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插秧啦
書迷正在閱讀:文科vs理科,輔助vs輸出、錯撩女裝影帝[娛樂圈]、乾元劍、極道兵王、快穿之寵炮灰、我靠撿破爛養(yǎng)爸爸、重生之為尼不為妃、重生九零神醫(yī)千金、全能裝逼系統(tǒng)、卑微公主,在線種田
前世。 李友桂當然也下過田的,不過她是光腳下去的,插一會就得抬腿看一下。就這么一下下,她的小腿上就叮上了兩三條螞蟥了,頓時就把她嚇得慌忙從田里跳腳著往田埂上爬去,然后再用手去拉扯。 這時,在一旁的大人就會阻止她,不讓她這樣對待螞蟥,要是把螞蟥拉斷了,剩下的半只螞蟥就會鉆進身體里。、 每次都把李友桂嚇得屁滾尿流,好在那時的家里也不指望她下田幫忙,不過是她覺得好玩下去幫忙而已。 真正要下田插秧的大人,那是得要全副武裝的,螞蟥太多太厲害了,這是不能懶的。 不過,現(xiàn)在不用李友桂下田去插秧,她得負責挑秧苗,要給所有的水田送去,這就得有一把力氣,要快要穩(wěn),而且蠻遠的。 不是誰都能得到這個活的,雖然只有十個工分,可得一直挑著扁擔飛奔在各個田埂上,只一個早上肩膀又紅又腫又痛呢。 插秧也辛苦,挑秧苗的一樣辛苦,插秧也有八到十個工分,就看個人的干活效率,再差也會有八個工分的。 李友桂飛快的挑著扁擔在各個田埂上走,這里送一擔,那邊送一擔,速度飛快,主要是穩(wěn)當。 一個上午,光是她一個人送秧苗就及得上別人兩三個人了。 中午的時候是不能像往常那樣回家吃飯了,基本上是由家里的人給送過來,吃完休息一下又得下田去插秧。 這時候的午飯就得吃飽吃好點,因為所有生產(chǎn)隊都是差不多時間插秧的,于是小學也跟著放了幾天假。因為校長和老師也得下田干活呢,所以中午的飯是李建文送過來的,米飯蛋松蘑菇青菜,全都新鮮熱辣的。 一家人都知道李友桂的喜好,所以剛煮熟立馬就給送過來了。 “大姐,我也想插秧掙工分。”李建文主動請纓道。 jiejie太辛苦了,李建文一直看在眼里,忍不住想要為她分憂。 什么?他想下田插秧?! 李友桂一邊吃一邊驚訝的看著這個大弟弟,他才一米五出頭而已,不算矮了??稍诶钣压鸬难劾锖托睦?,一直把他當成前世那些幼嫩的小學生呢,然而在這個年代,像李建文這樣下地的很多。 “行,我去跟大隊長說說,你下午就去插秧吧,可別半途而廢啊。”李友桂想想就同意了,她不想把這孩子養(yǎng)成五谷不分的人,而且只有經(jīng)歷過農(nóng)活的辛苦,李建文才會更認真的讀書。 羅中華自然沒有不同意的,揮手就讓李建文加入了插秧的隊伍。 李友桂也沒讓李建文像她那樣光腳光腿的下去插秧,而是讓他回家找了一些用不上的布條來,她細細的給他把兩條小腿綁好了,才讓他下去插秧。 像李建文這樣干一個下午的,能有三四個工分,反正不能超過五個工分。 李友桂安排好了大弟下地之后,她就繼續(xù)往田埂挑秧苗,最后別人都挑不過她,羅中華也不安排其他人挑了,就讓她一個人挑。 插秧苗整整用了四天多,才終于把生產(chǎn)隊所有的水田都插完了,而讓李友桂意想不到的是,李建文從頭到尾都堅持了下來,沒有因為辛苦中途退出。 就連李友柳也忍不住跑過來幫忙,不用小丫頭下田插秧,而是替大家就近送秧苗,一天下來也能有三個工分,實在是給不了多了。 插完了秧苗,又給旱地除草捉蟲,反正地里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做。 而李友桂家的兩只小豬仔們也回來了幾天了,適應(yīng)得很好,主要是李建文和李友柳兄妹倆負責,找豬草煮豬食喂豬豬,李母和李友桂也不時的搭把手,就一切順利了。 那兩只豬仔買來時就花去了十六元,真是不便宜,不過養(yǎng)好了賣掉也有上百元的收入,豬食什么的基本上自家有的,成本很低,就是費點時間而已。 現(xiàn)在家里的小雞仔們已經(jīng)由李建環(huán)這個小孩子接手了,喂雞掃地,似模似樣的,小人干得可認真了。 插完了秧又休息了一天,小學就收假了,兄妹倆就得繼續(xù)去上學,這幾天放假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兄妹倆也沒有落下功課,晚上都會認真復(fù)習和學習,沒有任何放松。 又過了好幾天之后,在農(nóng)歷三月三到來之前,羅中華終于重新啟動了集體砍柴的計劃。 這一次,可再沒有人敢嘰嘰喳喳了,全都老實了不少,反正就這個條件要求,除非不想年底分rou。不,是不想七月十四分鴨子。 沒錯,生產(chǎn)隊的養(yǎng)鴨場的鴨子會在六七月長夠天數(shù)可以賣可以分了。鴨子一般養(yǎng)四個月至五個月就足夠了,再養(yǎng)下去也不會長大,只會浪費糧食而已,夠了天數(shù)的鴨子就能吃了呢。 生產(chǎn)隊的鴨子是分批養(yǎng)的階梯形式,二月份一批,三月一批,四月一批,輪流著不斷更。 第一批鴨子自然不能分給社員,而是先交任務(wù)。第二批就賣掉,第三批才給社員們分,剛好趕上農(nóng)歷七月十四,這個時候的鴨子最好吃最香呢。 社員們有了鴨子在前邊吊著,誰還敢再胡言亂語?第一天就組織了分批去山里砍柴,只去一半的壯勞力,沒人不愿意,好多人家里的柴火也不夠燒了,再不去砍柴,就麻煩了。 砍柴也和上工一樣的時間出發(fā),一大群男人再加上一個李友桂,浩浩蕩蕩的往深山走去。 這次集體出來砍柴,自然是要帶上牛車的,生產(chǎn)隊所有的牛車都派用上了,李母這兩天也不用放牛,但是得要割草,而工分是照給的。 李友桂和往常去深山一樣,她帶了柴刀和麻繩,一把艾草和火柴,她都打算好了,和大家伙到了山那邊,她就先給隊里砍一根柴交上,然后就自己進深山,她不會和集體一起行動的。 像她這樣的想法的人很多,而且因為人多,好些人已經(jīng)私下里組好了隊伍,七八個一隊,或者十個一隊,這樣進深山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