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竊國大盜在線閱讀 - 第71節(jié)

第71節(jié)

    待侍從退下,林風尚有些意猶未盡,轉頭看著汪士榮,“紀云今天來,可不是為了大漢錢莊的事情吧?!”

    “不敢、不敢——臣是甚么人?焉敢妄測朝廷大政?!”汪士榮急忙起身,跪倒在地,從袖子中抽出一封奏折,雙手呈上,“回稟主公,臣今日來,是為山東兵事!!”

    第二十節(jié)

    “哦?!”林風微微一怔,隨手接過札子,掂了掂,冊頁不薄,便隨手放在八仙桌上,皺眉道,“太厚了,我晚上看——你給我大概說說。”

    “回稟主公,這幾個月以來,趙申橋又增兵了!!”汪士榮拱手道,“當初主公大勝葛爾丹回京的時候,山東只有五萬多兵,現在是七萬!”

    “嗯?!”林風不置可否,轉言問道,“這么說……這么說趙申橋是準備和咱們打一仗?!”

    “不知道!”汪士榮想了想,“不過理應如此,如今趙申橋明面上雖為一省巡撫,其實內地里不亞于一國之君——山東富庶,丁口一千余萬,想來他還是要以求一逞的!”

    林風嘆了一口氣,指著那本奏折道,“不見棺材不掉淚,唉……”他苦笑搖頭,“這個趙申橋……”

    “是,冥頑不明,抗拒天威,著實可恨!”

    “他兵力部署如何?!”

    “前線倒沒什么大的變化,”汪士榮道,“重點還是在德州、臨清、樂陵,其中最精銳的部隊都駐防在德州,扼守運河水道,兵力約三萬上下,與我大漢近衛(wèi)騎二軍和近衛(wèi)第三軍對峙!”

    “你不是說他增兵么了?!”林風抬了抬手,“哦,紀云不必如此,來——坐著說話!”

    “是,謝主公!——回稟主公,是增兵了!”汪士榮站起身來,拱了拱手,恭敬的道,“今年五、六月間,山東就在征募青壯男丁,擬編為新軍,不過據臣的軍統(tǒng)衙門探知,這批軍隊訓練不足,武器不整,另外也缺乏軍官和老兵,故趙申橋和山東總兵王承業(yè)不大敢用,所以把他們放在墾利、登州、青島等沿海一帶駐防,一邊就地訓練,一邊整補兵器!”

    “嗯,明白了,”林風笑道,“看來他是借了喇布的先鑒,怕咱們搞兩棲登陸作戰(zhàn)——真是可笑,兩萬新兵就能保證后方?若寡人真要登陸山東,直搗腹地,兩萬新兵能頂什么事?!”

    “只是聊以人事罷了!”汪士榮附和著笑道。

    “那咱們的軍情如何?!”林風曲起中指,關節(jié)輕輕叩擊著桌面,“你說,若是咱們要拿下山東,擊破趙申橋的部隊,需要動用多少部隊?!”

    “回主公,奉王詔,現直隸之內只駐主公的近衛(wèi)大軍,其中德州前線的一個騎兵軍和一個步兵軍,兵力約兩萬四千余人,另外,天津還駐防有近衛(wèi)第四軍、北京駐近衛(wèi)第一軍和第五軍——主公明察,其近衛(wèi)第四軍和第五軍都是新近組建的部隊,訓練只有五個多月,而且第五軍還是純炮兵部隊,不可單獨作戰(zhàn)。”

    林風輕輕點頭,抬起頭來,對門外侍立的武士大聲喝道,“來人,拿地輿圖來!”

    待侍從應命,汪士榮繼續(xù)補充道,“除了近衛(wèi)軍之外,直隸省內還有都察院的兩旅都衛(wèi)軍,分駐北京和保定、天津等地方,拱衛(wèi)衙門,維持治安,”他露出一絲笑容,搖頭道,“不過都衛(wèi)軍多未經實戰(zhàn),也沒有裝備大炮、沒有馬匹,全是火槍步卒,用來搜捕亂黨、剿滅流寇倒是無礙,打仗可不行!”

    “沒叫你算上他們!”林風搖了搖頭,“他們是內務部隊,我從來沒想過讓這些老爺兵上陣!”

