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jié)+番外_分節(jié)閱讀_45
書迷正在閱讀:最佳情人 完結(jié)+番外、暗渡、滿級綠茶三歲半、荒野求生直播間[美食]、怎么那么壞、攀金枝、合歡宗的女修絕不認(rèn)輸[穿書]、溫柔縱我、錦鯉小嬌夫[八零]、又是努力投喂老婆的一天
我記得最初知道這個字,就是在哪本書上看到過,說刀筆是漢晉士子隨身攜帶,用來書寫的工具。 三國里的那個誰誰誰就是用刀筆自殺的? CC姑涼跟我討論了刀筆的用法,我不知道刀筆到底算一樣?xùn)|西還是兩樣?xùn)|西(筆 刀)……所以姑且先按自己理解的寫吧。有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大觸求科普(づ ̄3 ̄)づ 。 *然后就是古代按虛歲算年齡的問題,這個……我真沒注意(懵嘰) 總之崔小頌是171年人士,所以……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19(虛)歲。 第18章明槍暗箭 崔頌有拒絕征召的權(quán)利嗎? 有。 這個時代,是否為朝廷、公府效命純屬自愿。 當(dāng)然,以漢末名士的委婉,是做不出類似戰(zhàn)國隱士段干木跳墻逃跑[1]這樣的行為的。他們只有一個套路:裝病。 不是崔頌為了躲避洛陽文會曾想過的那種裝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裝”,人盡皆知的“裝”。 公然說自己有病,身體不好不能任職,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是回絕的委婉說法。 翻開三國歷史,到處可見“XXX不就(不任職),告病”的描述。禰衡就更夸張了,別人稱病,他稱的是狂病,意思是自己隨時會發(fā)瘋發(fā)狂,萬一狂病發(fā)作咬著了人,可不要怪他。 客觀的講,崔頌真心覺得禰衡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清流”。 誰都知道告病是表示拒絕的暗語,為了保證雙方面子上的好看,不得罪人。到了禰衡這邊,愣是給玩出了一朵花來,把委婉拒絕的話整成了威脅。 ——你要是敢辟召我,就要做好被咬的準(zhǔn)備,勿謂言之不預(yù)。 言歸正傳。 崔頌認(rèn)為,以他半吊子的水平,對付何進的辟召只有兩種方案。 一是告病拒絕。其中所暗示的含義人盡皆知,意思是“我目前沒有當(dāng)官的意思”,或者“我不想為你效命”。簡單、直接、好用。就是有個缺點:碰上心氣高的主,恐怕會在他那里留下疙瘩,以為你瞧不起他。 二是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fā)。光吃飯,不做事。少說話,多聆聽。出謀劃策你別管,混吃混喝我最行……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反正他資歷最輕,年齡又小,過于鋒芒畢露反而會引來不快,謙虛低調(diào)才是硬道理。但這也有個問題:他要是玩一言不發(fā),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因為肚子里真沒有貨。到時候何進要是問他建議,他答不上來怎么辦?說自己沒有真才實學(xué),估計沒人會信,肯定會被當(dāng)成消極怠工……為啥消極怠工呢,難道是因為對毗佐的主官心存不滿,或者瞧不起他? 繞來繞去,結(jié)局又回到了原點。 既然不管怎么選都可能得罪對方,與其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去當(dāng)木頭人,杵在眼皮底下礙眼,倒不如一開始就別去。 打定主意,崔頌打算讓大侄子幫忙,修一封告病書回絕何進。 這封信終究還是沒能寫成。 在洛陽文會之前,崔琰曾跟他說過,他意前往北海,到名士鄭玄處求學(xué)。 而名士鄭玄,正是被稱為“經(jīng)神”,與崔頌的老師齊名的儒學(xué)大家。 對于當(dāng)世讀書人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哪怕山高路遠(yuǎn)、世道險惡,也阻擋不了他們。 可是崔琰選擇放棄這一次的機遇。 不是因為恰逢帝喪,通關(guān)用的符傳被嚴(yán)格限制,而是因為刺客一事,他放心不下比他小了八九歲的叔叔。 在幕后黑手落網(wǎng)之前,他不愿意離開洛陽。 原本因為求學(xué)的事,何進的辟召崔琰肯定是要拒絕的??扇缃袼热粵Q定留在洛陽,接受何大將軍的橄欖枝,入朝為官就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 這也是當(dāng)今絕大多數(shù)士子的想法??v然何進以前是個屠戶,出生貧賤,叫很多士子看他不起,但是誰讓何進有個當(dāng)皇后的好meimei,帶他坐上權(quán)利的巔峰呢?要想做官,還得先過何進這個坎,更何況,比起和他們仇紅了眼的宦官,何進勉強算是他們這邊的人,應(yīng)他的辟召入仕為官倒也無妨。 這些士子自小飽讀圣賢書,為了就是一展宏圖,替朝廷效命。至于掛在何進名下,是否真的認(rèn)同他、為他服務(wù),這就不好說了。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聽到崔頌不愿出仕,崔琰自是免不了驚訝一番。 但他很快就想起當(dāng)初崔頌對何進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