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jié)
景王天生啞疾,已夠坎坷了,堂堂嫡皇子,竟不知不覺在他眼皮底下中了毒! 歷時這么久,絕不可能是比景王還要小幾歲的六皇子做的,那會是誰?還有誰要害景王? 皇帝既憤怒,亦覺得愧疚,沒能看顧好景王,更對不住九泉之下的孝慧皇后。 “不論如何,一定要為景王解了這毒!”皇帝命令道。 老太醫(yī)應了。 皇帝轉身想起了四個寶,著急問道:“這毒會不會傳給子嗣?” 老太醫(yī)說不準,皇帝令王喜把四個孩子抱過來,老太醫(yī)挨個診脈,又與其他太醫(yī)討論了很久,才肯定道:“小世子和另外三位小公子,并沒有中毒。” 皇帝總算得了一個還算不錯的消息,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皇帝召王喜過來詢問,王喜是一直跟著景王的,若景王幼時中了毒,一定會有異樣,王喜不可能不知。 可是王喜一再回憶,最后竟以性命擔保,他從未發(fā)現(xiàn)景王有中毒的癥狀。 太醫(yī)突然宣布景王中毒,中毒時間還是在數(shù)十年前,皇帝本就一團亂麻,王喜既如此說,皇帝雖覺得蹊蹺,暫時也沒別的線索。 李魚呆呆愣愣聽皇帝在詢問,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景王原來是年幼時就中了毒? 可是為何他不知?這應當不是一件小事,為何原書里沒有提到半句? 記得原書景王到最后身體都很康健,是不是可以說,若非此次景王吐血,他們也發(fā)現(xiàn)不了景王中毒,這毒還會繼續(xù)潛伏下去。那這毒,究竟有什么用? 一般中毒總會有癥狀,景王他……平時的確也不像中毒的樣子,原書里和如今的世界,沒什么毛病伴景王一生,只除了…… 李魚原本正給景王端著參湯,忽然手重重一顫,啪嗒一聲,銀匙掉在了地上。 李魚俯身去撿,手抖得差點撿不起來。 就在方才,他有了一個十分可怕的念頭。 景王是年幼時就中的毒,這只是皇帝和太醫(yī)的推測,但是很奇怪,從小負責照顧景王的王喜從未發(fā)現(xiàn)景王有異樣,李魚相信王喜,王公公沒必要在這時候說謊,會不會中毒其實還要更早一些,比王喜來到景王身邊還要早? 這個毒藏得如此之深,沒有癥狀亦不可能,會不會癥狀其實是有的,被世人忽略了,所以才發(fā)現(xiàn)不了呢? 這個癥狀就是——景王本身最大的缺憾,啞疾。李魚就算不是太醫(yī),也知道宮廷文里有些毒藥,是可以致聾致啞的。 若景王的啞疾,不是天生,是毒藥使然,有沒有可能? 李魚猛地想起了前陣子的一件小事。 為了避免將啞疾過給子嗣,景王并不打算再要孩子,李魚想生女兒賊心不死,曾打聽過皇帝祖上與孝慧皇后祖上的情況,想隨便算算幾率有多大,可是問下來,兩邊的人竟都沒有啞疾,也就是說,十幾代上百個人不論男女只出了景王一個啞巴。 從遺傳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生命何其復雜,李魚年紀輕輕就穿書了,對遺傳的了解也很粗淺,更擔心這是不是原書簡單粗暴的設定。 如今想來,原書很多突兀的設定在這個世界都能找到理由,比如景王的名字與眾皇子很不一樣,叫做天池,其實這是因為景王原本叫天景,后來改了名。 那幾乎不可能卻存在的啞疾,會不會也有其理由,景王是很小的時候被下了藥,然后被誤以為是天生,也因為如此,旁人一直沒發(fā)現(xiàn)景王中毒了? 