    都衛(wèi)軍是林漢朝廷的一支非常獨特的軍事力量,隸屬大漢都察院管轄,編制有五個旅,其中四個火槍旅和一個騎兵旅,配備有少量的野戰(zhàn)火炮,這支部隊原本脫胎于北京城“從龍反正”的“民間義士”,后來漢軍改制之后,這些“民間義士”因為許多方面的原因被踢出了正規(guī)部隊,劃撥給巡檢都御史陳夢雷指揮,作為王朝的內務部隊存在。起初兵力不多,只有兩千多人,后來隨著帝國的擴張的強盛,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大,為了鎮(zhèn)壓帝國內部的反抗和叛亂,以及維持司法系統(tǒng)的運轉,編制一步步龐大,直到現在發(fā)展成一支萬人大軍,單就人數上來看,幾乎和一支野戰(zhàn)軍相等。

    這支部隊的職能復雜,既負責鎮(zhèn)壓百姓,又可以追捕要犯,平日里在市井巡邏,綏靖地方鞏固治安,所以在林風的心目中,這支所謂的“都衛(wèi)軍”,其實就是林漢帝國的武裝警察部隊罷了。

    不多時侍衛(wèi)將地圖呈上,林風隨手鋪開,口中道,“山東有七萬敵軍,按你說,咱們要出動多少部隊,才能獲勝?!”

    “回稟主公,”汪士榮想了想,正色道,“其實臣以為,山東之事,軍力倒在其次,應以昔日馬稷之諫諸葛為先鑒,正是‘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嗯?!……”林風頗感意外,情不自禁過回過頭去,驚訝的道,“怎么說?!”

    “回稟主公,如今我大漢國勢強盛,漢軍威武,移兵四向,八旗、蒙古皆不能敵也,諸侯無不恐懼,而趙申橋何人?膽敢以一隅之地抗中原之主?!”汪士榮看著林風,“主公可知為何?!”

    “講!”

    “錢帛動人心,實利爾!”汪士榮斬釘截鐵的道,拱手告罪,從林風身前拉過地圖,指著京杭大運河道,“主公請看,山東官吏之所以冥頑不明,盡在此河矣!”

    “運河?!”林風呆了一呆,忽然反應過來,皺眉道,“你的意思是……南北漕運?!”

    “正是于此,”汪士榮點了點頭,“自我大漢破襲北京,偽清崩塌,天下從此各自為政,故南北漕運斷絕,已有數年之久——漕運,天下之命脈,京師之咽喉,數百年來,南方之糧米、茶葉、絲綢、布匹、食鹽等多由此而北上,輾轉四散,山西、河南乃至遼東亦多有仰仗,絕非直隸一省所需,可謂名副其實之‘黃金水道’!……”

    林風恍然大悟,一拍腦袋,“紀云哪,聽你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感情山東的官吏在我主政這幾年發(fā)了大財?!”

    “正是!”汪士榮別過頭去,有些尷尬的道,“據臣所知,自我大漢鼎立之后,趙申橋即設關卡數十道,至運河流域各府、州、縣委任有司,專責過省厘金征收,名目繁多,不勝枚舉,美其名曰‘河工錢’或‘清淤捐’之類,過往商賈叫苦不迭,故江南一物終至中原,往往身價暴漲,其實商賈所盈并步甚多,這些錢財,可都是被山東一省的官員們刮去了!”

    “嘭……”的一聲,林風一拍桌子,怒道,“我說呢,這個趙申橋跟我玩什么名堂,現在北方大事已定,他既不說降,也不言戰(zhàn),只知道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奉承話,我還以為他玩韜略,想不到居然是為銀子???!”

    “咳……咳……”汪士榮忽然干咳一聲,拱手道,“這個……主公恐怕誤會了,據咱們軍統(tǒng)衙門多方探查,這個趙申橋其實還不是個貪官,真正要錢的是他的手下!”他苦笑道,“比如德州知府魯一山,禹城令粱棟家等等,這些偽清官吏,在山東竊據一方,搜刮起來肆無忌憚,以魯一山為例,他一個小小的知府官,現在吃一頓飯竟費百金,席面山珍海味設奢侈不提,還要奏樂、唱戲、雜耍等助興,府第內亭臺樓閣假山花水,窮盡深幽,不說別的,就說唱戲的優(yōu)伶,他一個人就養(yǎng)了四個班子專用,臣安插了一名習作在他府上充任管事,據報,今年四月間,他為了納一名戲子為第十二房小妾,揮金如土,整整花了八千多兩白銀!!……”

    林風呆呆的看著汪士榮,忽地啞然失笑,“你看看,看到沒有,瑞克家鄉(xiāng)那里有句明言,所謂‘上帝叫他滅亡,必先讓他瘋狂’,真是一點錯都沒有!”

