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君不見,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第11章 鄭和開航母 姜星火又恢復了懶散的咸魚狀態(tài),躺下拍了拍西瓜,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 “強漢盛唐,不惜窮兵黷武也要控制西域,莫不是為了那條自東方通向西方的絲綢之路?!?/br> “誰掌握了絲綢之路,誰就可以與遙遠的西方進行陸上貿(mào)易,國家財政收入就會有了新的來源,就會擁有數(shù)不盡的財富,而有了財富,君王就不用受困于那點可憐的,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扣出來的田賦?!?/br> “當然,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最終都失敗了.這里面還涉及到《國運論》的核心,以后再講?!?/br> 給人講課不屬于【主動求死】,臨死了,姜星火想怎么講就怎么講,想怎么指點江山就怎么指點江山。 《國運論》? 朱棣暗暗皺眉,在心底記下了這個名詞。 “總之,陸上絲綢之路所途徑的地帶,太過荒涼,也太過遙遠?!?/br> “有多遠?”朱高煦好奇地問道。 姜星火想了想,解釋道:“從路程上來算你可能難以理解,從時間上來算你就知道了就比如元朝有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的西洋人,在陸地上走了整整四年才到達元大都,受到了元世祖的接見,還在中國待了十幾年。” 隔壁朱棣聞言吩咐道:“紀綱,去查一下,馬可波羅此人是否存在,若是存在,經(jīng)歷是否屬實?” 而這邊的朱高煦則沉吟道:“姜先生,現(xiàn)在北元未滅,更西面篡奪西察合臺汗國起家的帖木兒汗國雄踞西域,絲綢之路,怕是走不通了?!?/br> “可以走海路?!苯腔鸷芸隙ǎ半S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從宋朝開始,就可以由海路代替陸路,抵達絲綢之路的終點了?!?/br> “宋元兩朝,明州、泉州、廣州等造船業(yè)中心均制造大型海船,水密隔艙、多層舷板、龍骨結構這些技術都已成熟.甚至不夸張的說,如果朝廷愿意,批量制造容納上百人生活的遠洋船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鄭和開萬噸航母當然只是調(diào)侃,事實上來看,就如紅衣大炮實心彈糜爛數(shù)十里一樣,明代的筆記多有夸張成分。 但無論如何,哪怕僅是以停滯的眼光來參考宋末到元末的造船技術,大明具有批量制造五百到一千噸級的遠洋風帆船只的技術儲備,是完全沒有任何爭議的。 “事實上,未來永樂帝(年號非廟號或謚號,可直接稱呼)一定意識到,想要完成‘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蓋世功業(yè),只有擴大財富來源這一條路可走永樂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的財富也太多了,他一定會派規(guī)模巨大的船隊下西洋?!?/br> “當然,永樂帝下西洋,只是為了給自己要做的功業(yè)提供必需的財富,不可能愿意與其他階層共享,如此驚人的財富被皇帝獨吞,這種模式也注定不能長久,必定是人亡政息的事情?!?/br>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當姜星火的這八個字在朱棣耳邊響起時,朱棣仿佛感覺到了他久違的熱血又沸騰了起來。 打贏了堪稱“逆天翻盤”的靖難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人生在某一個瞬間,失去了目標。 這種失去目標,不是朱棣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么. 恰恰相反,作為皇帝,他想做的事情,他應該做的事情,他不得不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 計劃中的遷都、消滅北元,當下的平定政局、殺光建文余黨,未來的治理國家、永樂大典等等。 但越是做事,越是忙碌,朱棣反而有些茫然。 自古以來,英雄豪杰無不想要建功立業(yè),封侯拜相! 而他朱棣已是人間帝王,更是唯一在大一統(tǒng)王朝造反成功的藩王,他還有什么目標呢? 朱棣曾經(jīng)想過,如果說自己有一個可供參考的人物,那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同樣是開國皇帝的非嫡長子,同樣是軍事能力當世第一,同樣是得位不正背負了污名。 而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區(qū)別,也就是李世民證明了自己執(zhí)政的能力,而朱棣還沒有。 而今天,在詔獄里,姜星火的八個字點醒了他。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他朱棣要做的,不是追平李世民,而是文治勝過唐宋,疆域遠超漢唐! 這才是他的目標??! “男兒當如是!” 朱棣拍案叫絕:“紀綱,斟酒來,這八個字,便當浮一大白!” 由于隔墻有耳的密室設計,聲音只能【單向傳導】,所以密室里的動靜,姜星火和朱高煦并不能聽見。 幾杯烈酒下肚,朱棣的思緒也完全沉浸在剛才的話語中。 他似乎隱隱約約地抓住了些什么. 想要完成“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功業(yè),靠唐太宗時那樣自然恢復休養(yǎng)生息,或者是漢武帝時那樣壓榨百姓窮兵黷武,肯定是不行的。 壓榨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百姓沒有任何意義,扣田賦能扣多少銀子出來?百姓早就成窮鬼了。 朱棣當然清楚絲綢之路的意義,但自唐朝以后,陸上絲綢之路就漸漸落寞,海洋貿(mào)易也確實成為了獲取額外巨量財富的唯一途徑。 