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攻防(2)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豪門小妻子:BOSS大人等等我、超級異能農(nóng)民
“砰”“砰”……,土墻后閃出一排火光,沖在最前面的一些清兵便如迎面被一個大錘子打中了一樣,先是一頓,停在那里,然后腿一軟,就翻倒在地上。不過這損失本來就是在預料之內(nèi)的。更多的清兵也沖了過來,最前面的都是些沒有披甲的輕裝的步兵,這些士兵其實都是包衣奴,在這一戰(zhàn)中,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當炮灰,沖在前面吸引火力。 后裝燧發(fā)槍的裝填時間雖然比火繩槍要快不少,但是火力密度依舊沒法和后代的后裝槍甚至是自動槍械相比。雖然采取了輪射的方式,但是,僅僅靠著這樣的火力,依舊無法阻止敵軍繼續(xù)逼近。若是炮兵能夠加入進來的話,用榴霰彈、霰彈層層攔截,那倒是可以輕松的擋住他們,只不過如今炮兵全都在執(zhí)行反炮兵任務,都在集中火力攻擊清軍的炮兵,一時間也騰不出手來。 清軍在拋下了上百具尸體之后,逼近了蛇腹鐵絲網(wǎng)。后面有人齊心合力將一塊足有兩丈多長,一丈寬的大木板搬了過來,然后那些清兵就在鐵絲網(wǎng)前面將木板豎了起來。這個動作相當?shù)娘@眼,所以立刻引來了模范軍的排槍射擊,幾個抬木板的包衣被打倒在地,木板自然也翻倒了下來。有一群清兵也已經(jīng)支好了火槍,向著土墻那里打了一個齊射。這種對射,對于清軍來說當然是非常不利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清軍的火槍在性能上遠遠不如模范軍。(清軍在此前的戰(zhàn)斗中,也得到過一些模范軍的燧發(fā)槍,甚至是散兵們使用的線膛槍。也俘獲過模范軍的士兵。黃臺吉專門下旨,要求工部仿制。雖然他們從俘虜那里多多少少的打聽到了諸如槍管是鉆出來的之類的東西,但是鍛造鉆孔的工藝對于滿清而言依舊太難,至于拉膛線就更是如此。最終滿清仿照的燧發(fā)槍依舊是采用卷制的熟鐵槍管。只不過為了保證威力,增加了槍管的厚度,以求得在威力上與模范軍的火槍相當,為此當然也付出了火槍重量遠超過模范軍,以至于在射擊的時候需要用支架支撐。至于線膛槍,當然更沒戲了,不過米尼彈他們倒是復制出來了,繳獲的那幾支線膛槍倒是不擔心沒有子彈用。)更是因為模范軍的火槍手是躲在土墻后面的,只露出了一個頭部,目標要小得多,而那些清兵卻是無遮無攔的暴露在開闊地上。 但是他們的齊射依舊起到了一定的壓制作用。趁著他們齊射的時間。一些旗丁們沖上去,將倒下的木板重新扶了起來,(這個時候,包衣什么的可不會自己沖上去干這個,而混亂的戰(zhàn)場上,督戰(zhàn)隊什么的也來不及用刀子驅(qū)使他們?nèi)ニ退馈羞@個時間,模范軍就不知道該打死多少人了。)然后向著蛇腹鐵絲網(wǎng)的方向?qū)⒛景逋频沽讼氯ァ?/br> 蛇腹鐵絲網(wǎng)是靠著鐵絲本身的彈力支撐著的,當然承載不了這樣沉重的木板。木板倒下來,將蛇腹鐵絲網(wǎng)壓倒下去,一條通道就出現(xiàn)了。幾乎同時,在其他的幾個方向上,也有好幾塊木板壓在了鐵絲網(wǎng)上,第一道鐵絲網(wǎng)上一下子就出現(xiàn)了好幾道缺口。清軍士兵們從那些缺口處立刻蜂擁而入。 然而鐵絲網(wǎng)作為一種經(jīng)典的防御設施,其實最大的作用倒不一定是擋住對手,而是讓對手不得不將人手集中到某幾個地段,從而讓防御方的武器能發(fā)揮最大的效力。 就在清軍從鐵絲網(wǎng)上打開通道的那段時間,模范軍的炮兵正在用火力壓制清軍的火炮。清軍悄悄地將不少大大小小的火炮移到了相當近的距離。這使得他們的火力支援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們完全暴露在了模范軍的炮火之下。在這個時代里,大多數(shù)的炮兵并不存在太強的反炮兵能力,因為實心炮彈要想準確的命中對方的炮位是非常困難的。與其射擊這樣的目標,倒不如直接射擊敵人的行軍隊列。但是模范軍卻是一個特例,因為他們裝備有領先時代的榴霰彈。他們可以用面積覆蓋的方式來攻擊目標。清軍的大炮剛剛開了兩輪炮,模范軍的大炮就已經(jīng)瞄準了目標,設置好了參數(shù),并用榴霰彈向著清軍的炮兵陣地進行了一輪覆蓋。 不過清軍并不是毫無防范,清軍是見識過模范軍的榴霰彈的。自然知道,榴霰彈才是最大的威脅。