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第幾次被這小子幾句話繞進去,暈頭轉(zhuǎn)向敗下陣來? 解無移看著水鏡,道:“師父一路都跟著我?”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水鏡也無甚好隱瞞,只得無奈點頭。 解無移又問道:“師父為何跟著我?” 水鏡挑了挑眉,道:“這不是怕你出師未捷身先死么?” 解無移抿唇而笑,道:“師父這是在擔(dān)心我?” 擔(dān)心么? 水鏡眨了眨眼。 他不知所謂“擔(dān)心”該是怎樣的感受,只知自己就想親眼看著解無移順利抵達北境。 想著,他撇了撇嘴道:“差不多?” 解無移像是得到了什么滿意的答復(fù),笑意更深,將那竹簽握在手中,低頭重新掖回了腰間別好。 水鏡見他這舉動,好笑道:“先前留著詐我也就罷了,如今詐都詐完了,還不丟?” 作者有話要說: 風(fēng)颯颯兮木蕭蕭?!毒鸥琛ど焦怼?/br> 出師未捷身先死?!鸥Α妒裣唷?/br> 第139章 斧刃峽頂論枯榮 解無移搖了搖頭, 拍了拍腰帶道:“留著?!?/br> 水鏡哭笑不得道:“留著作甚?” 解無移抬頭看他,帶著幾分“天機不可泄露”的笑意,但卻笑而不語, 轉(zhuǎn)身往山腳下走去。 水鏡跟著他前行, 也未再繼續(xù)追著這個問題刨根問底, 轉(zhuǎn)而道:“你是來看地形?” “嗯, ”解無移點了點頭,“安虞山是大鑾南下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熟悉一些也好妥善利用。” 水鏡沒有多言,跟著他一路走到山腳,繼續(xù)往山上行去。 安虞山不算太高,也不算險峻,但貴在山脈向東西延伸的長度足夠, 且整條山脈除了斧刃峽外再無任何通道連同南北,大鑾若是來襲, 要么翻山而過,要么從山脈東西兩側(cè)繞行,要么就必經(jīng)斧刃峽。 山雖不高不險,但對于行軍作戰(zhàn)的大軍而言也足夠稱得上是個麻煩, 畢竟裝載攻城器械的輜重車馬在平地上尚且行進緩慢, 又何況是翻山越嶺。而又因山脈極長,若是從東西兩側(cè)繞路則既費時又費糧餉,是為不智之舉。 所以,大鑾有極大可能還是會選擇以斧刃峽為通道。 行至半山腰時, 解無移停下腳步環(huán)視了一圈, 這里有一處林木稀疏的草地,看上去還算開闊。 解無移道:“師父, 往后習(xí)劍就定在此處可好?” 水鏡左右看了看,他對授課環(huán)境的要求并不高,解無移既然覺得合適他便也無所謂,便道:“好?!?/br> 兩人繼續(xù)上行,不消片刻便到了山頂。 解無移走到斧刃峽上方低頭觀察了一番,不禁微微蹙眉。 這道峽谷之所以被稱作“斧刃峽”,不僅是因為它道路如斧刃般狹窄,也是因為這峽谷走勢乃是筆直通達,中間沒有任何曲折回轉(zhuǎn),正因如此,它的長度也就極短。 稍稍對兵法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山谷、棧道、密林一類的地形都是設(shè)伏的絕佳選擇,因為這些地方要么一旦進入就不易撤退,要么地勢險峻無法逃避,要么就是環(huán)境復(fù)雜難辨方向。 就拿峽谷來說,若是能在峽谷首尾設(shè)伏,待敵軍進入谷中后以碎石巨木攔截他們的進路和退路,中段再以弓弩射擊,以火油潑灑焚燒,便可令進入谷中的敵軍人馬避無可避,全軍覆沒。 可是,斧刃峽雖是峽谷卻既短窄又筆直,這就意味著它能夠同時容納的敵軍少之又少,這樣一來,無論如何設(shè)伏,對敵軍造成的影響都極小。 伏兵貴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同一個地點的埋伏從頭到尾只能使用一次,敵軍斷不會愚蠢到在遭遇一次埋伏后還毫無防備地給第二次機會,所以若不能將這一擊的傷害放到最大,便等于是種浪費。 水鏡也跟著看了一眼峽谷,評價道:“雞肋?!?/br> 解無移深以為然,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抵就是如此,不利用又覺得荒廢,利用了卻又不能起多大作用,實在叫人難以抉擇。 看罷峽谷,解無移又把目光轉(zhuǎn)向了別處,水鏡卻依然在看那斧刃峽,若有所思。 看了片刻,水鏡道:“截流吧?!?/br> 解無移看向他,水鏡沖著峽谷抬了抬下巴。 這峽谷雖是短窄,但卻整體有傾斜的趨勢,南高北低,也就是說,大鑾從北面而來穿過這條峽谷實際上要走的是一段上坡路。 水鏡道:“若將河道堵截,再在河流北岸挖一道溝渠引河水改道從峽谷走,水流順勢而下,便可將峽谷淹沒?!?/br> 解無移稍稍一想便理解了水鏡的意思。 河流被改道后向北穿過峽谷,必然會在北面谷口再次積聚成流向東而去,如此一來,河流走勢就從原本的“一”字變?yōu)榱恕爸弊郑箬師o論從上游還是下游往南來,都還是一樣避不開“過河”這一步,但卻把原本的“穿谷而過”這一選擇給剔除了。 如此一來,大鑾只得選擇翻山或是繞路,而這兩種選擇無論哪一種,對他們來說都會有不小的損耗。 只是…… 解無移緩緩搖頭道:“師父的意思我明白,但截流萬萬不可?!?/br> 水鏡挑了挑眉,示意他說原因。 解無移道:“先前我看過北境輿圖,這條河流下游途經(jīng)數(shù)座城鎮(zhèn)和不少村落,若我在此處將它截流改道,下游水源不繼,勢必影響沿岸百姓生活。且改道之后,河流整體雖依舊會向東流,但細微走向卻難以掌控,若遇低洼處積蓄成洪釀成水患,又不知會令多少無辜百姓遭受無妄之災(z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