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節(jié)
密諜首領從成德軍這種異常的反應中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晚上親自帶人躲過成德軍的層層巡邏,潛入進了鷹營大營內。他們查看到的情報證實了劉凌等人的推測,鷹營,果然已經(jīng)空無一人了! 雖然監(jiān)察院有獨特的渠道可以將消息用最快的速度傳遞到晉州,但就在他們的消息在半路上的時候,成德軍鷹營的五萬騎兵已經(jīng)成功渡過了大清河,一路往開封殺去。大清河,又名齊河。黃河奪此道東入大海,滔滔大河原本是定安軍的屏障,卻想不到成德軍竟然繞過滑州,在數(shù)百里外的衛(wèi)州渡口過河。 鷹營將軍朱三七率領大軍過河之后,就沒有再刻意隱藏行蹤。大軍打出成德軍的旗號,大張旗鼓的往開封進發(fā)。此時的開封,無異于一座空城!京城六衛(wèi)禁軍都是羅旭的人,羅旭被裴戰(zhàn)擊敗之后率領六衛(wèi)禁軍一路往北撤離。在魏州又中了趙鐵拐的算計,六衛(wèi)禁軍實力再次大損。羅旭連戰(zhàn)連敗,無奈之下帶了麾下殘兵進入巨鹿?jié)砂采怼?/br> 這巨鹿?jié)?,其實名氣十分的大。隋末的時候,幾個有名的大賊都在此處棲身過。比如好吃人心的張金秤,比如竇建德。還有那個后來跟了李世民被封為開國郡公的程名振。再往后到了宋朝的時候,這巨鹿?jié)傻拿麣饩透罅?。因為那個時候,巨鹿?jié)梢呀?jīng)被稱之為水泊梁山。 沒有了禁軍六衛(wèi)兵馬的鎮(zhèn)守,光憑著裴戰(zhàn)留在開封府的萬余老弱殘兵,就算開封城堅固異常,能不能擋得住五萬大軍也是個未知數(shù)。而且以開封城內守軍的戰(zhàn)力,只怕連死戰(zhàn)到底都很難做到。兩個小皇帝之一柴宗讓身邊還有不少貪生怕死的小人,會不會一害怕就帶著小皇帝逃離開封也說不定。 其實趙鐵拐命令五萬鷹營騎兵南下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攻打開封。鷹營皆是騎兵,且無工程器械,總不能騎馬沖上城墻吧?他這樣做只是為了打亂裴戰(zhàn)的部署,讓裴戰(zhàn)自亂陣腳。只要裴戰(zhàn)布置在大清河沿線的防御出現(xiàn)漏洞,四十五萬成德軍就會如同餓狼一樣鋪天蓋地的殺過來。他要的,只是裴戰(zhàn)分兵回防開封! 而他堅信,只要顯元帝柴宗讓在開封,裴戰(zhàn)就不得不分兵救援!小皇帝對裴戰(zhàn)來說有著巨大的作用,正如趙鐵拐算計羅旭寧愿損耗兵力與羅旭的虎賁精騎反目一樣,手里掌控著皇室的血脈,這對于他們來說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有小皇帝在,他們就能名正言順的做攝政王,成為大周的主宰者。等到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廢掉小皇帝而自立,名聲和皇位都能得到何樂而不為。 趙鐵拐就是算準了裴戰(zhàn)的心態(tài),所以才會冒險將所有的騎兵都派出去。他這樣做其實也扛著很強的風險,一旦鷹營將軍朱三七指揮失誤,或者裴戰(zhàn)破罐子破摔拼個魚死網(wǎng)破的話,這五萬騎兵只怕全都會成為他趙鐵拐登天路上的殉葬品。但趙鐵拐不在乎,只要能擊敗裴戰(zhàn),奪取開封,獲得正統(tǒng),損失五萬騎兵又能怎么樣呢? 趙鐵拐的野心和裴戰(zhàn)一樣大,目的都是為了做上那個能號令天下的座位。他們兩個人就彼此登天路上的絆腳石,根本就沒有一點和談的可能性。只有有機會,雙方都會露出獠牙將對方撕成碎片! 