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jié)
“我這兩天老是想起年輕時的事,真的,一個人最難的時候,可能就是剛從學校走上社會那頭幾年了,那會兒我可真窮啊……所以我想想你,估計也不容易,萬一有個要換租的房子或是換工作,錢不倒手,多難受啊……所以給你點錢,你也好有點選擇的底氣……” 電話那端沉默了,過了會兒,郭珍嬡才輕輕說:“謝謝你,mama?!?/br> 第224章 旅行和朋友圈 李如洗給郭珍嬡打錢,當然不是為了砸錢來挽回親情,更不是為了鼓勵陳愛萍這個女兒來啃老。 在她看來,這是母親默默的體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噗噗長大了,等他從校園走向工作的時候,李如洗肯定也會給他一小筆啟動資金,用來租房子,置行頭,也讓他手里有錢,心里不慌,不至于讓自己被逼得太厲害。 五萬元在她看來是比較合適的,多了,怕孩子覺得錢來得太容易,花起來沒譜。 少一點當然也可以,兩三萬也可解燃眉之急。 可是郭珍嬡已經(jīng)工作了六年,經(jīng)濟狀態(tài)始終沒有起色,兩三萬可能就不大夠了。 這筆錢分幾次給也可以,比如剛畢業(yè)時給個兩萬,之后十年內(nèi),默默觀察孩子的經(jīng)濟信號,如果判斷他可能有困難,每次給幾萬他,但次數(shù)不宜太多,應(yīng)該在三次以內(nèi)為宜。 當然,還有孩子結(jié)婚買房子這些事,中國的父母要付出的始終不少,靈活應(yīng)變也是可以的。 李如洗倒是不太理解為什么陳愛萍沒在這方面為孩子想到,她其實是很關(guān)心女兒的才對,不應(yīng)該郭珍嬡說自己不缺錢,一切都好,她就不管了。 她在陳愛萍的記憶中可以看到,當初,郭珍嬡畢業(yè)時,正是她們母女感情因為考研的爭執(zhí)而陷入冷淡,而陳愛萍的丈夫又在郭珍嬡畢業(yè)不久就去世了,那段時間,一切都是混亂的。 郭珍嬡當時找了一份離家比較近的工作,可能也是為了父母考慮,那個工作是提供宿舍的,所以陳愛萍也沒多管她,她當時那狀態(tài),也顧不上。 郭珍嬡在爸爸去世后,又做了三年那份工作,那工作收入也不很高,但還算穩(wěn)定,那時候郭珍嬡買禮物給mama要比現(xiàn)在的多,而且會貴一點。 陳愛萍的記憶里,第一年過年時,郭珍嬡給她買了一根鑲嵌翡翠的金手鏈,第二年過年時,郭珍嬡給她包了一個四千元的紅包,算是孝敬她的。 第三年夏天,郭珍嬡沒跟陳愛萍說一聲,就辭職了。 她不甘心,不愿意做這份工作,要去千里之外的一線大城市闖蕩。 為此,母女倆大吵一架。 自然,陳愛萍也沒給她提供什么經(jīng)濟支持。 那年冬天郭珍嬡沒有回家過年,也沒有禮物。 后來又緩和了些,第四年郭珍嬡回家過年了,給mama帶了一套化妝品,大概值一千多。 第五年回家過年給mama帶了一件羊絨大衣,大概也是一千多。 今年是第六年。 所以,很容易看出來,這三年,郭珍嬡的經(jīng)濟狀況恐怕還是很不理想的。 她只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死守在那個龐大紛擾的城市。 郭珍嬡第一次收到來自mama的經(jīng)濟支援,這筆錢對她來說應(yīng)該是雪中送炭的,所以,她才會收下,才會哽咽。 若是她不缺錢,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高高興興的語氣,或直接拒絕。 李如洗知道自己這一步是走對了。 她高高興興地說:“對mama不用客氣,如果有什么困難,下次一定記得跟mama說……記住,你是有mama的人,mama永遠是你的后盾。” 沒有多問一句,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郭珍嬡顯然感動極了,也感激極了,電話那端只能聽到她輕微的吸鼻子的聲音,顯然是壓抑著哽咽和哭泣。 好久,才“嗯”了一聲。 李如洗就裝作沒聽出來,說:“好了,不早了,睡覺吧,多睡覺皮膚才好……” 掛了電話,李如洗對自己很滿意。 雖然她兒子才六歲,她才三十歲,完全沒有做成年子女的母親的經(jīng)驗,但是她可以從自身出發(fā),換位思考??! 想想自己如果是郭珍嬡,會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母親。 不過,若是站在陳愛萍的立場,一切確實不容易。李如洗嘗試著想,如果是她,如果郭珍嬡是噗噗,她能忍得住不干涉他嗎? 關(guān)心則亂。 她也會cao心噗噗以后成績怎么樣,交到了什么樣的朋友,養(yǎng)成了什么樣的三觀,能考上什么樣的學校,學習習慣如何,未來職業(yè)如何規(guī)劃,找個什么樣的伴侶,過什么樣的生活……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盡量少走彎路。 跌倒了,浪費了時光,受到了傷害,父母肯定會心疼啊! 