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魔門妖女_分節(jié)閱讀_75
雖然集結(jié)一處,無往不利的隋軍在嶺南邊境就吃了大虧,折損數(shù)萬兵馬后也只能望著聊城望洋興嘆。 聊城的守將只是宋閥一個遠房子弟,叫宋謙,生性穩(wěn)重,進取不足,但是用來統(tǒng)兵守城實屬前列。 聊城只有兩萬人馬,但是隋軍三天連續(xù)攻擊,他帶著人硬是守住了。 “才到聊城就遭遇大挫,后面的南淵關(guān)、崇越關(guān)、嶺南城一個比一個困難十倍,王爺,并不能再強攻了。”軍師苦笑道。 “二十萬大軍連夜攻城固然可以在六日內(nèi)拿下,但是我軍少說也得付出五萬軍馬,這次五萬,下一個南淵關(guān)豈非付出更多?更重要的,嶺南三州軍民同心,且民風也比江南南陳要彪悍得多,我等攻下聊城,也不會為百姓歡迎,想征兵也是無法子?!?/br> 他們也不能下令屠城,一旦屠城,嶺南反抗會更加劇烈。 除了能源源不斷從江南或北方抽調(diào)軍隊補足,這種硬拼之事實不可取。 江南剛剛平定,其實也是表面上的事,從江南抽調(diào)得多了,只怕江南又會再次生亂,二十萬已經(jīng)是極限,這二十萬還有一大半是原來的伐陳北軍。 由北到這最南邊,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多水土不適的情況,也讓他們損失慘重。 “嶺南之地原是不毛之地,如今這般繁華安樂,是宋閥先祖促使的南遷。據(jù)說,當年南遷的漢人幾乎有七成留在了嶺南,另外三成跟著劉裕打下了劉宋江山。他們深恨胡人而造就每個人都是能戰(zhàn)之兵,現(xiàn)在幾百年過去,祖輩之風多為保存。” 楊廣很清楚,在出兵前,他早就研究過多次宋閥還有嶺南各地的軍政和民生。 和南北兩地士族和庶族分明不同,嶺南之地雖有士庶,但是只是在生活習性上,地位上并不分明,這一塊地,講究以武和以才服人,加上宋閥執(zhí)法公平嚴瑾之余又愛民如子,這里的萬萬百姓回饋的也是十分的忠心和歸屬感。 在別的地方罵當政的官員,不被官員碰見或知道,可以說不會出現(xiàn)什么事。 但是嶺南之地,若是有人罵了宋閥,當即就有百姓出手教訓他。 強攻不成,只能智取。 但是宋謙此人守城如烏龜后背一樣不可牢不可破,讓他出城,他也像個烏龜一樣,立馬縮了頭。 出城決戰(zhàn)不可,詐開城門也難,找內(nèi)應更難了。 圍著不攻,他們后面是源源不斷的糧食軍備,還有可能會有援軍,圍得越久,吃虧的是他們。 大隋初建,國庫也空虛著。 “我有一計?!?/br> 說話的是楊林。 楊廣看向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叔父。 “嶺南雖為漢人主事,然也有南越三蠻,如果三蠻又南攻入嶺南,勢必讓宋閥分兵?!?/br> 楊廣搖頭:“三蠻早年就被宋閥打怕了,現(xiàn)在有些部落都快餓死,也不敢有什么叛亂?!?/br> 楊林頗為冷性。 “他們不敢叛亂,是知道叛亂后也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反而會更加困難。如果讓他們確信他們會贏,再許諾像百年前一樣讓他們治嶺南之地,他們豈能忍得?。慷ㄔ竷A一族之地助我大隋。” 楊廣瞇了瞇眼,又說道:“我們能想到,宋缺豈會想不到?若是和被他反將一軍,假裝和三蠻征戰(zhàn),其實將我軍請君入甕、一舉殲滅?” 楊林頗為自信,說道:“宋缺不會的。” 為什么? 楊林冷笑道:“他堅持純漢,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三蠻也是外族,宋缺或許會和他們一起合作一些事情,但是絕對不會和他們一起做戲。 楊廣臉色也不好看,他也想起前些日子讓人傳去嶺南的開戰(zhàn)函,這宋缺言辭是很正式,但是卻不曾承認楊家正統(tǒng),指明普六茹氏歸胡,毫不客氣。 楊家是身負胡漢血統(tǒng),但是楊家祖先雖然姓著普六茹,但是都一直致力恢復漢姓。 