當然,這也是他的猜測,若是真的,就太可怕了,最好能找到證據,將之推翻,或者印證。 景王很小的時候……小到王喜還沒來……下藥…… 李魚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個場景,幼小的景王躺在襁褓里,看著自己的乳娘,乳娘含淚吞下了一包藥粉。 臥槽,李魚自己都被自己嚇了一跳,怎么突然想起這個? 這是景王的秘密,他一直沒弄明白,雖然時間能對得上,也沒有王喜,可是吃藥的是乳娘,不是…… 不對! 李魚憶起與金絕公主閑聊時,對方似乎提起過,乳娘吃了藥,可以把藥性通過乳汁傳給小孩子,如此就能給小孩子治病。 那,若是乳娘吞了毒藥呢,小孩子會不會??? 李魚:“……” 李魚感覺自己胡思亂想一通,竟毛骨悚然地貼上了! 小魚?景王見他精神恍惚,捻了捻他的手指。 李魚回過神來,克制住要告訴景王的沖動。 一切都是他的猜測,他不能魯莽告訴景王,萬一不是,中毒和啞疾沒有任何關系,豈不是叫景王空歡喜一場? 當務之急,是先幫太醫(yī)把毒確定下來。 不論如何,都會救你。 李魚看著景王,堅定地下了決心。 嚶,魚好愛他,不想守寡! 第122章 老太醫(yī)道尚需一段時日才能確定景王中的是何毒, 李魚想起他才做了個幫助梁氏的支線, 支線獎勵是一張古藥方, 任務在他們與六皇子對峙時就提醒完成了, 他應能很快得到這個獎勵。 坑魚系統(tǒng)為何要獎一個古方, 李魚當時不明白, 這會兒自然而然就想, 會不會與景王中的毒有關? 他巴不得這是解藥,可是當著皇帝和太醫(yī)的面,也沒辦法立即進系統(tǒng)去取, 因為一進系統(tǒng), 他的身體會短暫地失去知覺, 只怕會引起恐慌。 還有一點, 因為梁氏的緣故, 他和景王忙了將近一夜, 變身的時限眼看就要到了。 景王也想到了這一層, 不住望著銀沙漏,眼神提醒李魚。 李魚朝他一笑, 掐了掐景王的手心, 然后機靈地向皇帝稟告, 道自己需要方便, 皇帝正與太醫(yī)說著話, 擺擺手讓李魚去, 李魚便悄悄溜進旁邊的帳子里。 帳中無人, 變身倒計時還未出現(xiàn), 李魚率先進了系統(tǒng),把支線“惻隱之心”的獎勵領了。 拿到藥方子,李魚自己先看了一遍,他不懂醫(yī),果然看不懂。 李魚把方子收好,問系統(tǒng):這藥方有有何用? 坑魚系統(tǒng)又沒聲了,李魚就猜到如此。 不過外頭有太醫(yī)在,李魚也不執(zhí)著系統(tǒng)的回答,只要讓太醫(yī)看一眼,藥方用途便可得知。 他進系統(tǒng),除了取獎勵,還有另一個目的。 李魚試探著問:系統(tǒng),景王的啞疾究竟有沒有隱情? 系統(tǒng):“……” 系統(tǒng)依舊高冷,不作任何回答,不過李魚從系統(tǒng)一系列的不回答中也摸出了規(guī)律,通常很肯定的問題,系統(tǒng)才會答復。 可是原書花了很多筆墨寫景王從小口不能言,因啞疾早早被皇帝放棄,甚至還受到過其他皇子的恥笑,倘若啞疾真是天生,沒有任何隱情,應就是顯而易見的設定,系統(tǒng)為何不能回答? 這時候不答,就意味著已經是另一種答案了。 李魚精神大振,又更加直白地問,景王的啞疾,是天生嗎? 系統(tǒng):“……” 系統(tǒng)第三次沉默,李魚卻要雀躍了! 系統(tǒng),李魚最后問道,景王能不能恢復? 系統(tǒng):“…………” 沒說“不能”,就是有“可能”了! 