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謝珉細細體會周梓安的話,只覺得盈香滿口,如醍醐灌頂。 “先生,學生明白了,學生以后必要做個賢王的!” 周梓安看著眼睛亮晶晶的謝珉:“殿下想做賢王,那臣就多問一句,如果殿下以后到了自己的封地,筑橋修路,改善民生,可是國庫空虛,殿下想怎么做?” 謝珉想了想道:“那就增加稅收,等國庫里有了銀子就可以做這些事情了!” 周梓安笑了笑:“增加稅收,那么老百姓交的稅就多了。以鹽稅為例,殿下想沒想過你可能增加一厘錢的稅收,就可能有那窮苦百姓再也吃不起鹽了!” “增加一厘錢就吃不上鹽了!”謝珉有些愣了。 “是的,殿下,您知道我們今天吃的魚,在外面賣是多少錢,這青菜又是多少錢,如今京城里的鹽又是多錢,米又是多少錢!” 謝敏被徹底問愣住了,這一部分倒真是沒有先生來給他講過的。 周梓安也明白,謝珉不知道這些是正常的,他到底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皇子。 “二殿下!您長于京城,可曾到京城市井中逛過!” 謝珉搖了搖頭,他哪里去逛過,一是他的身份在那里擺著,下面人都怕出什么事情,哪里敢讓他出去, 二是他年齡小,還沒有自己的王爺府,也沒什么交際,再加上功課重,也就是到周府這一個時辰才能從皇宮里出來。 周梓安想想道:“那臣,明天帶殿下去逛逛京城可好,殿下可以親自了解下這些食物的價格!” 謝珉一聽徹底高興了:”我跟先生出去!” 周梓安摸了摸下巴:“就怕陛下不答應!” “沒事兒的!”謝珉忙道:“先生與父皇說,父皇必會答應的!” 周梓安笑著點頭:“好吧,反正我們就只出去一個時辰?!?/br> 謝珉心里道一個時辰哪里夠,他怎么也要逛一下午的。 第二天,謝珉沒到午時便到了周府。 周梓安既然想帶謝珉出去,便要安排好一切,劉大姑包括宮里的暗衛(wèi)都調出一大批人暗中保護。 她和謝珉則扮作兩個富家公子,以兄弟相稱。 對謝珉來講,這種微服私訪,簡直是太新奇、太有趣了。 但是他沒想到,周梓安真不是帶他玩呢,而是兜頭給了他一盆冷水。 周梓安直接帶了謝珉出了北城門,走了不到五里路,就見路邊搭起了粥棚,正在施粥,那些拿碗抱盆來領粥的老老少少竟排成了一條長龍。 謝珉看著那排得能有一里地的人群,不禁愣住了,這京城附近怎么也會有這么多吃不上飯的人。 他是知道大業(yè)肯定會有窮苦之輩的,但他一直以為京城人還是都能吃飽穿暖的。 等騎馬靠近了,謝珉聽見領過粥的人嘴里叨念著:“二殿下這樣好心的龍子一定會長命百歲。”等等。 謝珉回頭驚訝的看周梓安,周梓安這才說了,原來是她以謝珉的名義,昨日下午在這里開始濟貧施粥五日。 "先生,為什么京城中會有這么多人吃不上飯?" "這里面有京城本地的窮苦百姓,還有從外面逃難過來的。" 周梓安又帶著謝珉去了城外這些難民居住的地方,謝珉看著寒冬中住在破帳篷里,一個個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百姓,手忍不住緊緊的握成了拳頭,他第一次感到責任二字壓在了他的心頭。 "先生,這些百姓朝廷準備如何處置?" "殿下覺得該如何安置,不如殿下好好想一想辦法,臣愿聞其詳。" 周梓安給謝珉布置了作業(yè),就發(fā)現(xiàn)謝珉真的在認真的想方法,連她請他吃京城最有名的東來順涮羊rou,謝珉都有些食之無味。 周梓安帶著謝珉整整逛了一下午,這謝珉精神頭真足,她都有些走不動了,謝珉還是意猶未盡。 謝珉回了皇宮,直接到了謝珣的勤政殿,實心實意的給他的父皇嗑了一個頭:"兒臣謝父皇。" 周梓安帶謝珉私訪當然得征求了謝珣的同意,謝珣明白兒子已經了解了他的苦心:"珉兒,你明白就好。" 謝珉回了自已的宮殿,看到等著他的長春宮的太監(jiān),他猶豫了下直接吩吩道:"回去告訴母后,說我這段時間忙,就不去給母后請安,請母后放心,兒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過了兩天,謝珉真的拿來了安置難民的方案,周梓安一看,還真的有些實際的見地。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授人于魚不如授人與漁,一是讓京城的商戶多雇傭這些難民,讓難民有個能夠保障生活的工作。二是春暖花開時,官府拿路費讓這些人盡快返家鄉(xiāng)開始生產。 周梓安又給了謝珉細節(jié)上的一些指點,謝珉把奏本上給父皇,謝珣竟讓他來負責此事了。 轉眼兩個多月過去了,到了除夕,除夕夜謝珣在宮中大宴群臣。 因周梓安此時空有探花郎的名頭,但沒有實職是進不了宮的。 謝珉坐在大殿上,看著殿中的群臣,怎么看都覺得沒有一個能趕上他的周先生的。 而那些歌舞表演,年年如此,實在乏味的很。 謝珉坐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坐不住了,找了個機會,偷偷溜出了宮。 他一路打馬到了周府,進了府就見同府是紅燈高懸,喜氣洋洋,一派過年的氣氛。 還沒到正房門口,就聽見里面是一片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