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劍三]武安天下_分節(jié)閱讀_349
蘇護比姬昌早一步到……好吧,實際上并沒有早很多,也就那么一咪咪的時間,因此對蘇護到底怎么處置,此時還沒有定下來,剛巧這里姬昌就到了。 姬昌的畫風倒是沒有讓蘇云卿很意外,只看那群大臣們個個覺得姬昌好,就知道姬昌肯定和他們是一個畫風。 不過姬昌這人更委婉一點,他不會一言不合就罵昏君,但說話好像也沒差很多的樣子。 比如他就對紂王說,蘇護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希望紂王做個仁德之君赦免蘇護。 ……嗯,他確實沒罵人,但除了沒罵人,好像也沒其他特別值得夸贊的地方了。 蘇云卿已經(jīng)懶得吐槽這些人的神思維和畫風了,不過姬昌倒是還多了一條,這孩子沒心眼。 對,就是沒心眼。 你說好聽點夸他吧,姬昌那就叫仁德君子,待人真誠,不設城府,但你要說不好聽點吧,那就是個缺心眼的傻缺。 蘇云卿想了想覺得她可以這樣形容姬昌,就是那種把少女漫中天真單純不知世事的善良女主性轉一下,得,這就是姬昌,沒跑了! 蘇云卿覺得姬昌這人日常相處自然不算討厭,畢竟這種人你只要對他懷抱善意,那么他就一定也會以善意回報,絕不會故意害你。 但如果以國家大事論起來的話,姬昌這種人卻是萬萬不能要了。 于是蘇云卿便也不想著攙和什么了,她就那么看著姬昌聯(lián)合朝中各位大臣給紂王拼死進諫,最后紂王被逼的沒辦法了,只好同意赦免蘇護。 只是之后卻又免不了要抱怨蘇云卿:“國師你怎么都不為朕說話呢!” 紂王覺得只有蘇云卿和他是一條戰(zhàn)線啊,聞仲倒是沒支持姬昌,但他也沒向著紂王啊,老太師這些日子根本不說話,每次提到這問題他就拿眼神去瞟蘇云卿。 然而不管是聞仲瞟還是紂王瞟,蘇云卿都當做是沒看見的樣子。 直到這次紂王向她抱怨了,蘇云卿才開口說道:“陛下,便是我開口了又能如何呢?要保蘇護的都是朝中的老臣權臣,再不行還有一方手握實權的諸侯,姬昌不僅是在百官之中有極高的名望,我還聽說百姓之中有城他做圣人的,有姬昌支持,我又能說什么呢?” 就算蘇云卿開口說了,也是半點用處沒有。 紂王想想也是這個道理,頓時就覺得這些人實在是可恨。 朝堂上能說話的,說話有分量的全跟他對著干!僅有的和他一條心的蘇云卿卻只有一個國師的虛名,并不能是姬昌這樣一方諸侯的對手。 紂王不由咬牙道:“這姬昌,果然可恨!” 說到這里,他卻又問道:“國師你看姬昌這人,是不是真的有不臣之心?” 這倒是不好說了。 以蘇云卿這些日子來看,要說姬昌真的能像蘇護那樣直接起兵造反吧,好像只要紂王不上趕著逼他,姬昌也干不出這種事來。 但如果說姬昌對紂王如何忠心的話,似乎也不是很可靠。 姬昌的忠心在蘇云卿看來還不如一張紙結實。 因此對于紂王的問題,蘇云卿只能搖頭:“這事恐怕還不好說,姬昌目前看來似乎并不是如同蘇護一般會直接起兵叛國的人物,但若說他有多么安分,恐怕也不是這樣。” 所以才說姬昌這人其實挺難琢磨的,不過也對啦,蘇云卿覺得她怎么能用自己那正常人的思維去思考這群神邏輯呢,那肯定是會覺得想不通的嘛。 只是…… “陛下如今在朝中的力量確實弱了一些,縱然有天子的名分,但就如同這次蘇護的事情一樣,若有如同姬昌這般強大的諸侯領頭反對,又聯(lián)合了百官,恐怕陛下最后也是要妥協(xié)的?!?/br> 沒了妲己跟在旁邊煽風點火,紂王還不至于一條道走到黑,撞了南墻都不回頭,當群臣集體反對,就連姬昌這種四大諸侯之一的人物都站出來的時候,即便是紂王也得妥協(xié)。 紂王想到這個也是一肚子火氣! “哎,這天下只有國師為朕著想,可惜國師卻無姬昌的實力和聲望啊,若是國師能夠如同姬昌一般……” 說到這里,紂王卻突然停了下來,他突然問道:“國師,若是朕封你做一地諸侯如何?” 蘇云卿一愣,心說她剛想忽悠著紂王把她外派呢,結果紂王自己就上趕著來啦? 但她還是問道:“陛下為何有此一說呢?” 紂王當即長嘆道:“朕深感這天下諸侯都不是什么好東西,只會與朕作對,便有崇侯虎對朕還有些忠心,但只他一人卻還不夠,且他手下也有不少小諸侯是向著那姬昌的,朕也聽聞崇侯虎似乎是不得人心,也是,他不過一介武夫而已,如何能擔起重任呢,因此朕便想著,若是國師能夠為朕分憂,為諸侯鎮(zhèn)守一方,那么日后再有什么事情,國師為朕說話便也有底氣,哼,姬昌……” 說到這里紂王又沒接著往下說,蘇云卿倒是明白了。 大概就是紂王覺得大家都向著姬昌沒人向著他,哦好吧,崇侯虎倒是向著他,但智商低且壓不住手下,因此用他攻伐蘇護尚可,但若是和姬昌對上那就是送菜的。 所以說,紂王打算養(yǎng)成自己的小伙伴啦! 