    “是啊!”汪士榮苦笑道,“他這個知府真是瘋狂透頂,若說起派頭來,恐怕主公是萬萬趕不上的,就算是昔日的玄燁,也未必能比得上!”他嘆了一口氣,“臣當初接到密報的時候,簡直都不敢相信,回頭翻了翻他們在偽清吏部的存檔,這些官可都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哪,原來在康熙手下的時候,這個官也做得很收斂,哪里象現在,簡直象一群瘋狗!!”

    “寡人哪里敢和他們比,”林風哈哈大笑道,“這可是老實話,別看我是漢王,其實過得簡單得很,上月內務府總管一算帳,我這個漢王連吃飯穿衣通共花費不過八十六兩六錢,抵不上他德州知府魯一山大人一頓飯?!?/br>
    “主公賢德!”汪士榮笑道,“恐怕他們也是心里明白,咱們大漢軍遲早就得打過去,這種日子是過一天少一點,有一天是一天!”

    “嗯,”林風點了點頭,忽然問道,“你剛才說趙申橋不是貪官?!”

    “是,臣打探得很明白,現在山東吏治全省糜爛,上至藩司,下至師爺衙役,可以說沒有一個不貪污的,唯獨有兩個人沒要錢!”

    “哦?!”林風驚訝的道,“哪兩個?!”

    “山東總兵王承業(yè),山東巡撫趙申橋!!”汪士榮肅然道,“一個是第一文官,一個是頭號大將,居然都不要錢,臣原本也甚是懷疑,不過經過實查,倒是確有其事!”

    見林風滿臉懷疑之色,他肅容道,“總兵王承業(yè),字應光,陜西人,行伍出身,沒讀過書,是個老粗,現在山東割據,他為武官之首,每月及各處官吏孝敬無數,但他卻分毫不取,把這些銀子分成兩塊,小頭賞給了麾下士卒,大頭花費在軍中伙食和兵刃甲胄上,清廉自守,山東一省文武官員大小數百員,除趙申橋外,不論賢德與否,不論貪與不貪,盡心悅誠服,大凡官場往來,凡有他在,眾官無不惕惕,不敢有一言放浪!”說道這里,他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嘆道,“將軍威武,臣雖是他的敵人,卻也不禁肅然起敬!”

    “是一員良將!”林風也點了點頭,“這個人得想辦法招納過來?!?/br>
    “是,臣記得了!”汪士榮躬身道,“另外巡撫趙申橋,也是一個清官,生平唯一的喜好就是種竹子……”

    “什么?!”林風愕然的道,“你沒弄錯?——種竹子?!養(yǎng)花吧?!”

    “回稟主公,臣沒有弄錯,是種竹子,不是養(yǎng)花!”汪士榮搖頭道,“現在他府上的管家,就是咱們大漢軍統(tǒng)衙門的細作?。 ?/br>
    “管家?!”林風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汪士榮,據他所知,這個時代官員的親信仆人百分之一百都是老鄉(xiāng)或者家丁,有些甚至還是子侄親戚,兒子老子用了幾代人了,大多忠心耿耿,別的小官仆人也就罷了,趙申橋身為一省巡撫,他的管家,豈是能夠輕易買通?!

    “回主公的話,趙申橋是江南鎮(zhèn)江人,他的管家就是他的表叔,”汪士榮笑道,“不過他的這個表叔可不一般,年輕時奔波在外,在江湖上很吃得開,身份也有好多個,現在擺在名面上的一個是山東巡撫趙大人的叔叔、管家;一個是漕幫的長老……”

    “漕幫?!……”林風皺眉道。

    “是啊,除了這個明面上的身份之外……”汪士榮稍稍壓下聲音,小聲道,“他還是天地會青木堂的香主,另外,也是咱們大漢朝廷軍械糧秣統(tǒng)計衙門的密探,官拜知事郎,中校軍銜,秩從六品……”他微笑道,“這個官可不小哪,比起我這個樞密使,也差不了多少了!”

    愕然良久,林風方才苦笑道,“世事難料、真是世事難料,”他轉言問道,“他是怎么投效我大漢的?!”