哈哈,你不說我也知道,李魚高興地向系統(tǒng)丟了個吻,樂顛顛退出去。 剛出系統(tǒng),他就聽見了倒計時,李魚如今變身很有經驗了,因為變身時限已是十二個時辰,每次被迫變回原形,差不多就能重新再用變人技能,李魚一點不慌張地等著。 時間已到。須臾,他已變作一條銀里泛著金的錦鯉,在半空中還不忘甩了下尾巴,下一瞬便用回技能,又成了清秀端莊魚王妃。 因是以更衣為借口溜出來的,李魚特意換了身衣裳,然后返回景王帳中。 “父皇,兒臣記得以前在書上見過一個古方,不知對殿下中的毒有沒有用處,想請?zhí)t(yī)幫忙看一看?!?/br> 李魚把藥方子取出來,眼下最重要的是把景王的毒解了,不管有沒有用,都要拿出來試一試。 皇帝知道他關心則亂,老太醫(yī)連景王中的是何毒都還沒確定,就著急獻方子,不過景王妃之心,皇帝還是頗感動的,示意老太醫(yī)接過來看一眼。 老太醫(yī)看完,笑著道:“這是個固本養(yǎng)元的方子,并無祛毒之效?!?/br> “真不能解毒嗎?”李魚頓感失望。 “不能?!崩咸t(yī)見李魚低落的樣子,雖于心不忍也還是接著道,“王妃這方子可用來強身,但若是要解毒,還得要先弄清楚殿下中的是何毒。” 李魚點點頭,太醫(yī)說的有道理,總要知道是什么毒才好診治。 李魚問:“那還要多久才能確認?” 老太醫(yī)捋了捋胡子有些為難,查閱醫(yī)書有時也要看運氣,實在無法給一個具體的日子,運氣好了,也許幾日、幾月,運氣不好,也許就得幾年。 老太醫(yī)如實說了,皇帝雖不滿,可是心里也明白這是事實,皇帝打算一方面讓太醫(yī)院盡全力診治,另一方面張貼皇榜出去,召集天下名醫(yī),也許宮里太醫(yī)不知道,外頭就有懂的大夫呢? 李魚聽見老太醫(yī)回復,暗暗磨牙,他已差不多從系統(tǒng)處委婉確定了景王的啞疾應與中毒有關,懷疑是蒲柳當年做的,不論如何也要證實一下。 召醫(yī)是個辦法,他還可以走一走系統(tǒng)的捷徑! 系統(tǒng)給他看了有蒲柳的秘密,若蒲柳是下毒之人,李魚覺得,也許在蒲柳曾經的住處,說不定能尋到蛛絲馬跡! 老太醫(yī)出帳之后,李魚跪求皇帝,請皇帝準他去長春宮那間封閉起來的宮室看一看。 因為蒲柳是在孝慧皇后病逝之前出的岔子,宮室也是皇帝親自下令封的,皇帝對這個人印象很深,一下子記了起來,詫異道:“你怎會知道蒲柳?” 李魚早有準備,從孩子們弄壞布老虎說起,道他只是覺得蒲柳犯錯十分可疑,并沒有證據。 “兒臣想著太醫(yī)診治是一種辦法,若兒臣能找到殿下中的毒,或者是線索也好,說不定能幫上忙?!?/br> 皇帝腦洞沒李魚這么大,也沒往景王的啞疾上想,但是當年處置蒲柳時,孝慧皇后身體已很不適,皇帝又急又怒,回想起來的確許多事情未能細思,經李魚提醒,皇帝也覺得蒲柳有嫌疑。 畢竟身為曾帶過兩位皇子的乳娘,偏就犯了很低級的錯,本身就不尋常。 且李魚一心想幫景王,想去親眼確認,這份積極,亦令皇帝不忍拒絕。 皇帝沉吟片刻,道:“你想去便去吧。蒲柳既有疑,朕也會讓羅總管去查一查蒲柳如今的去處,朕記得當年是將她逐出宮,應當還能找到人。” 李魚連連致謝,他知道蒲柳是回鄉(xiāng)了,羅總管以前還幫忙查過蒲柳住址,這也能立刻派上用場! 不過這些就不必對皇帝細說了。 皇帝囑咐李魚好好照顧景王之后便離開了,景王知道李魚以前曾打探過蒲柳,這會兒又在皇帝面前提起,絕不會是拍腦門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