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書迷正在閱讀:她似救命藥、天定風流:千金笑、與女配大佬同臺競技(快穿)、問棺GL、悠然見南山、小賊,別跑、妻不如妾之夫人要下堂、怪味聊齋、重生之嫡妻不好欺、冥徒
太子負手而行,身姿挺拔不疾不徐,若非身子較三年前又清瘦了許多,其實看不出他的病弱與衰敗來。他聽祁陽的問話便笑了笑,答道:“見過了,兩人醫(yī)術(shù)確有獨到之處,與御醫(yī)商議過后,我平日用的藥方也都調(diào)整過了?!闭f完便又看向祁陽:“現(xiàn)在大夫可需還你?” 祁陽微怔,旋即意識到太子此言與皇帝之前所說同意,頓覺無趣,拉著陸啟沛便走:“不必了。那兩個大夫皇兄便留著吧,專程為你尋來的?!蔽遗c阿沛可用不上! 未盡之語是怕太子多心,可太子如何聽不出來? 更何況話是沒說出來,但祁陽拉著駙馬走得可快,留下太子望著二人背影,又是一陣失笑。笑過之后依然保持著那副不疾不徐的模樣,緩步向著宣德殿行去。 第90章 魚肚翻白了 太子領(lǐng)著諸王與公主到時, 宣德殿里已是一派熱鬧。 今日皇帝壽誕, 宮宴自然沒人敢遲,包括一眾來使都早早到了眾人齊聚一堂,三三兩兩湊在一處說著閑話, 便連那些小國來使也未被冷落, 使得殿中氣氛甚是和諧。 祁陽與陸啟沛同坐在一張席案后, 左右都是皇子公主, 對面坐著使節(jié)朝臣。兩人卻旁若無人, 湊在一起竊竊私語,看得對面的榮使直皺眉, 還不敢將視線投注太過。 所幸眾人都是踩著點離開宣室殿, 是以這一眾皇子皇女落座后不久,宮宴便也到了開始的時候。 皇帝一身玄衣, 姍姍來遲, 從容自殿中走過時, 兩側(cè)眾人盡數(shù)站起俯身,低頭行禮。 玄色的衣擺在眾人余光中劃過, 最終行至上首,于御座前落座。 皇帝威嚴的聲音旋即響起, 先免了眾人行禮,又說了兩句客套話作為開場。之前因皇帝入殿而生起的懾人威嚴,這才漸漸地消散開去, 殿中氣氛也變得平和許多。 當此宮宴, 是為皇帝賀壽, 皇子皇女自是當先。 太子為長,又是儲君,首先出席行至御前,躬身道“父皇壽誕,舉國皆慶,兒臣恭祝父皇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闭f完又呈上一副卷軸,說道“兒臣魯鈍,一身所有皆是君恩,今唯有親筆所書一副百壽圖,聊表兒臣一番心意,還望父皇勿怪?!?/br> 皇帝當然不會責怪太子送的禮物簡陋,當即笑著勉勵兩句,又使內(nèi)侍接過了太子所呈的百壽圖,當眾在殿中展開品鑒。 所謂百壽圖,便是由一百個壽字寫就。有人取巧,使一百人分別寫個壽字,也能湊出一副百壽圖。有人卻費心,一百個壽字都由自己來些,字字不同還要寫得漂亮,便要花上好大一番功夫。太子顯然是后者,以他的身份,要尋百人來些這百壽圖太過簡單,反不如自己寫更有心意。 皇帝看過便知這幅字果然是太子親手寫的,又想到他右手半廢改練左手書法,如今想寫出這般字不知要耗多少時間心血。一時間心中感動,連道了三個好字。 連皇帝都說了好,群臣怎會掃興,一時殿中滿是贊譽之聲。 這讓其余皇子的臉色都不怎么好看。他們花費錢財耗費心思,自以為尋了精巧珍貴之物與皇帝做壽禮,便是為了得皇帝一聲夸獎,得群臣一聲贊譽。然而此時此刻,他們還沒將壽禮獻上,竟又讓太子用一副不值錢的百壽圖奪了先機,怎不讓人惱怒 可惱怒歸惱怒,在這宮宴之上,當著皇帝與朝臣使節(jié),諸王卻是半句話也不敢多說。只數(shù)道目光直直落在太子身上,其中盡是嫉妒與不甘。 太子當了多年儲君,自出生起便深受圣恩,這樣的目光他見得豈會少了更或者說,太子便是在這樣嫉妒不甘的目光中長大的,這會兒自是神態(tài)自若,謝過皇帝夸贊后便坐了回去。 賀壽起了頭,自當繼續(xù)。 太子之下,二皇子早夭,三皇子謀逆被誅,緊接著便是四皇子齊王了。 齊王早在群臣對太子稱贊時便有些坐不住了,這會兒自是一躍而起,上前便道“父皇,兒臣月前聽聞蘄州有祥瑞出世,有霞光漫天仙氣繚繞,便使人去尋。萬幸趕在父皇壽誕前尋來,特獻于父皇,恭祝父皇龍體安康,福壽無疆?!?/br> 皇帝在皇位上坐了數(shù)十年,什么樣的事情沒聽過,什么樣的祥瑞沒見過他深知所謂的祥瑞,多半都是人為所致,目的便是來討他歡心。 是以祥瑞之事,皇帝有八分不信,但牽扯祥瑞總是件喜事。所以皇帝心中雖是興趣缺缺,面上卻還是露出了兩分喜色,問道“是何祥瑞,且呈上殿來一觀?!?/br> 齊王見皇帝面上含笑,以為自己壽禮送得好,背脊也比往日更挺直了三分。他親去吩咐,很快便有四個內(nèi)侍抬著紅布所蒙的壽禮走上殿來,待到放定,齊王便滿面紅光的親自上前,將那蒙蓋的紅布掀開,露出其下一座琉璃水缸。 此刻殿中燈火通明,暖黃的燈光穿透清澈的琉璃,清晰的將那水缸中的一條龍魚露了出來。 那是真正的龍魚,身形纖長如蛇,金鱗附體,唇邊龍須張揚,臉型也只有一半魚類模樣,另一半反而更像是傳說中的金龍。 古來便有魚躍龍門之說,除了無爪無角,困于藩籬,這龍魚已有蛟龍之姿。 眾人誰也沒見過這樣的龍魚,說是祥瑞也不為過,一時間俱是瞪大了眼睛滿臉驚奇。便連之前滿不在乎的皇帝,也不由得在心中納罕幾分,甚至親自從御座上下來,走到琉璃水缸前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