裴戰(zhàn)雖然也算得上是大周的名將,但是比起趙鐵拐來還是少了一些經(jīng)驗。他出身大周第一世家裴家,不到三十四歲就做到了定安軍節(jié)度使的位置,這可是大周三個最實權的位置了。大周只有三個節(jié)度使,一個守西南以對蜀國,一個安東南震懾南唐,一個御西北以抗契丹。三十四歲就有此榮耀,算得上是大周建國以來的第一人。這三個節(jié)度使,是柴榮病重之前才任命的。 原本大周軍方最高職務的人,就是虎賁大都護羅旭了,是正二品,武將的最高官職。但是柴榮病重之后,擔心其子尚且年幼,大周四周諸國會趁機入侵。所以在大周的西南,東南,西北三個地方設置了三個節(jié)度使,分別為西南的永興軍,節(jié)度使為謝俊。東南的定安軍,節(jié)度使為裴戰(zhàn),西北的成德軍,前身即是被契丹狼騎打敗過的乾寧軍,節(jié)度使為原乾寧軍指揮使趙鐵拐。 這三個節(jié)度使,都是正二品的官職,但論起實權來要比羅旭這個虎賁大都護要強悍的多了。三個人都是獨霸一方的大諸侯,麾下常備的兵馬最少也有十五萬之巨。 裴戰(zhàn)三十四歲就登上了武將的最高峰,正二品的大將軍,爵封武國公,位極人臣。但他卻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真正的大戰(zhàn),大周對南唐用兵一舉奪取十四州疆域的時候,他還籍籍無名,靠著柴榮對裴家的信任才做到了這個高位。若不是當初左武衛(wèi)大將軍韓庚戰(zhàn)死的話,這個位置還輪不到他來做。 而趙鐵拐不同,他與羅旭一樣都是出身寒門,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才一步一步做到這個位置上。雖然,他的人生履歷上不管是與劉凌率領的漢軍,還是與契丹狼騎交戰(zhàn)很少有勝績,但這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敗而不潰,實力并未受到真正的損害。趙鐵拐已經(jīng)四十五歲了,華發(fā)早生,他比裴戰(zhàn)更等不及! 他擁有的是裴戰(zhàn)無法比擬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與契丹人這些年來不斷的交手中,趙鐵拐的軍事能力逐漸成熟完善,他對戰(zhàn)局的把握能力是裴戰(zhàn)望塵莫及的。 而如今,只需要將裴戰(zhàn)擊敗,他就能達到一個人能企及的最高的位置,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手。所以,在看破了裴戰(zhàn)緩兵之計之后,他就立刻想到了分兵進攻開封的策略??梢哉f,這是一招不敗之棋。 與他預想的毫無二致,在聽聞鷹營騎兵渡過大清河直撲開封之后,裴戰(zhàn)果然慌了! 為了保住開封,裴戰(zhàn)從滑州大營抽調兵馬十萬渡過大清河急急忙忙的回救開封。為了確保開封不失,裴戰(zhàn)更是命令滑州大營收縮防御,只留三萬人馬防守滑州,自己率領七萬大軍第二批離開滑州返回開封。 十萬定安軍分作兩路,一路四萬人馬往西南方向斜插過去追向成德軍鷹營騎兵,另一路六萬人馬星夜兼程趕回開封。而裴戰(zhàn)親自率領的七萬大軍,也是晝夜不休的往開封回援。 趙鐵拐計謀得逞,待斥候探來消息說定安軍已經(jīng)大舉回援之后,立刻揮軍猛攻滑州。同時分別十萬,攻向滑州東三十里的大清河楓林渡口。這十萬人馬,其作用就是牽制楓林渡口的定安軍不能馳援滑州。并且尋找戰(zhàn)機,將楓林渡口的定安軍殲滅。 三十五大軍輪番進攻滑州,只三日就破城而入。趙鐵拐留下五萬人馬鎮(zhèn)守滑州以做退路,他自己則率領三十幾萬大軍一路南下,直撲開封,力求在開封城下與裴戰(zhàn)決戰(zhàn)! 