所以在黎明前,他們就悄悄地在大炮的旁邊挖出了幾個可以藏身的坑,還準備好了一個厚厚的蓋板,當發(fā)現(xiàn)模范軍那邊開炮之后。他們就不管原來在干什么,都毫不遲疑的跳進坑里,同時將蓋板蓋到頭上。 雙方的距離并不遠,即使考慮到榴霰彈的較低的速度和彎曲的彈道,清軍的炮兵也只有兩三秒鐘的時間來做出反應。所以雖然有所準備,但是在模范軍的榴霰彈的覆蓋下,仍然有不少躲避不及的清軍被打死打傷。 依照清軍最初的想法,在模范軍打完一輪之后,清軍便從防彈的洞里鉆出來,繼續(xù)向模范軍的目標開火。然而,清軍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種設想根本就無法執(zhí)行,因為在沒有督戰(zhàn)的白甲監(jiān)督的情況下,這些炮兵誰都不愿意從防炮洞中鉆出來,必須要督戰(zhàn)的人拉開蓋板,他們才愿意從洞里出來,而當督戰(zhàn)的白甲自己從洞里出來,再把人都叫出來,然后,還沒來得及準備開火,對面的炮彈就又打過來了。其實這時候朝著他們開火的,已經(jīng)只有一兩門大炮了。因為清軍的各門大炮之間拉開的距離比較大,一兩門大炮射出的炮彈并不足以覆蓋清軍所有的炮位,但是清軍并不清楚這一兩枚炮彈是朝著誰那里射過去的。所以,他們只要一看到對面的炮壘上升起了煙霧,便立刻拋下一切,跳進防炮洞。結(jié)果,僅僅只靠兩門大炮,模范軍炮兵就基本上壓制住了清軍所有的炮火。 其他的火炮自然也就開始轉(zhuǎn)移火力,他們都把目標指向了鐵絲網(wǎng)上的那些缺口。而這時候,這些缺口處的清軍也正在面對另一種他們意料之外的東西——地雷。 有了拉火管之后,地雷就不是什么特別高科技的東西了。看過國產(chǎn)科教片《地雷戰(zhàn)》的童鞋都知道,地雷這東西有多簡單。趙莊的民兵,找?guī)讉€石匠,弄個石頭,在上面鑿個洞,然后塞滿黑.火.藥,再裝上拉火栓就造出了土地雷。至于威力,只要火藥塞得多,一樣能讓日本鬼子坐上土飛機。而模范軍手中的地雷,就技術(shù)水平來說甚至還要超過趙莊民兵,他們至少用的是規(guī)范制造的瓷雷。地雷的結(jié)構(gòu)倒是和趙莊的土地雷沒啥區(qū)別,只是威力普遍要小一些,一般來說,踩上了,也不過是炸掉一條腿而已。這當然不是出于所謂的人道主義考慮,也不是像后代的那些家伙一樣,考慮的是,一個傷員需要幾個士兵往下送,他們一路上哀嚎不已能沉重的打擊對方的士氣。這個時代沒這些講究,對于那些炸斷了腿,沒有了戰(zhàn)斗力的傷病,普遍的做法都是直接給他們補一刀,而不是占用人手往下送,并讓他們一路哀嚎,更不用占用什么醫(yī)療資源。所以模范軍的地雷減少裝藥,其實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壓縮成本。畢竟,在沒有合成氨的時代里,火藥可不便宜。 從缺口沖過來的清軍立刻就被地雷炸了個人仰馬翻。被炸翻的清軍抱著斷腿倒在地上大聲哀嚎,其他的清兵一時間被嚇住了,收住了腳步不敢再向前去。而后面的清軍卻還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個勁的向著缺口涌過來。一時間,缺口一帶擠滿了人。 “往前沖!不能停在這里,停在這里死路一條!”一個章京大喊了起來。但是幾乎就在此時,一枚12磅的鐵球朝著這里直飛了過來。 依照模范軍的測試,在這個距離上,12磅炮發(fā)射的實心炮彈應該能擊穿整整一個連的行軍縱隊,如今這枚炮彈證實了這一點。這枚鐵球輕而易舉的在人群中淌開了一條血胡同,將人群打了個對穿。在它經(jīng)過的路線上,到處都是斷臂殘肢,地上躺著至少三四十具尸體。在這一刻,火炮證明了它的確無愧于“戰(zhàn)爭之王”的贊譽。 至于那個高喊的章京,那枚炮彈從他的腰間飛過,雙層的鎧甲就像是一張紙一樣的被撕成了碎片,章京被攔腰打成了兩段,上半身掉落在距離他站立的地方十多步之外。 而在此時,模范軍的士兵們又朝著缺口這邊打了一個齊射,頓時又打倒了數(shù)十人。剩下的人頓時亂成一團,有的人拼命想要向前沖,然后被排槍擊斃,或者是踩上地雷,炸斷了腿,倒在地上哀嚎,還有人暈頭轉(zhuǎn)向的想要往回跑,然后迎頭和往里面沖的撞在一起,接著又以為堵在一起而被炮彈或者排槍打倒。還有的,干脆趁人不備趴下來裝死,但這也不保險,因為如果趴下的地方不對,也會被跑來跑去的人活活踩死。 然而,更多的木板被鋪了上來,更多的一錢不值的包衣被驅(qū)趕了進來,清軍雖然傷亡慘重,但還是一步步的逼近了土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