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渣過的男配都黑化了[快穿]、致橡樹、偏偏招惹他、快穿之花樣赴死、小財迷今天存夠老婆本了嗎、女炮灰的知青生活、皇帝們的死后生活、穿越之圈養(yǎng)影衛(wèi)、和哥哥們的同居日常(NPH)、[韓娛VI]極品女也有春天
作為貧困村,沒錢上學幾乎是家家戶戶共同的難題。除此之外,杜家女主人的腿腳還不利索。把女兒留在家里照顧母親,在夫妻倆看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杜青山作為一家之主,實在蠻不講理,肖子校才開了個頭他便就火了:“窮成這樣上什么學?上學不用錢嗎?我們又沒人資助。不如再大點去外面打工,掙得是不多,也不至于餓肚子。我不也一天書沒念過,還不照樣過生活。一個丫頭片子,不趁她沒嫁人前伺候伺候媽,還有盡孝的機會嗎?我讓她上學,學啥不得帶去婆家啊。老話不也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因為做記者,余之遇有幸記錄過很多樸實動人的故事,也見證過太多凄慘沉痛的魔幻現(xiàn)實。但她始終相信,再多的惡,都抵消不了生命原初的本能的善。 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也不僅僅只有杜青山有。和愚孝啃老一樣,這種原生家庭的悲哀依然存在于這個新時代,徹底消除掉或許還需要很長時間,很多人的努力。 杜青山的理直氣壯,卻讓余之遇忍無可忍,她沒給肖子校講道理的機會,語帶機鋒地說:“你把生活過成什么樣,自己心里沒數(shù)嗎?打工?她才多大?國家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規(guī)定,你沒讀過書不懂法,當所有人都和你一樣無知嗎?還女子無才便是德,別在那斷章取義了!那句俗語出自清朝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原文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知道什么是‘此語殊為未確’嗎?所謂‘此語殊為未確’是說,‘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語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以后別拿這話說事,丟人現(xiàn)眼?!?/br> 無論是口條,還是知識儲備,杜青山遠比不了余之遇,想截斷她都不能。他被一個小姑娘教訓,氣得臉紅脖子粗。 肖子校第一次見余之遇和人吵架,那么長一大段話,她草稿沒打,語速還快得連標點符號都省略了,也是讓人佩服。尤其杜家他來過不止一次,道理統(tǒng)統(tǒng)講過,卻全都對牛彈了琴,現(xiàn)下有個人能當頭罵杜青山一頓,倒挺解氣。 卻不能讓她在自己眼前吃虧。 見杜青山紅著眼要上前,肖子校一手將余之遇拉到身側(cè),原本拿手機的右手倏地一抬,手機直接抵上杜青山額頭。 他甚至連話都沒說,只是用那雙沉湛犀利的眼盯著杜青山,杜青山便沒敢再上前。 杜青山對肖子校有些了解,知道他是城里來的文化人。起初他沒瞧得起,直到聽說小學校蓋新樓的錢是肖子校找來的,而見到肖子校時,他發(fā)現(xiàn)這位孩子們口長的“校長”一點不文弱,不說話的時候,眼神冷得能把人凍死,一笑又儼然換了一個人。他沒文化,形容不出肖子校的氣質(zhì)和氣場,直覺認為這人挺厲害的,不好惹。 他胸口起伏醞釀半晌,終究沒敢動余之遇一指頭,又實在氣不過,便抄起掃把趕人,同時胡攪蠻纏道:“我是她老子,她上不上學我說了算。你們想讓她上學,行啊,你們出錢,再找人照顧她媽,否則想都別想。” 余之遇也不知哪來的力氣,差點把掃把搶下來,要不是肖子校攔著,她怕是要反打杜青山一頓了。 