    “荒誕之至,”汪士榮尷尬的道,“臣給趙申橋家里派了數名密探,充任仆役,這個趙管家是老江湖,沒幾天就有所察覺,順著蛛絲馬跡一追,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抓住咱們的人之后,一不送趙申橋嚴辦,二也沒有殺人滅口,而是主動和咱們的搭線,遞過話來,說是愿意為大漢效力!!”

    這件事情更加離奇,林風瞪大了眼,嘆道,“好一個老趙管家!”

    “是啊,臣也琢磨不透,”汪士榮攤開雙手,尷尬的道,“但是人家主動上門,咱們也沒有道理朝外邊推不是,于是將錯就錯,登記備案,發(fā)給官身,委任這位‘義士’為大漢官員!”

    “嗯……”林風想了想,看了看汪士榮,若有所思的道,“看來這也是趙申橋的一張牌,咱們得接好了!”

    “是,主公圣明,臣亦做如此是想,”汪士榮恭聲道,話鋒一轉,“另外,臣也接到密報,現在趙申橋府上也熱鬧,各方人物駱繹不絕,有南周吳三桂的人,有江蘇喇布、浙江杰書的人,楊起隆就不必說了,甚至連臺灣鄭經、科爾沁的布爾亞格瑪都和趙申橋眉來眼去,當真是有趣得很!”

    “正常、正常,咱們也不是正和他眉來眼去么?將心比心嘛,”林風大氣的揮了揮手,“你剛才說趙申橋他不是貪官——既然他不要銀子,那他還為什么和我犟脖子?!”

    “主公明鑒,”汪士榮驚異的看了林風一眼,心道主公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怎么忽然連這個都不明白了呢,口中卻老老實實的答道,“啟稟主公,他雖然不貪,但是他手下卻要貪——而且是幾乎所有的手下都要貪,您知道的,依著這幫蛀蟲的心思,誰要不準他們貪、不讓他們貪下去,那就是他們的敵人,別說區(qū)區(qū)一個巡撫,就是玉皇大帝恐怕也不行!”汪士榮轉頭問道,“主公,您說——若是咱們大漢得了山東,這些人還有這等好日子過么?!”

    林風冷笑道,“好日子?!若是山東歸順,他們的好日子就不由我管了,那得閻羅王的心情如何!”

    “主公詼諧!”汪士榮笑道,“其實趙申橋的情勢便是如此,他雖然不貪,但是卻不能不給貪官作主,不然的話,他不但當不了山東巡撫,甚至連身家性命都難得保全——他這個巡撫現在可嚇不住人,清廷都垮了,他名不正言不順,若是再激起手下的‘公憤’,那就真的里外不是人了!”

    林風點了點頭,俯下身體,拉開地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山東的事情,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拉也得拉!”他直起身體,撫摩著地圖上的‘德州’二字,“打一仗——狠狠地打一仗,打爛他們的僥幸,打掉他們的拖延之心??!”

    “主公圣明!”

    “你回去之后,要加強和趙申橋的聯系,這個人是個人才,咱們大漢還是可以用的!”見林風站起身來,汪士榮見狀,急忙拜倒叩辭,仔細聆聽,“至于那員良將……那個王承業(yè),就由本王親自去會一會他,能用就用,若是不能用嘛……那就讓寡人送他一程罷?。 ?/br>
    第二十一節(jié)

    就在整個北方因為大漢朝廷的財政改革沸沸揚揚的時候,林風派往俄羅斯的外交使團悄悄出發(fā),本來按照預期的計劃,他們應該在一個多月之前就上路,但因為朝廷改制的原因,朝廷各部門在初期的工作中協(xié)調得不是很好,而禮部尚書李紱更是和徐學乾、陳廷敬站在一條線上,三番兩頭鬧辭職,所以部務耽擱了不少,直到最近林風接受汪士榮的建議,在政治改革中作出了相當的妥協(xié),這件事情才慢慢平息下來,大漢朝廷的運作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因為瑞克將軍掌握實權、林風大張旗鼓引進西方教士開辦“東方神學院”的關系,現在大漢朝廷內大多數高官都對歐洲的情勢了有粗略的了解,不是象原來那樣不論什么東西一概祭出“蠻夷”二字了事,雖然大體上還是保持著相當的輕蔑,但架子好歹還是拉下來不少,至少還知道俄羅斯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沒有把它歸納到什么高昌、龜茲等靠進貢騙賞賜二桿子之流——這個概念理解起來倒不是很復雜,朝廷的各位大佬并沒有仔細去琢磨俄羅斯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隨便找個傳教士一問,這個國家居然是“帶甲百萬,屢敗蒙古”,而且隱約還是葛爾丹的后臺老板,那就足夠說明一切,而大凡政治家在戰(zhàn)爭時期都比較實際,雖然大家平日里把詩書什么掛在嘴上,但內心里卻都非常清楚,這些什么禮儀綱常都是虛的,真正算數的還是鐵騎大炮,談起判來第一條就是大伙先把隊伍亮一亮,隊伍比大漢多的那就得“懷柔”、就得“招撫”;隊伍比大漢少的那就少廢話了,直接開過去“教化蠻夷”,告訴他們什么叫做“普天之下”,什么叫做“率土之濱”。

