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番外五十四 支援
書迷正在閱讀:九顧、平凡的路人果然無法成為主角吧、史上最牛暴君、我奪舍了魔教教主、我是魔尊大BOSS、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盛世二婚,總裁的神秘妻、偷愛、老公偷看我拍的小電影、采花/偷珠記(雙性/露陰癖)
紅日初升,淡淡的陽光和輕煙籠罩著大地。似乎連老天都在預示,今日必興殺戮。 遠處,一支人馬正極速前進。 “報!將軍,我軍已連退九十里,宋軍還在我軍背后緊追!” 耶律大石點點頭,吩咐到:“繼續(xù)前進!” 自白溝兵敗后,耶律大石已率大軍連連后撤,宋軍在后緊追不舍,劉延慶的十萬大軍一路連下三城,遼軍望風即潰,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 “報!將軍,十里后至良鄉(xiāng)!” 耶律大石冷笑,問到:“可知蕭干軍行至何處?” “回將軍,蕭干軍已至良鄉(xiāng)外五里!” “他倒是跑的比我還快,告訴他,依計行事!” “是!” 宋軍軍陣中,劉延慶和郭藥師打馬前行,他們的速度比遼軍要慢很多。西軍雖然戰(zhàn)馬多于hb軍,軍士也較精銳,但還是以步軍為主,速度自然不及遼軍。劉延慶倒也不急,他向來以謹慎帶兵而聞名西軍,一路穩(wěn)扎穩(wěn)打,連下遼軍三城,各分兵駐守后,自己和郭藥師率主力輕裝簡行,每人備五日干糧,繼續(xù)追擊耶律大石的遼軍。 “稟將軍,我軍已入遼境八十里,二十里后后便至良鄉(xiāng)!” 郭藥師一皺眉,說到:“將軍,我們好像有點太快了,大軍深入敵境,況且拔隊緊追,若是遼軍在前方設伏,我軍危矣。” 劉延慶上回吃了耶律大石的虧,知道此人很會用兵,當下點點頭,吩咐到:“探馬俱出,將前方可能布置伏兵的地方都探究一遍,若發(fā)現(xiàn)遼軍伏兵,即刻回稟!” “是!”四下探馬領命,數(shù)百騎探馬四散出動,朝前方而去。 劉延慶又吩咐到:“傳令!命大軍原地休整!”大軍得令,原地各自休息,劉延慶和郭藥師也下馬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郭藥師雖是漢人,但多年以來,已被契丹人同化,他和他的軍隊仍著遼服,也算宋軍中的異類。郭藥師抽出一把小刀,在地上畫出一個簡略的地形圖,說到:“我對這一帶地形較熟,將軍請看,前方十里處,有數(shù)片密林,以及幾處山脈,都是埋伏伏兵的好地方,遼軍若設伏,必然選在這幾處,我軍輕裝簡行,糧草所備不多,若被遼軍伏兵分割包圍,必然難以支撐太久。” 劉延慶看了看郭藥師畫的圖,點了點頭,他此番只領了六萬主力出擊,兵力與遼軍相當,若是突遇伏兵,軍隊則首尾不能相顧,必然潰敗。 他看了看郭藥師所指幾處易設伏兵的地方,說到:“不如我軍搶先進駐這幾處,讓遼軍沒有設伏之地?!?/br> 郭藥師搖了搖頭,說到:“若我沒有猜錯,此時只怕耶律大石已經提早埋伏伏兵在這幾處了,我們在拒馬河一戰(zhàn)中,輕易取勝,贏的幾乎有些詭異,遼軍好像演戲一樣。我軍所占三城,城中物資皆被席卷一空,這一路與遼軍交戰(zhàn)以來,我軍只是見遼軍退,交戰(zhàn)時遼軍也只是稍微一接觸,便潰逃下去,著實奇快。” 劉延慶思索片刻,說到:“輕下三城,難免中大意之計,耶律大石這是在誘我軍深入?!?/br> 郭藥師點點頭,贊到:“若非將軍謹慎,怕是這六萬大軍將盡數(shù)葬于此處!” 此時探馬陸續(xù)回稟,報前方密林附近有遼軍旌旗晃動,只是難以得知遼軍人數(shù)與布陣情況。 劉延慶下令道:“命楊可世率軍一萬,繞道至西面高山處,從山后包抄。” “命高世宣率軍一萬,從左翼包抄,強攻西側密林,劉光世率軍一萬,從右翼包抄,強攻東側密林。