但是,出乎了劉凌的預計,也出乎了趙鐵拐的預計。 裴戰(zhàn)雖然是一個出身世家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人,但卻并不是真的一點本事都沒有。他能在三十四歲就做到了節(jié)度使的高位,第一件要做到的事,就是從裴家脫穎而出!能在數(shù)百年的世家中成為佼佼者,又豈是碌碌無能之輩? 看似匆匆回防開封的定安軍,實則在半路上挖好了坑,等著已經(jīng)看到勝利曙光的趙鐵拐來跳! 裴戰(zhàn)派出去回防開封的第一批十萬大軍,確實是去守開封的。而他親自率領的七萬人馬,則另有所圖。裴戰(zhàn)是個很自負的人,他的緩兵之計被趙鐵拐看破,這對他的自尊心是個很大的打擊,同時,也讓他憋了一口氣,想把這個面子找回來。很快,他就嗅到了以牙還牙的機會。 他算定,一旦自己分兵回援開封的話,趙鐵拐肯定會迫不及待的進攻滑州。而他,就在大清河畔,給趙鐵拐挖好了墳墓! 趙鐵拐攻破滑州之后,等不及清理干凈滑州城內的定安軍殘兵,就點起了三十幾萬大軍出了滑州城,直奔滑州渡口。他下令將滑州所有能用的船只全部搜集來,征集了三四千條大小船只,開始加緊渡河。只是,這些搜刮來的漁船太小了,運兵渡河,速度慢的好像蝸牛爬一樣。 心急如焚的趙鐵拐下令搭建浮橋,完全不顧洶涌的河水將上千名士兵沖走。就在第一批渡河的成德軍兩萬多人馬剛剛登岸的時候,本來應該已經(jīng)南下了的裴戰(zhàn),率領七萬大軍分幾個方向如狼似虎的殺來! 趙鐵拐,就在第一批渡河的大軍之中。 大清河畔,血腥地獄,殺戮慘烈,尸橫遍野。 第三百四十六章 目光向北 急匆匆渡過大清河的趙鐵拐,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裴戰(zhàn)竟然會去而復回。當七萬憋足了一股殺氣的定安軍殺來的時候,才渡過大清河來不及喘一口氣的成德軍根本就沒有做出一點迎敵的準備。 背靠河畔,他們這第一批渡過大清河的人馬,成了定安軍殺戮的對象。歷史上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的典故,但是顯然,渡過河來的成德軍先頭部隊沒有這樣的覺悟。后無退路,前有大軍殺來,他們只看到了絕望,沒提起什么背水一戰(zhàn)的死戰(zhàn)勇氣來。 裴戰(zhàn)看到了趙鐵拐的中軍大旗,所以本來想將這兩萬多成德軍斬盡殺絕的就撤兵的,但他看到那面大旗之后立刻改變了主意。他命令大軍將渡過河來的成德軍分割包圍,很快就將一小塊一小塊的成德軍蠶食掉。惟獨留下趙鐵拐所在的隊伍,以重兵圍困,就是不趕盡殺絕。 只要趙鐵拐不死,北岸的成德軍就會發(fā)了瘋一般的來救他! 渡河的漁船已經(jīng)被裴戰(zhàn)下令焚燒,北岸的成德軍若是想殺過來將趙鐵拐救回去的話,只能加緊建造浮橋!黃河奪道之后,大清河何止寬了一倍!如此長的距離,再加上水流湍急,搭建浮橋何其艱難。但趙鐵拐被圍,成德軍必須拼死來救! 北岸的成德軍分兵派出去搜集一切可以渡河的工具,終于又拼湊了幾百條小船,開始強渡大清河。同時,大肆抓來民夫修建浮橋。裴戰(zhàn)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成德軍光靠幾百條小船,一次能渡過來多少人?幾千人陸續(xù)一上岸,甚至還沒來得及上岸,就被拒河岸而守的定安軍殺了個干干凈凈。六萬余定安軍,將趙鐵拐身邊的四千多人圍的鐵桶似的,逼迫北漢的成德軍一批一批的趕過來送死。 趙鐵拐恨啊,恨的牙根都癢癢。他恨裴戰(zhàn)的狡猾jian詐,也恨自己為什么就那么沉不住氣!若是渡河之前先派大量的斥候先行過來南岸偵察的話,裴戰(zhàn)那七萬大軍是藏不住的。