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2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tǒng)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shù)洫z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jīng)?。?/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翟善明顯的愣了一下,語氣也變得支支吾吾起來:“那也……那也僅此一例……這不一樣。” “但武曌就是當上了皇帝。” “這不一樣!這這這……這是兩碼事……” “武曌當了皇帝?!?/br> “殿下您這是要老臣的命啊……” “武曌皇帝?!?/br> “微臣……微臣再想想……” “武曌?!?/br> “臣……試試?” “……” 翟善一副霜打茄子的模樣,滿臉即將康概赴死的模樣。 朱允熥卻終于是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 “翟閣會從此名垂青史的!” 翟善的嘴角抽了抽:“殿下啊……臣只求這一遭之后,死后不會被人掘了墳就是幸事了……” “你會名垂青史的!” 朱允熥再一次,著重的復述了一句。 隨后,朱允熥又依次去了工部、兵部、戶部、大明商號、大明銀號,最后從大都督府返回西安門外的太孫府。 洪武三十一年。 正月初八。 朝廷這時候早就開始正式辦公了。 在一場朝會上。 吏部、工部、兵部、戶部、大明銀號、大明商號、大都督府聯(lián)名上奏。 經(jīng)過四部、兩號、一府的合議,因朝廷官辦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現(xiàn)已經(jīng)各部司衙門決定,正式奏請朝廷增設(shè)授予宋柳紅、羅淑云、齊永娣三人為正九品主辦親事女官。 九品的官員任免,其實只要吏部批文就可以任免。 但因為這個主辦親事女官的官職,乃是之前沒有的,所以還是得要在朝會上得到旨意恩準,才能實現(xiàn)。 當場,朝會上的文官理學老頑固們,便立馬出班反對。 朝廷此前讓張二工那幫匠人進入官場,授予官職,本來就讓不少人對此有所異議。 不過看在張二工這些人都是有益于朝廷,又都是男子,給了官職也就給了。 可現(xiàn)在,翟善這幫昏了頭的混賬玩意,竟然要給三個女子授予朝堂官職。 這豈不是要讓天下人笑話的事情。 一時間,朝會上鞋子、襪子滿天飛。 若不是長得五大三粗的糾察御史們,掄著笏板一頓伺候,這場仗可就有的打了。 最終這場朝會,以翟善為首的提議大明設(shè)立女官的團伙,武力值更勝一籌而取得勝利。 朝廷,也明發(fā)旨意,內(nèi)閣傳諭各部司衙門,大明自此有了歸屬吏部管理、分別由大明商號、工部、戶部管轄的三名女官。 …… 第七百零六章 男人們的憤怒 隨著朝廷正式授予宋柳紅三女,成為大明女官的旨意頒布各部司衙門。 這個消息,便以狂風般的速度,席卷了整個應(yīng)天城,并開始極速的向外擴散。 尋常百姓對此自然只有八卦熱議的程度。 人們好奇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們,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又為何會開中原王朝千百年來頭一個先例。 人們更加的好奇,那三名成為當朝命官的女官,又到底是何方神圣,又長著怎樣的容貌,又有什么本事能讓朝堂做出這樣的決定。 對于尋常人來說,朝廷讓三個女人當官,不過是多了一個可以討論好久的事情罷了。 對這些人而言,并不會產(chǎn)生直接的聯(lián)系。 反倒是對宋柳紅三人本身,產(chǎn)生濃郁的興趣。 以至于應(yīng)天城中在這一天就有流言傳出。 說是宋柳紅三人生的是天仙容貌,而最近皇太孫因為皇權(quán)爭斗落敗,不光是向皇室索取了西城項目那個萬女宮,還以皇權(quán)為要求,讓皇室和朝廷同意了宋柳紅三女當官。 一個充滿色采的八卦,就這樣在應(yīng)天城里甚囂塵上。 但是。 宋柳紅三女當官這件事。 卻在文官和應(yīng)天城內(nèi)的士紳階層里,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朝堂之上,那些反對的理學老學究們,雖然被翟善等人壓制住,使得朝議奏請得到通過。 