜星火怔了怔,曉得對方是想差了,干脆說道:“不用仙法,人一樣可以飛天?!?/br> 飛天,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的終極夢想之一。 對天空的向往,也讓人類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美好神話,就比如嫦娥奔月.可那終究是神話,不是真實。 有史書記載以來,并沒有誰,真的飛到天上去。 所以當(dāng)“飛天”之說,出現(xiàn)在朱棣面前時,尤其是姜星火告訴他,不需要仙法,凡人也能一樣飛天的時候,朱棣也有了幾分不可置信。 難不成,還能給人插上翅膀,凌虛御風(fēng)? “孔明燈,陛下應(yīng)該見過?!?/br> 朱棣點了點頭。 姜星火又繼續(xù)說道:“在下會制造一個巨大的孔明燈,然后藉助浮力,將其騰空,攜帶人飛到天上去?!?/br> 看著幾人的神色,姜星火解釋道:“其實,這里面的道理并不難理解,也是可以用自然科學(xué)六大學(xué)科中的物理學(xué)來解釋,萬事萬物,都有其根本道理所在?!?/br> 朱高煦此時真的感覺,姜先生的科學(xué),頗為神奇,竟然什么都能解釋。 “原因就在于,密度,也就是一定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在不同情況下是不一樣的,而孔明燈內(nèi)外的空氣密度,因為加熱的原因,就會變得不同孔明燈里面一加熱,一部分空氣就會受熱膨脹,而從球體中流出,使得內(nèi)部的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小,所以,孔明燈可以飛起來?!?/br> 雖然沒太聽懂,但朱棣按照經(jīng)驗,知道姜星火的這套可以實證的說法,大概率是對的。 朱棣的問題,在另外一個方面,也是他最關(guān)心的方面。 “那這能載人的大號孔明燈,如果能起飛還能降落的話,豈不是可以用于偵察?站得高看的遠(yuǎn),不論是野戰(zhàn)還是攻城,都能把對方的布置,看的一清二楚?!?/br> “正是如此?!苯腔瘘c點頭,“在火器時代,這大號孔明燈,也可以用作炮兵的觀察哨,校正炮彈落點?!?/br> “那飛天的孔明燈,是如何降落的呢?總不能用一次,就得死一個人吧?”朱高煦不禁問道。 雖然也不是死不起,但總覺得有點浪費. “跟上升的原理是一樣的?!?/br> 姜星火解釋道:“如果沒有新的熱氣補充,那么內(nèi)部的空氣密度就會逐漸增大,慢慢降落,而站在大號孔明燈里的人,是可以控制這個過程的,讓燃燒釋放的熱氣慢慢減少,自然就可以慢慢降落了?!?/br> 既然上升跟下降的道理是一樣的,那就沒什么好顧慮的了,一想到以后明軍又多了一件戰(zhàn)爭利器,朱棣的心中,感到了一絲快慰。 但勤于思考的朱高煦卻又問了一個問題。 “可即便是大號孔明燈,載著人到天上去了,也能順利地降落,又該怎么讓天空降雨呢?” “之前我給你講的降雨的原理,還記得嗎?” “記得。” 朱高煦點點頭,把之前他告訴父皇要“相信科學(xué)”的時候說的話,又重復(fù)了一遍。 姜星火說道:“水汽形成云滴,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壯大起來,當(dāng)空氣托不住它時,便從云中直落到地面,成為我們常見的雨。” “之所以會干旱,原因要么是壓根沒有云,要么是云中的云滴不夠多,形成不了雨.但江南不是漠北,壓根沒有云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春季干旱,只是因為空中的云里云滴不夠多?!?/br> “所以?!敝旄哽愕难凵褚涣粒敖壬修k法,人為地增加云滴?” “不錯!” 姜星火贊同了大弟子的說法,隨后說道。 “人只需要乘坐大號孔明燈飛到天上去,在云層中撒下通過化學(xué)方法,制作出來的催雨劑,人為地讓其成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云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dá)到一定體積后,自然就降雨了?!?/br> 姜星火的話,在朱棣的耳朵里自動翻譯了。 哦,煉丹是吧? 這個好說的很,這有從業(yè)數(shù)十年的專業(yè)道士。 朱棣說道:“朕這就喚袁、張二位真人來?!?/br> “這個容易,可以稍后再說。” 姜星火趕忙阻止了朱棣,碘化銀在古代的制取,雖然稱不上很容易,但對于可以調(diào)動整個大明資源的皇權(quán)來說,絕非什么無法完成的事情。 人工降雨,真正困難的,是熱氣球的制作與實驗。 這東西弄不好,是真的要死人的。 姜星火朝朱棣說道:“比較難的是大號的孔明燈,還請陛下把內(nèi)廷的兵仗局,和軍中的工匠,撥給在下統(tǒng)一調(diào)配?!?/br> 朱棣略加思索便頷首答應(yīng):“好,朕同意你試試,不過若遇到危險,千萬別逞強?!?/br> 姜星火見已經(jīng)把解決辦法闡釋清楚,然后說道。 “所以,輿論戰(zhàn)的第三方面的破敵,便是先挑起關(guān)于雨的‘天理’,以及如何格物的爭論,最后通過人工降雨的實證,在天下人面前,堂堂正正地來徹底證明程朱理學(xué)在這一部分,是錯誤的,是無法實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