若不是自己太過于心急了,又怎么會被裴戰(zhàn)圍困住脫身不能! 趙鐵拐親自帶領人馬不斷的往岸邊沖殺,他知道現(xiàn)在除了返回北漢絕無生路,所以只認準了一個方向拼死突圍。只要能殺回河邊搶奪一些船只,他就能返回北岸。北岸還有成德軍三十幾萬大軍,他還有的是兵! 可是現(xiàn)在,他手里卻只有四千不足的人馬了。 六萬多定安軍就好像一座巨大的磨盤,一點一點的將拼命往回殺的成德軍磨掉。在這一段河岸上,雙方士兵的尸體能堆積起一座雄偉的大山! 四千成德軍,悍不畏死的持續(xù)瘋狂的進攻著。而防御的,則擁有進攻一方十幾倍的兵力!原本占據(jù)主動的成德軍,頃刻間就變成了被動的一方。裴戰(zhàn)以趙鐵拐做餌,不斷將北岸的成德軍吸引過來剿殺,同時死死的困住趙鐵拐。 這一場大戰(zhàn),從日出殺到日落,又從日落殺到日出。當?shù)诙盏募t日冉冉升起的時候,這一段河岸邊,已經(jīng)尸橫滿地。在河岸的淺談上,到處都是死尸。這些尸體泡在河水中,將這一段河水都染成了紅色!滔滔黃河,竟成血河! 連續(xù)殺了一日一夜,趙鐵拐身邊的士兵已經(jīng)不足六百人了。雖然他們也殺死了不少定安軍,但卻始終無法和北岸沖過來的援軍匯合。趙鐵拐看著身邊這六百浴血的戰(zhàn)士,心中頓生荒涼。一日前,他還雄心壯志準備一統(tǒng)中原。先擊敗裴戰(zhàn),再擊敗劉凌的漢軍,大周天下唾手可得。只是才過了僅僅一日,他此時的心境確如日落西山。朝陽紅似火,他的心卻漸漸的冰冷了下去。 裴戰(zhàn)手里只有七萬人馬,連夜大戰(zhàn)也已經(jīng)戰(zhàn)死了兩萬有余。雖然殺敵超過五萬,但他終究還是不敢玩的太過火。他其實很明白,只要殺了趙鐵拐,數(shù)十萬成德軍就立刻會樹倒猢猻散。但這個斤斤計較瑕疵必報的人,為了能夠更加深切的打擊趙鐵拐,硬是圍了其一日一夜。 當看到成德軍搭建的浮橋已經(jīng)有河道三分之二寬窄,裴戰(zhàn)終于下達了必殺趙鐵拐的命令! 六百成德軍死士,全部戰(zhàn)死。馳騁沙場數(shù)十年的一代名將趙鐵拐,竟然因為一時大意被殺死在大清河畔!就是在不久之前,他還是擁兵五十萬的一代豪雄。若是他想,可以輕而易舉的占據(jù)黃河以北的半壁江山。但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既然能擁有整個天下,他又怎么會只要半個?若是他小心一些,穩(wěn)妥一些,勝利的天平還是傾斜在他這一邊的,畢竟,他派鷹營騎兵渡過大清河直撲開封,這一招已經(jīng)讓裴戰(zhàn)陣腳大亂了。裴戰(zhàn)帶著七萬大軍守在大清河邊上試圖對成德軍半渡而擊,他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把趙鐵拐也困在這里。 裴戰(zhàn)當著趙鐵拐的面,殺夠了成德軍的兵之后,終于露出了最鋒利的獠牙,做出了最后一撲! 趙鐵拐會死不瞑目吧? 回軍的路上,裴戰(zhàn)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他雖然殺死了宿敵趙鐵拐,卻也沒有時間殺過河對岸去。對岸,還有三十幾萬成德軍,那是三十幾萬失去了首領沒有了方向的殘兵,縱然人數(shù)再多也不足為懼。但裴戰(zhàn)沒有這個魄力,他已經(jīng)殺了趙鐵拐,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必須穩(wěn)固開封!沒有了趙鐵拐,成德軍即便有人站出來也不可能力挽狂瀾。待收拾了成德軍那五萬孤軍騎兵,裴戰(zhàn)有的是時間徹底將成德軍消滅! 留下三萬人馬防守渡口,裴戰(zhàn)率領兩萬多騎兵飛速馳援開封。