    所以這次帶隊使者的人選頗為令人頭痛,出使象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當然不能草率從事,根據林風的意思,這個的目的地是是莫斯科,而且是直接和對方的皇帝說話,那這個官品等級自然就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太低了的話權力太小,很多事情無法作主,而太高了的話似乎也不太合適,顯得有些“卑躬屈膝”,折了大漢的臉面。

    經過一番爭執(zhí),最后林風拍了板,這個使者的等級在四品和三品之間,說大不算大,說小不算小,能夠拿一些主意,但也不算很高級的官員,這個指示精神泄漏出去之后在北京引起了一點小小的轟動,吏部尚書徐學乾、禮部尚書李紱都顯得有些難過,因為就當時而言,從東亞地區(qū)長途跋涉萬里迢迢奔赴莫斯科,在某種程度上就幾乎可以算作生離死別,可謂“東出山海無故人”了,這種情形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前不久的鑄錢和錢莊風波,而這樁事件中許多大臣都不是很給漢王面子,所以若是這個時候林風要搞打擊報復,那任誰也沒有什么辦法躲過去。

    令人感覺意外的是,當林風征詢朝野,尋找志愿出使的大臣時,文武百官幾乎集體失聲,之后一些五、六品的小官慢慢摸透了內情,抓住機會慷慨激昂,紛紛上奏表達了忠君愛國之心,但符合條件的大員卻默然不響,唯獨國子監(jiān)祭酒、翰林院《明史》編修顧炎武老先生表示了一定的興趣——這種荒謬的請求林風當然不能同意,雖然他知道顧老先生這輩子就是喜歡到處跑來跑去,而且游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但這并不代表他能夠去西伯利亞,雖然林風沒有仔細研究過地理學,但西伯利亞和華北地區(qū)的區(qū)別還是明白的。

    帝王權術和官場法則在這一點有一些共通——象出使俄羅斯這種事情,讓張庭玉、年羹堯這些年輕人干,那是關心愛護,是提拔、是鍍金,但若是派顧炎武、徐學乾等老大人去,那就是賜死或謀殺了。

    最后接到這個差使的人是慕天顏——這個人選也是有些出人意表,但也確實在情理之中,出人意表的是按照傳統(tǒng)來說,干使者的人大多是文官,因為大伙兒很難想象當八十萬曹軍下江南的時候,張飛能夠只身渡江舌戰(zhàn)群儒,要真是如此的話恐怕孫權手下能寫字的大臣都會倒在丈八蛇矛之下,所以讓慕天顏這位近衛(wèi)軍少將去干使者確實非常之令人吃驚;清理之中的是按照現在的看法,大漢滿朝文武沒有誰認為慕天顏將軍是武將,所以當人選出臺之后,眾人先是大吃一驚,爾后便又覺得理所當然,因為從慕天顏將軍的經歷上看,當年也是追隨主公血戰(zhàn)遼東的——恰好老毛子的老家也在遼東那邊,所以從直覺上看,慕天顏大人能夠擺平八旗,俄羅斯蠻夷當然也是不在話下。

    與其他文武大臣不同,慕天顏倒是知道俄羅斯人的老家和遼東沒什么關系,不過這一點他也沒對別人說。這個使者的差使他并不是很排斥,因為就他目前的處境來看,雖然在近衛(wèi)軍系統(tǒng)中位高權重,但論起身份名位,不論怎么風光那都是瑞克的副手,管管什么糧草、軍械、編制什么的雜務,總之前途黯淡無光,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這輩子恐怕就在這個位置上干到死了,就算運氣再好,最多也不過提一級軍銜,退休之后抱著一個中將的牌子進棺材。而出使俄羅斯就是一個轉機——出使番邦,這萬里迢迢之外,北京城里能知道我怎么做么?出使成功那就不用說了,大功一件,而就算交涉失敗,回來朝廷里自然也會對中華子民宣傳“慕天顏大人風骨非常,怒斥敵酋,揚我中華天威”,總之大有好處,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脫離近衛(wèi)軍系統(tǒng),或者晉為實權將軍,駐扎在外開府建衙,或者干脆轉為文職,混個巡撫或者布政司玩玩,屆時可就一呼百諾,威風八面了。

