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11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jié)+番外
而從北美洲返回大明,船舶則是應(yīng)盡可能避開西北太平洋的臺風(fēng)和低氣壓,該航線也有兩個變化,是隨季節(jié)進行的波動,一般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避北太平洋的海霧和風(fēng)暴。 聽了姜星火的解釋,李景隆這才略微釋然。 朱高煦聽完,感覺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但李景隆仍然搖了搖頭:“姜先生所說的方式,應(yīng)該算得上是對抗未來小冰河期一個好辦法,不過太耗費時日精力了,大概需要十幾二十年才能初步見效,且投入巨大,若是沒有朝廷下巨大決心,集一兩代人之力,恐怕是辦不成的?!?/br> “而且,若是如歷代變法那般,支持的皇帝咳咳,恐怕就會還沒做成,還沒見到成效,就會被徹底廢止,而變法的道理便是如此,做成了,培養(yǎng)出來得利的階層,變法就成了;做不成,半途而廢,那自然也就是人亡政息?!?/br> 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 隔壁密室。 發(fā)瘋了的張?zhí)鞄熞呀?jīng)被堵住嘴巴叉出去了。 室內(nèi)只剩下大皇子朱高熾、戶部尚書夏原吉,以及郭琎和柴車兩個負責(zé)記錄《姜先生講課筆記》的小吏。 嗯,也不知道未來他們會不會成為什么《姜圣論語》的撰寫人。 蘇格拉底不留文字,孔子不喜歡留文字,姜星火則是壓根就懶得親筆寫。 夏原吉輕嘆了一聲:“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可惜正如曹國公所說,中間是有風(fēng)險的。這個風(fēng)險,不是派出船隊去探路,也不是前期的小規(guī)模移民,而是如果真的大規(guī)模移民了,移民到了一半,那邊還沒發(fā)展起來,這邊便因為朝堂的變故而廢止,就真的是前功盡棄,致使國家元氣大傷了,這才是真正的風(fēng)險所在?!?/br> “夏尚書說的,確實在理?!?/br> 朱高熾用杵在扶手上的胳膊,墊著他的雙下巴沉吟不語。 他沉吟著思索起來。 跨海去新大陸移民,這是個看起來相對容易執(zhí)行的計劃,但是要想實施起來,困難卻不是一般的大。 因為海路不是陸路,海洋是無窮盡的汪洋,在海上航行,即便是大明現(xiàn)在的造船水平不低,但沒有海圖,穩(wěn)定的航線依舊沒有任何規(guī)律可循,要么是靠撞大運一般瞎貓碰死耗子,要么就是派出很多的船隊進行窮舉探路。 而后者,則意味著巨大的財政支出和很多極有可能白白犧牲的人命。 最關(guān)鍵的是,從古至今,華夏文明的歷史上都未曾出現(xiàn)過這樣的事情,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大規(guī)模海外殖民計劃。 雖然姜星火已經(jīng)把路指出來了,但是這件事本身的風(fēng)險太大了,大到了讓絕對可以讓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覺得完全不值當(dāng)冒險。 朱高熾開口說道:“夏尚書的顧慮并不全是杞人憂天。” “不過?!敝旄邿朐掍h一轉(zhuǎn)說道,“我倒是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嘗試。” “殿下請講?!毕脑J真地傾聽著。 “因為這件事,跟下西洋其實并不沖突。” “首先既然姜先生是說先向南,再向東,那自然是要收集宋元時代的海圖,詢問大明境內(nèi)的番人外面的情況,做好充足的出航準(zhǔn)備。” “那么南面這片華夏傳統(tǒng)的朝貢貿(mào)易區(qū)域,自然是可以了解的,到時候船隊就可以在南方合適的島嶼處,先一分為二?!?/br> “大股的向西,小股的向東?!?/br> 朱高熾雖然在身體上并不矯健,但他的思維,卻遠比尋常人敏捷的多,隨著話語的延伸,他的想法越來越完備。 “向西的自然不必多說,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與海外諸國的貿(mào)易,拿大明本土的特產(chǎn)來獲取財富,有著蒙古人、色目人、大食人已經(jīng)成熟的航線,沿著海岸線航行到、到” 夏原吉補充道:“馬穆魯克,打敗西征的蒙古人的那個國家?!?/br> 大明繼承了元朝的幾乎所有典籍圖書,因此雖然沒有如同蒙古人一般親自向西征服,但蒙古人西征的事跡,所經(jīng)過的路線,以及遇到的國家,尤其是打敗他們的國家,還是略微地有所了解的,這其中就包括了據(jù)說生活在沙漠和綠洲中的馬穆魯克。 根據(jù)蒙古人的描述,他們有著極為精銳的重騎兵和駱駝騎兵,跟西夏人的兵種“鐵鷂子”、“潑喜軍(駱駝拋石炮手)”有點類似,且這些騎兵從小就進行十分嚴(yán)格的軍事訓(xùn)練,每天都必須騎在馬上握著二十斤重的砍刀揮刀數(shù)百下,配合上大馬士革刀或者是大斧,往往直接就能把蒙古的半甲騎兵連人帶甲給一刀劈成兩段。 得到了提示后的朱高熾略微點頭,繼續(xù)說了下去:“向東的船隊,則可以沿著方向,一個島一個島地摸索過去,每個島都繪制好海圖,儲存好物資.甚至如果到了某個位置,覺得再向前探索,返程的物資就不夠了,也可以原地駐扎或者向后回歸.而每一個島嶼,都能起到如同長城烽火臺一般的作用,只要配置好通訊船只,后續(xù)的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大明的南方港口出發(fā),接力運上來?!?/br> 朱高熾的思路非常清晰,其實就是結(jié)硬寨打呆仗,一個島一個島的摸索,海洋中總是會有島嶼的,慢慢摸過去,也總是能摸到新大陸的。 夏原吉也覺得大皇子的辦法非常穩(wěn)妥,他順著朱高熾的思路說道:“還有一個法子,便是如同‘八百里加急’那種,往前探索的船隊,可以一部分由犯人構(gòu)成,而只需要探索出一個島嶼,便可以赦免或得到獎勵,這樣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師的消耗?!?/br> 嗯,只能說不愧是戶部尚書。 小算盤打的千年后的瓦那啥納都聽到了。 只要不在我大明正規(guī)水師的編制內(nèi),那我大明就一個士卒都沒死! 沒死人,就不用支付撫恤金,朝堂上袞袞諸公自然也就沒了話頭來討說法搞事。 至于囚犯若是不幸了,什么囚犯?那叫自愿戴罪立功殉國的大明英烈。 沒辦法,現(xiàn)在大明在海上的威懾力,僅限于沿海。 在遠離沿海的地區(qū),大明水師的影響力就會削弱很多,特別是向南方的海域里那些偏僻的島嶼,基本沒什么人煙,大明水師即便是追趕海盜也很少光顧,所以根本沒辦法掌握海路航線。 “當(dāng)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關(guān)節(jié),那就是如果跨海幾萬里,移民過去的人,大明難以管理。” 朱高熾沉吟著說道:“雖然上策的辦法確實是治標(biāo)治本,如果姜先生說的那塊新的易于農(nóng)耕的大陸存在的話,距離也確實是過遠了。” 夏原吉看著話說半截的大皇子,本想接過話來,結(jié)果卻忽然咽了回去。 這話有深意! 大皇子先是給了探索新航路的可靠執(zhí)行步驟,然后卻話鋒一轉(zhuǎn),說起了移民新大陸難以管理。 這是什么意思呢? 夏原吉揣度著,若是從個人利益出發(fā),大皇子朱高熾,恐怕是希望這件事是由二皇子朱高煦來做的。 為什么?首先一個就是皇位。 