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書迷正在閱讀:大都督曾是我阿兄、帶個淘寶來種田、帶著超市回八零、法醫(yī)系統(tǒng):王爺,晚上見、暗自喜歡、穿成女配她夫君(穿書)、穿到七零養(yǎng)兒子[穿書]、邪王的絕色狂妻、重生之完美歲月、蜜愛來襲:老公大人請小心
“還取什么???吃得臟死了,拿回來也是要扔了的,沒拿回來就算了!”云臻擺動著小胖手,不甚在意地道。 那金鑲玉的碗,非常精致,是圣上萬壽的時候,永興節(jié)度使馮胖子進上來,因見著榮妃娘娘歡喜,便賜予了景安宮。八皇子平日里也喜歡拿著這碗把玩,如今竟就這么舍去了。 這邊,黛玉吃完了那粥,遞給大丫鬟秋痕,“你辛苦些,把碗仔細洗了,別磕著碰著了,回頭供起來?!笔〉媚奶鞂m里的人,還要這碗,要是沒了去向,抑或是有些磕碰,那就是傾巢之禍了。 她有些后悔,方才忘了讓嚴鐸把這碗拿回去了。宮里只說賞她粥,也沒說連碗都要一起賞的。 賈氏因說這一次北街那邊送過來的粥熬得不錯,讓人添了兩碗過來,方才見黛玉吃得歡,便問她,“你堂嬸娘那邊這次送過的粥,用的豆子不多,灑了些小米在里頭,添了桂蜜,甜又不膩,要不要嘗一些?” 黛玉搖搖頭,接著便聽賈氏在跟林如海商量今年祭祖的事情,“妾身想著今年的祭祖,就不必如往年一樣,巴巴地備下了晚飯,老太太那邊又不會在這里用飯,最后也都浪費了。今年祭完祖,咱們也就隨便留一句,想必那邊自己也會備下年夜飯,不會在咱們這里湊熱鬧?!?/br> 林如海想了想,“備還是要備的,橫豎若是那邊不留下來,賞給府里的下人,也是一年忙到頭的恩典!” 黛玉聽父母一直說著“那邊”,又實在想不起那邊到底是誰? 她和弟弟玩了一會兒,又被父親抱著到小書房里寫了一會兒字。早就知道這種時代的女孩子,若想要立足,一半靠自己的才華,另一半便靠了父兄的功名地位,她也沒有藏拙,顯露出了自己“過目不忘”的本事,基本上林如海教一個字,一邊下來便會讀會寫,且少有寫錯的。 林如海自是大驚,心里也越發(fā)對大閨女看重起來。他膝下子嗣原本凄涼,一妻數(shù)妾,年過四十這才得了一子一女,在他眼里,女兒與兒子是一般重的。 有女如此,夫妻二人自是欣喜非常,賈氏笑著道,“看來姐兒這會讀書的性子是隨了老爺了。將來哥兒也要這么會讀書才好!” “弟弟一定會比我更厲害的!爹爹先教女兒讀,等弟弟再長兩歲,女兒就能教弟弟了?!?/br> “好,爹爹就先把你教成個小才女!” 讀了約莫有一刻鐘功夫,黛玉把本三字經(jīng)便背熟了一半。林如海很好地感受了一把得英才而教之的爽快,很想再多教一些,又怕貪多嚼不爛,便抱著女兒跟妻子一起回了正房。 婆子來報,說北街那邊有人來傳話,來的也是個婆子,賈氏便讓把人請進來。 來的是北街林府大太太身邊的宋嬤嬤,說話行事倒是利索,給林如海夫婦請了安,又給黛玉和檐哥兒行了禮,口里的話就跟蹦豆子一樣,往外蹦,“大太太讓奴過來說一聲,今年祭祖后,兩府還是合在一府吃年夜飯好。往年都是各吃各的,一來不熱鬧,二來落在外面人的眼里,總以為咱們兩府不親熱。” 這倒是讓賈氏有些莫名其妙,好半晌才點頭,“原是這個理!” 賈氏的話不多,這姓林的嬤嬤就很尷尬,好在也是人老成精,看著黛玉,“這是大姑娘吧?阿彌陀佛,之前說身子骨不好,老太太和府里的太太們擔心得飯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著。姑娘若是大安了,就到府上去玩,姑娘們也都惦記著姑娘呢!” 黛玉趴在林如海的膝頭,聽著這老貨唾沫橫飛地說了一會兒,微微一笑,“既是老太太和太太們都擔心我,以前怎不見有人來看望我呢?” 第7章 指點(求推薦票) 都說童言無忌,宋嬤嬤也不好反駁,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賈氏騰出一只手來,揉了揉女兒頭上的小包包,“這樣的話,姐兒以后不許再說。老太太和太太們擔心你是真的,年前節(jié)氣,家家都很忙,沒遣人過來問詢也是情有可原?!?/br> “哦,女兒知道了。原來老太太和太太們都是在心里惦記女兒的病。幸好女兒如今大好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落在外面人的眼里,就真是兩府的關系不親近了,畢竟,一次都沒有來看望女兒呢?!?/br> 宋嬤嬤訕訕地笑過后,就不再啰嗦,賈氏擺擺手,便讓她下去了。 林如海知道妻子有事要和女兒說,便抱起兒子進了內(nèi)室,將女兒扔給了賈氏。 “你說說,你這孩子,才三歲,怎么就這般地牙尖嘴利了?今日這些話,是你該說的嗎?”賈氏一面對女兒的聰慧心喜,一面又特別擔憂,這世間,誰人不盼兒孫聰明伶俐?可聰明伶俐的孩子是那么好養(yǎng)的嗎? 一個不慎,便成了大jian大惡之輩了。 黛玉窩在母親的懷里,偷偷地撇撇嘴,口中卻特別乖巧,“娘,這嬤嬤到底是哪個府上的人啊?憑什么還說她家老太太和太太要在咱們這兒吃年夜飯???” 賈氏這才知道,女兒怕是連北街那邊的人都沒記住。也是,兩府雖然都姓林,也是一個祖上的,還沒有出五服呢,即便住在同一條街,也是一年到頭除了祭祖這日外,都沒有往來。 原本沒太想跟女兒細說,但想到女兒方才識字讀書的那股子聰明勁兒,又覺得再也不能把女兒當尋常三歲的孩子看待了。 “咱們家老祖宗當年也是隨太祖出征,馬上掙來的功名爵位,敕封宣平侯府,原先說是這爵位只封襲三世,當今圣上隆恩,后又傳到了你祖父。你父親當時年幼,感念皇恩浩蕩,不肯再受無功之祿才發(fā)奮讀書,圣上也格外器重,點了你父親榜眼,這份功名在勛貴之中也算是獨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