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寶_第16章
“胡說,順王殿下才頒布了開田令,還免三年賦稅,怎么會在這個當口突然要加稅。” 百姓們?nèi)詢烧Z議論了半晌,才有一個讀過些書識得些字的老者激動道:“不是政令,是順王府招工的布告,要招一百身家清白,身體康健的青壯?!?/br> 聽說是招工,圍觀的百姓頓時嘩然。 “招工?真的假的,別是你這老丈在誆人吧?!?/br> “說的是,偌大一個順王府怎么會缺人用?!?/br> “那可說不定,順王從前住在長安,自然不缺人用,可如今來了莫州,總不能將整個王府的人都帶來,依我看那老丈不像在說假話,說不得真的是順王府招工?!?/br> “那招工為何不招侍候的奴婢,只招青壯?” “你管順王是招奴婢還是招下人,只要招人就是份好差,能在王府當差,一個月該有多少工錢?!?/br> “好差是好差,只是不弄明白這招工是做甚,心里總是沒著落?!?/br> “這大哥說的在理,我聽從長安來的商賈說,順王在長安時常與人打斗,還將來朝拜的蕃國王子打斷了一條腿嘞,若是我招了工,順王殿下看我眼不順要打斷我的腿可如何是好,那我這一大家子可不用活了?!?/br> 說話的是個剛二十出頭的憨實漢子,說這話的時候一臉愁苦,對順王府招工一事頗為心動,可想起曾聽說過的一些傳聞,又忍不住有些退縮。 漢子說完,人群靜默了片刻,先前說話的老者氣憤的斥道:“你從哪兒聽來的一些渾話,就在這里混說,別人不清楚,我們還能不清楚?順王殿下一到莫州就發(fā)布了這等善政,讓我等一夜之間多出幾十畝地,還免了三年賦稅,你也不去別的州打聽打聽,除了順王殿下治下的十三州,哪里還有這樣天大的好事,我等受了順王殿下這般大的恩澤,不感恩于他,反倒在此處宣揚那些瘋話,枉你看著一副人樣,卻是這等狼心狗肺之人,老朽真是羞與你同站一處?!?/br> 老者這一番疾言厲色不可謂不重,漢子被斥的面紅耳赤,吶吶了半晌也不知如何辯駁,最后還是漢子的同鄉(xiāng)打圓場:“這位老丈莫惱,我這同伴只是人愚笨些,并不是那等不知恩的惡人,他也是聽了那些胡言亂語,這才問的多了些,還請老丈原諒他這一回?!?/br> 漢子的同鄉(xiāng)好聲好氣的賠著笑臉說了半晌,老者才消了些氣,冷哼一聲道:“罷了,看他面相憨厚,也不像什么忘恩負義之人,老朽就放過他這一回,只是他以后要小心說話,若是被官差聽了去,可就不像老朽這么好說話了?!?/br> 漢子這才有些后怕,忙紅著臉謝過老者。 這樣說了一通,其他百姓也擔憂心頓去,紛紛問起老者該如何去招工。 老者依著布告上所寫一一答了,百姓們爭先恐后道謝,那漢子的同鄉(xiāng)道:“老丈這般深明大義,又知禮懂節(jié)會讀書識字,何不同我等一同前去順王府招工?依老丈的本事,說不得還得了順王青眼,許個官職嘞?!?/br> 老者被漢子一番話說的臉頰緋紅,擺著手惶恐道:“不敢不敢,順王殿下貴為藩王,麾下豈會缺讀書識字之人?就我這點本事,就不去丟人現(xiàn)眼了?!?/br> “老丈太過自謙,”那同鄉(xiāng)又勸道:“不過是試上一試,即便不成也不會少塊皮rou,若是成了,那老丈以后可就是官身了。” 老者被漢子同鄉(xiāng)說的有些意動,那同鄉(xiāng)也是機敏之人,見狀再接再厲道:“我是個泥腿子,不懂許多大道理,但也知老丈昔年讀書也定是為了日后有一天能為百姓做實事,如今好不容易有這等機會,老丈萬萬不可錯過?!?/br> 老者聽了這話,這才猶豫著點點頭,道:“這位鄉(xiāng)親說的對,我等苦讀十數(shù)年,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可一展所長,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豈能錯過,老朽這就同諸位一起去招工,若僥幸被選中,定不負諸位期望,好生為百姓們辦差?!?/br> 老者先前一通對漢子的斥罵早就為圍觀百姓折服,如今聽老者這般說,頓時紛紛出言響應,簇擁著老者就往順王府的方向去了。 類似這一幕在莫州其他三個張貼布告處皆有上演,崔同見后自然深感意外,但更多的是欣喜若狂,他這些時日一直跟在謝景安身邊隨侍,如何能不知道謝景安現(xiàn)下最缺的就是會讀書識字的人才,雖說其中一個年紀大了些,但崔同觀他說話有理有據(jù),不過短短時間就讓不少百姓以他馬首是瞻,這豈是一般能說會道就能做到的? 崔同面上不顯,但心里卻極為高興,將前來招工的青壯一一登名造冊后就迫不及待的找到謝景安,將這意外之喜興奮的說了。 謝景安聽后也頗為高興,這老者的能力崔同不知道,謝景安還能不知道,這妥妥的輿論人才啊。 