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的綠帽[快穿]_第148章
書迷正在閱讀:在黑暗中、默寵、[紅樓]老太太的別樣生活、[花樣]宋氏公子、天君追妻火葬場、鬼見我都覺得刺激、我要這盛世美顏有何用 完結(jié)+番外、致永生予你所愛、[位面]主播總是在穿越、胖子也有春天[重生]
“我也和你一起住在那邊。”聽出了季榆的言外之意,曲長歌笑了一下,并未表示出認(rèn)同的意思。 如果真的是伙食的問題,他這會兒也不該有任何染了疫病的癥狀——或者應(yīng)該說,季榆應(yīng)該從一開始,就不會因此倒下。 “不過,”看了張口想要反駁的季榆一眼,曲長歌再次開口,“去問一問倒也無妨?!?/br> 畢竟這世上,意外總是不少的不是? 更何況,他也的確恰好在那一晚之前,離開了糧倉幾日。 聽曲長歌這么說,季榆臉上的神色頓時松了下來。 “對了,”盯著床邊的人看了一陣子,季榆出聲說道,“我會讓百里也把這段時間里吃過的東西都列出來的?!?/br> 百里承對他所做的事情,可比曲長歌要過分得多了,就連曲長歌這會兒都染了病,百里承沒道理還和現(xiàn)在這樣好好的。 季榆相信,通過這些東西嗎,曲長歌定然能夠找出他想要的東西——如若不然,那天晚上他的那一口藥,可就白喝了。 至于那些近來變得暴戾起來的鳥雀,有了他手背上這一道傷口,只需要多花費一些時日,這些人肯定也是會注意到的。 ——既然如此,他也該開始著手準(zhǔn)備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第95章 第四穿(二十八) 作者有話要說: 感冒的時間剛好趕上拔完牙第二天,可能因為這個有點嚴(yán)重,在床上躺了一天了,吃了藥現(xiàn)在好一點了,明天應(yīng)該又能活蹦亂跳的了! 謝謝藍(lán)鯨*2、守石、╮宮商角徵羽╭的雷,么么噠~ 有了季榆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里, 原先都已經(jīng)不抱多少希望的人,一掃早前的頹唐,再次變得斗志滿滿起來。 ——在這一刻, 這個人所代表的, 便是那原本虛無縹緲的希望。 那些前段日子里眼中都還黯淡無光的大夫,一個接一個地輪流往季榆的面前跑, 那噓寒問暖的樣子, 簡直比對待自己的親兒子還要親。分明是藥材格外緊張的時候, 那滋補的方子, 卻還是一個接一個地開, 以至于他在床上躺了半個月之后,非但沒有消瘦下去,反倒變得圓潤了不少,半點沒有病人該有的樣子。 看著又一個胡子花白的老先生替自己把完脈之后,笑容滿面地側(cè)過頭,低聲和邊上的百里承說了句什么,季榆就不由地感到有些無奈。 有了將近半個月的休養(yǎng),他的身子已經(jīng)好得差不多了, 但就連還病著的曲長歌都沒有任何停歇地忙活去了, 他卻只要一表現(xiàn)出想要回去幫忙的念頭, 就連本來性情最溫和的老人家, 都會虎著臉瞪起眼睛,把他按回床上去。 “我又不是一碰就碎的瓷娃娃……”季榆忍不住低聲咕噥了一句,在發(fā)現(xiàn)聽到了動靜轉(zhuǎn)過頭來的老先生眉梢一揚, 又準(zhǔn)備瞪眼的時候,他立馬擺出乖巧聽話的表情,朝對方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盡管每天都只能在屋前的院子里走一走,過得挺無聊的,但只要聽到那些不停地傳入耳中的好消息,他便也覺得這樣的日子,并不是那樣難以忍受了。 至少比起以前來,現(xiàn)在百里承有大把的時間,陪在他的身邊了不是? 要不是這樣,說不定他還真會不顧旁人的勸說,想著辦法跑出去散散心來著。 有了能夠活下去的希望,死氣沉沉的城里似乎倏地就多出了一股生氣,就連糧倉里的氣氛,都不再是那般愁云慘淡了。那些畏懼死亡的人,不再拼了命的往城外跑,縣衙里的人,也不必再用“每日去糧倉附近稟報近日的狀況”來威脅百里承,把人留在縣衙里頭了。 縱然還未發(fā)現(xiàn)明確的緣由,但給糧倉那邊提供伙食的那一幫廚子弄出來的吃食,似乎確實有著能夠預(yù)防瘟疫的作用,這會兒城里所有的地方,都在用同一套法子做飯——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季榆最近覺得,不管是什么人做的菜,吃進(jìn)嘴里,都是一個味道。 