    他這次出使俄羅斯的任務主要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大塊是正式和俄羅斯帝國建立國家級外交關系,一大塊就是在對待蒙古事務上達成兩國共識,而林風的意思是要求俄羅斯摒棄暗中支持準葛爾汗國的立場,在日后大漢帝國與葛爾丹的戰(zhàn)爭中保持中立,其次就是在對待科爾沁汗國的問題上締結親密的軍事同盟,一同將這個新近崛起的游牧民族政權鏟除,作為回報,大漢帝國在西域(注: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等地區(qū))以及遼東西伯利亞等地方的領土問題上將保持和平和友誼的立場,與俄羅斯帝國進行磋商。

    就林風來看,這次出使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就目前的局勢來估計,大漢帝國如果戰(zhàn)勝葛爾丹和科爾沁之后,和俄羅斯發(fā)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為百分之百,但這并不能抹殺此次外交行動的意義,要知道打歸打,談歸談,兩者都是不能或缺的。

    送走使者團之后,北方的蒙古內戰(zhàn)也暫時高一段落,當林風看到軍統(tǒng)遞交上來的軍事情報時禁不住大吃一驚,因為就情報上說,科爾沁雖然趁著葛爾丹落難的時候痛打落水狗,戰(zhàn)機選擇得非常之好,但不知道是東蒙古的大爺們集體陽痿還是西蒙古的勇士們突然爆發(fā),最后的結果居然是科爾沁還吃了一點小虧。

    今年五月間,林風親自統(tǒng)帥三十萬大軍,自從大同攻入山西,與西蒙古準葛爾汗國會獵渭水,大破敵軍,斬首四萬,俘虜一萬五千,幾乎殲滅了西蒙古的一半軍力,葛爾丹狼狽不堪,帶著三千殘兵敗將被趙廣元的騎一軍沿路追殺,幾乎腦袋都丟在山西,布爾亞格瑪審時度勢,立即在那達慕召開東蒙古諸汗會盟,祭奠成吉思汗之后發(fā)誓一定要殺掉葛爾丹這個“破壞草原安寧的惡狼”,在科爾沁大軍的馬刀鐵蹄下,東蒙古諸汗“欣然同意”,于是東蒙古科爾沁部、卓索圖部、錫林郭勒部、烏蘭察布部、昭烏達部等部落一齊斬羊頭、喝血酒,指天盟誓,出兵一十一萬五千騎,共推布爾亞格瑪為諸部之首,討伐準葛爾的“擅侵之罪”。

    就是那個時候,林風接到了布爾亞格瑪的一萬兩黃金和五千匹戰(zhàn)馬的厚禮,還有寶日龍梅這個活寶——從明面上看,這個意思就是東蒙古大汗祝賀漢王林風大勝準葛爾,贊頌了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同時為了保持這種友誼,布爾亞格瑪王爺建議兩國聯姻,所以在此提議漢王迎娶他結拜兄弟的女兒寶日龍梅,這一萬兩黃金和五千匹戰(zhàn)馬就是他老人家的陪嫁。

    按照這個模式推算,林風如果迎娶了寶日龍梅,往后就得管布爾亞格瑪叫“干爹”——這個稱呼倒和昔日石敬塘有得一拼,看來布爾亞格瑪很有可能沒有讀過《資治通鑒》,這種搞法簡直就是玩火。

    這當然是個笑話,就現在來看,布爾亞格瑪的真實意思就是:關于漢王收留科爾沁的仇敵寶日龍梅的事情,我布爾亞格瑪已經知道了,但是無所謂,漢王您喜歡您就留著,這件事情不會影響咱們兩國的友誼,直管放心;另外,咱們準備集結人馬去打葛爾丹,后方就交給咱們科爾沁最最親愛、最最仁慈的盟友漢王殿下,希望不要出什么漏子。

