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節(jié)
因為,沖來的人雖然是遼軍。 但…… 他們所舉的旗幟卻是…… 天道軍的旗幟! 沒錯!在遼軍之中,也有許多身穿黑色軍服的天道軍! “快,快!鳴金收兵!”察哥如同像是從噩夢中驚醒過來一樣,面色蒼白滿頭大汗的一把拉過身旁的一名親衛(wèi),用嘶啞的聲音狂喊道,“收!兵!” 金鉦聲響起,響徹全場,夏軍如夢方醒,調頭就往博州城跑。 與此同時,劉法激動的大吼一聲,“是我們的人,我們的天道軍!” 天道軍的將士也終于反應過來,將士們激動的高舉武器吶喊著。 “我們的人到了,我們的天道軍到了!” 劉法一聲令下,“吹號,追擊,追擊!” 攻擊的號角瞬間響起,壓過了夏軍的鳴金之聲。 所有的天道軍將士,甚至包括剛剛已經被八千夏軍鐵騎殺得潰不成軍的民兵們也都拿起武器沖殺向了潰退的夏軍! 一邊倒的屠殺,終于來到了…… 殘存的夏軍終究還是退回了博州,并沒有被圍殲在城外。 并不是天道軍做不到,而是在將夏軍重新驅趕過圍城溝后,天道軍的金鉦之聲也響了,天道軍放棄了追擊,放棄了殺進城去。 劉法并沒有立刻去管究竟是誰指揮著援軍在最關鍵的時刻趕到了這里,他甚至都忘記了思考為何遼軍會舉著天道軍的軍旗,他只是發(fā)了瘋一般騎著馬狂奔向第二戰(zhàn)場,然后翻身滾下馬,在滿地的死人堆里找尋著自己的兒子。 直到,他看到幾個民兵抬著一個擔架走來,擔架上已經成為了血人的劉正彥還能虛弱的呲著牙朝他笑了一下時,他才徹底長松了一口氣,快步來到擔架前,握住劉正彥的“血手”,連聲道,“好孩子,好孩子!” 但劉正彥的手卻動了一下,劉法抬頭一看,只見劉正彥雙目睜大看著自己的背后,他下意識的轉頭一看,不禁心頭大驚,趕忙松開劉正彥的手對著身后的人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統(tǒng)帥!” 只見身后不知何時已經來了十幾個人,有天道軍,也有遼軍,而在眾人之中,正是鄭飛,指揮著六萬鐵騎風馳電掣般殺來改變了戰(zhàn)局。 鄭飛對劉法點點頭,又對劉正彥點點頭,又看了看遍地一望無際的死尸,然后輕輕的摘下頭盔,對著四方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察哥站在城樓上,微微駝著背,伸手扶著墻壁,雙目茫然如同走神般看著城外,天色已深,城外漆黑一片,他其實什么都看不到了,但他還是要看,因為他不知道除了這樣還能再做什么。 他一瞬間就像是蒼老了十幾歲,這次是真的表現出了自己的蒼老,因為就算他再想掩飾也已是枉然,早上出城的時候,三路大軍共出去了二十萬大軍,到現在還能回到城內的,已不足十萬,此時的博州城內,到處都有哀嚎呻吟的傷員,或者精疲力竭的坐在地上耷拉著腦袋的人,每一個人眼中都已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就像是一具具只待敵人舉刀來收的行尸走rou。 比起天道軍的援軍,尤其是遼軍分明已經投降了天道軍這個堪稱恐怖到極點的狀況,夏軍現在這種死氣沉沉的士氣才是最令察哥感到絕望的,夏軍已經徹底沒有了再打一仗的勇氣。 雖然敵軍并沒有乘勝追擊,攻破博州,而是把夏軍又驅趕回博州城包圍起來的一系列舉動都清楚的表明了敵軍仍舊并不想殲滅自己,察哥也明白敵軍是想做什么,但他仍然不準備投降,因為他是大夏的王爺,他不能投降,他也不容許自己的部下投降,以免他們在來日會成為引敵軍攻夏的賣國賊! 所以,他已下令宰殺受傷的軍馬,讓大軍吃頓飽飯,明日……再一戰(zhàn)! 哪怕,只是送死! “王爺……”一個聲音從背后響起,“城樓上太涼,您下樓去歇息吧?!?/br> 察哥慢慢轉過身來,靠著微弱的火光,看清楚原來是李延成,同時看清楚的還有李延成肩膀上的傷。 城南與城北戰(zhàn)場,夏軍的損失更重,大將李良輔甚至被流矢所中,已經殉國,李延成那一路也被殺得大敗,其本人也受了傷。 察哥點點頭,心中略感欣慰,就算大軍再沒有再戰(zhàn)一次的勇氣,可他們還是會聽自己的,因為自己是他們眼中至高無上的僅次于皇帝的權王,自己是這支軍隊的締造者! 明日,就讓自己,和他們,為大夏奉獻最后一滴鮮血吧! 察哥越過李延成,走下樓梯,他身邊的親衛(wèi)剛要跟上,卻被一些人擋住了,原來李延成也要跟著察哥一起下樓,李延成的親衛(wèi)自然也要跟上,他們的速度更快一些,便擋住了察哥的親衛(wèi)。 察哥的精神狀態(tài)很不好,完全沒有注意到身后的情況,此時李良輔一死,李延成就成了僅次于察哥的夏軍二號人物,招惹不起,察哥的親衛(wèi)也只能無奈的跟在李延成的親衛(wèi)后面。 