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五月,沈皇后宮中婢女在小皇子滿月宴后回到偏殿,忽在小皇子身下的錦被里發(fā)現(xiàn)一枚長命鎖,鎖上蓮華如生,佛光燦然。鎖旁另有一信,詳述此鎖來龍去脈。 次日,沈孟虞入宮面圣。 醴泉殿中。 “少……太傅?!?/br> 蕭悅即位已有五載,然而已經加冠親政的皇帝在面對他最為倚重的師父時,還是習慣性地想要喚一聲少傅。 好在他及時反應過來,澀然改口,從袖中摸出一封信箋,遞給堂下之人:“我猜太傅今日便會入宮,便提前叫人把信從阿姝那里拿來了。這是他……方祈留下的信。” 五年前,不知方祈身份的他曾因沈孟虞的態(tài)度小小地嫉妒過方祈,也因此記下了這個書童的名字。泰安末年的那場宮變他身在其間,親眼看著那個比他大不了幾歲的少年受傷、被縛、破局、放棄,最后飄然出宮,經此一變,他心底最后的那點芥蒂早已煙消云散。 方祈選擇的,是和他截然不同的人生。 堂下之人接過信箋拆開,短短三行墨字,他卻足足看了一炷香的功夫。 終于,就在年輕的皇帝有些按不住氣,想要出言寬慰幾句時,堂下之人忽將信紙重新折好,雙手回呈,聲音平靜,不現(xiàn)波瀾:“陛下打算如何?” “???”皇帝愣了一下,慌忙擺手推卻,“此信太傅收著便是,不必還我。至于佛骨一事,我與阿姝商議過了,此物本就出于佛祖,佛心所系,乃天下蒼生,我等自應將此物歸還其來處,使之受世人香火,悉心奉養(yǎng)才是?!?/br> 和帝奪天下之寶,不僅未能保親子福緣,已身亦因之折損。有此前車之鑒,日后歷代皇帝就是再崇尚佛法,怕是都不敢再迎佛骨入宮,倒是遂了玄鏡禪師的心愿。 從來處來,往去處去,不違背天意,就是最好的心意。 依言將信小心收入懷中,堂下之人拱手道:“若陛下恩準,送佛骨回清涼寺一事便交給臣來辦吧?!?/br> “太傅愿接下此事,自是再好不過?!被实鄣么顺兄Z,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他躊躇了一下,見堂下之人上沒有離開的意思,忍不住試探著問道,“先前聽阿姝說,這些年來,太傅與方祈再未謀面,昨日夜間他將佛骨送回宮中,眼下定還未離開金陵。若太傅有意,我可令城中所有羽林郎、金吾衛(wèi)四下尋人,太傅只需……” 只是他的好意還未說完,卻被人攔住。 “謝陛下美意,但此事只是微臣私事,無需如此勞師動眾。”堂下之人再拜辭謝,緊接著,他卻突然雙膝一彎,竟是鄭重其事地向皇帝行了一個稽首大禮。 “但臣尚有一事,懇請陛下?!?/br> . 嘉業(yè)五年,六月初一,在新帝的首肯下,清涼寺住持玄鏡自宮中迎佛祖影骨回寺,此時距上一次佛骨出寺入宮,已過二十二年。 消息于半個月前放出,江湖朝野震動。一時間不僅金陵城中數(shù)萬信徒蜂擁而至,就連金陵周邊揚州、廬州、湖州等地的百姓得到消息,俱都匆匆趕來,想要一瞻佛骨真容。早在一日前,除了派駐金吾衛(wèi)辟清的山道上留有一線空隙外,整座石首山,乃至于山下的普通農戶家里都擠滿了人,百十為群,香花做引,散錢鋪路,鬧鬧哄哄直到辰時都未停。 第二日,巳時,提前趕來的百姓們大都搶占好了自己觀禮的位子,激動的心情稍稍平復了一點,這才覺得腹內空空,口干舌燥,個個掏出懷中干糧食水,就地大嚼起來。 有人一邊嚼著燒餅,一邊搖頭晃腦地與旁人分享起他道聽途說的八卦來。 “前兩日春華班的那出戲,你可聽說了嗎?” “嗯,隱有耳聞,怎么?” “你說世上真有那可以上天入地的神人,輕而易舉地從皇宮大內里偷東西,又輕而易舉地將東西還回去,就連大內侍衛(wèi)都捉不住他,你說這還是人嗎?” “大概,是有的吧?早些年我聽說江湖上有一位盜圣,專愛撿這天下最有名氣的寶貝偷,什么金谷女兒紅、蜀中第二錦、神器斷水匕,好像都是他偷的。” “那些算什么,我說的可是皇宮,皇宮??!”說話人抹去嘴角餅渣,舔了舔手,有些不屑,“皇宮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子所居,世上最要緊的地方。要是連進皇宮都跟逛園子似的,那這天底下的寶貝,怕是要被偷完了?!?/br> “可戲里的那位盜王不是只偷了佛骨嗎?” “所以才奇怪嘛!那春華班的老板信誓旦旦說此劇講的就是真相,但依我看啊,肯定是他聽聞佛骨回京,湊熱鬧瞎編的一出戲!別的不說,要是我真有這一身功夫,那肯定要先將那傳國玉璽弄到手上玩玩,奶奶的,這才是盜王?。 ?/br> “哈哈哈,那改明兒你去給春華班寫個本子,且看他們收不收你這盜王?!?/br> “嘁,他若看上了我的本子,我還不賣他呢……” 二人就著春華班新排的一出盜王還寶記說說笑笑,誰都沒有注意到,有一名本來站在他們身后的青衫男子突然將手中點心分給一旁還在啼哭的小兒,斗笠之下唇角微彎,默不作聲地從已經站了半宿的人群中脫身出來,抬步轉向后山。 清涼寺后山受佛骨歸還一事,也較平日多了幾分喧囂。青衫男子熟悉山中道路,刻意避過上山的人群,專挑那崎嶇不知通往何處的小徑走。林道狹窄,草木叢生,有些地方甚至需得彎腰匍匐才能前進,他這樣走了半刻,直到又轉過一叢茂密的竹林后,耳朵里終于再聽不見一點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