你二人可命人在林中放火,遼軍伏兵必然不戰(zhàn)自亂!” “三萬大軍,由我親自率領,待遼軍軍陣一亂,從中路出擊!” 各將領命,各自率軍出擊,劉延慶與郭藥師跨上戰(zhàn)馬,率大軍繼續(xù)前行。 二十里外,良鄉(xiāng),耶律大石的一萬五千怨軍各自布置,嚴陣以待,此時,遼軍探馬飛報:“稟將軍!宋軍兵分四路,直奔良鄉(xiāng)而來!” 耶律大石冷笑,吩咐到:“告訴蕭干,見兩側密林火起,便率軍出擊,直沖劉延慶的中軍大陣!” “是!” 且說楊可世、高世宣、劉光世三人,各自率一萬大軍,到劉延慶吩咐地點而去,楊可世所率軍中騎兵較多,先至山脈后山??粗矍暗母呱?,楊可世吩咐到:“眾軍,從后山上山!” 后山本無山路,密林崎嶇,又兼山高,一萬宋軍已是竟是手足無措,楊可世也大為頭疼,只得下令道:“騎軍暫棄戰(zhàn)馬,留三百人在此處看管戰(zhàn)馬,其余軍士上山,若是無路,便爬上去!” 一萬宋軍得令,騎兵下馬,隨步軍沿著幾處好爬的地方,手腳并用,向山頭爬去,山后無路,就這么向上爬,既費時間,又耗體力。過了將近半個時辰,這一萬宋軍才剛剛爬到半山腰處。 宋軍一個個累的氣喘吁吁,汗如雨下,但楊可世卻沒有令大軍休整,他是個急性子,現(xiàn)在只想一口氣爬上山頭,將山頭埋伏的遼軍伏兵一網(wǎng)打盡。 “將軍!不好了!”正在這時,一個宋軍渾身是血,沖到了楊可世近前,楊可世見他這個樣子,忙問到:“何事驚慌?” 那人忙說到:“稟將軍,將軍率軍進山后,遼軍騎軍便至,足有一萬人馬,將我軍于山下的戰(zhàn)馬盡數(shù)奪去!” 楊可世腦袋嗡的一聲,大叫不好,當即下令到:“軍士停止前進,后隊變前隊,火速下山!” 正在這時,山頭上突然旌旗晃動,山上隱約閃現(xiàn)出幾十個遼軍的影子,楊可世心里一慌,還沒反應過來,就從山上滾下無數(shù)巨石,巨石憑借山勢滾下,勢不可擋。宋軍已是累極,見巨石滾下,忙四散奔逃,但哪里能有巨石快,很快就被石頭攆上,當即壓死壓傷一片,哀嚎之聲四起。 楊可世大驚失色,一時之間也顧不上別的,率領這一萬宋軍直向山下奔去,像極了喪家之犬。 待宋軍狼狽不堪的奔至山下,已是人困馬乏,楊可世還未等喘口氣,就見遠處煙塵漫天,遼軍一萬鐵騎直奔宋軍殺來! 宋軍疲憊,又被山石砸死砸傷不少,士氣大潰,哪里抵擋得住,戰(zhàn)馬剛剛又被遼軍所奪,便是跑都跑不動,被遼軍一萬鐵騎一陣沖殺,當下死傷無數(shù)。一萬鐵騎也不戀戰(zhàn),沖殺一陣后,當即整頓隊形,打馬向遠處密林飛馳而去。 遠處密林之外,劉光世與高世宣各引一萬軍馬,高世宣說到:“三將軍(指劉光世),此時十月天氣,天干物燥,我們不妨用火矢,直接在密林中給他來一把火,然后待他們逃竄出來的時候,再一網(wǎng)打盡!” 劉光世年輕的臉上涌起一抹興奮的笑容:“將軍此計甚妙,我們就打他個措手不及!” 高宣世當即下令道:“火矢準備!” 宋軍弓弩手得令,當即準備火矢,領箭校尉下令道:“目標,兩側密林!全陣,上一,放!” 宋軍弓弩手扣動機簧,頓時,一陣火雨傾斜而下,射到了密林之中,北地本就氣候干燥,落葉枯樹沾火就著,兩側密林頓時火光沖天,但奇怪的是,密林之中除了火焰燃燒的噼啪聲,竟再無半點聲息。 高世宣一皺眉,奇怪到:“不是說遼軍在林中設伏么?怎么不見有人出來?” 劉光世雖然年輕,但反應倒是很快,當下失聲到:“不好!怕是我們中計了!” 還不等他下令,便見從兩萬宋軍后方殺來一大隊遼軍鐵騎,如一支利劍一般,直插兩萬宋軍后陣,宋軍猝不及防,軍陣當即大亂,劉光世吼道:“不要亂!列陣!” 但此時已無人再聽的清他號令,一萬鐵騎如入無人之境,所過之處,無數(shù)宋軍被彎刀砍倒,高世宣見勢不妙,忙道:“三將軍,快撤!” 