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杯酒,十年燈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時間的長河帶給了華夏最豐厚的滋養(yǎng),如今的華夏能夠有今日之地位成就是無數先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小夢,咱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也要守護現(xiàn)在的生活?!比A楓對著剛打坐完的云夢輕輕說道。 云夢點點頭,似是想起了什么,很多東西漸漸明朗起來,但他們的生活已經慢慢變得和這個時代捆綁在一起,不得脫離,亦不能脫離。 新石器時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了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前者是以手制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上具有彩繪和繩紋為特色,稱為彩陶文化;后者以輪制黑陶為特色,稱之為黑陶文化。 一個是代表原始農業(yè)的母系氏族社會,一個是代表農業(yè)、手工業(yè)、建筑業(yè)和冶銅業(yè)已有明顯發(fā)展和開始的奴隸社會。 它們分別出現(xiàn)于公元前5000~前3000年與公元前2900~前2000年。傳說中的黃帝、堯、舜是該階段后期的代表人物,表示已轉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的初期國家階段。傳說人物來源不一,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過程。它代表華夏文化核心區(qū)的出現(xiàn)。 從公元前21世紀以后、相繼出現(xiàn)了夏、商、西周幾個王朝。它使黃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濟之間及附近地區(qū)不同部落經過接近、交往、斗爭、融合,形成華夏文化的核心區(qū),并作為凝聚核向長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區(qū)與北方的紅山文化地區(qū)擴散并逐漸進行整合,最終納入華夏文化。新八一中文網首發(fā)x8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封建諸侯造成的長期紛爭而留下的六國,統(tǒng)一了諸夏,開創(chuàng)了以后延續(xù)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主義的中央集權。由于秦采取了車同軌、書同文、立郡縣和確定度量衡的標準等政策,對華夏文化擴散與華夏文化圈的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 從秦把嶺南收入版圖以后,漢民多次大規(guī)模地向長江、珠江以及云貴地區(qū)移民,不僅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也帶去了中原的華夏文化。 在北方,由于北面與西北都是干旱的草原與沙漠,當地居民以游牧為主。其南面的漢族則以農為業(yè)。 由于人口壓力、氣候變化以及征戰(zhàn)和防守的需要,漢人向北墾殖、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牧馬,往往產生邊境地區(qū)的相互斗爭與掠奪。但是,雙方經濟上的互補產生的往來卻是基本的。由于游牧民族善騎射、機動性強,往往越長城,進入中原。在東晉、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時,游牧民族大量進入邊境與北方,并且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權。 元、清兩代,蒙古與滿族還建立國性的政權。在這種民族與文化的大融合過程中,給華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賦予新的動力、形成新的整合。此外,與新疆、西藏地區(qū),從漢、唐以后,由于民族遷移、政治與經濟等原因,不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聯(lián)系,而且使華夏文化有所擴大。 華夏文化的發(fā)展與擴大是在漢族與周邊民族不斷交流、融合和整合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它不僅成為中國范圍內的主體文化,而且對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文化有深遠影響,其共同所在地域被稱為儒家文化圈,而且還通過華人的海外移民而帶到世界各地。它的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化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盡管春秋戰(zhàn)國時有諸子百家,但是從漢時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居于統(tǒng)治地位。它的以“仁”為中心,對個人要求“一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周圍的人,要“孝、悌、忠、信”;對個人、家庭、國家和社會,則要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完整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成為華夏文化核心,也是與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差別。 