只是,顯而易見的,那方法對已經(jīng)染了疫疾的人,沒有任何作用。 要不然,這會兒躺在糧倉里的,就不會有那么多人了。 當(dāng)然,有季榆在一旁引路,找到那一味至關(guān)重要的藥材,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剩下的,便交由這個醫(yī)師大夫,去嘗試最為合適的藥方了。 而想要發(fā)現(xiàn)那些鳥雀在這場瘟疫當(dāng)中起到的作用,在這個沒有系統(tǒng)的傳染病防治工序的時代,想來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也僅此而已了。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朝著好的一面發(fā)展,眼前這場奪去了許多人生命的疫病,正一點點地被迫至末路。 然而,若是劇情一直這般平穩(wěn)無波,小說,便也稱不上小說了。 調(diào)用周遭的一切條件,將主角逼入絕境,繼而觀賞其的苦痛與掙扎,正是小說的慣常套路。 此刻無論是百里承還是曲長歌,都處于這座城中,接下來會發(fā)生點什么預(yù)料之外的狀況,就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在本該抵達(dá)的藥材補給晚了一個月之后,朝廷終于停止了藥物的供應(yīng)。 這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沒有人會樂意在見不到希望的無底洞上,耗費太多的資源——尤其是在今年剛經(jīng)歷了一場大旱,國庫并不那么豐盈的情況下。 對于剛剛在瘟疫的醫(yī)治上有所進(jìn)展的那些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消息,可也正因為這些人此時剛好在勁頭上,這件事也就沒有那么糟糕了。 沒有了朝廷的供給,他們自己去附近的山上采藥也就是了。這兒本就不是那種人來人往的繁華之處,附近有著不少人跡罕至的深山,便是在這樣的冬日,也能找到不少可用的藥材,無非就是多花費一些時間與力氣罷了。 可就在他們商量好了接下來的對策,召集了人手,準(zhǔn)備進(jìn)山采藥的時候,城外卻多出了一隊將城池團(tuán)團(tuán)包圍的精兵。那些人全身上下都包裹著精鐵制成的盔甲,從中透出的森冷殺氣,便是幾里之外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一聽到這個消息,百里承和季榆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屠城。 在這個年代,這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 當(dāng)盛行的瘟疫超出了能夠控制的范圍的時候,有些人就會做出一些決斷。 將瘟疫肆虐的地方,所有染了瘟疫或沒有染上瘟疫的人——包括衰老到無法走路的老人與襁褓中的嬰孩,一個不留地殺死,最后用一把大火,將所有的東西盡數(shù)燒毀,最后編造一個有關(guān)意外或山匪的謊言,將事情掩飾過去。 犧牲一小部分來,來保全剩下的一大部分——多么悲壯而果斷的決定不是? 事實上,在許多時候,這樣的做法,確實起到了作用,至少在史書上有著明確記載的那三例,就是靠著這樣的法子,制止了瘟疫的蔓延。 大概這也是為什么,發(fā)生了這種事之后,總會有人想到這樣的法子的原因。 只是,那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甚至反而讓瘟疫更大范圍地擴(kuò)散開來的事例,卻也同樣不在少數(shù)。只不過,這樣的事情,顯然是不可能記錄在那些專門用以謳歌朝廷功績的史書上的。 側(cè)著頭盯著神色凝重的百里承看了好一會兒,季榆沒有說話。 這次的瘟疫雖看起來十分嚴(yán)重,但或許是由于冬日里留下來的鳥雀,都是些飛不遠(yuǎn)的種類的緣故,范圍并不大。 比起在劇情當(dāng)中那座繁盛的城市相比,這個偏僻的地方,只需百里承繼續(xù)管控著,不讓任何一人逃離出去,甚至不會波及到其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