所以,想要完成蓋世功業(yè),就要下海! 英雄所見略同! 如今北元和蒙古帝國分裂出的其他汗國,依舊占據(jù)著絲綢之路,而朱棣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正打算派人效仿宋朝與元朝,走海路向西,進行規(guī)模巨大的官方貿(mào)易。 姜星火,跟自己想到一塊去了! 可聽姜星火的說法是,自己獨吞下海的財富,注定不能長久? 朱棣不悅地咧了咧嘴角,在酒精的作用下,他隱藏的情緒開始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來。 墻外,朱高煦忍不住問道。 “姜先生,不是講‘如何解決供養(yǎng)宗室’嗎?為何轉(zhuǎn)移到了‘大明的海洋貿(mào)易’上去了?” 姜星火不急不緩地解釋道。 “因為這兩個問題是息息相關的,供養(yǎng)宗室的核心問題在于‘在俸祿不變的情況下,持續(xù)增長的宗室人口數(shù)量導致國家財政產(chǎn)生巨大壓力’?!?/br> “而這個核心問題,光靠第一條解決辦法里的減少俸祿、縮減等級、制度調(diào)節(jié)等等,是無法完美解決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做增量計算而不是存量計算?!?/br> 什么增量計算、存量計算,這種高深術語朱高煦沒聽懂,但是覺得自己大受震撼,不知道為什么,就是覺得很厲害。 “想要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就要進行海洋貿(mào)易,明白了嗎?” “但大明疆域廣闊,農(nóng)耕文化已經(jīng)深入到了百姓的骨髓里,即便是沿海地區(qū)在宋元兩朝嘗到了海外貿(mào)易的甜頭,可作為華夏作為歷史悠久的古老文明,從沒有丟掉過耕耘的習慣?!?/br> “所以,從本質(zhì)上講,大明其實依然保持著農(nóng)耕文明的保守性?!?/br> “而海洋貿(mào)易最大的敵人,就是根植于農(nóng)耕文明產(chǎn)生的士紳階層?!?/br> “反過來講,供養(yǎng)宗室要擴大財政收入進行海洋貿(mào)易,進行海洋貿(mào)易又何嘗不需要宗室階層的力量?” 在隔壁聽課的朱棣,舉起酒杯的手,愣在了半空中。 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復開國和靖難 事實上,對于海外的認知,明代的統(tǒng)治階層并非一無所知。 相反,由于蒙古帝國的大征服,無論是徹底貫通的亞歐大陸橋,還是從大元到馬穆魯克時斷時續(xù)的海上聯(lián)系,都已經(jīng)為持續(xù)了上千年的東西方貿(mào)易提供了重新認識彼此的機會。 蒙古人、色目人、西洋人、波斯人這些人在元末的南方都是司空見慣的存在。 因此,關于海洋貿(mào)易的巨大利潤,大明的高層是一清二楚的。 朱棣非常清楚放開海禁的阻力,不僅源于朱元璋的祖訓,更重要的是朝廷擔心海外貿(mào)易會使農(nóng)民離開田地,從而造成大明社會的不穩(wěn)定。 直白點說,放開海禁首先損失的是以文官為代言人的大明士紳階層的利益。 如何對抗士紳階層對海洋貿(mào)易的抵制?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等待著姜星火給他指明隱藏在迷霧中的道路。 姜星火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緩緩說道。 “你也知道,從宋末以來地方上就有許多‘士大夫’階層,他們擁有著大量的田地田產(chǎn),而蒙古人的包稅制,則讓他們的田地兼并愈發(fā)肆無忌憚。 這些人在大明開國之后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的士紳階層,而且他們分布廣泛、無處不在,影響力極為龐大.在鄉(xiāng)野中有威望,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他們壟斷了田地,控制了人口,掌握了輿論導向,甚至控制了下層科舉考試的考題?!?/br> “這些士紳不僅僅是地主還是學閥,這就導致了士紳與文官,基本是衍生與被衍生的關系,是一股盤根錯雜的力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斬斷。” “大明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初,對這股力量采取了削弱措施,一方面清查田地兼并,一方面打擊貪腐在此過程中,這些田地兼并者的地位急劇下降?!?/br> “而另一方面,太祖高皇帝在這個時候開始扶植新的階級,在這片田地上,新的軍功權貴階層漸漸崛起。” “這些如同昔日北周隋唐的關隴門閥一般的開國勛貴武臣,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和權柄,逐步壓過了舊有的田地兼并者,甚至掌握了朝堂的話語權。” “這時候,士紳文官便成為了皇帝和勛貴武臣共同的敵人,士紳文官與新崛起的勛貴武臣,展開激烈的交鋒?!?/br> 朱高煦聽得入神,不由地問道:“那姜先生覺得士紳文官和勛貴武臣,到底誰能勝出?” “士紳文官?!?/br> 姜星火干脆答道:“最多再過五十年,勛貴武臣就會徹底失勢.再過一百年,勛貴武臣見了士紳文官,就得下跪舔靴子?!?/br> 怎么可能?! 朱高煦有些不可置信,無論是洪武朝的開國勛貴,還是如今永樂朝的靖難勛貴,權勢氣焰可都是穩(wěn)壓文官一頭的,文官根本無法與其相抗衡,是典型的武夫當國時代。 可是姜星火竟然告訴朱高煦,士紳文官能夠贏得更長遠的勝利? “為什么?”朱高煦大惑不解。 “因為大明不可能永遠重復開國和靖難,但卻必須重復每三年一次的科舉?!?/br> 輕輕一句話。 好似于無聲處聽驚雷。 “啪!” 朱棣手中一直捏在半空的酒杯,掉落在地。 精致的瓷杯迸濺在地上,成了一片片不規(guī)則的碎片。 紀綱來不及收拾地面,甚至來不及擦拭被瓷片劃傷的皮膚,在朱棣身邊旁聽的他,陷入了跟朱棣同樣的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