肖子校到底對村里的人和事有所了解,比較沉得住氣,為了給她消氣,還給她講了個故事。 他曾去過一個比臨水更窮的村子,村長好不容易搞了個項目,給每家每戶發(fā)了兩頭小毛驢,本意是讓村民把毛驢養(yǎng)大,通過繁殖或是育肥出售來獲得收益。結(jié)果沒兩天,就有村民把毛驢殺了吃rou。他們有的說,人都餓著,哪兒還有東西喂驢?有的說,反正國家在搞扶貧,用得著自己辛苦養(yǎng)驢? 余之遇聽得火起:“國家花那么大力氣扶貧,到頭來扶出些懶漢啊?” 肖子校示意她稍安勿躁:“沒有幫扶之前,貧困戶們?yōu)榱松孢€自己干點農(nóng)活,有了扶貧政策和扶貧款后,有些人因沒受過教育,思想出現(xiàn)偏差,居然只想等救濟。要扭轉(zhuǎn)他們這一思想,就得教育先行。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br> 他意在告訴她,和杜青山難以溝通,是文化素質(zhì)差異導致的。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唯有教育。 肖子校屈指敲她額頭一下:“要知道你會真動氣,絕不帶你來?!?/br> “誰讓我是汽水做的,易怒呢。”余之遇被敲疼了,邊揉邊嘀咕:“職業(yè)病,隨時隨地都能給人上一課。” 她沒說和杜青山吵架也有他的因素在。杜青山應(yīng)該是知道肖子校資助了苗苗,話里話外都透露出嫉妒,余之遇其實擔心肖子校會把杜家姑娘上學的事也攬上身。資助貧困學生是善事,可做善事的人不該被道德綁架,況且肖子校一個人也不可能把全國貧困的學生都資助了。尤其杜家的情況也與苗家有所不同…… 思及引,余之遇恍然大悟:“對于選擇資助誰,你肯定是有考量的,對吧?” 肖子校笑:“我又不是傻大款?!?/br> 余之遇被他的用詞逗笑,她說:“你說扶貧先扶智我認同,但要是二者同步進行不是更好?懶漢畢竟是少數(shù)人,只要有人先富起來,自然會有人跟?!笨上氲矫缒棠痰脑?,她又犯難:“政·府對臨水有幫扶政策嗎? “一直有。否則就靠那么點農(nóng)用耕地,村民們怎么生活?”聽到身后有拖拉機的聲音,肖子校不動聲色地走到外側(cè),把她護在里面:“可解決不了導致貧困的根本原因,找不到地域性的潛在資源優(yōu)勢,也是年年扶貧年年貧?!?/br> 這個道理余之遇懂。扶貧并非只是給錢給物,而是以貧困地區(qū)自力更生為主,外部力量幫扶為輔。否則那不是扶貧,而是“我養(yǎng)你”。那些個別沒志氣的人,也是因此成為懶漢的。 幫扶不難,自力更生卻要有產(chǎn)業(yè),這個產(chǎn)業(yè)就是肖子校說的地域性的資源優(yōu)勢。 余之遇看看被山巒包圍的小村落,一時間找不到產(chǎn)業(yè)的方向。 她的沮喪那么明顯,肖子校想忽略都難,他沉默了幾秒,說,“除了山上那些藥用植物,這里確實什么都沒有。但藥用植物能否成為這里的特色生態(tài)資源,還需要驗證?!?/br> 余之遇一點就通,她眼睛倏地一亮,抓住他的手,聲音是壓不住的激動:“你的意思是要做一個中醫(yī)藥扶貧項目?” 肖子校注視她隱隱發(fā)光的眼睛,眉梢微揚:“我的興趣和本職工作只在于道地藥材研究,能否成為扶貧項目,不是我能決定的?!痹跊]有絕對的把握前,他從不會把話說滿。 余之遇晃了他手腕一下,微微嗔道:“過份謙虛等于驕傲,小肖教授你能真誠點嗎?” 肖子校發(fā)現(xiàn)她心情好,或是有求于他時,便喜歡稱呼他“小肖教授”。他笑得無聲,稍一垂眸,目光落在她手上:“我真誠地提醒余記者,村民思想保守,我們這樣拉拉扯扯,放在從前是要結(jié)婚的。” 他說這話的時候唇邊的笑意還沒散,余之遇甩開他手時回敬道:“放在從前,三十歲還沒結(jié)婚,你就是重點扶貧對象?!?/br> 肖子校有點好笑地看著她炸毛的樣子,感慨了一句:“也不知道國家分配的,什么時候到位?!?/br> 作者有話要說: 余之遇:“我怎么覺得進山像是羊入虎口?” 肖子校:“……我還什么都沒做?!?