但就在這時,另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突然出現了,只見李延成的親衛(wèi)同時毫無征兆的拔出刀就朝后捅去,察哥的親衛(wèi)悴不及防,立刻就有數人中刀倒地,慘叫聲乍起,察哥這才察覺,他震驚的回頭一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李延成冰冷的目光…… 735,蕃軍(17) (抱歉,有事剛剛才回家) 事發(fā)突然,李延成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察哥的親衛(wèi)先是被瞬間殺死了一半,另外一半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全被殺死,察哥當然也斷無逃脫的可能,孤身抵擋片刻就被一群人一擁而上活捉了。 “為什么?!”黑暗之中,已被捆綁起來的察哥雙目似要噴出火來一樣怒視李延成。 李延成沒敢迎上他的目光,微微低著頭說道,“王爺,我想活命?!苯又稚焓忠恢干砼运械娜死^續(xù)說道,“大家都想活命!” 說罷,李延成一揮手,“堵上嘴,帶下去!” “李延成,本王……”察哥話剛出嘴,他的嘴中就被塞上了一塊布,然后被幾個人架進了旁邊的屋內,任憑如何掙扎也已沒用。 李延成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想殺察哥,但現在還不行,他對身旁的人下令道,“以王爺的名義傳令全部還活著的正副將、正副行將都來帥帳,說王爺有重要的事要宣布!” 命令一出,半個時辰之后,各軍還活著的主要將領都悉數到了,約有二十多人,在偌大一個大廳內顯得稀稀疏疏的。 就在昨天夜里,這個大廳內還坐滿了人,聽著察哥開動員會,對所有人都許下了豐厚的獎勵,但到了現在,他們中的一半人都再也沒機會出現在這里了,甚至連個尸體也沒留下,還活著的這些人都唏噓不已,就算是再多的獎勵,也要有命享受才行,他們全都耷拉著腦袋,滿堂一片唉聲嘆氣的聲音,連他們這些做長官的人都這樣,整個夏軍又會是怎樣就可想而知了。 眾人又等了片刻,卻還不見察哥露面,正在疑惑間,一個人從外面走了進來,眾人一看都趕忙起身施禮,因為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李延成,眾人都已聽說李良輔死了,那李延成就理所當然的是繼察哥之后的二號人物了。 李延成朝著眾人微微點頭致意,走到了自己應該坐的位置坐下,同時,大廳內也咣當一聲關上了。 這一關門,眾人之中行事較為敏感的人隨即覺察出了情況好像有些不太對勁,立刻都謹慎的縮到了一邊,暗自觀察。 “大人,王爺呢?”有人疑惑的問道,滿堂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了李延成的身上。 李延成看了一眼眾人,淡淡說道,“我已經囚禁了王爺?!?/br> …… 滿堂瞬間為之一靜,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看著李延成,臉上寫滿了震驚。 片刻之后,滿堂就像是炸開了鍋,許多人都把兵器拔了出來怒視李延成,但隨即就見從廳內四處沖出來了一大群刀斧手,將眾人層層包圍起來,眾人這才明白,自己已經和察哥一樣成了階下囚! “李延成!你想干什么?!”仁多浪遇怒道,“王爺待你不薄,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李延成站起身,面無表情的說道,“我想救大家的命!” “你要投降?!”仁多浪遇變色驚道。 李延成苦笑一聲,“現在除了投降,咱們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嗎?別告訴我你們覺得還有機會!” 眾人面色都是一黯,確實,天道軍的援兵到了,尤其是連遼軍都已投降了天道軍,大軍士氣全無,已經再沒有突圍的可能。 “今天諸位都看到了,敵軍明明可以將咱們徹底圍殺在城外,但他們并沒有這么做,他們一定是想降服咱們,諸位都是聰明人,應該知道咱們如今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被困死在這里,二就是投降,”李延成繼續(xù)道,“我了解察哥,察哥是不會投降的,他今天讓咱們殺馬吃馬,就是要大軍能飽餐一頓,明天跟敵軍決一死戰(zhàn)。而所謂的決一死戰(zhàn),其實就是送死!他就是想讓咱們都去死,好為大夏免去一個后患!” 