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反派,我眼熟你!、重生暖婚:八十年代之嫌妻、黃泉陰司、與尸同枕、帝尊盛寵:全能小巫妃、雨過天晴是陌路、醫(yī)妃沖天:邪王請節(jié)制、天命貴女:壞壞夫君壞壞愛、黑少,你老婆又在裝傻、幼妻絕叫(黃暴,高H,強制)
她說:“其實我還有一些看法?!?/br> 這句話說出口之后,心中的猶疑便隨之消散,驅使她說出更多的推測。 “連環(huán)殺人案的謀殺動機通常是為了滿足某種心理,可能是性、金錢、關注度……”柳原月以陳述的語調介紹道,隨后問他,“將這三起案件匯總,給旁觀者所留下的最明顯標記是什么?” 工藤新一的領悟力與敏銳度驚人,一陣見血地指出關鍵之處:“是簽名?!?/br> 柳原月抽出那三張拍攝下尸身上簽名刻痕的特寫照片,展示在他眼前。 “沒錯。事實上,兇手的這項行為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兇手將簽名留在死者的尸體之上,是炫耀的舉措,可以看出兇手是一個張揚的人。但另一方面,他選擇的并不是屬于自己的落款,我是說,他沒有選擇更有代表性的、固定的圖案或是字母,而是選擇了死者的名字。 “比起前者,顯然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方式更加隱晦,說明兇手的內心深處仍然有少許難以察覺的不自信——他既渴望告訴所有人這是同一個人犯下的案件,可潛意識又害怕被人發(fā)現(xiàn)這是連環(huán)作案,顯得十分矛盾。” “當然,兇手選擇在死者身體上刻下簽名,未嘗沒有‘就連死者的簽名都要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間’的想法。一般來說,這是在受過極度壓迫后渴望展露自己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br> 將照片合攏,她沒有留出給對方思考的時間,又將尸檢報告擺出來:“你還能從尸體上發(fā)現(xiàn)什么痕跡嗎?除了致死傷和簽名刻痕?!?/br> 報告上的字早已印在他腦中,工藤新一卻仍然仔細看了一遍,抬頭問她:“沒有其他痕跡,但這就是最大的痕跡,對嗎?” 柳原月點頭:“是的,這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從這三起案件來看,兇手的手法分別是讓死者口服毒藥,讓死者外用毒藥,向死者注射毒藥。與氰.化物不同,蒎烯類藥物的致死過程緩慢,會給死者帶來一定的痛苦,說明兇手心中是有不滿與憤恨的。 “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他選擇的手法出血量少,并沒有破壞死者遺容,沒有任何諸如毀容或肢解的泄憤之舉,侮辱意味不大?!?/br> “這很矛盾?!惫ぬ傩乱粏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柳原月解釋道:“我不能完全確定。但我認為,應該是有兩名女性對兇手產生了影響。兇手仇恨第一名女性,以至于仇恨一類女性??捎钟辛硪晃慌栽趦词值纳惺种匾?,這使得他不忍心做出過分的舉動,或者,是他不敢做?!?/br> 工藤新一:“不敢?” “舉個例子,比如兇手幼時一直被耳提面命要尊重女性,每當他違背的時候就會受到懲罰。等到兇手長大了,有自主能力之后,他的內心可能仍然充斥著童年時期的教誨,即便再憤怒失控,也會被刻在骨子里的恐懼喚醒,無法做出‘出格’的行為。” 見到他露出了然的表情,柳原月繼續(xù)說道:“這三名死者可以看做是某一種象征,年齡從十九到二十七歲,都是適齡女性。職業(yè)雖然各有千秋,但從事的都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哪怕是仍是學生的死者b,也是在藝術系就讀。她們與兇手私交甚密,還愿意為之隱瞞關系,說明她們在這方面的觀念相對一致,至少在兇手看來她們是一類人?!?/br> 她抽出一張白紙,邊寫邊說道:“基于以上幾點,即便暫時不能找到最初的死者,但我們已經可以得到兇手的部分畫像。 “兇手是男性。死者被害時并非立刻死亡,因此兇手需要有一定的體能制服死者。另外,死者均與兇手有親密關系,在無資料顯示死者的同性取向之前,兇手是男性的可能性極大。 “從作案計劃的完整性與嚴謹性來看,兇手屬于‘有組織力殺人犯’,社會地位不低,至少屬于中層人士,可以獲取年輕女性的信任,職業(yè)也應該和死者們從事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有所相關?!?/br> 記錄下這幾點,她接著道:“兇手的童年不幸,大概率是單親家庭長大。鑒于他對女性有尊重的心理,沒有做出諸如強.jian之類的舉動,可以推斷撫養(yǎng)他長大的應該是他的母親,或者某位女性長輩。而父親的角色應該是缺席的,不會是死亡離世,更大可能是主觀離開了母子二人,這才導致了他童年的過大壓力。 “父親是拋棄者的可能性很大,這樣他的母親會在撫養(yǎng)他的時候經常提起‘不要變成你父親那樣的人’‘長大后要孝敬我’之類的話,不斷向他施壓。而如果父親是正常死亡,有生死作為依托,母子相依為命,兇手對母親的愛會更加畸形一些,映射在死者身上也會更加變態(tài)?!?/br> 這些理論放在這個世界是完全嶄新且陌生的,但工藤新一完全跟上了她的節(jié)奏,甚至在她說完之后立刻問道:“兇手對養(yǎng)育自己成人的母親抱有又敬又恨的感情,他的母親時刻約束著他,但這并不足以導致他在尸體上刻下簽名。還有更重要的角色,對嗎?” 柳原月簡直被他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震驚了:“對,接下來需要分析的是兇手第一次殺害的對象?!?/br> 她維持住臉上的平靜,分析道:“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兇手并非出于‘黑發(fā)’‘薄荷’‘創(chuàng)造性工作’‘親密關系’這幾點原因殺害第一位死者。而是因為第一位死者,才有了這幾點受害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