    這個提議非常好,符合兩國的利益,林風當然沒有必要為葛爾丹出頭,而這個時候漢軍雖然戰(zhàn)勝了葛爾丹,但自身也是傷亡不小,也沒有什么余力趁機和科爾沁開戰(zhàn),于是本世紀最大規(guī)模的蒙古內戰(zhàn)就這么打了起來。

    公元一六八六年六月初,東蒙古諸部會盟,集結騎兵十一萬五千余,自呼倫貝爾那達慕會場出發(fā),兵分兩路,一路由科爾沁大王子統(tǒng)帥,兵力近三萬余,擦著察哈爾的邊界,循黃水河南下,抵達四子河之忽然轉向,直撲呼和浩特;另外一路則由布爾亞格瑪親自統(tǒng)帥,兵力約九萬左右,自長水而上,越伊林、二連浩特進入烏里雅蘇臺,連續(xù)攻破圖古里克、慕呼爾嘎順等聚落,一路西進,兵勢犀利之極,沿途各部族紛紛驚駭萬分,或改旗易幟臣服科爾沁,或全部落一齊西遷,以避戰(zhàn)火。

    歷經一個多月的試探和接觸之后,東蒙古聯軍主力和準葛爾大軍終于在諾莫渾山一帶正面接觸,出乎布爾亞格瑪的意料,雖然葛爾丹在山西吃了大敗仗,并且在草原上威信大跌,但西蒙古諸部依然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背叛,葛爾丹逃回草原之后,在很短的時間就內集結起了一支七萬余人的大軍,與科爾沁的東蒙古聯軍進行會戰(zhàn)。

    這一點確實令人感覺非常奇怪,按照道理來說,象葛爾丹這樣原本位置就不甚牢固,而且還吃了大敗仗的大汗,應該是很難號令諸位草原豪強的,但是這個時候卻稍稍有些不同,一個是準葛爾部并沒有在山西輸光所有的本錢,昔日劫掠山西的蒙古大軍雖然有六萬之眾,但相對來說也只是一支偏師,為了防備科爾沁、土謝圖部的反攻以及震懾草原各部,葛爾丹依然在包頭、呼爾浩特、鄂爾多斯、土爾厄扈特以及咯爾咯等地區(qū)駐扎了相當的部隊,總兵力堪堪六、七萬,而更為重要的是,布爾亞格瑪在吞并土謝圖這件事情上實在是做得非常失敗。

    昔日的土謝圖強大非常,統(tǒng)轄著廣大的地域,與準葛爾、科爾沁并列號稱蒙古三雄,現在的伊克昭、土爾厄扈特乃至三音諾顏和車臣部等從屬于他,現在雖然為準葛爾擊敗,逃遁東蒙古,但百年以來的威信,卻也不是一日之間就能抹殺,土謝圖臺吉圖門烏熱才具不高,不論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沒什么建樹,但他為人確實不錯,性格寬宏,對屬下的部族很好,擔任汗王以來,曾多次減免從屬部落的貢賦,甚至在災年的時候,還把自己的草場讓出來給弱小的部族放牧,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老好人”,實際上現在扈從于葛爾丹的許多部落雖然背叛舊主,但也只是迫于形勢,內心里倒是對土謝圖仍有感情,這次土謝圖兵敗逃亡,托庇于科爾沁帳下,布爾亞格瑪卻趁勢吞并——吞并也就罷了,問題就是吞并的手段實在是太過難看,手段殘忍不說,還讓土謝圖跑了一個繼承人,確實是令人有些看不起,同時也令這些部落的汗王寒心——若是科爾沁戰(zhàn)勝葛爾丹之后,會不會以他們曾是土謝圖從屬部族的借口,從而大肆吞并呢?!

    這次葛爾丹聚集兵力就有一個口號,因為蒙古語發(fā)音復雜的關系,軍統(tǒng)衙門的特務聽得不是很懂,但大概的意思倒也明白,就是說葛爾丹號召各部,為土謝圖汗圖門烏熱復仇,說要奪回被布爾亞格瑪吞并的部眾,還給著名的美女、“草原之月”寶日龍梅公主殿下,重建土謝圖。