沒有人回話,眾人都知道李延成說的是事實,誰都不想死,如果察哥在,要他們去死戰(zhàn),他們也許會去,但現在察哥已經不在了,他們死戰(zhàn)的理由就沒了一大半,李延成深知這一點,他也沒有再說話,他要等這些人自己做出決定。 “漢人……會接納咱們嗎?”終于有人問道。 李延成點點頭,“一定會,契丹人已經投降了,還在幫著他們打仗,咱們也一樣?!?/br> “那……察哥怎么辦?”說話的是仁多浪遇。 李延成看了他一眼,這個人很聰明,一下子就說到了點子上。 仁多浪遇目光閃爍,完全沒有躲避李延成的目光。 “今晚請諸位來,就是這件事。”李延成沉聲道,“如果把察哥交給漢人,漢人難說會殺察哥,而會選擇繼續(xù)招降他或把他當人質,日后,如果察哥投降了,他身份尊貴,一定會成為大官,咱們這些人一個也別想有好果子吃,如果察哥成了人質,日后若被當作條件還給大夏,咱們的家人也會遭殃,所以……察哥必須死!” 所有人都明白了,搞來搞去,李延成是要他們一起做出處死察哥的決定,這個李延成真是好毒辣,如果他獨自處死察哥,那責任完全都是他一個人的,眾人頂多是受他脅迫,但如果現在大家一點頭,那處死察哥就是所有人一起的決定,日后無論怎樣誰都脫不了干系!李延成這是備下了一條繩,要把所有人跟他徹底綁在一起呀! 眾人都猶豫了,這個決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的,一旦做出這個決定,日后就斷無回頭的可能,可要是拒絕李延成,看看包圍自己的這些刀斧手的架勢,只怕頃刻就會被砍成rou泥。 李延成也不催他們,只是看向仁多浪遇。 仁多浪遇明白李延成的意思,這是要給自己一個表忠心的機會,他心中快速計較一番,瞬間打定主意,他一把將手中的劍扔在地上,抱拳對李延成道,“一切就聽大人的意思,我贊成……處死察哥!” 有了一個表態(tài)的,后面的事就好辦了,很快,一把又一把兵器被扔在了地上,所有人都選擇了歸順。 李延成滿意的點點頭,對身旁的人說道,“王爺尊貴,就留個全尸吧,給他備下一杯毒酒和一條白綾,任他自己選擇!” 夏軍居然主動投降了,而且還說已經處死了察哥,鄭飛很是吃驚,更令鄭飛吃驚的是,率領夏軍投降的那個叫做李延成的人,居然表示無條件投降,也就是不提出任何的條件,并且已在城內等候,隨時準備出來投降。 事情能這樣順利的結束,鄭飛當然求之不得,他立刻同意了李延成的投降請求,并決定要在軍前親自接見他,因為這個李延成絕對是個人物,能在這種形式下做出投降決定并不稀奇,驚奇的是他居然殺死了察哥,還提出了無條件投降。 殺死察哥是表決心,無條件投降則是聰明到極點的選擇,在這種形式下,提出額外的條件只會引來鄭飛的反感,免不了全被拒絕,還要落得個沒臉,相反,大大方方的徹底投降,擺出一副任你處置的模樣,才是識時務的表現,說不定就能博得鄭飛的好感。 李延成果然率領一干將領,不著鎧甲,赤手空拳的抬著察哥的尸體來投降了,待鄭飛命一些俘虜確認死尸就是察哥之后,鄭飛隨即接見了李延成,一番交談,李延成應答如流,尤其是對夏國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令鄭飛很是高興,他之所以在昨日沒有下令徹底剿滅夏軍,就是想從夏軍中找出這樣的人,讓他們成為自己日后出兵西夏的向導,他當即重賞了李延成等人,讓他們稍作休整,來日便有重用。 接下來,用了兩天的時間,完成了對城內近十萬夏軍的收編,至此,遼、夏兩軍共三十多萬人投降了天道軍,當然,為了招降他們,天道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自戰(zhàn)事一開至今,共有六萬多名天道軍將士不幸犧牲,僅博州城一戰(zhàn),就有四萬人犧牲在了這里,鄭飛下令,馬上開始善后工作,絕對不能讓任何一名死傷的將士寒心! 同時,鄭飛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要進行,那就是要如何盡快重組這三十萬人遼夏降軍,消化他們,讓他們徹底成為自己手中的軍隊! 736,蕃軍(完) 經過比較精確的清點鄭飛已經得知,此次招降的遼夏兩軍降兵共三十二萬余人,相比較下,天道軍目前在前線的總兵力只有不到四十萬人,可以說,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的加入,既讓天道軍的實力驟然提升到了一個恐怖的級別,卻也給天道軍帶來了一場空前的危機,因為招降他們不同于招降宋軍的降卒,他們不是漢人,是一群桀驁不馴并且戰(zhàn)斗力很強的游牧民族的大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稍有不慎,他們就可能造反,一旦造反,禍起蕭墻的危害往往大于純粹的外部受敵,所以鄭飛必須快點想辦法徹底招降他們,讓他們徹底歸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為此,鄭飛先是連發(fā)了三道命令以定軍心。 