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燕王搖搖頭:“韃子驍勇善戰(zhàn),又是趁夜偷襲,我軍死傷更多,倒也不在意料之外,能反擊剿滅敵軍,也算是大捷?!?/br> 韓皎沉默片刻,等待燕王稍微理順剛才的所有信息,隨后開口提醒道:“剛好戰(zhàn)死三千人,剛好在趙亮即將被調(diào)離齊寧關前半個月,剛好韃子趁夜偷襲,剛好殺了我軍三千人,剛好,平了每年六萬兩軍餉的帳!” 仿佛晴空炸雷,燕王猛然站起身,驚愕地看向韓皎:“你是說……你是說……” 韓皎緊跟著站起身,神色堅定地盯著燕王道:“殿下,事情已經(jīng)相當明白了!兩個月前,內(nèi)閣票擬撤換齊寧關指揮僉事趙亮,一個月前,齊寧關捷報回京,半個月前,監(jiān)察御史發(fā)現(xiàn)敵兵尸體有貓膩,殺良冒功案這才展露眉目?!?/br> 燕王只覺胸中熱血翻涌,沉聲接著韓皎的話說道:“你的意思是,趙亮制造殺良冒功案,根本不是為了保住官職,而是為了在徐閣老的人到任以前,平了他吃空餉每年貪污的軍費!” 韓皎點點頭:“徐閣老調(diào)派太突然,趙亮此前虛報的三千士兵,半月之內(nèi)在邊疆根本征不齊,趙亮擔心吃空餉的事情敗露,會引出周肇昆,這才緊急制造了一場戰(zhàn)爭?!?/br> “事實上,很可能是趙亮趁夜偷襲韃靼部落。因為擔心己方傷亡,他沒有跟韃靼主力部隊交戰(zhàn),只偷襲了并無戰(zhàn)斗力的部落老弱婦孺,那些韃靼尸首,倒未必是邊疆的大楚百姓,齊寧關那地方,一時間湊不出這么多百姓,這也是沒有幸存百姓申冤鬧事的原因——趙亮確實殺的是韃子,這一點他并未作假,作假的,反而是我軍陣亡的那三千士兵!” “這三千名士兵從來都不存在,三千人每年的軍餉,被邊關四名武官,以及兵部左侍郎周肇昆,給合吞了!” 燕王此刻注視韓皎的目光,幾乎是震撼的,怔愣須臾,他神色恭敬的求教:“這五個人為什么在賬上做手腳,而不是軍餉到手之后再分贓?” 韓皎苦笑一聲,低聲回答:“殿下忘了?軍費下放,每過一道關口,都有監(jiān)察御史核對。我大楚太祖皇帝為了杜絕吃空餉,在核查方面,做了好幾道關卡,軍餉下發(fā)時人頭對不上,多余的軍餉根本到不了趙亮手里,且知情人太多,需要賄賂的監(jiān)察官員也多。趙亮等人,就是鉆了每一道關卡監(jiān)察御史核查范圍不同的空子,事先以冠冕堂皇的名目把空額攔截下來了。實話告訴您,他們在賬上做的手腳,比我說的復雜百倍,為了讓您一目了然,我只列出了最大一筆數(shù)額的假賬,而其他冗雜賬目……” 韓皎把自己那四張“范例”賬目,從那厚厚一疊賬目中抽出來,剩余的真實賬目遞給燕王,低聲道:“全都在這里,五年內(nèi)各個關口軍費開支、整合變動,臣一一核算完成,查出的齊寧關可疑賬目,全部加起來,剛好跟‘陣亡那三千士兵’一年的軍費,幾乎相等?!?/br> 燕王震驚地說不出話,木訥地伸手接過那厚厚的賬目。 “接下來?!表n皎給出了最終建議:“殿下可以立即派遣御史,前往齊寧關,去挖開所謂三千陣亡烈士的墳冢,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尸體。如果沒有,這場虛假捷報,背后貪墨所涉及到的所有官員,臣都在賬上明明白白列齊了,可證實殿下與那罪員趙亮,毫無牽扯!” 作者有話要說: 燕王:你兩天就算完了一座山的帳????怎么算的? 韓皎:你懂的,隨手而就。 燕王:…… 第30章 韓皎一口氣說完, 簡直酣暢淋漓神清氣爽, 目光清亮,等待著燕王的決斷。 然而,剛剛因激動而站起身的燕王,此刻卻一言不發(fā)。 同樣應激動跟著起身的韓皎感到有些局促,趕忙回憶自己激動之下,是不是說了什么不恰當?shù)脑挕?/br> 王府正房的偏廳, 面積非常開闊,僅有這二人相對而立。 方才情緒激昂時, 絲毫未覺出此處的空曠,因為燕王與韓皎這對準君臣,此刻仿佛是第一次真正相遇。 珠聯(lián)璧合,是一種讓人激情澎湃的景象, 當事人身處其中的感受,則更為奇妙。 燕王方才一步一步被韓皎引路,最后一瞬間仿佛已經(jīng)登上山頂, 睥睨眾生。 燕王一瞬間顯露的豪邁之氣, 讓廣闊的偏廳顯得狹小, 甚至讓人透不過氣,而此刻,燕王的氣勢忽然收斂了。 韓皎正疑惑, 就見眼前這位未來的帝王忽然一抬胳膊,廣袖生生撕裂空氣,雙手交疊, 與眉峰齊平,陡然向韓皎深深一揖。 “殿下!”韓皎哪敢生受此等大禮,忙上前攙扶,卻哪里撼得動燕王? 只好退后一步,也向燕王拜了下去。 燕王直起身,嚴肅注視著韓皎,沉聲開口:“先生高才,本王此前禮數(shù)不周、言語輕慢,望先生海涵?!?/br> 韓皎很難形容此刻的心情,一個備受排擠壯志未酬的窮酸書生,瀝血獻策后,會得到怎樣的對待? 燕王給他的回應,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 韓皎胸中熱血翻涌,頷首行禮道:“殿下言重了!臣區(qū)區(qū)一名未入流庶吉士,殿下非但……” 燕王見韓皎忽然嗓音哽住,趕忙上前扶起他,真誠地道歉:“初見先生時,謝廣未能慧眼識珠,竟把先生當做狂妄之徒,失了禮數(shù)。如今,蒙先生不計前嫌,獻此奇策,謝廣感佩在心,必不令先生明珠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