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書迷正在閱讀:戒不掉的甜、校園第一修羅女神、驚璽、穿成女主她妹[穿書]、我真真真沒勾引你[古穿今]、時光和你都溫柔、懷了重生的反派崽崽[快穿]、互穿后我的人設(shè)崩塌了[娛樂圈]、聽說你有點難追、蘇老師,大大喊你回家吃飯了!
“……不是的!”他為什么就是不肯放過她?郁棠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好的?何況,她傷過他,按著暴君的本性,應(yīng)該報復(fù)她才對。 這時,趙澈不知從哪里取了將定南侯的書信出來,“每隔半月便有一封你父親的信,想要拿到信,你最好對朕好點,嗯?” 郁棠眼巴巴的盯著書信,只好點了點頭。 “今晚陪朕/睡?!蹦腥顺脵C就道。 第171章 番外:帝王嬌(11) 今晚陪我/睡…… 這話包含的意思昭然若揭。 若非趙澈有傷在身,郁棠絕對無法接受這樣明晃晃的挑/撥。 趙澈中了三支梅花箭, 加之太醫(yī)也交代了他不可以劇烈……動作, 郁棠這才沒有如臨大敵。 趙澈不喜被人靠近, 身上擦洗只能由郁棠伺/候。 她倒也不矯情了,用她一人換取整個定南侯府的安寧,她還有什么可不情愿的。 此時, 耳邊清淺的呼吸傳來,趙澈卻是怎么都無法睡下了。 但罪魁禍首卻是早已去見了周公。 他讓郁棠給他渾身上下都擦拭了一番, 明明一開始臉皮很厚, 可郁棠真的閉著雙眼擦到他下面的時候,小趙澈的異常反應(yīng), 令得男人到了此刻還是難以平復(fù)。 哎~ 他這是真的栽在她手里。 自幼就聽聞不少帝王為了美/色/誤朝政的事,他曾是那樣的不屑一顧,可如今……若是可以, 他也想沉迷其中, 做一個迷/戀/美/色/的昏君。 郁棠抱著錦被, 將她自己的胸/口遮的嚴嚴實實,趙澈下榻時才發(fā)現(xiàn), 這可惡的小女子,就連綾襪也沒有脫,她和自己在一起時, 恨不能包裹的密不透風(fēng)。 就那樣防備著他。 趙澈,“……” 昏暗中,男人眼神微沉, 他俯身將郁棠的綾襪脫了,竟突然有了意外之喜。那雙玉足,他一掌可握,圓潤小巧,粉嫩精致。 少女似乎是今日太過cao勞,睡得很沉,因為趙澈的動作,她輕輕/嚶/嚀/了兩聲又睡/下了。 趙澈將玉足放下,來日方長,不急于一時。 他夢里發(fā)生過的那些畫面,他終要一一嘗試數(shù)遍。 …… 外面秋風(fēng)蕭瑟,夜間起了寒霧。 趙澈走出寢殿,心腹已經(jīng)在外面恭候已久。只見帝王的墨發(fā)僅用了一枚玉扣固定,身上披著一件玄色睡袍,衣襟是敞開著的,可見身上綁著的白色繃帶。 眾心腹,“……” 皇上怎的一點不懼寒呢?乍一看好像高挺的鼻梁上還有薄汗。 趙澈掃視了一眼眾人,沉聲吩咐,“傳令下去,昨日之事若是泄露出去半個字,格殺勿論!” “是!皇上!”眾人當即應(yīng)下。 表面雖是恭敬無比,但內(nèi)心不免納罕。 皇上明知有人刺殺,卻是將計就計,故意引了殺手出來,還特意用了苦rou計/俘/獲/美/人芳心。為了抱得美人歸,真真是半點不留余地了。 趙澈邁著大步,往地牢方向走,一眾心腹緊緊跟隨。 帝王的背影高大挺拔,走在路上,睡袍衣擺隨風(fēng)拂起,這個男人仿佛天生自帶氣場,饒是受傷在身,亦是旁人無法企及的。 趙澈的心腹皆是能人,但與趙澈相比,還是不由得自行慚愧。 …… 地牢內(nèi),絞刑架上綁住數(shù)人。 這些皆是今日的殺手,雖是被嚴刑拷打,但還拖著一口氣,并未死絕。 趙澈掃視了一眼,眸色陰冷。 若非是為了贏得郁棠的關(guān)心,他也不會故意示弱中箭,那三只梅花箭著實厲害,害他受了不少苦頭。 “可查清是誰派來的?”趙澈沉聲問道。 他當然知道不是南山一派所為。 南山一派都是一群大義凜然的讀書人,即便是刺殺,也不會蒙著臉。 另外,就算是要暗中刺殺,也斷然不會使用梅花箭這樣明顯的標致,很明顯是有人故意栽贓陷害,試圖拉起朝廷和南山一派的爭斗。 心腹火速搬了一把圈椅過來,用了衣袖來回擦拭。 這些心腹皆是趙澈從十來歲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起來的,歷練到了如今,皆是人精。 若說趙澈是妖王,那他們就是一眾妖怪。 趙澈落座,其中一男子便道:“如皇上所料,這批殺手此番的目的,果真是/欲/要挑起朝廷和南山一派的矛盾?!?/br> 要知道,如今天下,但凡是讀書人皆十分崇敬仰慕南山派系。 若是朝廷針對南山一派,不亞于是和天下讀書人作對,一旦兩方勢力對抗起來,后果不堪設(shè)想。 這也正是趙澈一直對南山派系極為隱忍的緣故。 “嗯,繼續(xù)說?!壁w澈對這一切早就了如指掌。 男子道:“但如今還未查出幕后之人究竟是誰。另外,司馬家族的案子,一開始便是有人故意向朝廷拋磚引玉,先是挑起司馬家族對朝廷的不滿和抵抗,等到徹底激怒了皇上,司馬家族自然難逃一劫。如此一來,和司馬家族甚有淵源的南山一派不可能坐以待斃。微臣懷疑,五年前司馬家族的案子也是一個疑點?!?/br> 趙澈何嘗不知。 當初滅了司馬一族也是殺雞儆猴。 幕后之人是想一步步將朝廷逼到一定境地,迫使朝廷對南山一派下手,徹底激怒天下讀書人,從而引起九州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