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要想讓簡珊奇和齊瑾在一起,首先齊茗雅必須主動退婚,然而想要讓身為重生者的齊茗雅主動退婚,就必須讓她身邊出現(xiàn)一個比簡珊奇更好的選擇。 這個人選,還有誰,比曾經(jīng)在齊茗雅記憶里成為新皇的五皇子更合適呢? 要想讓五皇子對齊茗雅感興趣,還有什么,比母儀天下的命格更好用呢? 劇qíng中曾寫到過,齊茗雅在簡珊奇出發(fā)去參加會導致他重傷昏迷的那場戰(zhàn)役之前,心中頗有些不安定,她的母親察覺后,還以為她是因為擔心簡珊奇,于是便帶著齊茗雅到京郊的南山寺上香祈福。 南山寺中住著一位名氣很大的老和尚,齊茗雅的母親帶著她想去求一枚平安符,誰知那位老和尚見到齊茗雅后,卻斷言她命格奇特,遇難成祥之后,必會母儀天下。 齊茗雅的母親雖然沒見過什么世面,但母儀天下這種批言,她也知道是大事,所以匆匆?guī)е畠夯亓烁?,將此事告知了齊尚書,齊尚書立刻下令,此事不得外傳,這才沒把齊茗雅的名聲傳出去。 齊茗雅那時心里就有過動搖,她知道最后登基的是五皇子,而她要母儀天下,肯定是嫁給五皇子,但她和五皇子根本沒有jiāo集,難道就為了一個和尚不知真假的一句話,就要拼著名聲不要,去找機會嫁給五皇子嗎? 最后經(jīng)過深思熟慮,齊茗雅還是決定老老實實嫁給簡珊奇,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張然和齊瑞要做的就是,讓五皇子得知齊茗雅的批命,到時候,五皇子自會行動起來,然后本就不堅定的齊茗雅面對五皇子拋過來的橄欖枝,還會忍住不接嗎? 不過這些事都不急,現(xiàn)在,他們必須先要保證,齊瑾的腿完好無損才好。 ☆、第10章 .4 張然和齊瑞趕到京城的時候,正遇到了要出城繼續(xù)尋找齊瑞的齊瑾,但是沒等齊瑞叫住齊瑾,齊瑾所騎的那匹馬就突然發(fā)了狂。 張然立刻飛身而起,一手攬住齊瑾,一手拍在馬頭上,將發(fā)狂的馬制服,齊瑾也完好無損地被救了下來,周圍驚呼的百姓們見瘋馬倒地,這才停住了逃跑的動作,場面安靜了一瞬,又突然熱鬧起來,所有人都敬畏地看著張然。 齊瑞等張然搞定了一切,才不緊不慢地控制著馬匹來到張然旁邊,沖著驚魂未定的齊瑾叫道:哥。 齊瑾聽到聲音,猛地回過頭,就看到齊瑞正一腳踩著馬鐙,想要從馬背上翻下來,頓時顧不得去管心里殘留的那些驚懼,快步上前,將齊瑞抱了下來。 齊瑞暗自嘆了一口氣,自己這小身板還真是不方便啊。 小瑞,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是告訴過你,不能一個人出府嗎?這回看你長不長記xing。齊瑾有些語無倫次了,這次齊瑞走丟的事實在是嚇壞他了,他畢竟還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 齊瑞也知道齊瑾的不容易,所以很是乖巧地答道:我不是一個人出府的,墨硯帶著我,說是有家寺廟很靈驗,我去幫哥哥求個符,哥哥就肯定能高中,可是墨硯后來不見了,有人把我迷暈了,等我醒過來,就發(fā)現(xiàn)被人販子抓住了,后來神醫(yī)哥哥買了我,我就告訴神醫(yī)哥哥我家在京城,神醫(yī)哥哥才帶我回來的。 齊瑾一聽,立刻意識到墨硯背主了,說起來,當時急匆匆趕來告訴自己小瑞走丟的人也是墨硯,這些天墨硯還一直在他耳邊說一定要趁著剛剛走失的這段時間去找,否則找到的希望就很渺茫了,看來都是為了讓自己錯過這次科舉。 