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書迷正在閱讀:復(fù)仇不成反被攻gl、重生之嬌駙馬換身作死日常、獨(dú)寵農(nóng)門小嬌妻gl、她屬于我、女帝大人要帶我修仙、主播她又掉馬了、你是不是想標(biāo)記我GL、影后是我迷妹[娛樂圈]、帝國元帥偷了我的毛絨絨、女主她又到了修羅場
太和山乃石山,蒼藤古木生于絕壁縫隙之間,眾人腳下路道皆琢石為磴。走了片刻眼前開闊,武五五左右看看,大聲嚷嚷道:“這是去哪哈?咋地不往前捏?” 路邊維持次序的太和宗弟子道:“祖庭為各位大俠晚上休息之處,武道大會(huì)賽臺往東,請?!?/br> 武五五聞言腳下生風(fēng),催著譚大少趕緊走,好占個(gè)靠前的位子。譚大少晃晃手中木牌:“你是不是傻?上面刻有編號,咱們就是最后一個(gè)去那也有位。” 嘴上雖然這么說,兩人還是加快了腳步。練武之人腳力非凡,二三里路不過眨眼的功夫。前面一座石橋,迥跨重巒兩側(cè),人群在此慢下腳步略顯得有些擁擠。 武五五在橋張望,下方云煙繚繞,深淵險(xiǎn)絕,望不見底。他感慨道:“我滴個(gè)親娘,這得多深呀? 旁邊有人笑道:“兄弟你說的不錯(cuò),這是不測淵。前后沒個(gè)落腳地,要不有這座渡仙橋,神仙也過不去。” 譚大少不屑道:“那橋怎么修的。” 那人哈哈大笑:“老天爺修的!不測淵上天生就有一座石梁跨其上,太和宗的道爺們就在上面修了這座渡仙橋。” 兩人走到橋中一看,果見石橋欄板之上刻有“渡仙”兩字。似劍劃刀刻,蒼苔斑斑,不減凌厲飄然之氣。 過了石橋就是一處淺水潭,水中七個(gè)石墩,擺成北斗之狀。眾人各顯神通,或跳或邁,輕功好的干脆直接從旁邊縱身越過。 人群太多,武五五干脆扛著大刀淌水過去。 譚大少提著下擺,不情不愿的跟在后面。 “俺的老娘哎,這啥子玩意?” 譚大少抬頭望去,但見眼前三面絕壁成圍,太和宗依著山勢用青竹搭建了高臺。左右兩邊南北高臺成半弧狀,長有數(shù)十丈,足有五層之高,密密麻麻已經(jīng)坐了不少人。 面前則是二十余處雅座,一丈長華蓋撐開,下面放著兩張?zhí)倬幦σ?,中間一個(gè)小茶桌,圈椅后面是一張張竹凳。這是留個(gè)各位城主掌門的位置,茶桌上放著銘牌。 武五五和譚大少好容易找到位置,爬了上去做好。這才注意到雅座對面東側(cè)高臺也是青竹搭建,但不比兩側(cè)精致,只是長長方方一個(gè)高臺,上面放著座椅。兩者中間是三座比武臺,漢白玉雕砌,十分氣派。 武五五指著高臺道:“那兒有人呢,是不是太和宗的掌門?” 譚大少瞇眼看去:“你瞎呀,兩把椅子上都沒有人,那些站樁一樣的肯定是門人。哎,你看那邊,那邊?!?/br> 武五五順著他的手看去,但見渡仙橋方向走來一群人,浩浩蕩蕩人少竟然不少。越走越近,為首幾人一位道袍長須,一位弱不禁風(fēng),一位卻是他見過的萬畝田堂主萬歸涯。 “咋地是他,東君呢?” “這都十月了,東君當(dāng)然是回流春城了?!?/br> 兩人拌嘴的功夫,翠微子與景亭拱手請各位城主掌門入住雅座,兩人則分做兩邊,走上東側(cè)高臺。這處高臺只有一層卻是最高。 譚大少指著景亭道:“你看那個(gè)病怏怏的家伙,肯定是景家的龍子鳳孫。嘖嘖,拉倒吧,大尚早亡了。” 武五五附和的點(diǎn)點(diǎn)頭:“還讓咱仰著脖子瞧他呢,你看太和掌門戳那旮旯等他真可憐?!?/br> 翠微子等景亭走上高臺,向前拱手一禮,又對左右拱手一禮:“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承蒙各位武林同道賞臉,同聚在此切磋武藝,貧道倍感榮幸?!?/br> 第183章 晉江獨(dú)家 看臺兩側(cè)群俠齊聲歡呼, 聲浪震天。 翠微子輕撫胡須, 待到呼聲稍小,方才又緩緩開口:“吾輩江湖中人以武功為手足,以俠義為肝膽, 遨游南北, 立身天地。今武道大會(huì), 武林豪杰于此交爭,為博勝負(fù), 更為銳意武功……” 武五五族中長房最愛高天闊論, 他打小聽到大, 耳朵都生老繭了。此刻翠微子說的慷慨激昂, 他卻百無聊賴直打瞌睡,便想找人扯上幾句,于是抬起手肘捅了捅身旁的譚大少。 譚大少仰著脖子盯著高臺,不知看什么入神,全然沒有反應(yīng)。 高臺上翠微子口若懸河:“自武亂十五年至今六十年,江湖之所以興盛, 武道之所以興隆。全乃我江湖兒女無畏風(fēng)霜苦楚, 無畏傷痛生死, 深思專研, 苦練不休……” 武五五對老道翻了白眼又抬胳膊捅了捅譚大少, 譚大少毫無反應(yīng)。武五五兩條粗眉頓時(shí)扭結(jié)一團(tuán):“伸個(gè)脖兒跟禿鷲似得, 俺就納悶了你瞅啥呢!” 譚大少一驚, 忙對四周拱拱手, “抱歉抱歉,我兄弟天生大嗓門,各位好漢見諒。” 他陪完笑臉,壓低嗓音埋怨:“你嚷嚷什么。小爺堂堂鷹潭譚家未來家主,要不要面子?。亢?,跟你說話呢。” 武五五只裝耳聾,譚大少翻了個(gè)白眼,故意自言自語:“咦,那上面是什么?好奇怪?!?/br> 武五五好湊熱鬧,登時(shí)忍不住看過去:“哪???” 譚大少一指:“那邊?!?/br> 武五五順著他手指看去。高臺有十丈高,緊貼刀削般的峭壁。翠微子還在憶苦思甜,景亭百無聊賴的站在旁邊,兩人身后站有二三十人。東邊一處竹臺,錦旗飄揚(yáng),守衛(wèi)挺拔。 高臺下方,左右站著兩隊(duì)人馬,衣著鮮明不同。乃是今早領(lǐng)群俠來此的儐相,以慕容翰飛為首的太和宗門人,以及是七八位景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