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直播GL(穿越)_分節(jié)閱讀_49
雖然是在學鐵匠技藝的過程中作為觸類旁通的內容,而且同時還學了別的首飾制造工藝,而且全部掌握了。 ——那有沒有興趣深入的學習花絲鑲嵌? 唐迎的語氣都沒有波動一下,平靜的回道,“很抱歉,但是我已經定好了將來的方向。之所以做直播,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到這些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工藝,為繼承和保護它們做出自己的一點努力?!?/br> ——真是遺憾,不過既然選好了自己的路,那就好好走吧,相信你也能有所成就。 “好的,謝謝?!?/br> 沈知期抽了抽嘴角,心想唐迎這話說得語焉不詳,若是對面的人知道她選擇的方向是跟首飾工藝八竿子打不到關系的機器人制作,會不會吃驚得眼珠子都掉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算……算是半個加更吧_(:з∠)_ 昨天竟然有人嫌多寫了五百很少,我生氣了我跟你講! ☆、第30章 專用道具 接下來的一周, 沈知期的直播間白天幾乎都開著。 這是因為花絲鑲嵌是一門非常復雜的技藝, 即便是熟練的工匠帶著弟子學徒一起做, 要做出一件完整的首飾, 至少也要花費幾天的時間。如果對做工要求高,而首飾的圖樣也更復雜的話, 那需要的時間就更多了,精品頭面首飾, 一套做上幾個月都是尋常。 但唐迎卻要在直播的兩小時之內, 將這些內容都展示出來, 所以她只能挑選重點的部分來直播,其他輔助性的工作留在平時完成。 所以為了讓觀眾們對這個過程也有所了解, 沈知期這邊的直播就很有必要了。 當然, 因為是整天都在播,所以觀眾沒有那么多,大部分人有空了就進來看看, 忙的時候就關掉。而唐迎在做這些的時候,就不會像直播那樣有意識的去解說了, 會顯得比較枯燥。即便這樣, 在線人數也仍舊維持在了一個很穩(wěn)定的數字上。 有意思的是, 之前直播間里那些解說的賬號,好像也跟著轉到這邊來了,然后繼續(xù)在彈幕上打字為唐迎做解說,倒是顯得十分和諧。 忙碌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新的一期直播。 唐迎接著上一周的拉絲, 開始講解花絲首飾的制作步驟。 首先是搓絲和編織。 拉出來的細絲被稱作素絲,通常是不能直接用于制作首飾的。而對于這一點,唐迎也做出了解說,“雖然黃金的延展性很好,但太細的話就很容易折斷或磨損。而首飾制作出來,當然不可能一直放在櫥窗里,而是要日常佩戴使用。為了避免花絲斷裂損毀,要將素絲搓成幾股或者編織成型,才能用于首飾制作?!?/br> 同時她也不忘提醒大家,花絲這項技藝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在當下的科技而言,制作難度已經大幅下降,也沒有皇室專用的說法,很多首飾店都有出售,選購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花絲的制作手法,除了編織之外,還有掐、攢、填等。掐絲就是用鉗子將搓好的絲掐成不同形狀,唐迎選擇的是最簡單的如意造型。攢絲則是將制作好的紋樣一層一層攢起來,通常同于復雜的首飾制作。填絲則是在掐出的造型之內,用繞成圈狀的絲填滿,比如首飾之中常見的金鳳造型,其尾羽內部就多采用填絲工藝。 通常來說,一件首飾往往會使用多種手法來制作,還要結合鑲嵌的技藝。 比如唐迎要做的這件金累絲如意簪,就是采用掐絲、填絲等手法制成,因為大部分的材料之前就已經準備好,現(xiàn)場演示結束之后,唐迎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制作過程。 先掐出如意外形,在在其中填上金絲,最后燒焊。 古人很早就發(fā)明了焊接的工藝,最遲到春秋時期,焊接就已經應用在了青銅器的制作上。具體的做法,是挑選熔點稍低于母材的金屬來作為焊料,加入由硼砂、松香等制成的焊藥,再用白芨之類的粘貼劑調和,填入母材的斷裂處,然后再高溫燒融。因為焊藥的熔點低于母材,所以能在不影響母材的情況下將裂縫處彌合。 不過在花絲這門技藝之中,因為要求精細,所以通常仍舊使用黃金來作為焊藥,將母材一并燒融焊接,然后再將焊處打磨光滑平整,不留痕跡。 這樣一來,對焊接手法的要求就更高了。 