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書迷正在閱讀:死對頭失憶后對我下手了、給大佬生了個娃、[綜漫]橫濱第一魔術師、被天選之子退婚后、大理寺廚娘、鳳凰男的寵妻之路(穿書)、眾神的新娘[ABO]、古代農家日常 完結+番外、重生后我想嫁早死太子、別樣情深慕先生
“什么!太子!”蕭策吃驚,那為何不堂堂正正來,若是秘密行事,肯定就是所求不一般了。 “你怎么知道他的身份的?”蕭策疑惑,在妻子身邊坐下追問。 “這有什么難的,太子殿下被人稱贊郎艷獨絕,世無其二,就是故意隱瞞,也難蓋其仙人之姿?!?/br> 崔妙之解釋,當年襄陽宮里不少人都惋惜,怎么她不是嫁給容藻,而是平帝呢,才引得平帝猜忌。 蕭策一時語塞,什么郎艷獨絕,世無其二,就那個小白臉兒,這些人都是什么眼光,氣得背著手又開始走來走去。 終于把所有釵環(huán)都卸掉,瓊枝開始替自家娘子梳發(fā),被崔妙之擺手制止了,命其他人都下去。 “夫君過來。”崔妙之眨眨眼睛,示意蕭策過來說話。 人一近前,就被一雙雪白的藕臂勾住了,只覺唇上一軟,蕭策就聽到了世上最好聽的情話。 “在鵠兒眼中,他們都不及我家夫君萬分之一呢?!?/br> 在佳人驚呼聲中,蕭策已經將人打橫抱起放在大床上,一室旖旎,春光無限。 夜色中一位青衣男子立在殿中,廣袖隨風飛揚,只看背影便覺不凡。 蕭策特意安排了荊州的使者住在廣陽殿、建始殿,并未像李鐸那樣住在蠻夷邸,畢竟從禮法上來說,人家才是正兒八經的主人。 “殿下,長安比襄陽寒冷些,披件衣服吧。”這會子四下無人,南平王對自己的假侍從,也就是太子容藻畢恭畢敬。 “皇叔,沒想到終有一日孤也能踏入先祖曾經生活的長安。”容藻感受著北方蕭瑟的風,刮在面頰上的確凌厲。 啟程時,荊州尚且細雨綿綿,并不覺寒涼,而北方已經要穿冬衣了。 聽聞下個月就會下雪了,在荊州偶爾見一場小雪,落到地上也就化了,真想在這里看一場能將萬物銀裝素裹的大雪啊。 “明日,孤要親自會一會渤海侯,看看是否像傳聞那般是頂天立地值得信任的一方霸主?!?/br> 作者有話要說: 蕭策:聽見了沒,我才是郎艷獨絕,世無其二。 容藻:看來渤海侯夫人眼神兒異于常人。 第50章 密談 南平王既已提出密談, 蕭策便不好讓獨孤遼等人參與,次日一早便獨自在大夏殿等候。 “夫君, 咱們靜觀其變, 不管對方提什么要求, 只管找理由推卻便是?!?/br> 送蕭策出門前, 崔妙之親自替他整理衣襟時叮囑,萬不可讓荊州亂了他們的大計。 平朝國祚綿延三百多年,開國初期, 未央宮、建章宮尚未建成, 皇室起居皆在長樂宮, □□皇帝就曾大夏殿接見外臣,處理政事。 太子容藻是近百年來第一位踏入大夏殿的皇室成員。 歷經戰(zhàn)亂,宮室雖受些許影響, 但是郭茂占據長安時,曾橫征暴斂,收集巨資重修了三宮, 主宮殿屋頂櫞頭貼以金箔,墻面飾以各色寶石,家具以白色的玉石及絢麗的漆木為主, 極盡奢華。 “果真與襄陽宮室天差地別?!倍俗咴跓o盡的甬道上,容藻不禁感慨, 若是能有幸去未央宮、建章宮看看,才真是一償多年夙愿。 殿中央有一半人高的青銅龍鳳紋香爐,應是前朝的舊物, 歷經數(shù)代帝王仍屹立不倒,爐中燃著龍涎香。 此香極為珍貴,連襄陽宮中都少見,聽聞蕭策一向節(jié)儉,看來是聯(lián)姻揚州后也財大氣粗了起來,容藻跟在南平王身后不動聲色的打量著整座宮殿。 “南平王殿下請!”蕭策迎出來,向南平王拱手示意,“王爺不是說密談,這位小將軍?” “侯爺有所不知,這位同伴是缺不得的?!蹦掀酵醮蛑兆∈挷叩母觳餐镒?。 蕭策暗自嗤笑,真是把人當傻子。 落座后,容藻端正的跪坐在南平王斜后側,安靜的聽二人交談。 “李晗狼子野心,竟然指使皇后在新婚之夜行刺陛下?!焙堰^后,南平王切入正題,恨恨道。 李晗主動獻女,這可是給平帝一個大大的面子,揚州拒了他的恩賜讓他顏面無光,但是益州識時務上桿子,平帝也是龍心大悅,大肆封賞了李氏。 原來李氏一族并無爵位傍身,如此一來,平帝大筆一揮,李晗封了平原侯,長子李鐸封了安陽侯,次子李錚封齊陽侯,正妻張氏封護國夫人,與根基深厚的蕭氏一組平起平坐。 崔妙之當時還嘲笑,這些個不值錢的爵位也就李晗那樣的鄉(xiāng)野莽夫看在眼中。 她們崔家也沒有,但是世代既富貴又清高,誰稀罕這些虛頭巴腦的呢。 “陛下可曾受傷?”蕭策關切的問,實則希望平帝連床都下不了,但是太子既然敢出荊州,多半平帝也無大礙。 不過荊州的消息瞞得的確密不透風,他的人竟然半點兒消息都沒有探聽到。 “陛下乃真龍?zhí)熳幼杂猩咸熳o佑,還好只是皮rou傷,包扎過就無礙了?!?/br> “聽聞李刺史對嫡女封后一事誠惶誠恐,十分欣喜,怎么會暗中指使其女行刺呢?” 這不明擺著授人以柄,蕭策不解,以李晗的心機不像是會做這種蠢事的人,別是平帝瞎編出來糊弄他的。 “渤海侯不信?”南平王挑眉,這等大事他們怎么會哪來開玩笑。 “陛下正值盛年,她一弱女子成事機會可不大?!奔葻o法成事,李晗怎么會做這樣賠本的買賣,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