看他三言兩語就將別人駁斥的無話可說,掌控了全場的節(jié)奏,若是放在后世,這老丈最少也是一個資深記者,不過放在這個時代也不算埋沒人才,別人可能不了解這老丈的本事,經(jīng)歷了后世信息大爆炸的謝景安可知道如何利用最大化。 謝景安一邊感嘆著崔同的好運,一邊盤算著等這次從世家身上敲一筆,是不是可以把報社辦起來了。 第27章 報紙 這時代交通不發(fā)達,以至于信息十分閉塞,百姓們又是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思想,只要不是亂世或者遇到大災年,終其一生也只會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轉(zhuǎn),所知道的任何消息都是靠官府的人一層層下傳。 若是遇到心地仁善的父母官還好,若是遇到那等以權(quán)謀私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那當真是活的苦不堪言。 別看謝景安北上之前頒布了開田令似乎是得到了很好的施行,其實上到謝景安下到主持此事的魏長史都心知肚明,肯定會有些官員欺上瞞下,借此從中謀利。 若是有一個渠道能將謝景安頒布的政令不打任何折扣的傳遞下去,這種情形無疑就會減少許多,百姓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他的聲望也會越來越高,日積月累之下就在封地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和號召力。 只有他對封地的掌控力強了,提出的所有政令才能不受阻礙的完全施行,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倒不求當什么皇帝,只希望封地能在他的治理下讓百姓們安居樂業(yè),不用受戰(zhàn)亂之苦。 所以謝景安思前想后,決定報社還是要提早開辦起來,雖說他初至封地手里面還窮的叮當響,但萬事開頭難,只要他順利的把商貿(mào)開展起來,有了源源不斷的利益,那么什么設(shè)想實現(xiàn)都只是時間問題。 想到此,謝景安也不打算再等了,人才難得,好不容易有一名輿論人才投到自己名下,若是讓他閑著,簡直是暴殄天物。 謝景安當下就吩咐崔同讓他將那個老者請來。 崔同對自己引薦的人才能得謝景安重用十分高興,興奮的應了一聲,親自出去將那名老者領(lǐng)到了書房。 老者果然如崔同所說年紀不小了,頭發(fā)花白,面上皺紋橫生,不過好在身板還算硬朗,眼神也十分清明,不然謝景安就算再用人心切,也不敢將這么重的擔子壓在一名該頤養(yǎng)天年的老人身上。 老者怎么也沒想到會這么快就受到謝景安的召見,因此頗為緊張,禮行的倒是中規(guī)中矩,只是神情十分惶恐不安。 謝景安見狀不好直奔主題,只好話些家常先安撫一下老者。 謝景安笑著道:“本王見老丈說話條理清晰,進退有度,可是進過學讀過書?” 老者見謝景安笑容親和,聲音平緩,原本緊張的心放松了些,只是仍有些忐忑的道:“回稟殿下,草民幼年間家境頗豐,因此拜在一位先生名下讀過幾年書?!?/br> 聽到幼年間家境頗豐,謝景安心下了然,沒有再繼續(xù)追問,轉(zhuǎn)而問道:“老丈現(xiàn)下以何為生?家在何處?” 老者道:“回殿下,草民家住牛角村,家中有薄田數(shù)十畝,雖產(chǎn)出不多,但足以果腹,每年還能有些余糧?!?/br> 聽老者說家中還能有余糧,謝景不禁有些意外,對老者的評價也高了一分,道:“本王治下多是荒田,老丈每年還能余糧,可見是擅經(jīng)營之人,只是不知老丈家中還有何人,若是為本王辦差,家中可還有人侍弄田地?” 聽到謝景安有意招他入王府辦差,老者心中一蕩,激動的連緊張都忘了,連連道:“回殿下,草民有子女五人,皆已成家,孫輩也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即便是家中少草民一人,也并不影響家中生計?!?/br> 聽到老者這番回答,謝景安心中有了數(shù),也不再拐彎抹角的話家常,直奔主題道:“如此便好,那本王有一差事欲交與老丈,老丈可愿意?” “愿意愿意,”謝景安話音才落,老丈激動道:“草民能有幸為殿下辦差,實在是草民祖上積德,只是草民怕自身才疏學淺,誤了殿下大事。” “那倒無妨,”謝景安笑著道:“老丈能說會道的本事本王已通過隨身扈從知曉一二,若是別的差事老丈或有欠缺,但這份差事非老丈莫屬,本王欲以王府的名義籌辦家報社,日后這家報社就由老丈主持,報社直接受本王管轄,日后無論有任何阻礙,老丈直接報與本王便是?!?/br> 報社?聽到這個陌生詞匯,老者一臉茫然,愣了一愣,方惶恐的躬身道:“恕草民見識短淺,不知殿下所說報社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