但并不代表這些人就會從此閉口不言。 而在民間,更是對此充滿了抵制。 今天的都察院和六科廊顯得格外的繁忙。 無數(shù)可以歸屬為理學中堅力量的官員們,在得到朝堂上消息,看到旨意的時候,就紛紛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了。 大明開了千百年來的頭一遭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 以前不管怎么做。 哪怕是攤丁入畝和洪武新政這樣的事情,官員們都覺得是正常的。 歷朝歷代,哪一家沒有做過革新的事情。 對于官員們而言,反對就僅僅是為了反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去反對。 這些人也最是清楚,中原千百年來,就沒有真正長久的所謂的不可更改的祖宗之法。 只是利益所在罷了。 有利益的那就贊同,沒有利益甚至要割讓利益的那自然就要反對。 可是。 今朝,大明要讓三個女人,成為官員階層的一員。 哪怕只是官品最低的九品小女官。 那也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這是另一回事情了。 千年以來的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告訴這些人必須要堅定的反對這件事情。 無數(shù)祖宗成法,數(shù)不盡的歷朝歷代的實例,被這些人從舊紙堆里翻了出來。 甚至有不少人,和朱允熥產(chǎn)生了某種意義上的默契。 他們統(tǒng)一默契的將武曌給拎出來,準備從朱允熥的另一個角度去剖析這個問題,表明女子是不能掌握權(quán)力,不然就是大明亡國的預(yù)兆,依此來反對宋柳紅三人為官。 原本不論是支持洪武新政還是反對洪武新政的官員們,這一次都默契的站在了一起。 一場針對宋柳紅三人為官的反對之聲,正在快速的出現(xiàn),并且將會有鋪天蓋地的反對奏章,將要在這些人的筆下出現(xiàn),并會像前仆后繼的巨浪一樣涌進內(nèi)閣中樞,沖到皇太子和皇帝面前。 “祖宗成法!” “千古慣例!” “此舉決不能開!” “……” 坐落在太平門外,玄武湖畔的都察院衙門里,那些御史們憤怒的揮舞著手中翻找出來的書卷,飛揚著陳年的積灰,向在場的同僚們宣泄著心中的不滿。 都察院左都御史蔣毅,默默的端著茶杯坐在公堂之上,坐視眼前的衙門下屬做出這些舉動。 蔣毅原本是工部侍郎,在當初確定要推行洪武新政的時候,和原戶部侍郎祁著,同時做出了官位的調(diào)整。 一個成了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個當了刑部尚書。 而他們當時的上頭,戶部尚書趙勉、工部尚書王儁等人則被統(tǒng)統(tǒng)趕到了瀛洲四道。 從根本上來說,蔣毅是這一場洪武新政下的政治失敗者。 在當初朝廷定下,言官必須要有確鑿證據(jù)才能發(fā)起彈劾的要求之下,都察院的權(quán)柄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在后來隨著高仰止以穩(wěn)定交趾道、占城道的豐功偉績返回京師,一舉踏進內(nèi)閣,開始執(zhí)掌三法司權(quán)柄之后。 都察院的權(quán)力和職責,就再一次受到了限制。 這兩年蔣毅坐在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子上,可謂是滿心死寂。 和蔣毅一樣的。 如今在都察院當差的御史們,也遠比過去更加的辛苦。 過往,他們只需要聽聞些什么事情。 又或者說的更露骨一些。 只要在他們的利益范圍內(nèi),需要在政治上針對某個人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隨意的書寫長篇大論的彈劾奏章,然后擺在一次次的朝會之上。 但現(xiàn)在不行了。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內(nèi)閣會劃定某個地方可能有一些問題出現(xiàn),然后都察院派出御史前往調(diào)查。 但于此同時,總是會有錦衣衛(wèi)的人暗中調(diào)查。 這就杜絕了都察院的人在地方上所要好處,然后回到朝中就書寫一篇天下太平的奏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