想通了所有關節(jié),齊瑾暫時壓下了心中的憤怒,向齊瑞所說的神醫(yī)哥哥看去,正是剛剛救了自己的人,他頓時又是感激又是抱歉地說道:這位兄臺,剛剛救了在下,在下一時qíng急,竟是忘了道謝,沒想到救了舍弟的也是兄臺,在下感激不盡,日后若有吩咐,還望兄臺知會一聲,在下必當竭盡全力。 齊公子不必客氣,我與令弟有緣,幫些小忙無足掛齒。張然客氣道。 齊瑾想了想,很多事在大街上不好多說,而且因為剛剛的瘋馬事件,周圍很多百姓正對著他們指指點點,于是決定邀請張然回府做客:兄臺若是無事,不知可否與在下回府一敘? 張然感覺好久沒有在古代待了,有些不適應文縐縐的說話方式,他知道齊瑾并不是酸腐書生,所以gān脆說道:齊公子也不要叫我兄臺了,我姓張,比你年長幾歲,若是不嫌棄,就叫一聲張大哥吧,我剛來京城,還沒找到落腳的地方,gān脆到府上叨擾幾天好了。 既然這樣,張大哥也不要一口一個齊公子了,叫我一聲瑾弟就好,張大哥放心,小弟必會好好招待張大哥的。齊瑾說完,便一邊牽著齊瑞,一邊和張然一起往齊府走去,路上還給張然介紹起京城比較有名的地方。 張然覺得叫瑾弟有些別扭,但他也知道齊瑾還沒及冠,也就還沒有字,所以關系好的都是稱呼他為齊兄或者瑾弟,自己也就只能入鄉(xiāng)隨俗。 不過劇qíng里齊瑾死時依然沒有及冠,也就更不可能有字,而齊茗雅沒重生的那一世,想來應該是在出嫁前,齊父提前給他起了字吧?看來這一世,至少齊瑾是一定會有屬于自己的字了。 幾人回到齊府時,齊父并不在府中,索xing齊父一直要面子,所以齊瑾和齊瑞請人進府做客,并沒有遇到什么阻攔。 等到齊父回府后,聽說齊瑞找到了,救了齊瑞的人正在府中做客,便趕過來看了看,結果正趕上張然察覺新上的點心有毒,齊瑾一怒之下就要審問送點心的丫鬟。 齊父見丫鬟跪在地上直喊冤枉,齊瑾憤怒地正要說什么,便沉聲問道:這是怎么了?齊瑾,怎么能在客人面前失禮?還有沒有規(guī)矩? 齊瑾張嘴想要反駁,卻又被張然打斷了:這位就是齊大人了吧,在下張然,略通醫(yī)術,剛剛察覺到丫鬟端上來的點心竟然含有慢xing□□,這才想問問這個小丫鬟,點心都有哪些人經(jīng)了手,卻不知為何小丫鬟一副我們都認定了她下毒的樣子。 齊父打量了一下張然,腦中閃過曾經(jīng)聽人說起的關于張神醫(yī)的描述,越想越覺得像,便有些不確定地問道:敢問閣下可是藥王谷張神醫(yī)? 張然微微一笑,頷首道:正是在下,沒想到齊大人也聽過在下的名號。 哈哈,原來真是張神醫(yī),沒想到是張神醫(yī)救了我兒,神醫(yī)現(xiàn)在可有落腳處?不如在我們府上多住些日子。齊父確定了張然的身份,立刻熱qíng了起來,人生在世,誰沒個頭疼腦熱,眼前有了和神醫(yī)拉關系的機會,哪里能夠錯過,尤其是在齊父本身就常常飽受風濕之苦的qíng況下。 但是很顯然,張然對他的印象并不好:我和齊大人的兒子很是投緣,也很想住在齊府,和他們多相處相處,但齊大人家里的飲食似乎并不安全,所以我很懷疑,自己能否安心住在這。 齊父臉色黯了黯,他剛剛特意岔開話題,就是想跳過此事,不用想都知道這是誰gān的,他自然是想大事化小,只是沒想到張然會不依不饒。 見張然非要追究,齊父只好表個態(tài):這件事齊某定會查清楚,給張神醫(yī)一個jiāo代,還望神醫(yī)莫要因此事而心生介懷。 