漢語和文字亦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其中包括的方言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粵方言。盡管彼此互通性較差,但文字的統(tǒng)一卻彌補了此缺點,對華夏文化的統(tǒng)一作出了貢獻。漢字的方塊具有特殊的筆畫,而且一字一義、一字一音節(jié)、加上聲調不同、同音多字使其文學形式豐富多彩,在書寫上也成為一種藝術。 由于華夏文化包括的地域遼闊,各地環(huán)境差異較大,戲曲、飲食、建筑等都在具有共同特征基礎上出現(xiàn)各種唱腔與樂器調合的地方戲,酸、甜、咸、辣、風味不同的菜系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民居。 剛大致了解完華夏文化的華楓,又被孫悟空安排到超新星的學習中,似乎此刻整日的學習和修煉以及突然到來的任務成了此刻他們能夠接觸到的一切,也是必須做的事情。 超新星是恒星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根據現(xiàn)在的認識,超新星爆發(fā)事件就是一顆大質量恒星的“暴死”。新八一中文網首發(fā) 對于大質量的恒星,如質量相當于太陽質量的8~20倍的恒星,由于質量的巨大,在它們演化的后期,星核和星殼徹底分離的時候,往往要伴隨著一次超級規(guī)模的大爆炸?,F(xiàn)已證明,1572年和1604年的新星都屬于超新星。 在銀河系和許多河外星系中都已經觀測到了超新星,總數達到數百顆??墒窃跉v史上,人們用rou眼直接觀測到并記錄下來的超新星,卻只有6顆。 超新星爆發(fā)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度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fā)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并可持續(xù)幾周至幾個月(一般最多是兩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yōu)椴豢梢姟?/br> 在這段期間內一顆超新星所輻射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媲美。恒星通過爆炸會將其大部分甚至幾乎所有物質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拋散,并向周圍的星際物質輻射激波。 根據估算,在如銀河系大小的星系中超新星爆發(fā)的概率約為50年一次,它們在為星際物質提供豐富的重元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超新星爆發(fā)產生的激波也會壓縮附近的星際云,這是新的恒星誕生的重要啟動機制。 恒星從中心開始冷卻,它沒有足夠的熱量平衡中心引力,結構上的失衡就使整個星體向中心坍縮,造成外部冷卻而紅色的層面變熱,如果恒星足夠大,這些層面就會發(fā)生劇烈的爆炸,產生超新星。 大質量恒星爆炸時光度可突增到太陽光度的上百億倍,相當于整個銀河系的總光度。恒星爆發(fā)的結果 (1)恒星解體為一團向四周膨脹擴散的氣體和塵埃的混合物,最后彌散為星際物質,結束恒星的演化史。 (2)外層解體為向外膨脹的星云,中心遺留下部分物質坍縮為一顆高密度天體,從而進入恒星演化的晚期和終了階段。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到的1054年爆發(fā)的超新星(這顆超新星又被國際上命名為中國超新星)。 在一個星系中,超新星是罕見的天象,但在星系世界內,每年卻都能觀測到幾十顆。1987年2月23日,一位加拿大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云中發(fā)現(xiàn)了一顆超新星,這是自1604年以來第一顆用rou眼能看到的超新星,這顆超新星被命為“1987a”。 由于在一個星系中超新星是很少見的事件,銀河系大約每隔50年發(fā)生一次,為了得到良好的研究超新星的樣本需要定期檢測許多星系。 在其他星系的超新星無法準確地預測。通常情況下,當它們被發(fā)現(xiàn)時,過程已經開始。對超新星最有科學意義的研究(如作為標準燭光來測量距離)需要觀察其峰值亮度。因此,在它們達到峰值之前發(fā)現(xiàn)他們非常重要。業(yè)余天文學家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專業(yè)天文學家,他們通常通過光學望遠鏡觀察一些較近的星系,并和以前的圖片相比較,在尋找超新星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到20世紀末期,天文學家越來越多轉向用計算機控制的天文望遠鏡和d來尋找超新星。這種系統(tǒng)在業(yè)余天文學家中很流行,同時也有較大的設施,如卡茨曼自動成像望遠鏡(kait)。中微子是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大量的次原子粒子,并且它不被銀河系的星際氣體和塵埃所吸收。 超新星的搜尋分為兩大類一些側重于相對較近發(fā)生的事件,另一些則尋找更早期的爆炸。由于宇宙的膨脹,一個已知發(fā)射光譜的遠程對象的距離可以通過測量其多普勒頻移(或紅移)來估計。平均而言,較遠的物體比較近的物體以更大速度減弱,因此具有更高的紅移。因此,搜尋分為高紅移和低紅移,其邊界約為z=01–03之間——其中z是頻譜頻移的無量綱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