噗噗現(xiàn)在六歲,可她恨不得給他安排好一切,恨不得他每天沒有白白浪費一分鐘…… 都說孩子長大了,父母要學會放手,可現(xiàn)在想想,就覺得難…… 說不定,自己若是活著,將來就會像陳愛萍一樣吧。 頂多能更溫柔,更誠懇,言辭更注意一些罷了。 這樣一想,可能噗噗長大后也會嫌她煩呢! 她記得她曾經(jīng)的一位教授,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也曾經(jīng)抱怨她兒子不喜歡搭理她,一接她電話就嫌煩,特別悵然地說:“五年級時,還喜歡坐我腿上呢!初一還總是粘著我像小尾巴呢!后來說變就變了……” 李如洗想,自己若是能活下去,恐怕也會有這樣的時候……想想也蠻傷心的。 …… 收拾好行李,她就去日本了。 能作為陳愛萍,有錢、有時間、有精力出來玩,她當然要好好玩。 畢竟作為李如洗,要同時湊齊這三項,一直都挺難的。 每天,她都拍不少漂亮的照片,再寫一段游記。 然后發(fā)到朋友圈上。 自然有不少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和親戚給她點贊,郭珍嬡也很積極。 可能剛拿了mama支援的錢,又被感動了,郭珍嬡現(xiàn)在對陳愛萍正是感官甚好的時候,每天在她發(fā)的朋友圈下面打滾賣萌加各種彩虹屁。 李如洗感覺到了超出自己預(yù)期的快樂,便明白這快樂可能來自陳愛萍自己。 她的游記越寫越長,還加了很多個人的觀點、情感和回憶,就有些不便放在朋友圈里了。 于是她就發(fā)只有自己和郭珍嬡兩人能看到的朋友圈。 郭珍嬡發(fā)現(xiàn)之后,也在下面點了贊,但就沒有那種純游記的朋友圈那么熱絡(luò)積極了。 李如洗知道她很敏感,生怕mama是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和影響她,她也不管她,每天照舊寫,也不怎么寫和郭珍嬡有關(guān)的內(nèi)容,而是以陳愛萍的眼光、觀念和回憶出發(fā),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有時候,回憶陳愛萍自己的童年。 回憶陳愛萍的父母。 有時會提到死去的老伴,想起他們剛認識的時候。 有時是想起陳愛萍小時候的某個同學。 有時候是一頓充滿野趣的飯。 也不是每一個這種朋友圈都是僅只有陳愛萍和郭珍嬡兩人可見,有時候她也會拉進一些相關(guān)的人,使之也有權(quán)限看到。有時陳愛萍的meimei,有時是某一個或某幾個老同學。 所以有時這種朋友圈下面也會有點別的點贊和評論。 于是郭珍嬡慢慢就習慣起來。 她大部分情況下都會給mama點贊,有時還會評論幾句。 母女倆的交流,不知不覺就多了起來。 第225章 癥結(jié) 日本之旅非常快樂,非常令人愉悅和印象深刻。 關(guān)東獨有的日式傳統(tǒng)風情,京都的悠久歷史,北海道清澈的天空和原野……短短半個月時間,就好像發(fā)生了許多事,過了很長時間一般。 這,大概就是旅行的價值。 去看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建筑,見到陌生的人群,吃到不一樣的食物,脫離原來的生活……會給人許多啟發(fā)和改變。 生命的質(zhì)量在那一段時間驀然加重。 以后還能成為晚年回憶時的時間坐標。 總而言之,旅行的時間,從不虛度。 李如洗自己都覺得很陶醉,所以她想,陳愛萍肯定是非常愉悅的。 從最近她感受到的身心俱暢就能感覺出來。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陳愛萍和郭珍嬡之間的母女關(guān)系也有了一些緩和。 按理這是個很好的切入機會,但李如洗回國后,卻沒有和郭珍嬡主動聯(lián)系過。 因為她知道,其實這對母女之間的核心問題并沒有解決,現(xiàn)在的這點緩和,只是三九天里偶爾的一個艷陽天,并不能真正回暖。 郭珍嬡非常敏感,尤其在她拒絕考研,又因為辭職去大城市的事情兩次和mama鬧翻之后,她就很不喜歡陳愛萍干涉她的私生活,甚至非常敏感。 陳愛萍也問過她薪水多少,房租多少,住得離工作單位有多遠,她都支吾過去了。 問她薪水,她說就那樣吧,mama你問那么多干嘛。 問她房租,她說合租,一個人也不是很多。 問她通勤時間,她更加不耐煩了。 李如洗想,可能是因為從小mama安排得太多,她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 李如洗又仔細想,為什么李爸爸李mama從小也給她安排了很多很細的東西,長大后她卻完全沒有這種逆反心理。 這其實是很專業(yè)的心理學范疇的東西。 李如洗分析起來,憑的不過是她自己的感受和看過的有限的幾本心理學書籍。 她覺得其中一個原因肯定是認同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