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書迷正在閱讀:AI要戀愛[快穿]、[綜]名震江湖、穿越時空的旅行者、人渣的職業(yè)修養(yǎng)、情難自禁 完結+番外、害怕就到懷里來[快穿]、[綜漫]齊神直播日常、一品嫡女、佛系炮灰(快穿)、太古戰(zhàn)帝訣
而那股能量應該就是腦海里響起的聲音了。 它既然能夠做到這樣,那么系統(tǒng)被干擾也是正常的事情。 既然不能掃描,那么就只能自己來。 好在辛嵐也不是那種十分依賴系統(tǒng)的人,也不著急先去找晚煙,而是把自己所在的房間仔仔細細的翻找了一遍。 房間的陳設十分簡單,找起東西來也方便,辛嵐很快的就發(fā)現了一枚警徽和一個小本子。 [你是一名警察······] 卡牌上這么寫,所以警徽是身份象征。 另一個本子上,則是記著日記一樣自述的文字。 “這是一個很偏僻的旅店,我極少到這邊來,旅店的老板打電話來報警,說院子里死了個姑娘,是自殺的。所里沒什么人,只讓我一個人來這里,調查這件事情。 我調查到死者叫做小A,女,十九歲,她的朋友們說她最近感情不順利,昨晚喝了酒之后可能想不開,所以自殺了。 我來的時候,她趴著倒在地上,頭破血流,眼睛睜的大大的。我想把她的眼睛合上,但是她仍然睜著。 我猜想她可能不是自殺,而是被他殺的。 因為我在她的后腦上,摸到了一個包,像是被重擊過?!?/br> 辛嵐把這里的信息和剛剛身份牌上的整合了一下,把幾個點理了一下。 1.死者小A,女,十九歲,有好友BCD三人。 2.三人均為嫌疑人,一人說真話,一人說假話,一人半真半假。 3.朋友們說小A最近感情不順利,昨晚喝了酒,可能想不開。 4.小A不肯閉眼,后腦勺有一個疑似重擊而來的包。 那個聲音說,考試時間只有六個小時,也就是六小時中要找出誰是兇手。 并且,這場考試有五個考生。 辛嵐打開門,面前是一條略顯逼仄的走廊,只有不遠處一盞燈亮著,走到走廊盡頭,就是樓梯。 從這里往下望,可以看到四個人坐在旅館大堂的沙發(fā)上。 辛嵐一眼就看到了那個長相精致的女人,同她對視上。 她的臉沒有變化,帶著超乎凡人的令人窒息的美。 只是那雙眼睛,從冰藍色變成了棕色。 晚煙也看見了辛嵐,對著她招了招手。 辛嵐走下樓的時候,打量著其他三個人。 一個是穿著校服的少女,年紀不大,但是看起來卻很冷靜。 一個穿著休閑服的青年,低著頭看起來很沉默。 一個穿著家居服的女人,四十上下,面上滿是慌亂。 “人都到齊了吧,看來我們五個就是這一場考試的考生了,那個聲音你們聽見了,時間是六個小時?!?/br> 高中生開口,明明她是年紀最小的,但是卻最先開口。 “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我們······” 女人嘴唇都在發(fā)抖,聲音也帶著一股顫意。 “明明剛才我還坐在圖書館里,怎么就突然······腦子里的那個聲音,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考試,什么新公民······” 那個青年也有些崩潰的模樣,倒是顯得辛嵐她們格外冷靜了。 辛嵐不由得把目光放在那個少女身上,那邊兩個才是正常人遭遇這種事情的反應,這個女孩子這么鎮(zhèn)定,才是不一般。 “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問那些吧,我也不知道這是什么情況,但毋庸置疑的,我們被迫進入到了什么考試選拔中,更重要的是,考試失敗會死的,沒聽到時間只有六個小時嗎?!?/br> 少女冷冷地說,眼神看向了辛嵐。 “我叫童梔子,梔子花開的梔子,我的身份是老板的侄女,在這里暫時居住,你呢?” “來調查自殺案件的警察?!?/br> 見到同伴都這么冷靜,那個青年和女人也就冷靜了下來。 晚煙走到辛嵐的身邊,暗搓搓的想要牽一下辛嵐的手,但是想到今時不同往日,根本不能隨便牽辛嵐的手,怕是會被錘,只能在心里想想,表面還是一副正派的模樣。 大家互相自我介紹了一下,交換了姓名,辛嵐則是用了自己原本的名字,而不是原主的。 那個女人叫做陳虹,青年叫做馮葉。 童梔子沒再率先開口,而是望向了辛嵐的方向。 童梔子向來敏感,她能夠感覺到在場的所有人中,辛嵐應該是最厲害的,光是站在那里,都覺得氣場十足。 而她身邊那個叫做晚煙的人,給她的感覺則十分冰冷,在辛嵐沒出現之前,她一直是用一種漠視的態(tài)度看著他們,仿佛他們不是生命,而是一個物品而已,而且那張過分好看的臉更是讓人有些望而生畏,所以她不太愿意和她打交道。 見童梔子看著她,辛嵐自然也就接過了主導權。 辛嵐:“現在只有六個小時不到,所以我們的效率要高一些,先各自說一下紙牌上的內容,再進行整合?!?/br> 辛嵐:“在此之前,我先詢問一下,你們的任務都是找出兇手吧?” 晚煙回答的特別積極:“是的,而且卡牌背后還出現了一個橫線,并且掉落了一支筆?!?/br> 和辛嵐的一般無二。 其他人也點點頭,表明也是一樣。 辛嵐念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牌,包括真假也說了。 晚煙:“我是一名私家偵探,受雇主的委托來拍他的女友,也就是死者小A,在跟著小A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小A有出軌行為,出軌的對象就是小C,在事發(fā)當晚我聽見了小B和小C爭吵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