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明嘲暗諷
嚴氏乖覺得很,知道拖不下去了,立刻就給沈世華找了個媳婦——也就是蘇氏,并在沈壽山夫婦反應過來之前,就火速安排他二人成親了。 嚴氏怎么忽然之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居然這么積極主動、這么迫不及待的為繼子張羅起了親事? 難不成她天良發(fā)現(xiàn)了?當然不是。 她這樣做,一則是為了趕緊堵住沈壽山夫婦的嘴;二則是蘇氏的出身實在不夠好,倘若不趕緊讓她與沈世華成親,將生米煮成熟飯,沈壽山夫婦得知了蘇氏的底細,很可能會出言反對這門親事。 就這樣,在嚴氏的一手cao縱下,偏遠漁村的貧家女嫁入了家境殷實的老沈家。 婚姻大事,講究門當戶對——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教訓,不一定全對,但存在即合理,自然有它的道理。 沈世華與蘇氏這門親事門不當戶不對,不免會引來非議——見不得沈世華好的人,各種冷嘲熱諷;真正關懷沈世華的人,不免替沈世華不值。 替沈世華不值的人里面,沈月娟算是課代表了,表現(xiàn)尤為活躍。 在沈月娟看來,自家弟弟心地淳厚,干活勤快,且長相周正,是個很棒的大小伙子,卻配了個連嫁妝都沒有的漁家女,實在是太可惜了! 沈月娟成親之后,回娘家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 但,只要她回娘家,無一例外,都會對蘇氏橫挑鼻子豎挑眼。 嚴氏等人雖然看不起蘇氏,但她們一般不會明嘲,基本上都是暗諷。 惟有沈月娟毫不掩飾的嘲諷蘇氏,嘲諷蘇氏的娘家。 光說自己倒還罷了,還牽扯到自己的娘家人,這讓蘇氏情何以堪? 經(jīng)歷了這么幾次,蘇氏就是性情再好,也對沈月娟這個大姑子喜歡不起來。 方才,得知沈月娟一家遭了難,蘇氏作為親人,自然希望他們一家能夠早日脫困,但也只是希望而已,要她不計前嫌,傾全家之力去救助他們一家,抱歉,她做不到。 在溫陽地界上找?guī)讉€人而已,對于背后縣丞支持的鄭家來說,簡直易如反掌。 自家與鄭家交情匪淺,只需相公登門求助,鄭家必定會出手相助,又何須小女兒再出面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嘛! 這么熱的天,還是別讓小女兒跟著相公外出奔波了。 正是出于這種想法,蘇氏婉拒了沈世華的訴求。 卻不想,蘇氏這番婉拒讓沈采萱看出了端倪,猜出她與沈月娟之間關系不睦。 通過蘇氏的話,沈采萱的猜測得以證實。 “原來如此?!鄙虿奢纥c了點頭,不再多說什么,轉(zhuǎn)瞬之間,心中便有了計較。 倘若無法找到沈月娟一家,雖然不免有些遺憾,但也干凈清爽,無須為往后應當如何相處而cao心。 倘若找到了沈月娟一家,就得費些心思了,最好讓他們一家人留在溫陽,不讓他們一家人,尤其是沈月娟,往蘇氏跟前湊。 畢竟,便宜娘親和便宜姑姑,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說話間,蘇氏就在何周氏的幫助下,將楊老太太的飯食準備妥當了——蒜泥黃瓜,涼拌雞絲,冬瓜燜鴨,rou末茄子,鯽魚豆腐湯,以及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 四菜一湯,在現(xiàn)代這不算什么,但在物質(zhì)匱乏的古代,平民百姓家拿出這樣的菜肴來待客,算是相當有誠意了,還是很拿的出手的。 沈采萱將這些飯菜放進了木托盤之中,親自端去了堂屋。 見到這滿滿一托盤的飯菜,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哎喲,隨便給我準備些飯食就得了,怎么端上來了這么些好飯好菜?要我說,你家也太客氣了!” 楊老太太嘴上客套著,下手卻快準狠,瞬間就扒拉了大半碗冬瓜燜鴨和小半碗白米飯。 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如同風卷殘云一般,四菜一湯并一碗飯就被消滅得干干凈凈。 吃到最后,楊老太太差點兒沒舔盤子。 看著眼前一塵不染的碗碟,沈采萱覺得都不用拿下去刷了,直接就可以再次使用了。 楊老太太撫著肚子,輕輕打了個飽隔,一臉滿足:“我的個乖乖,雞鴨魚rou,這等飯食,擱咱家,平時哪里吃得上?非得等到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駜簜€不年不節(jié)的,卻吃上了這么好的飯食,實在是太難得了!難得,真難得啊,不枉我大老遠跑這一趟??!” “楊家奶奶,如今你家生意興隆,雞鴨魚rou而已,其實也不值幾個錢,就是天天吃,頓頓吃,也吃得起,怎會非得等到過節(jié)才能吃上?你家每天吃什么,這是您老人家決定的吧?平日里那么辛苦,卻不舍得花錢買點好菜補補,”沈采萱眨眨眼,笑吟吟道,“您老人家是不是有點過于摳門啦?” 楊老太太知道沈采萱是在打趣自己,一拍大腿,露出一個夸張的表情:“哎喲,這可不是我摳門啊,實在是我不敢買好菜!你是不知道啊,要是我天天往家里買雞鴨魚rou,怕是我那大兒媳就要拿眼刀子戳我了?!?/br> 說著,楊老太太就向沈采萱訴起苦來。 原來,楊老太太的大兒媳楊程氏孝順公婆,持家有道,總的來說是好的。 但,只要是個人,就不免有些小毛小病,楊程氏的毛病就是私心太重,只顧念小家,不太顧念大家。 這不,楊家大房開設的豆腐坊忙得不可開交,急需招募人手,楊程氏寧愿從外面雇人,都不愿讓楊家二房和三房過來幫忙。 后來,礙于楊老爺子的面子,楊家大房不得不讓楊家二房和三房過來做工。 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楊家二房和三房必須立字為據(jù),白紙黑字的聲明豆腐坊是楊家大房的,他們只是受雇于楊家大房,按月領取工錢,除此之外,豆腐坊的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這前提條件,合理卻不大合情,楊家二房和三房對此頗有微詞。 楊家二房和三房如今靠著大房過活,自然不敢明著說大房不講親戚情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好從別處挑大房的刺兒,以此來小小的宣泄一下心中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