劉光世一咬牙,吼道:“撤軍!” 劉延慶和郭藥師正率三萬主力大軍隨后,見林中火起,劉延慶笑道:“看來遼軍伏兵已亂,傳令!命大軍全速前行!” 大軍得令,當下便加快速度,軍隊行軍速度一提,戰(zhàn)陣便不再緊湊,而是變得松散起來。正在這時,突然從側翼殺出一支遼軍,直奔宋軍主力中軍而來! 郭藥師打叫不好,劉延慶也猝不及防,這支遼軍足有一萬五千余人,直插宋軍中軍,宋軍陣型送散,一時之間,竟是難以再布置起來陣型,饒是西軍精銳,也難以反應,當下中軍大陣便被遼軍沖破,陣腳大亂。 郭藥師幾乎是吼著下令:“盾手列陣,抵住遼軍沖擊!” 三萬大軍此時反應過來,盾手忙上前列陣,遼軍的部隊被暫時阻擋,沖擊的步伐緩了下來,劉延慶忙下令,命校尉率領本部,助中軍穩(wěn)住陣腳,應戰(zhàn)遼軍。 西軍精銳,與一觸即潰的hb軍大不一樣,若是hb軍遇此戰(zhàn)勢,必然望風而逃,西軍則在校尉將官的命令下漸漸穩(wěn)住了陣腳,與突擊的遼軍廝殺到了一起。 遠處指揮的蕭干一皺眉,吩咐到:“命大軍繼續(xù)突進,耶律大石的騎兵應該馬上就到了!” 話音剛落,耶律大石便率軍從左面殺來,他麾下的怨軍鐵騎精銳無比,宋軍主力全在抵擋蕭干軍的突擊,哪里想到會有一支鐵騎殺出,騎兵沖擊力巨大,宋軍剛剛穩(wěn)住的陣腳被遼軍鐵騎頓時沖散,此時,宋軍再也抵擋不住,在蕭干與耶律大石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下,朝南敗退而去,耶律大石與蕭干率軍一陣追殺,宋軍主力死傷無數(shù),大敗潰逃。 蕭干大笑,耶律大石當真可說是用兵如神。劉延慶行軍謹慎,穩(wěn)扎穩(wěn)打又不留破綻,耶律大石先是故意敗退,誘敵深入,但宋軍軍陣整齊,戒備森嚴,既是偷襲,也討不著什么好,耶律大石便與蕭干商議,定下了這分兵之計,讓宋軍分化,各個擊破。兩人雖然不合,但此時,兩人手中勢力幾乎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若是宋軍放任一段時日,兩人必有一場火并,但宋軍卻急不可耐,倉促進攻,此舉反而是將兩人逼到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兩人逼不得已,只得暫時放下手頭恩怨,聯(lián)合起來,共破宋軍。 至良鄉(xiāng),遼將蕭干帥眾來,延慶與戰(zhàn),敗績,遂閉壘不出?!端问贰?/br> 楊可世、劉光世、高宣世三人也悉數(shù)兵敗,等幾路殘軍匯合,劉延慶方知自己中了耶律大石的分兵之計,他氣的一跺腳,說到:“千提防萬提防,不想還是中了招,耶律大石此人,將才也!” “報!將軍,遼軍又增兵三萬,與我軍對壘!” 劉延慶皺眉,如此,在前線與自己對壘的遼軍則足有六萬之眾,自己手下的十萬大軍經過前番敗績,此時還有八萬余人,從人數(shù)和戰(zhàn)力上來說,基本是旗鼓相當了。 “傳令!告訴押糧官王淵,讓他小心行事,我大軍深入敵境,若是糧草有變,必然難以支持!” 八萬人的胃口,比蝗蟲還要可怕,成堆的糧山一夜便可吃空,耶律大石又極聰明,每撤出一城,必然將城內能帶走的物資全部帶走,帶不走的也要付之一炬,宋軍沒占一城,除了空奪其地,竟是什么也撈不著。 郭藥師思索片刻,對劉延慶一抱拳,說到:“將軍,此時耶律大石與蕭干的六萬大軍悉數(shù)在前線與我軍對峙,如此耗下去不是辦法,他們大軍在前,燕京后方必然空虛,末將愿領一直騎兵突襲,繞過前線,直插遼軍的后方,后方若遇變故,前線必然不穩(wěn),到時將軍可趁機突襲,此戰(zhàn)必勝?!?/br> 劉延慶想了想,笑道:“孫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將軍此計,倒是甚妙?!?