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書迷正在閱讀:系統(tǒng)總愛我[快穿]、快穿之神棍風范、[快穿]有劇本又怎樣、穿成男配他前妻[穿書]、我前女友下凡歷劫結束了[快穿]、渣渣復渣渣,就應當自渣[快穿]、炮灰為王[快穿]、拯救爛桃花大佬(快穿)、皇太子的喜宴、豪門危情:總裁兇猛
瑟瑟直接把周靈派出去督戰(zhàn)。 瑟瑟身邊頓時缺失了可用之人,虧著宮中已經全部肅清完畢,沒有了安全隱患。 勤政殿,周相國等一些老臣,下了朝就一直在此商討著呈報上來的軍報。 公主,督軍傳來消息,左將軍李甲優(yōu)病重,請求率先送回京中養(yǎng)傷。兵部尚書拱手。 瑟瑟坐在案幾后,挽了挽長長的廣袖,手中捏著一份奏折。 奏折里,與兵部尚書所說的內容無幾,只是除了上奏人不同。 穆寧把關于那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全部整理下來,事無巨細,全部呈送給瑟瑟。 這一份當中,就是主要針對的李甲優(yōu)。 李甲優(yōu)連續(xù)兩次重傷,又在馬軍醫(yī)手上吃了兩個月的苦頭,消瘦得厲害。 有馬軍醫(yī),他死是不會死,可是李甲優(yōu)的狀態(tài)已經差到一個瀕臨崩潰的地步。 穆寧說不好,公主是想要李甲優(yōu)這個活口呢,還是他死了也無所謂。 瑟瑟看著奏章,聽完兵部尚書的請奏,瞇著眼輕輕嘆息,似乎帶著無比的同情。 李將軍受苦了,本宮當真是替他心疼。 瑟瑟溫溫柔柔道: 傳令下去,左將軍李甲優(yōu)即可回朝不得有誤。一切軍隊大權全部交由衛(wèi)將軍穆寧,穆寧暫代左將軍李甲優(yōu)一切職務,加封穆寧為左將軍。 至于李將軍瑟瑟臉上揚起一抹笑,諸位卿家覺著,該怎么做呢 周相國第一個起身恭恭敬敬拱手:老臣以為,李將軍征戰(zhàn)多年,常年受傷,怕是身子骨虛了。朝廷自然要愛護將領,作為恩寵,還請公主殿下下令免除李將軍一切封號,還李家主一個安心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 瑟瑟深有感觸:相國所言極是,本宮亦是如此。罷了,既然如此,那么李氏家主李甲優(yōu),從即日起褫奪一切封號職務,準許他回家靜養(yǎng)。 公主英明! 朝臣起身齊刷刷恭敬道。 公主,又有臣子躬身,既然已經不是將軍了,那么朝廷賞賜的將軍府 瑟瑟嘴角一挑,慢悠悠道:將軍府只給將軍,李氏家主已經不是將軍了,自然收回。 至于李氏家主回來了住在哪里瑟瑟輕輕挑眉,他也不用擔心。朝廷,總會給他安排妥當?shù)摹?/br> 第110章 亡國公主19 朝廷收回了李家的將軍府。 李甲優(yōu)從邊境被關在囚車里一路送回京城時就知道,大勢已去,等待他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李甲優(yōu)怎么也沒有想到,短短一年時間,怎么就把他一個想要問鼎江山的勝者,變成了階下囚。 到底是誰在其中搗鬼 鄭家薛家還是說周相國 總不可能是這個穆寧。區(qū)區(qū)破落戶的御前侍衛(wèi),背后沒有人撐腰的話,如何能走到兩軍指揮使以及衛(wèi)將軍的身份來 周相國,只有周相國了! 李甲優(yōu)一路上思來想去,發(fā)現(xiàn)自己最不該心軟,留下了周相國。又或者不該留下晉安公主。 沒有了晉安公主,周相國就算有通天的本事,師出無名,什么也做不到。 可嘆他一招落錯,竟然是滿盤皆輸。 李甲優(yōu)抵達京城的時候,整個李家沒有一個人還在。 他直接被送進了天牢,和薛丁做了鄰居。 周靈回來的時候,李家為了去追打薛家,六千精兵在扶安郡全部送給了周靈。同樣,李家先前逃走的人,也落網(wǎng)了。 和被擒獲的薛家人一起,被周靈押解回京。 偌大的一個天牢,整個北邊的位置,被薛家和李家人住了個滿滿當當。 也就是李甲優(yōu)和薛丁身份特殊,換來了更加照顧的單間牢房。 鄭家的勢力本就弱了,短短幾個月的動蕩,鄭家看得清清楚楚。鄭家直接把鄭直錄捆了,送到刑部大牢門口,一排鄭家嫡系跪在那兒哭,哭訴家門不幸,出了鄭直錄這樣一個不忠不孝之徒。 刑部尚書自然不客氣接納了鄭直錄,送去給李甲優(yōu)和薛丁作伴。 至于鄭家,還是要看上面的吩咐。 瑟瑟慈悲心壞,自然是送鄭家一家子在天牢團聚了。 刑部天牢第一次迎來送往,來了不少前來參觀曾經意欲問鼎江山的三家家主的官員。 薛丁住在這里已經幾個月了。 他從掙扎到放棄,到現(xiàn)在放任自流全然不管,唯獨在李甲優(yōu)被送來時,高興地拍巴掌。 起碼不是他一個人被拿下,這讓他心里好受了許多。 而等鄭直錄被送進來時,薛丁和李甲優(yōu)心情既高興又復雜。 高興的是,曾經一起起事,互相掣肘,彼此為敵的三家人沒有一家贏了,全部整整齊齊在天牢碰面。 復雜的事,如果他們被一網(wǎng)打盡,并不是其他兩家或者一家協(xié)助所為,那么朝廷的勢力,是不是一直被他們小看了 只可惜三個人的單獨牢房,都是只能相見,不能相談,隔著遠遠的位置面面相覷,內心無論想到了什么,也無法交流。 仲夏之時,瑟瑟身邊重新提拔起來了兩個宮女。 兩個宮女一個打扇,一個研墨,瑟瑟坐在案幾后,挽著袖子提筆寫著書信。 這是給邊關穆寧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