/br> 作者:“人家的小手你摸了,你的小腰也讓人家摟了,你還想做什么?” 肖子校:“你天天在哪琢磨給我使絆子,我還能做什么?” 我以前一直不懂為什么扶貧先扶智。直到去年《漁火已歸》完結(jié)后去內(nèi)蒙采風,到了興安盟科右中旗的一個扶貧村,聽村書記講了那個關(guān)于毛驢的故事,我才知道有人因生于貧困,因沒有受過教育,而甘于貧困,且不愿自力更生,只等著國家救濟。 而在那個貧困村,也有一個養(yǎng)老院,因為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能夠給予村里的老年人集中的照顧,為年輕人解決了一部分后顧之憂。當時我就在想,也許有一天,我在《漁火已歸》中設(shè)想的康養(yǎng)小鎮(zhèn),真的會有。 大家別錯過上章的雙倍紅包哈,金額不大,留著看文唄。 這章依然2分留言送紅包,明天十點繼續(xù)。 第十八章 扶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余之遇也清楚不能cao之過急,尤其對于這件事, 連有了方向的肖子校都不敢把話說太滿, 她能做的更有限了。不過, 去了趟平山村,聽了他“扶貧先扶智”的理念,她對于支教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鑒于李校長是支教老師出身, 余之遇特意去找李校長聊了聊。 此前肖子校來, 促成了臨水小學與中醫(yī)大的合作,為學校解決了經(jīng)費問題。這次他帶來了記者,李校長是欣喜的。他雖留在農(nóng)村多年, 卻也時刻關(guān)注國家和城市的發(fā)展, 深知媒體的力量。他比任何人都期待通過余之遇媒體人的身份與報道,為偏遠貧困的臨水帶來新的機遇, 確切地說,是給臨水的孩子,帶來走出大山的希望。 李校長有問必答,且毫無保留地說:“不止是臨水,現(xiàn)在不少農(nóng)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個別地方,一個村子可能就一兩個學生。以至于學校不得不定期進行合并。學校留不住學生,更留不住老師,是很普遍的問題?!?/br> 說到這些,他心酸不已:“對于鄉(xiāng)村教師來說, 很多村子地處偏遠,教學和生活條件都差,再加上長期在基層工作,自身的婚姻也會成問題,漸漸地,就會覺得這里并非久留之地。曾經(jīng)的理想很豐滿,后來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很骨感,就是這樣吧。” 學生少,教師也越來越少,終于造成了現(xiàn)下的教育凋敝現(xiàn)象。 余之遇不解的是:“除了您之外,沒有別的支教老師來過嗎?” 李校長嘆氣:“陸續(xù)來過不少。但有些人拿支教當跳板,純是為了評先晉級,形式主義。而那些有責任心的支教老師也終究是要走的,往往是學生們剛和老師熟悉了,適應(yīng)了新的教學方式,也到了老師該走的時候。越是受歡迎的老師,走了之后對學生造成的影響越大。” 想起上一位支教老師走時,孩子們追著車跑的情景,他又說:“人相處久了,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孩子,他們的感情是最真摯,也最容易受創(chuàng)傷?!?/br> 這和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沒有家長愿意學校總給孩子換班主任,或是給孩子轉(zhuǎn)學是同樣的道理。余之遇理解,后又經(jīng)李校長介紹,她與一位劉姓的鄉(xiāng)村教師又聊了聊。 劉雨涵和余之遇年紀相仿,卻已經(jīng)是位母親了。她說:“我們這有個說法叫‘十戶六空,剩下的是不會走的和走不動的’。基本上每個村子的情況都差不多,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家里留著老人和小孩。