否則,他們也不會一開國就恢復楊姓,要知道當初普六茹氏在皇朝初建更能盡快被承認,可是父皇執(zhí)意如此,如今倒好,到成了兩面三刀了。 事實證明楊林說得對,宋缺和其祖輩會和嶺南其他民族合作,但也只會為了民生,在軍事上,宋缺不會放心用三蠻軍隊。 相反的,他還在等,等隋軍將三蠻之地舉族拖出來,他可以徹底平定三蠻之地,自此讓三蠻的軍隊也可為嶺南控制。 三蠻是南蠻、越蠻和東蠻,南蠻戰(zhàn)力最強,一族約莫有八萬人,能抽出三萬能戰(zhàn)之士,加上南蠻善蠱,萬萬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將其剿滅。 越蠻最狡猾,一族也有五萬,五萬中又擅山戰(zhàn),偏偏嶺南多山,要對付他們?nèi)绻荒茉谏较陆藴缢麄儯鸵ㄙM數(shù)倍兵力前去彈壓。 東蠻是最溫和的,人數(shù)和越蠻差不多,但是東蠻擅水,體力也非常持久,在嶺南火熱之地和他們拼耐力,絕對是輸家。 三蠻分開,任何一族對宋閥來說并不具備威脅性,但是一旦聯(lián)合,就是非常頭疼的事。 可是這三蠻向來同心,怎么離間都離間不了,偏偏他們都各有屬寨,都是軍隊很難進入的地方,尤其南蠻主寨,別說軍隊了,宗師高手都難進去。 宋缺知道宋閥勢力再強,但是一個個去剿,也是非常不現(xiàn)實的,所以他一直在想法子讓三蠻傾巢而出,只要破了他們傾巢而出的軍隊,三蠻就可毀滅,日后將其放入眼皮子底下生活,久而久之可以同化他們。 宋缺雖然堅持純漢,卻也不是不知變通的人,他厭惡楊氏,除了是胡人當政,就是他們有亂中原的北胡血統(tǒng)。 他并不排斥異族生活在漢地,甚至還愿意去幫助治下的外族過上好日子,有容乃大的前提是必須他們必須服從漢族統(tǒng)治。 宋缺等了很久,在隋軍開始攻南陳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開始做好準備。 他不但不怕三蠻和大隋聯(lián)手攻擊,而且還巴不得他們聯(lián)手。 除了此次,三蠻都不下定決心全族而出的。 開皇十年三月,正是嶺南各地最熱的時間,大隋攻破了聊城,再破南淵關(guān)后,嶺南三蠻之地終于響應了大隋,在南部發(fā)生了叛亂。 宋缺放棄了南淵關(guān),終于將三蠻引出來,宋閥一直將三蠻看成嶺南不能同心的破綻,早就想拔出了去。 于是,宋缺親自帶軍前往南部平三蠻,而離嶺南城只有崇越關(guān)的隋軍,他似乎完全放心交給他手下的人守衛(wèi)。 或許應該說,在宋缺眼里,三蠻叛亂比大隋兵臨城下更讓他忌憚。 事實上,結(jié)果也顯露了這一事實。 隋軍被堵在崇越關(guān)后的一個月也不得寸進,楊廣日日小攻,三五日一大攻,只有一次摸上城頭,但是又瞬間被打下來。 崇越關(guān)聚集聊城、南淵關(guān)和崇越關(guān)三重要塞兵力,宋缺親弟宋智坐鎮(zhèn)鼓舞士氣,將崇越關(guān)守得如鐵桶一般。 任他們?nèi)绾嗡阌?,他們都固守崇越關(guān)不出,簡直除了強攻,沒有任何法子可想。 一月過后,江南又發(fā)生叛亂,楊廣急得宛如被夾在火坑烤。 可是讓他放棄他又不甘心。 直到,楊堅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南下的消息傳來,楊廣才留下楊林帶著五萬守在南淵關(guān),等著父皇三十萬大軍親征,他自己帶著剩下的九萬大軍迅速回江南平叛。 楊堅準備親征嶺南,還帶著三十萬大軍前來,川蜀帝踏峰上,梵清惠稟明師門再次下了山。 另一邊,宋缺兵貴神速,三蠻沒料到宋缺來得這么快,也沒發(fā)現(xiàn)早在他們?nèi)奖剡^之地布置了兵馬。 先殺越蠻,越蠻還未和南蠻回合,就被剿滅在玉鳳山上,只留了千余殘兵逃往了南蠻。 而東蠻,也遭到宋缺分兵阻攔,沒有半個月休想和南蠻部回合。 隨后,宋缺三萬大軍在云峽谷大破南蠻軍隊后,遠在千里之外的任文萱終于坐不住了。 任文萱從祝玉妍處離開后,終究沒有照著祝玉妍的話前去殺宋缺破情關(guān),她回到了當初那個她臨時布置的石洞,安安靜靜地練功,不去想宋缺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