他想了想最后選擇了蘇云卿做他的隊友,畢竟看起來蘇云卿和他一樣,都想處置蘇護,也都看姬昌不那么順眼呢=v= 蘇云卿自然不會拒絕這種好事,她很干脆的說道:“愿為陛下分憂?!?/br> 以后再順手分一發(fā)天下=v= 只是關于蘇云卿的地盤劃在哪里卻又叫人為難了,蘇云卿自己倒是想了想說道:“姬昌和姜桓楚的地盤我不去?!?/br> 如今天下共八百多路小諸侯,而在此之上又有四大諸侯,便是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南伯侯鄂崇禹,東伯侯姜桓楚,這四大諸侯又各自統(tǒng)領各地的兩百路小諸侯。 蘇云卿自然是沒法擠掉這四大諸侯的,畢竟現(xiàn)在還沒什么空缺,就算有,以蘇云卿來說,去了也不一定就是能服人的,因此還是要從一地小諸侯做起。 而關于蘇云卿的地方,嗯,講真,看姬昌那畫風她就不想在姬昌手底下混了,至于說為什么不要姜桓楚……這么說吧,姜王后是姜桓楚的女兒,姜桓楚就是姜王后他爹,關于能夠養(yǎng)出姜王后那種畫風的女兒,姜桓楚的是個什么畫風,蘇云卿已經(jīng)不想去腦補了。 腦補了糟心。 于是便只剩下南伯侯鄂崇禹和北伯侯崇侯虎可以選擇了,當然,越是早前的朝代,南方的條件就越差,這一點蘇云卿還是知道的,你看戰(zhàn)國時期那么大個楚國……好吧,楚國確實也算得上比較強大,但如果和北方比起來的話,同等的國土面積,北方的國家只要國君不傻逼,那么是肯定會強于南方的。 這關于環(huán)境的改變問題,不僅僅是人的問題,再說了,蘇云卿向來都是從北方起家,這次自然也是從北方開始。 于是最后這地盤便要從崇侯虎的手下劃出來,想來崇侯虎此人雖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確實很積極的抱著紂王的大腿,因此大概是不會故意給蘇云卿找麻煩的,就算真出什么事情,蘇云卿只要能夠說服紂王,那么自然也就能搞定崇侯虎了。 這一點倒是比其他三路諸侯更有優(yōu)勢,畢竟其他人,紂王說歸說,他們聽不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或者說,另外三位不反過來把紂王一頓教育那都算是他們低調謙虛了。 再加上聽紂王的意思,崇侯虎因為干的不咋地,也確實沒有治理地方的才干,為人也不是姬昌那種對著百姓和善可親的類型,因此對地方的掌控力并不強,他手下很多地方其實是不太服他的管教的,這就更讓蘇云卿滿意啦。 你看,若是到了姬昌手底下,大家都說姬昌好,是個大圣人,那么蘇云卿甭管怎么做那也是比不過姬昌的,真有一天蘇云卿和姬昌撕上了,估計沒幾個人會幫她,但崇侯虎就不同了,蘇云卿自認比這位要好得多。 她就算忽悠不了被姬昌的女主氣場洗腦的人,但是忽悠一把在崇侯虎手底下生活的水深火熱的人還是可以做到的,且不會太困難。 紂王倒是另一個想法了,崇侯虎算是很聽紂王的話,此時蘇云卿提出要去崇侯虎手下,紂王頓時就更覺得蘇云卿是和他一條心了,當即說道:“北方倒是有幾個地方該換人了?!?/br> 這年頭叛亂打仗的事情其實都有不少,或者天災人禍也是難免的事情,比起根深蒂固的四大諸侯,底下那八百小諸侯倒是不算什么了,有些時候不小心招惹了什么邪道之人又或者是惹上厲害的妖怪,就有可能葬送了自己。 并不是每個諸侯都與三教那些大人物有關系的,很多人遇上事情并不能找到大靠山幫忙。 一般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地盤就得重新分了,當然,若是這諸侯還要其他后人比如兒子之類的,那么自然是還歸他們家,若是沒有,便要拿來重新分封了。 還有一些是自己犯了事被處死的。 總之,鐵打的四大諸侯,流水的八百諸侯,除了鎮(zhèn)守四方的四大諸侯以外,其他諸侯的位置并不是不變的。 對于給蘇云卿什么地方,紂王倒是有些拿不準了。 蘇云卿自己倒是有主意,她想了想,便選了后來的邯鄲與太原兩個地方,然后表示,這兩地方隨便給哪個都行。 邯鄲距離朝歌近一些,太原稍遠一些,且已經(jīng)靠近邊境,崇侯虎的統(tǒng)治本就不是那么穩(wěn)當,放在邊境就更亂了。 但蘇云卿倒是覺得亂也沒什么,反正她是要打仗的,只有真正的戰(zhàn)爭才能淬煉出合格的軍隊,否則再怎么嚴苛的訓練,練出來的也不過是一群羊罷了,縱然要強壯一些,但真打起來也沒什么用處。 當然,邯鄲也不差,比起遠離中心的太原,邯鄲更靠近朝歌,這也就意味著邯鄲更加安定,安定的環(huán)境自然比戰(zhàn)亂更適合發(fā)展,也更適合積蓄力量。 紂王倒是不意外蘇云卿選了邯鄲,畢竟空出來的幾個地方,他也覺得邯鄲這塊比較好,但他倒是意外蘇云卿居然選了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