/br> 說罷,劉延慶正色到:“郭藥師、楊可世、高世宣聽令!” “末將在!”三人抱拳出列到。 “命你三人率精騎五千,日夜兼程,繞過前線,奔襲燕京!” 郭藥師又說到:“將軍,這五千人馬既是奇兵,又是孤軍,倍道而襲,若遇變故,則難以生效,還望將軍另派一支軍馬為后繼,輕裝簡行,為這支奇兵的策應援軍?!?/br> 劉延慶點點頭,又吩咐道:“劉光世何在?!” “末將在!”劉光世出列抱拳到。 “命你率軍一萬,為五千精騎援軍策應,便隨時援之!” “末將遵命!” 吩咐完畢,劉延慶笑道:“若此戰(zhàn)可成,便與當年長平侯突襲匈奴龍城之戰(zhàn)相比,也不稍弱!愿各位馬到成功!” 遼軍營中,蕭干和耶律大石正冷笑著互望著對方,耶律大石說到:“奚王殿下此番又增兵三萬,已經是將燕京城中的軍隊全部調出了,若是天祚帝南下,叫燕京城如何抵擋?” 蕭干輕輕一笑:“將軍不覺得奇怪么?天祚帝的五萬精騎,在六月時距燕京已不足五百里,如今已是寒冬十月,整整四個月,這區(qū)區(qū)五百里路程,便是爬也該爬到了吧?!?/br> 耶律大石不知底細,問到:“殿下說的是,既然如此,想來大帥必知其中底細,若是不妨事,還請殿下說與末將聽聽,也好讓末將心安?!?/br> “很簡單,他那五萬精騎永遠也到不了燕京城了。”耶律大石淡淡地說:“行軍途中,他的五萬精騎便盡數(shù)被金軍所敗,他本人也再度逃竄回北方了?!?/br> 耶律大石一皺眉,接著猛然醒悟,不可思議的看了蕭干一眼,冷冷道:“金軍如何會知道他們的行軍路線?” 蕭干也不懼他,說到:“是本帥透露給金軍的,既然我們的力量難以與其抗衡,便借刀殺人吧,借金軍之手,滅了他這五萬大軍?!?/br> 耶律大石瞳孔緊縮,手下意識就扶到了刀柄上,蕭干冷笑到:“怎么,將軍難不成想要為這五萬精騎報仇?” 耶律大石定了定神,按著刀柄的手也送開了,他笑道:“哪里,殿下此計不費一兵一卒,便解了燃眉之急,真可謂妙計啊?!?/br> 蕭干冷哼一聲,當下也不在與他多說什么。 兩方大軍對峙了十日,誰也不敢輕易出戰(zhàn),劉延慶在等郭藥師等人的消息,而蕭干和耶律大石則是不敢消耗自己的有限力量,處處謹慎小心,步步為營。 “報!元帥!大事不好了!”這一日,忽有后方探馬飛騎直至遼軍營中,蕭干和耶律大石心中頓覺不妙,耶律大石搶先問到:“何時慌張?” “稟將軍,宋軍一支人馬三日前突然出現(xiàn)在燕京城下,燕京城內兵少,如今怕是燕京城已被宋軍破了!小人奉太后旨意,命蕭干元帥火速率兵回援!” 蕭干大驚失色,耶律大石也震驚異常,蕭干怒吼到:“狡猾的宋人!我說劉延慶這幾天怎么做起了縮頭烏龜,原來是另有所謀??!” “傳令!命大軍開拔,日夜兼程,火速馳援燕京!”蕭干忙下令道,耶律大石一把攔住他,說到:“不可!” 蕭干瞪了他一眼,吼道:“什么不可?你是想讓我軍無立足之地么?!” 耶律大石此時比蕭干要冷靜的多,他沉聲到:“宋軍奇襲燕京,為的就是要讓我軍軍心不穩(wěn),匆忙回援,一旦我軍后撤,劉延慶必然聞風而動,宋軍主力若是趁我軍后撤之機壓上,那我們就完了!” 蕭干想了想,覺得此話在理,但燕京城又不能不救,耶律大石又說到:“宋軍奇兵必然不多,不然肯定會被我軍哨騎察覺,既是不多,殿下便率主力大軍于此地與劉延慶繼續(xù)對峙,我率一萬精兵火速回援燕京城?!?/br> 蕭干想了想,事到如今,也只有這一個辦法了,耶律大石比自己會用兵,派他回去,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既如此,便命你率精騎一萬,火速馳援燕京城,若是奪不會城池,或是太后有個閃失,我要你提頭來見!”蕭干恨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