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雨打芭蕉⑴
翟鴻巾安頓好翁不二含后走了,看著體壯如牛的翁不二含,施丹嚇得不敢說話。 說起來她也是個苦命孩子,爹娘去世后獨自一人生活,有一天,村里來了個cao京兆口音的人。 走得又饑又渴的京兆人問施丹討了一碗水喝,邊喝便朝施丹臉上看,見屋里只有施丹一人,就問她爹娘哪里去了。 13歲的孩子被人問起死去的爹娘,就忍不住盈盈啼哭。 京兆人見有利可圖,信誓旦旦說道:“姑娘如果愿意,在下帶你上渭州城吃飽飯,穿暖衣!” 不諳人世的施丹相信了京兆人的話,跟他來到渭州城,京兆人卻將她賣給青樓做了窯姐。 你道這個京兆人是誰,他就是西夏細(xì)作馬歸元。 那時候,馬歸元剛剛投奔西夏,第一次潛回宋國作jian細(xì),身邊沒帶多少銀子;途徑施丹的村莊施家窯討水喝,見施丹一人爹娘離世便起賊心,將施丹帶到渭州城賣給青樓,自己賺了一筆銀子。 施丹一開始并不知道青樓是干什么的,后來隱隱約約掠摸到青樓是賣春的,心中更就發(fā)緊,哭鬧著要走,被翟鴻巾的打手狠狠揍了一頓。 施丹記得很清楚,那些打手揍她時翟鴻巾手叉腰間氣勢洶洶:“想走,沒問賣你的那人從老娘這里拿走多少錢?只要你加倍還上錢,老娘就讓你走!” 馬歸元當(dāng)時從翟鴻巾那里拿走50貫錢,倘若加倍的話就是100貫,施丹哪里拿得出來。 沒有錢贖身,施丹老老實實呆在月牙坊,由于一張臉蛋招人愛,慢慢地,她成了月牙坊的頭牌。 成了頭牌的施丹隨波逐流,可她卻沒有接過一次客,這讓很多姐妹難能理解,施丹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 其實翟紅巾不讓施丹接客的理由很簡單——要給翁不二含留著。 渭州城的月牙坊是翁不二含出資修建的,翁不二含是月牙坊的真正老板,翟紅巾只不過是一個給老板打工的管理者!找來有紫色的姑娘,翟紅巾自然忘不了讓老板先來品嘗! 在此之前,翟紅巾也曾經(jīng)給翁不二含送過幾個姑娘,可翁不二含用過后卻給翟紅巾唾了一臉,說翟紅巾欺哄他,送來的姑娘根本就不是處子,早就被人用過了。 翁不二含要像邪惡縣令阿莫異能那樣,品嘗含苞待放的處子;阿莫異能千方百計搞來眾多十四五歲的少女給自己孕育“紅唇蜜棗”,修煉邪功!翁不二含有別于阿莫異能,他直接對含苞待放的處子下手…… 將翁不二含的瘋狂回想一氣,施丹有痛恨起馬歸元來了。 盡管施丹做了月牙坊的頭牌,可她痛恨馬歸元,要不是馬歸元,施丹恐怕至今還是處子。 施丹是那一年的八月十五之夜被摧殘的;這是翟老鴇的精心安排。 翟紅巾之所以選擇八月十五,是因為施丹的生日是這一天,翁不二含的生日也是這一天,雙色結(jié)合的夜晚,會給月牙坊帶來財氣。 窗外的月光像流銀,羞怯怯地泄進(jìn)逍遙宮,鐓在床頭上的油燈燈花一跳一跳,仿佛要和溜進(jìn)屋內(nèi)的月光媲美。 月光和燈光遙相輝映的豹房,此刻有一種闃寂、凄美的氛圍。 那壁廂,翁不二含已經(jīng)剝?nèi)ヒ路?,喝喊施丹照著他的樣子去做?/br> 身處佛門境地的禿驢,竟有高超的采花技巧,怪不得從古自今,人們對和尚沒有多少好印象,都是些許蠕蟲毀了佛門聲譽(yù)。 翁不二含比蠕蟲厲害多了,他算得上吸血蝙蝠,見到有姿色的女人,不吸干她的血絕不罷休。 