按宗法制和大明祖訓(xùn),自然是以前就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來當(dāng)太子,繼承朱棣的皇位。 可眼下爭得就是這個。 為什么還要大皇子、二皇子的叫著,而不是太子或者某王。 不就是因為沒立太子嘛! 沒立太子,作為皇帝的朱棣又是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或者說明顯更為喜愛跟他除了“父子”之外還有“戰(zhàn)友”身份的二皇子朱高煦,那這件事不就懸了? 而且朱棣的這個皇位本來得來的就不太常規(guī),若是換做其他常規(guī)繼位的大明皇帝,即便是心里偏向次子,大臣們也可以用自古以來都是“立儲要立長”的說法來懟回去(譬如姜星火前世里被大臣們懟了幾十年的大明萬歷皇帝)。 可你要是跟朱棣說要“立儲要立長”,那就有兩個說法了。 第一,朱棣顧慮,不想后世再發(fā)生一次靖難,于是欣然采納。 第二,朱棣破防,問你朕是不是長子?你的人頭搬家,族譜也有可能被消消樂。 皇位的問題,夏原吉思考完了,他覺得還有第二個原因。 那便是這件事如果朱棣想要做,那首先就不可能讓朱高熾來做。 先不說朱高熾出海奏折誰來批,這個實際上履行大明皇帝職責(zé)的崗位誰來干的問題,就說朱高熾本人,伱看他像是能出海的樣子嗎? 所以如果朱棣有海外封藩的念頭,要么老二朱高煦去,要么老三朱高燧去,總之不可能讓腿腳不靈便的老大朱高熾去。 而無論老二老三誰去海外封藩,或者都去,最后得利的,都是朱高熾本人。 這些心思,朱高熾或許是刻意想過的,也可能是偶然思之并沒有深思。 但無論如何,話已經(jīng)出口,在這種敏感問題上,都讓夏原吉察覺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氣息。 而就在兩人心思電轉(zhuǎn),稍稍對話之際,一墻之隔外的三人,也開始討論起了其他的對策。 第三章 還查2000字還是稍晚一點點現(xiàn)在作息和更新的沖突實在是調(diào)不過來,等三月會空閑時間多一些,爭取每日能碼到兩萬字左右。 第116章 給大明農(nóng)業(yè)開的兩副藥 “姜先生上策聽完了,要不直接說下策吧?!?/br> 朱高煦沉默了片刻,突然說道。 “不按順序?” “不按順序,聽聽最壞的對策是什么。” 畢竟,按照中國古代策士們的臭毛病,上策和下策都是擺出來用來排除的,上策在理論上很完美但是不好實現(xiàn),下策則是既不完美也不好實現(xiàn),通常副作用極大,所以先聽聽最壞的也不是不可以。 姜星火點點頭,說了四個字。 “以毒攻毒?!?/br> 李景隆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什么意思?” “我問你,小冰河期會導(dǎo)致國家滅亡,根本原因是不是氣溫降低了,所以導(dǎo)致的一系列后果,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 “如果姜郎之前說的沒錯,那自然是如此?!崩罹奥☆h首道。 姜星火笑著說道。 “那直接找辦法,讓氣溫上升不就得了。” “啥?” 兩人目瞪口呆:“這怎么可能?” “為何不行?”姜星火反問。 李景隆搖頭苦笑道:“這是天氣變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怎么才能改變氣溫呢?” “那我換種方式告訴你?!?/br> 姜星火微微瞇起眼睛,緩慢地說道。 “雖然小冰河期會讓氣溫降低,但并非不能克服,有一種辦法,只要堅持住,就能讓氣溫上升。” “哦?” 李景隆頓時被勾起了興趣,趕忙直起身子追問道。 “什么辦法?” “只需要找到一個能改變氣溫的辦法即可,比如說.” 姜星火停頓了一下,繼續(x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