雖然他已經(jīng)派了十萬大軍回防,但自己不在,他不能確定開封的穩(wěn)固。而且他還有一個打算,那就是不管以后再到什么地方,也要把那個小皇帝隨身帶著了。開封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小孩子。 趙鐵拐身死的消息傳到鷹營的時候,朱三七頓時就傻了。他沒有想到,原本完美無暇的計劃,最后怎么會落得這樣一個結果。成德軍大隊人馬不能渡過大清河,光憑他這五萬騎兵能做什么?還去進攻開封?那樣做的話,只能說是他帶著五萬騎兵去給趙鐵拐殉葬了。 朱三七不想給趙鐵拐殉葬,趙鐵拐活著的時候他只不過是其麾下一個將軍。但是趙鐵拐現(xiàn)在死了,他就是這五萬騎兵真正意義上的主帥!甚至,以這五萬騎兵為資本,以他在成德軍中的威望,只要殺回大清河北岸,他有信心接管那三十多萬大軍!他,要做的是下一個趙鐵拐,當然,他絕不會犯下趙鐵拐這樣的錯誤! 于是,朱三七立刻下令大軍北返! 他沒有走來時的路,第一,他身后現(xiàn)在有四萬定安軍阻攔其歸路,殺過去,損失太大。第二,他要去滑州渡口,將守在渡口的定安軍殺散,最好能搶回趙鐵拐的尸身,這樣的話他就能名正言順的接管成德軍!河對岸還有三十幾萬大軍遙遙相望,在那么多無助的目光中,他若是能一舉擊敗守河的定安軍,搶回節(jié)度使大人的尸體,對岸的成德軍士兵們將會把他當成救世主! 他嗅到了一個機會,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明原帝柴宗訓還在河北岸,有他在,不要開封又能如何?河北岸有二十幾個州的疆土,有數(shù)百萬百姓,這塊地盤已經(jīng)足夠大了。 劉凌只帶了三千修羅營騎兵,一路疾馳到了洛陽,點起五萬大軍一路向東。他已經(jīng)給在唐州的花翎和楊業(yè)下達了命令,集結大軍在唐州匯合?;岷蜅顦I(yè)麾下現(xiàn)在有十萬漢軍,再加上從洛陽帶來的五萬人馬,以十五萬大軍進攻開封,劉凌有勝利的把握! 只是,他帶著五萬大軍才走了三日,趙鐵拐戰(zhàn)死的消息就傳到了他的大營里。在收到趙鐵拐戰(zhàn)死的消息之后,劉凌的第一反應是:不是他? 趙鐵拐死了,那他就一定不是那個到現(xiàn)在還沒有出現(xiàn)的宋太祖??墒?,趙鐵拐是大周如今群雄中唯一一個姓趙的,不是他,還能是誰? 劉凌的第二反應則是,大軍立刻停止前進,命令楊業(yè)留人馬五萬守唐州,花翎帶五萬大軍立刻北上與自己匯合。既然趙鐵拐已經(jīng)死了,而裴戰(zhàn)也已經(jīng)帶著十幾萬大軍返回開封,戰(zhàn)機已經(jīng)消失,劉凌沒有必要再去攻打有重兵守護的開封。他將目光盯向了大清河北岸,那里,有一大片無主的疆土,在等著他去取! 而回到開封之后的裴戰(zhàn),卻得到了一個讓他憤怒,抓狂,想把開封屠城的消息。就在他窮盡算計殺死了趙鐵拐,基本上瓦解了成德軍,稱霸道路上已經(jīng)一片坦途的時候,他怎么也想不到會發(fā)生這么荒謬的事! 小皇帝,顯元帝柴宗讓,丟了! 深深禁宮之內,上千鐵甲守護之下,一個才五歲的小孩子,竟然被人偷走了!這讓裴戰(zhàn)如何不怒! 大將軍一怒,伏尸百里! 裴戰(zhàn)先是下令將守護禁宮的千余名士兵盡皆砍頭,然后將開封城里那些平日里趾高氣昂的大人們殺了個干干凈凈。開封城里已經(jīng)沒有了他裴家的人,他何惜在將其他世家殺個人仰馬翻?這些對自己唯唯諾諾的廢物們,竟然守不住一個小孩子,還留下何用! 一邊殺人,裴戰(zhàn)一邊下令大軍封鎖開封周圍五十里,嚴密搜查顯元帝的下落。原本他是打算帶上顯元帝就立刻北伐的,趁著趙鐵拐身死成德軍軍心不穩(wěn),一舉將大河以北那二十幾個州拿下,霸業(yè)乃成?,F(xiàn)在沒有了小皇帝,他還打什么大旗? 