第一,下令天道軍全軍,誰都不可以做出絲毫侮辱遼、夏降軍的言語舉止,誰若敢抗令必嚴懲不貸。 第二,全力保障遼、夏降軍的供應,最起碼能吃飽喝足穿暖。 第三,保障遼夏降軍中的在此戰(zhàn)中致傷致殘的士兵的救治。 這三條命令一下,遼夏降軍中躁動不安的現象頓時緩解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傷殘的降兵,這些傷殘的降兵自從跟著大軍投降后,他們的恐懼要比別的降兵大得多,因為他們大多都已失去或暫時失去了繼續(xù)戰(zhàn)斗的能力,有些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也就是完全失去了利用的價值,若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在抓到像這種連苦力都當不了的傷殘俘虜時,就算不是在戰(zhàn)事特別緊張的特殊時期,他們往往也會選擇殺掉這些俘虜,就算不殺掉,也會遺棄掉,任其自生自滅,這么做既省卻了分出人手去看管俘虜,也節(jié)省了糧草與藥品,在物資匱乏緊張的古代戰(zhàn)爭中是常有的現象,所以他們自從投降后就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時刻擔心自己會被“處理掉”。 如今一看不但沒被“處理”掉,還得到了良好的救治與照顧,對這些傷殘的俘虜來說無異于天降隆恩,雖不至于說是感動的痛哭流涕,卻也對天道軍的好感驟然提升。 而這樣的景象落在人數更多的健康降軍眼中,也令他們安心了不少,試想,連一群廢人都沒有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們這些健健康康的,既可以幫著打仗,也能當苦力的還能虧到哪去? 緊接著,鄭飛就將朱武、吳用、王進、龐萬春、花榮等絕對信得過的人全都召集起來,連夜共商如何讓這幾十萬降軍徹底歸降。 眾人各抒己見,方案各有千秋,而最令鄭飛動心的,則是花榮的想法。 花榮以他曾親去遼國征戰(zhàn)的所見所聞認為,解決遼、夏降軍問題的關鍵還是要首先分化他們,淡化他們是來自同一個國家,同一支軍隊的感覺,讓他們無法再形成合力,這樣才好掌控。而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要讓他們內部彼此之間形成制約力。 具體實施起來,首先,遼夏兩軍并不全都是由契丹人與黨項人組成的,其中還有大量的漢人、吐谷渾人、鐵驪人、渤海人、回鶻人、吐蕃人等等人種,這些人種在遼夏兩國內都是二等甚至三等四等的人種,備受欺壓,就算參了軍為國效力,也改變不了這種命運,一般都是拿來當作炮灰使用,拿最少的軍餉,干最要命的活,這些人早已是心存不滿,對本為祖國的遼夏兩國的感情也最薄弱,尤其是這些人的人數還不少,遼軍之中除契丹人外就有近十萬人漢人與其他少數蕃族等,夏軍之中除黨項人外也有四萬漢人與吐蕃人等,若要分化遼夏兩軍,可以先從他們身上著手,利用他們迫切希望得到公平對待的愿望,和他們對契丹人與黨項人的宿怨與仇恨,讓他們成為制約契丹人與黨項人的力量。 其次,契丹人與黨項人都是傳統(tǒng)的馬上民族,根本不需要什么訓練就可以當作騎兵來用,作用巨大,所以最好是別拆散他們,仍舊當作一個整體來使用,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制約他們,相反,這恰恰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就是將他們徹底打亂編制,重新組合,形成一個個獨立的軍隊,人數不用太多,也不用太少,一萬人就差不多,然后對他們單獨計算軍功,讓他們在內部形成競爭,彼此制約。 花榮的想法得到了鄭飛與眾人的一致贊同,朱武也進行了補充,朱武認為,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來分化與招降遼夏兩軍,有一個原則是必須始終堅持的,那就是兩個字,公平! 也就是無論是天道軍、漢人、契丹人,還是黨項人、渤海人等等所有人種,所有人都要嚴格遵守軍規(guī)法度,誰都不能逾越雷池一步,誰若敢違反,就要秉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