施丹在禿驢的喝喊中將自己暴露出來,瀉進(jìn)屋里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簡直就是一條千年難覓的美人魚。 禿驢按捺不住胸中的沖動,老雕抓小雞似地?fù)淞诉^去。 施丹被翁不二含叼咬得心慌意亂,不諳世事的姑娘只有招架的功夫,沒有反抗的力氣了! 盡管她才13歲,但13歲在宋朝已到結(jié)婚年齡,施丹強(qiáng)忍著來之一個不熟悉之人的襲擊,只能默默地閉上眼睛,承受著自天而降的災(zāi)禍和痛苦。 施丹在痛苦中掙扎、流淚,可伏在他身上的那座大山就是推掀不掉。 施丹沒有力氣了,只好任憑壓在身上的大山任意蹂躪。 疾風(fēng)驟雨的蹂躪和襲擊,不禁使施丹想起早年去世的母親、父親。 施丹要是有母親和父親,就不會像秋風(fēng)中的一片落葉,四處飄零;就不會像風(fēng)雨交夾中游弋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更不會像一直失群的孤雁,意志消沉,整日處在憂郁驚恐之中。 想到孤雁,施丹便想起唐朝詩人杜甫的《孤雁》詩來: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詩圣杜甫的《孤雁》寫的太絕妙啦!默吟著杜甫的《孤雁》詩,施丹便想起秋天,想起秋天里從朗朗天空中飛向南方的雁陣。 那時候,施丹只有七八歲,秋天的季節(jié),總喜歡佇立在家鄉(xiāng)后面的小河邊,翹首遠(yuǎn)望從頭頂飛翔過去的雁群。 一群群大雁從北方向南飛去,依依呀呀的叫聲掠過長空,使施丹心靈震撼! 施丹著迷地目視著天空,如醉如癡,一個牧羊的老爺爺走到她跟前嘿嘿笑道:“孩子,觀看大雁哪?知道飛翔空中的大雁是什么鳥嗎?” 施丹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七八歲的孩子當(dāng)然不知道大雁屬于什么鳥! 牧羊爺爺見狀,便道:“大雁是候鳥,一到秋天,就從西伯利亞啟程,向溫暖的南方飛翔;途經(jīng)上萬里路,卻是百折不撓!” 牧羊爺爺這么說著時,就用手中的羊鞭指指天空說:“飛過我們頭頂?shù)拇笱阌谢已?、鴻雁、豆雁、黑雁、雪雁、斑頭雁、白額雁、小白額雁、紅胸黑雁等許多種。由于雁的種類和繁殖地點不一樣,生活習(xí)性也有差異,所以遷徙的路線也有不同!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亞一帶,每年秋冬季節(jié),它們就要成群結(jié)隊地向南遷飛,到達(dá)四川、云南,甚至遠(yuǎn)至緬甸、印度去越冬。第二年,又長途跋涉地飛返西伯利亞產(chǎn)蛋繁殖。大雁飛行時,常常排成‘人’字或斜‘一’字形。人說這是雁群紀(jì)律嚴(yán)明的表現(xiàn),其實,這是大雁在長途遷飛時節(jié)省體力消耗的一種秘訣。大雁飛行時,翅膀尖端會產(chǎn)生一股向前流動的氣流,叫做‘尾渦’。后面的鳥利用前面的‘尾渦’,飛行時要省力得多。雁群飛行時所排列的隊形,正是適于對‘尾渦’氣流的利用。大雁越多,雁飛起來就越省力氣。同時,排隊飛行,還可以防御敵害,相互照應(yīng),避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