但裴戰(zhàn)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下令嚴密搜查顯元帝的下落,而他自己則帶著五萬騎兵火速的北返,在大清河畔還有他十五萬大軍,有沒有那個小皇帝,他都要北伐! 能找到最好,找不到,隨便尋一個假的就是,反正那小皇帝也不過是個樣子而已。 一時之間,幾個人的視線,都盯在了黃河北岸。 第三百四十七章 十萬糧草十萬軍 劉凌帶領五萬大軍在鄭州以西一百五十里的淶和縣駐扎下來,等待從唐州北上的花翎楊業(yè)大軍。現(xiàn)在大周的局勢突變,趙鐵拐意外身死,還打不打開封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了。 淶和縣全部人口只有十幾萬,因為這里距離鄭州很近,匪患倒不是很猖獗。淶和縣的縣令大老爺在聽說漢軍到來之后就裹帶著縣令大印逃之夭夭了,臨走的時候還不忘記將府庫里的存銀搜刮的一干二凈。反正漢軍打過來之后他這縣令是做不成了,還不如帶著銀子跑路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做個富家翁。 如今大周的天下亂的一塌糊涂,他這縣令做的也不踏實。今天漢軍能打過來,誰知道明天大周朝廷的軍隊會不會打回來?他不是沒有想過投降漢軍,但他有怕漢軍那些丘八大老爺們不問青紅皂白把他腦袋給咔嚓了。還怕萬一哪天大周朝廷的軍隊打回來了,他若是投降過漢軍,這豈不是污點?反正怎么算,他都覺得自己是死路一條,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逃之夭夭。 倒是淶和縣的縣丞是個硬骨氣的漢子,縣令大人已經(jīng)帶著家眷跑了,他卻不肯跑。他麾下的那些民勇都勸他也趕緊走,縣丞李山卻道:“食君俸祿,忠君之事。淶和縣雖小卻也是我大周的領土,漢軍來攻,本官若是棄城不顧如何對得起身上這一身官服?爾等若是害怕就自己逃命去吧,哪怕淶和縣城里只剩下本官一人,也要拼死一戰(zhàn)!” 這話說的很有骨氣,也令人欽佩。只是欽佩歸欽佩,愿意跟李山留下來死守淶和縣城的卻沒有幾個。李山這個縣丞手下只有三百民勇,閑時為農(nóng)戰(zhàn)時為兵,平時的任務也就是防防匪患。這些民勇只是每個月抽出三天的時間湊在一起訓練一下,平時都是在忙自己家的事。讓他們這樣的人與數(shù)萬來勢洶洶的大軍為敵,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所以,大部分民勇給了李山大人足夠的祝福和心里支持,然后打好了包裹攜帶著家眷急匆匆的跑了。 漢軍到了淶和縣城外的時候,跟在李山身后站在城墻上的,只有二十幾個人。李山一直覺得,只要有一身正氣在,慢說五萬漢軍,縱然是百萬大軍洶洶而來又能如何?他雖然只是一個八品的縣丞,但卻覺得自己是那種泰山崩于前而不亂的人。他打算先勸說那個漢王劉凌退兵,老老實實的回到漢國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在不行的話,仗著自己打遍淶和縣無敵的身手,萬軍中取劉凌首級應該也不是難事吧? 有句話叫做無知者無畏,此言對李山來說十分的貼切。 當他站在城墻上,看到那黑壓壓如黑云壓頂一樣涌過來的漢軍的時候,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他,腿軟了。 從來不曾見到過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旗幟兵器。遠遠的,只看到黃色的大地被一片黑色迅速的吞掉,那密密麻麻的人啊,就好像螞蟻搬家一樣令人眼暈。