好在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發(fā)展,焊接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可以準確的控制溫度和燒融時長,對工匠的要求反而降低了一些。 因為唐迎表現(xiàn)得很輕松,而且經過上周拉絲之后,現(xiàn)在這些工藝雖然也很厲害,但屏幕面前的觀眾都有種“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感,彈幕上反倒顯得更熱鬧了一些。 尤其是在唐迎進行填絲這個步驟的時候。一個個的圓圈被她依序排列在如意的造型之內,竟是一個不錯,排完之后嚴絲合縫,更是讓觀眾有種難以言說的爽快感。 ——強迫癥福音。 ——感覺就像俄羅斯方塊玩到最后正好消得一塊不剩,爽! ——雖然知道對小天工老師來說是理所當然,但還是要給你打82分,剩下的以666的形式送出。 ——日常想問小天工老師什么時候開店_(:з∠)_ ——開店是不可能開店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開店.gif 燒焊結束之后,復雜的工藝還要將各個部分攢起來,而唐迎要做的這件如意簪比較簡單,“花絲”的部分就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就要進入“鑲嵌”環(huán)節(jié)。 “花絲鑲嵌這門工藝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寶石的大量運用,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首飾制作過程中,重紋飾而輕寶石的習慣。在元明清三代,花絲鑲嵌發(fā)展臻于成熟,也代表了我國傳統(tǒng)首飾的最高水平?!碧朴贿厹蕚湎乱徊降牟牧希贿呑鲆恍┖唵蔚谋尘敖榻B。 “不過眾所周知,我國的寶石儲量一直不高,這也是傳統(tǒng)首飾之中較少使用寶石的緣故。漢唐以后,絲綢之路被打通,開啟了古代中國同世界的交流,舶來的寶石和香料流入,使用才漸漸多了起來。但是到了清代,因為種種原因,寶石資源逐漸枯竭,于是就出現(xiàn)了點翠和燒藍這兩種工藝,取代寶石的地位?!?/br> 說到這里,唐迎略微停頓,“服飾的發(fā)展,一直都受到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探究其中的變化,也能夠得到一些很有趣的東西。如果有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也可以自行研究?!?/br> “點翠”這種工藝,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 翠,就是翠羽,是翠鳥的羽毛。 所謂點翠,就是先用金屬做成不同圖案,再將翠鳥亮麗的藍色羽毛貼在金屬底座上,最后鑲嵌水鉆。 這樣制作出來的首飾,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呈現(xiàn)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再加上鳥羽的自然紋理和折光呈現(xiàn)出的幻彩,使整件作品呈現(xiàn)出生動的顏色變化,美不勝收。 然而正宗的點翠工藝,所使用的羽毛,僅有兩只翅膀上各十根大條,以及尾羽八根尾條,所以一只翠鳥身上,只有二十八根羽毛可以使用。而在取走羽毛之后,翠鳥往往很快就會死去。 即便在古代,也有許多帝王屢次下詔禁止捕獵翠鳥取羽,建國后翠鳥更是成為國家級保護動物,近些年來更是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不可能再用于首飾制作。 不過古代之所以重這種顏色,也不過是因為其獨一無二,是人工制作的染料無論如何無法企及的,而且翠羽還不會褪色。 說到這里,唐迎解釋道,“古代染料很貴,因此富貴人家多以穿著顏色艷麗的衣物為傲,平民則只能穿著原色的布料所制衣物,稱為‘白身’‘白衣’。同時這些衣服也只會穿一兩次,因為沒有好的固色劑,衣服只要過水就會掉色,越是艷麗的顏色,褪色后就越不好看。所以作品之中看到主人賞賜下人自己穿過的衣物?!?/br> 可想而知,不會掉色的翠羽會顯得多么珍貴。 但是實際上,作為有機物,翠鳥的羽毛能夠保持色澤鮮艷的時間也不過百年,看那些出土文物可知,根本不可能“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