張然知道,齊父不會因為自己幾句話就將齊茗雅怎么樣,不過不管怎么說,這件事也能讓齊茗雅收斂一點,齊瑾的馬原本并不是今天被動了手腳,張然猜測,齊瑞逃走的事齊茗雅應該是早就知曉了,這才提前了動手的時間,后來見齊瑾無事,又送來了慢xing□□,只是不知這毒是剛下,還是已經(jīng)給齊瑾吃過幾次了,看樣子過后還要給齊瑾診個脈,確認一下,才能放心。 心里轉過這些念頭,張然面上卻一副滿意的樣子對齊父說道:齊大人辦事,在下自是放心,那在下就多叨擾幾日,還望齊大人不要嫌棄。 齊父喜不自勝,連忙安排人給張然收拾出最好的客院來,隨后便借口查明點心之事,告辭離開了。 齊父一走,齊瑾便苦笑道:今日多虧張大哥,否則父親免不了要責罵一番。 張然擺擺手,開玩笑道:今后你們兩兄弟就是我神醫(yī)罩著的人,就算是你們的父親,也不能毫無緣由地責罵你們。 齊瑾雖然有些不明白罩著是什么意思,但多少知道張大哥是說要照顧他們,便也收起了苦悶,和張然閑聊起來,之后張然又給齊瑾把了把脈,見一切正常,才松了口氣。 ☆、第10章 .5 齊瑾三人其樂融融的時候,另一邊的齊父和齊茗雅心qíng就不那么美妙了。 齊父出了齊瑾的院子,就找來管家,將點心的事jiāo代給他,管家明白齊父的意思,便準備去找個替罪羊,好給張神醫(yī)一個說法。 管家走后,齊父徑直往齊茗雅的院子走去,見了齊茗雅后,又將屋內(nèi)的丫鬟都趕了出去,這才訓道:你哥哥那里的點心,是不是你安排的?之前你在他的馬上動手腳,沒留下什么痕跡,我也就沒管你,這回你竟然這么魯莽,說起來,我也不知道你到底為什么突然這么針對他們倆,之前不是一直相安無事嗎?要是為了家業(yè)的事,你大可放心,為父早就為你和你弟弟做好了安排,你大可不必自作主張。 齊茗雅知道父親一直都是疼愛自己的,可是重生的事她不會告訴任何人,但因為這份疼愛之qíng,她也就耐心地聽了齊父的話,等齊父說完,更是做出乖巧的樣子說道:父親的話女兒明白了,以后再不會做這樣魯莽的事,還請父親原諒女兒。 齊父滿意地點點頭,爾后又安撫了齊茗雅幾句,這才離開。 等到齊父走遠了,齊茗雅的臉色立刻yīn沉了下來,她沒想到齊瑞竟然會被藥王谷的神醫(yī)救了,那個神醫(yī)還多管閑事地非要參合到齊家的家事里來,齊瑾還真是好命,不過這次讓他逃了,下次就沒這么容易了,她就不信了,這一回沒有簡珊奇幫齊瑾,父親又完全站在自己這邊,齊瑾還能過上前世那人人稱羨的日子。 不提齊茗雅那邊怎么在暗地里咬牙切齒,張然這邊已經(jīng)在齊瑾和齊瑞的陪同下安頓好了。 大概是確實很重視張然的醫(yī)術,第二天,齊父就將替罪羊送到了張然面前,此人是齊府廚房里燒火的下人,之前曾經(jīng)因為偷吃了齊瑞的夜宵,被齊瑾懲治了,所以懷恨在心,買來了□□,下在點心里。 齊父說的話,張然一個字都不信,不說這么個下人上哪里弄到這種慢xing□□,就說他只是因為曾經(jīng)被小小懲戒了一番,竟然就要下毒害死主子,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 只是張然本就沒指望齊父將真兇jiāo出來,再說他此時若是還揪著這件事不放,倒是顯得自己沒理了,畢竟這是齊府,他不可能為所yù為,所以便點點頭,放過了此事。 齊父心里暗自松了口氣,又和張然寒暄了幾句,才說起真正的目的:神醫(yī),齊某這些年一直飽受風濕之苦,不知神醫(yī)是否能夠緩解齊某的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