浩浩蕩蕩的隊伍,迎風招展的軍旗,戰(zhàn)馬如潮,黑云卷地,場面震撼的無以復加! 身穿黑色戰(zhàn)服扛著火紅戰(zhàn)旗的漢軍士兵,隊列整齊,威武嚴肅。一隊隊,一列列,斗志昂揚,步伐從容。每一千人為一個方陣,整整齊齊的幾十個方陣將淶和縣城西面的空地占據(jù)的滿滿當當。在隊列的最前面,十架高大雄偉的拋石車被架設起來,士兵們將那威力巨大的火藥包放好,隨時準備將淶和縣城那并不厚重的城門炸個粉碎。 在漢軍的正中,有一輛三十六匹西域良馬拉著的巨大的移動軍帳。在那軍帳一側,一面大旗迎風飄動。一個巨大的劉字,即便站在城墻上也看的清清楚楚。號角聲響起,騎兵分作兩隊來回巡視,穩(wěn)住陣腳。 民勇隊正李狗娃看著那黑壓壓的大軍,臉色慘白,牙齒打著顫問他堂兄,縣丞大人李山:“大大大大大人……打打打打不打打?” 李山的腿肚子不斷的哆嗦著,小腹里一股尿意不斷往外涌啊涌的。他強迫自己將那股尿意壓下去,卻沒有發(fā)現(xiàn)因為壓的太狠反而壓出來了…… 誰也沒有注意到縣丞大人的衣衫下擺濕了,嗯……還在滴答滴答。 “打……打……打……” 李山的牙齒也在打顫,差一點咬著自己的舌頭。李狗娃從小最佩服的就是李山,他一直覺得自己這個堂兄讀過書,還練過武藝,是縣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風流人物。他一直拿李山當做自己的偶像和奮斗目標,李山在他眼里就是成功男人的典范。而因為李山的緣故,他也做到了淶和縣民勇隊正這個非朝廷正式編制的小官。所以,對李山的話他從來不曾拒絕違逆過。此時,原本在他心里就很威武的堂兄越發(fā)的高大了起來。打!看看,我堂兄多大的魄力,面對那么多漢軍竟然只說了一個字,打! 李狗娃猛地抽出自己的佩刀吼道:“你們聽見沒有,大人有令,給我打!” 李山嚇了一跳,轉身一腳就將李狗娃踹了一個踉蹌:“打個屁!” 他臉色煞白,恨不得一刀將自己這個不開眼的堂弟宰了。 “我是說,去打開城門迎接漢王殿下進城!” 李狗娃爬起來,揉了揉磕疼了下巴說道:“打開城門?大人,你不是說漢軍進城就要殺個雞犬不留的嗎?為了保護咱們淶和縣城里的數(shù)千百姓,就算是拼死也要與漢軍一戰(zhàn)的嗎?大人不是說,食君俸祿忠君之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嗎?大人不是說,身為一個男人就要戰(zhàn)斗到底的嗎?” 李山再次一腳踹出去“的嗎,的嗎,我的你媽??!” 李山深深的吸了口氣,對身后嚇傻了的民勇下令道:“去,敲鑼!讓城里的百姓們都出來站在街道兩邊歡迎大漢雄師進城!去,把城里的士紳都給我召集來,讓他們跟我一起出城去給大漢王爺磕頭請罪!” 見身邊人還傻愣愣的站著,李山再次抬腳…… 有時候,夢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騎著天馬都飛不到。李山讀過書,所以他知道太多的英雄人物,他也想成為那樣靠一己之力守護一方的豪杰,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雄。他更想接著這次機會一舉揚名,成為全城百姓心目中的守護神。但是,當他看到那數(shù)不清的人馬,他終于明白,自己的夢該醒醒了。 劉凌懶洋洋的靠在寬大的座椅上,饒有興趣的看著跪在大帳下面不斷打著顫卻還在喋喋不休的家伙。這個人叫李山,嗯,剛才他是這么介紹自己的。淶和縣的縣丞,一個從八品不入流的小官。這個人沒有什么膽氣,所以說話顛三倒四的,手里捧著的是淶和縣賬冊,還有那塊小小的縣丞印信,他跪在那里,衣服下擺好像還濕了一片? 劉凌笑了笑,這李山倒也是個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