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她焦急時,信陽回應(yīng)道:“秦宛之事,我去解決,你就莫要沾手了?!?/br> 信陽自認(rèn)自己非善類,與長樂之間姐妹的情誼就像包裹著燈火的紙,隨時都會被火焰吞滅。經(jīng)過洛家之事后,她不敢隨意再賭,林然的建議,她聽了。 林然知曉她聽進(jìn)去了,覺得腦袋有些重,牽掛此事就多問了一句:“殿下想要如何去做?” “彈劾定罪無用,直接鳩殺?!毙抨柟麛?,眉眼也瞧著幾分清冷。林然已看不清了,使勁揉了揉了太陽xue,呼吸的熱氣都感覺是燙的,她想長話短說,便道:“鳩殺可,只是需事先謀算好,殿下等我兩三日,我細(xì)細(xì)想想?!?/br> 信陽想的無非是直接將人拿下,這般顯得無理,又會讓長樂反抗,不如好好想想,殺了之后再定罪名。 她感覺自己置于火爐中,難受得很,瞧了遠(yuǎn)處的阿涼一眼,道:“殿下,時辰不早,我想先休息。” 信陽還有些話想問,比如昭獄里的事,話到口邊又咽了回去,不愿逼問她,就帶著人先離開。 她一走,林然就軟了下來,方才的冷硬都散得干干凈凈,無助地朝穆涼伸手,碰到穆涼冰冷的手后,貼向自己的臉頰。 就算這樣貼著,也不能減緩身上的熱度,她明明感覺喉嚨里的火熱,可猶自感覺到冷,抓住穆涼的手就像危難中握住救命稻草,怎么都不肯放。 她難受,穆涼看在心里,打發(fā)婢女去看看湯藥可好,自己坐下來抱著她,一寸一寸摸著她身上的肌膚,無論摸到哪里都是燙的。 早知林然這么受不得寒氣,就不該帶她出府,她心里急得不行,面上也沒有顯露,抱著林然,說著趣話。 林然話不多,半晌才回一句,大多是穆涼在說著話,等了許久才將退燒的湯藥等來,喂了林然喝下后,林然依舊攥著她的手不放。 穆涼知曉她的意思,脫了外衣,陪她一道躺下,林然喜歡貼她睡,眼下她身子是涼的,更要貼著不放了。 此時貼著是極為正經(jīng)的,林然也不會想著旖旎之事,就這么靜靜貼著,她腦子燒得有些不做主,就想起昨日的夢來,問穆涼:“如果我不記得你了,你會不會離開呢?” 穆涼眼下沒有心思聽著這些‘如果’的問題,隨意回道:“不會,哪里都不去?!?/br> “那你還會這樣守著我嗎?”林然睜著眼睛,眼里帶著血絲,愈發(fā)顯得不正常,穆涼不想同她說著無趣的事,可又不好直接回絕,便道:“守著你作甚,看你與別人歡好?” “也是,你曾說過,我待你不好,你就青燈古佛……”林然小聲說著,困意襲來,來不及深究,就睡了過去。 隨意一句話,穆涼沒有在意,等她睡著后,自己披衣坐起來,吩咐婢女打些熱水來,她給林然擦著身子。 擦一擦,或許會舒服些。 后半夜時候,燒也沒有退的跡象,大夫愁得頭發(fā)都白了,藥不能重,重了傷身體,輕了又不見好,這么多年就沒遇到過這么麻煩的病人。 天亮之時,公主府的人請了太醫(yī)過來,府里大夫?qū)Πl(fā)燒的病情拿不準(zhǔn),不如太醫(yī)拿手。 信陽照舊去上朝了,臨走前過來看了林然一眼,神色多了幾分凝重,讓人守好府門,莫要驚擾了府里的人。 洛家的事查了半月,證據(jù)在案,條理清晰,是前太子與洛公臨行前的囑咐,讓洛公回援洛陽城。 本是隱秘之事,不知怎地被蘇長瀾知曉,讓人模仿了洛公給前太子的書信,道是回洛陽勤王,才坐實(shí)了謀逆之罪。 既是謀逆罪,也該回京敘述,不想蘇長瀾帶兵偽造成突厥兵的模樣,截住了洛家軍。 蘇長瀾從前太子處得知洛家軍的布防,提前設(shè)伏,屠盡洛家軍,不給洛家解釋的機(jī)會。 洛家是否忠心當(dāng)日的明皇不言,先被前太子所騙得調(diào)兵回援,又被蘇氏所殺,忠心二字,已然說不清了。 本該是無人可信的事,前太子臨死前留了親筆信,敘述自己的罪過,又道當(dāng)日被蘇長瀾逼迫,鬼迷了心竅,才釀成大禍。 絲毫不曾提及蘇長瀾為何逼迫,以何脅迫,留下的疑云,至今沒有查清。 三司不敢再查,查下去就與太后有關(guān)了。 案件戛然而止,就失去了公信力,太后不言,三司裝作了悶葫蘆,穆能接過話來:“既查就要查得清楚明白,查到一半又不查,之前的就是白費(fèi)。” 刑部尚書硬著頭皮回答:“太子已逝,線索就斷了,再查也查不清楚了?!?/br> “查不清楚也得查,三司會審,那么多人都是吃軟飯的?”八王也當(dāng)?shù)钪肛?zé),罕見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不顧太后難看的神色,又道:“幾萬條性命,一句線索就斷了就沒有了,天下人如何相信,又如何還洛王爺?shù)那灏住!?/br> 殿內(nèi)朝臣看清眼前形勢,紛紛出言附和,信陽始終不出聲,太后最后不得不同意。 退朝后,信陽單獨(dú)留下。 內(nèi)侍與朝臣都退了出去,太后瞧著她的眼神有些閃躲,這些時日以來信陽從不干涉她做下的決定,可底下的人接到她的旨意后,都會詢問信陽殿下。 她這個掌權(quán)人,明存實(shí)亡了。 信陽對下面的人也沒有拘束之意,這只是暫時的,待洛家的事解決后,她必然要騰出手來一一整頓的。她留下只想說起罪己詔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