老人要做農(nóng)活,照顧不到,也照顧不了小孩學習,再加上村小軟硬件設(shè)施都跟不上去,吸引不了小孩上學的興趣,漸漸的,他們也不愛學了?!?/br> 話至此,劉老師笑得苦澀:“每年開學登記本上的人總是在減少,我們就要和李校長一起,各家各戶去勸,去找學生回來上課,因此挨了不少罵?!?/br> 留守兒童已經(jīng)成為農(nóng)村學生的主力軍,放任自流則是農(nóng)村學生的常態(tài)。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他們不以身作則,不加以引導,小孩潛意識里根本認識不到上學的重要性,失去學習興趣也不奇怪。 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像苗苗那種愛讀書,渴望課堂,但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的,在農(nóng)村其實占多數(shù)。而杜青山那種覺得讀書無用,不讓女童讀書的無知父母只是一小部分。 當晚,余之遇又敲開了肖子校的門。 肖子??戳讼聲r間,臨近九點,他視線落在她臉上:“這是來對我進行情感扶貧的?” 余之遇白他一眼:“來和你聊點正經(jīng)事?!彼苓^高等教育,又在從事教育事業(yè),有些問題,她想聽聽他的看法。 “我們什么時候聊過不正經(jīng)的事?”肖子校側(cè)身讓她進來,順手帶上門。 余之遇掃了房間一眼,除了一張一米五的雙人床,再加一個簡易衣柜,其它陳設(shè)和她那間一樣,也是沒有獨立衛(wèi)浴。 他是自己單獨住,而不是和喜樹一起。這個認知讓余之遇有些后悔過來了,可人都進屋了,馬上走的話,好像她不坦蕩似的。 只是,腦海里卻不受控制地跳出來他騎摩托車時又帥又野的模樣,讓人忍不住對這孤男寡女同處一室的后果加以聯(lián)想。 ……余之遇,你居然是這樣的女人?!都說了是聊正經(jīng)事。 瞬間腦補出一些有色情節(jié)之后,余記者故作鎮(zhèn)定,表面不露異樣地在椅子上坐下,問:“你說現(xiàn)在真的寒門難出貴子嗎?” 肖子校似是沒發(fā)現(xiàn)有人在偷偷饞他,也不意外她會拋出這樣一個疑難教育問題,他沒有急于回答,而是靠在桌案前,給她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是山東吳喬縣龐莊村的龐眾望,父親精神分裂癥患,母親癱瘓在床,他過著撿廢品,撿爛菜葉的生活,依然以684分的成績,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名副其實的眾望所歸。 一個是家在河北巨鹿舊城村的肖澳彬,巨鹿縣高考文科第一名。兩個破舊的沙發(fā),一張大床,一張單人小床,一張老式桌子,和一盞小臺燈,是這個家庭的所有。就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里,那個女孩考出了634分的成績。 所以,對于這個問題,小肖教授的答案是:“好的家庭必然可以享受或是爭取到一些有利資源,但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一顆上進的心。家境貧寒的學子要成功確實更難,但只要個人足夠努力,是能夠縮短寒門貴門差距,把自己的人生奮斗成一個絕地反擊的勵志故事。況且,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難道你不是靠自己嗎?” 憑他的學識和胸懷,分明是站在了金字塔頂端的人。至此,你不必出身豪門,已是豪門。 余之遇顯然不認同他那句“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話,覺得小肖教授過謙了。至于她…… 余之遇眼睛一轉(zhuǎn):“我還真不是靠自己。”