    老實說這個口號讓葛爾丹喊出來確實顯得非?;闹?,但這個世界上大多事情都只需要一個借口就行了,于是布爾亞格瑪的西征遇到了極大的阻力。

    經過五天的激烈戰(zhàn)斗,三萬多蒙古勇士永遠的躺在了諾莫混山下,與千百年來無數次草原爭霸戰(zhàn)一樣,雙方根本沒有因為大家都是同族的而手下留情,恰恰相反,戰(zhàn)斗的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了對外戰(zhàn)爭,每役不留降卒,而于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戰(zhàn)爭雙方都大規(guī)模裝備了火炮和火槍,東蒙古聯軍驚訝的發(fā)現,準葛爾汗國的部隊之中,除了本身的蒙古騎兵之外,還有西藏**的雇傭軍、從青海、柴達木征募的回回兵以及西亞的自由哥薩克,這些部隊在戰(zhàn)斗中都表現得非常堅韌勇猛,尤其是那些白皮膚大鼻子的哥薩克騎兵,更是擁有相當的技戰(zhàn)術水準,尤其擅長使用火器,同時白刃戰(zhàn)也非常出色,經常在戰(zhàn)局的關鍵時刻進行出色發(fā)揮。

    在葛爾丹的堅決阻擊下,布爾亞格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之后,不得不承認了失敗,東蒙古聯軍丟下兩萬具尸體,沿著沙漠邊緣逐步南撤,返回到圖古里克一帶,而南下企圖攻取呼和浩特的偏師也未能取得成功,葛爾丹的留守部隊裝備了不少火炮和火槍,借著城市拼死抵抗,而科爾沁聯軍雖然是進攻一方,但因為技術裝備不如對方,尤其是缺乏大口徑火炮,故遲遲不能打開缺口攻陷城市,圍城一個多月之后,不得不黯然退走。

    兩敗俱傷的戰(zhàn)局自然讓林風大為高興,不過這種過于理想化的情報實在是不能不令人有所懷疑,老實說當林風看完報告之后甚至有“布爾亞格瑪故布疑陣迷惑我軍”的想法,這種憂慮持續(xù)了大約十來天,當后續(xù)的第二波情報人員把核實情況送回北京之后,林漢朝廷的一種大佬方才安下心來。

    山東問題的最后一重障礙已經不復存在。

    第二十二節(jié)

    林漢帝國朝野上下關于山東問題基本上算是達成共識,這種情況就帝國的現狀來看,確實是有些反常,因為前一段時間林風作出姿態(tài)“廣納天下賢才”的關系,朝廷在對民間的言論自由方面口子開得比較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北京城里還出現了一批由士人組成的“清流黨”,一貫以“忠義”自詡,這批人基本上有錢而且空閑,而且許多人都和帝國上層拉得上關系,如果要排查的話,隨便找個在茶館里對朝政大放厥詞的家伙一審,七拉八扯就能在大漢高官里找出靠山來,不是顧炎武學生的學生,就是徐學乾門生的門生,而且這些人本身也大多有個舉人功名在身,之所以長年呆在京城并且能夠理直氣壯的找家里要錢,也是舉著“待時應考”的由頭——在中國社會,年青人祭出這種法寶對于父母來說具有無敵效果,所以盡管知道這些人在北京花天酒地,大多數老爸還是得乖乖掏錢。

    按照原來的規(guī)律,凡是朝廷作出的決定,他們肯定是要反對的——說“反對”這個詞應該不算準確,正確的說法是“挑刺”,總之雞蛋里找骨頭的批判一下,順便再罵一罵朝廷的某位大人物“無能”、“昏聵”,當然,按照個人的喜好和地方出身,這位倒霉的朝廷大員可以帝國任何三品以上的官員,當然,這里面也有許多門道,比如祖籍福建的士人自然會對陳夢雷和李光地網開一面,而江蘇士子若是聽見有人大罵張書玉,自然也會挺身而出。

    這次朝廷進攻山東的決定得到了廣大士人的擁護,基本上沒什么唱反調,包括出身山東的舉子,實際上就現在的情形來看,因為壟斷運河漕運的關系,山東幾乎成了北方諸省的公敵,就利益上講,現在北方人吃大米、穿絲綢的成本比起原來要高出許多,這中間的差價都被那些山東官僚擄奪了,這種情況下當然沒什么人跟他們說好話;而就大義上分析,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山東這個省份也是沒什么道理獨立在中央政權之外的,割據一方不得人心。

    與以往幾次的軍事行動不同,這次大漢王朝針對山東的調兵遣將搞得大張旗鼓轟轟烈烈,這邊兵還沒出,直隸一省都知道要開戰(zhàn)了,臨近山東的幾個州府不免有點人心惶惶,消息傳出,對面的山東部隊立馬整頓起來,關閉道路徹查行人修整工事,擺出一副決戰(zhàn)到底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