難得見肖子校露出微愕的神情,她眉眼一彎:“我是純粹靠抗打。 余之遇小時候?qū)儆诓粣蹖W習,且調(diào)皮搗蛋型的,余校長為了糾正她一身的“惡習”,提前將她打包送進小學。為了學習的事,她是真挨過不少打?,F(xiàn)在當然是感激余校長的,尤其去過苗苗家,見到一個小女孩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努力學習的樣子,再對比自己從小的衣食無憂,那些升職不成工作不順這樣的所謂煩惱,也變得不值一提了。 肖子校因她抗打的言論沒藏住笑,“還有人舍得打小公主呢?” 醉酒誤事,小公主的梗算是過不去了。 余之遇也懶得反駁,只說:“什么小公主前世小情人的,在我被老師找家長的時候,都不好使?!?/br> “為什么找家長?”肖子校不信一個小女孩能翻出什么浪來,總不至于那個時候她就打架吧。 “因為總完不成作業(yè)唄。”提起這個,余之遇現(xiàn)在還在生氣:“上個小學,留那么多作業(yè),還有興趣班要上,我哪還有時間玩?。恳淮蝺纱蔚陌ゎD批也就過去了,次數(shù)多了,自然要被找家長。老余又是搞教育工作的,老師每次都點名讓他來?!?/br> 老余那時候年輕氣盛,作為優(yōu)秀教師,自己閨女都沒教好,肯定生氣啊,小之遇再拒不認錯,挨打根本不可避免。雖說不至于被皮帶抽,屁股上給個兩巴掌純屬常態(tài)。 事后,老余又后悔。作為余老師,他向來不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的教育方式。雖說有些孩子天生頑劣,是真的皮癢該打,必須棒棍侍候,但孩子與孩子不同,孩子與大人的世界也不一樣。他始終認為“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是個例,因材施教才是正確的教學原則。 見閨女寫完作業(yè)不找他玩了,老余老臉也不要了,主動湊過去說:“爸爸原諒你了?!?/br> 連小之遇都嘆氣:“……”被打的我還沒有消氣哦。 然后沒好幾天,某人又舊錯重犯。老師再讓通知老余來時,小之遇還犟嘴:“我又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我有mama的,為什么每次都讓我爸爸來?” 老師:“……”我速效救心丸呢? 現(xiàn)在想想,那個時候的自己是真皮。余之遇笑瞇瞇的說:“我那個時候挨完揍,還偷偷把存錢罐砸了,數(shù)過里面的錢,問我媽夠不夠換個新爸爸,不當老師那種。” 差點下崗的老余:“……”我才需要速效救心丸。 意外她會講起小時候的事,肖子校聽得入神,聞言帶著笑問:“伯母怎么說?” 余之遇也不介意和他多聊幾句,如實說:“她說換新爸爸不用錢,就是新爸爸可能不會做我愛吃的糖醋排骨,不會背我爬山,不會帶我去游樂園,不會在我生病時整夜整夜陪著我照顧我,更不會在我被男孩子欺負時,替我出頭了?!?/br> 小之遇聽完很認真地想了想,小大人似的嘆了口氣:“那我再忍一忍你老公吧。可你能不能管管他啊,老打人屁股,我不要面子的嗎?” 老余:“……”毛都沒長全,你要個屁的面子。 明明是那么久遠的事情,記憶里的每一帖居然都是清晰的,仿佛時光倒流。 余之遇不自覺微微笑起來:“我不學習,老余會打我,而我打架,尤其是和男生打架,像是有人拽我頭發(fā),扯我手了,被我打之后,他便會包容。即使是被對方的家長指責:你也是老師,怎么能縱容孩子呢?他也氣呼呼地說:我是以父親的立場在和你說這件事。你要找老師的話,找她的班主任。我那時候?qū)W聰明了,怕回家被打,就先認錯。他卻和我說:女孩子厲害一點沒關(guān)系,被欺負了去,就要懂得還擊。如果打不過,就先跑,回家告訴他,他替我教訓對方?!?/br> 她說這些時,眉眼溫柔得不像話,連語氣都是軟的,是小公主的模樣。 肖子校沒忍住,他抬手,以溫熱的掌心撫上她頭頂,輕輕摸了摸:“以后再有人欺負你,告訴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