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誰人相寄錦書來
書迷正在閱讀:逃不出心中夢、歐孜大陸、君戰(zhàn)天下紅顏相隨、狐妖小紅娘之東方妖道、守衛(wèi)者之星際狂飆、穿成渣攻后我被受給攻了、炮灰攻成神記[穿書]、反派ooc后我被表白了、我的對象是極品[穿書]、世界線變動之后我成了反派Boss
楚皇的笑容似乎有些苦澀:“明天你就知道了?!?/br> 知子莫如母,知母莫如子。 翌日,太后一聞楚皇說要召廣林王回京,起初還勉強把持著。待楚皇告退后,便和李公公、陳嬤嬤還有唐嬤嬤一起商量起來:廣林王的京邸要設在哪里,廣林王喜歡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李太后越說越起勁,喜得無可無不可。 不知道為什么,熱鬧喜悅總是她們的,寧硯泠站在一邊冷眼旁觀,想到的竟是楚皇說的“朕要有的,不過是忍耐?!?/br> 她現(xiàn)在明白了,這就是楚皇說的忍耐,當一個母親偏疼一個兒子時,另一個被忽視的兒子須要做的就是忍耐。 可惜寧硯泠明白得有點晚,正如楚皇所預言的那樣,言官們得知廣林王要回京的消息后,朝堂上幾乎沸反盈天。自此以后,楚皇疲于應付言官上疏之事,再無暇召見她。 而李太后,聽聞這事之后,不過笑笑道:“既然固原王能回京都,廣林王自然也能回京都。此事當全憑皇兒定奪?!?/br> 她就是這么一個可以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或是為了給小兒子鋪路,而去求自己的弟弟聯(lián)合內(nèi)閣的人,但是當大兒子站在水里的時候,她絕不會伸手去撈一把,或是幫他解圍。寧硯泠看得越多,越覺得心寒。 有時候,寧硯泠也會想,如果再蒙楚皇召見,自己是不是該安慰他一下?可他是天下之主,只要他想,后宮有的是安慰他的人。自己這么一個反應遲鈍,后知后覺的人,為什么要去湊熱鬧,討沒趣呢? 就這么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離中秋節(jié)也越來越近。夜晚時分,倚窗望月,這月亮也越發(fā)圓潤起來。 人月兩團圓。寧硯泠在心里默念,李太后有一子一女傍身尚不知足,還想盡辦法要召遠在封國就藩的兒子回來。那張?zhí)?,不也和兒子生離,更不消說宮里頭的這些女孩兒,也不得與父母團聚。 天家想要人月雙圓,子孫綿綿。尋常百姓家就要忍受骨rou生離,終難相見。 任憑那月光再清冷溶溶,始終照不透這寂寞宮墻。 廣林王是在中秋節(jié)前兩天到的京都。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在廣林王離開封國的時候便送來的消息,此后每隔八個時辰便送一次廣林王的行程,直至接近京郊,使者已經(jīng)是四個時辰、兩個時辰便傳遞一次消息。 那天,李太后從早上起身起,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一會兒想到一樁事情,便支使李公公去辦。李公公還沒回來,她又想到另一件事,又指派了陳嬤嬤去辦。不出半日,太后身邊積年的老嬤嬤和老公公都去得七七八八。 太后一會兒坐,一會兒立,在房內(nèi)走來走去,嘴里不住道:“怎么還沒進城?怎么還沒進城?” 她一抬頭,見了寧硯泠,道:“你說樺兒怎么還沒來?會不會是路上出了什么事情?”她一臉急切,仿佛渴求寧硯泠的回答一般。 可是寧硯泠知道,李太后只是焦慮,她已經(jīng)快坐立難安了,自己回答并不重要,關鍵在要能撫慰她的心。于是,寧硯泠笑道:“回娘娘,使者已經(jīng)來過三撥兒了,殿下就快來了罷?!?/br> “嗯,你說的是,你在這兒陪哀家一塊兒等罷?!碧簏c點頭,似乎很樂意聽到這樣的回答,她攀住寧硯泠的手,強拉她坐下。 旁邊早就機靈透了的小宮女搬來一張鏤花圓凳,寧硯泠哪里敢坐,不過是稍微貼著點兒凳子邊兒罷了,可比站著還累。 好在太后做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又站起來,在屋子里踱來踱去的,一會兒嫌這里積灰了,一會兒又說果盤里的葡萄顏色不翠綠,看著不新鮮了??蓱z房里伺候的小宮女,這個拿著絹布爬上爬下,去擦那其實并不存在的灰。那個又跑去小廚房換些顏色鮮亮的水果來。 這么忙活到未初一刻,有使者來報,說是廣林王已經(jīng)進了城,太后聽了登時大喜過望。不多時,到了申初二刻,使者又來報,說是廣林王已經(jīng)進了宮門。李太后喜盈于色,恨不能到宮門口親迎。 好在李公公已經(jīng)回來了,太后便命他再使人細細地打掃萱室殿的宮門口與殿內(nèi)道路長廊并回廊,不得有一處沾灰。 李公公聽了笑笑,道:“老奴早使人打掃過了,灑了水,這會兒怕是已經(jīng)干透了,殿下的靴子底都沾不上一粒灰塵的。還有那兩旁的樹啊花啊的,但凡有一點兒枯的,老奴都叫他們揪掉了,殿下眼里看到的,只會是最好的?!?/br> 這番話簡直說到了太后的心坎里,太后喜笑顏開,道:“還是你辦事得力,那些個小的,要有你的一半,哀家也沒這般cao心了?!?/br> “娘娘心疼殿下,老奴自然要替娘娘做到十分。殿下一進了這里,那才知道娘娘是怎么心疼他呢!”李公公盡挑太后喜歡的話說,太后一壁聽,一壁不住地點頭。 這時,外邊兒快步進來一個眼生的小太監(jiān),進了這屋忙跪下道:“小奴叩見太后娘娘,廣林王殿下已經(jīng)在殿外候著了?!?/br> “樺兒回來了?樺兒回來了!”李太后似是喃喃自語,身子顫了顫,都快站不住了。陳嬤嬤、唐嬤嬤忙一左一右上去攙扶著要坐,李太后甩開她倆的手,道:“快,快傳樺兒進來!別叫他在外頭候著!” 那小太監(jiān)站起來就往外跑,此時也無人說他放肆了,連一貫看重這些的李公公也立在一旁默不做聲。陳嬤嬤看了眼旁邊的幾個小宮女,她們忙去準備帕子、大銅盆里倒上水,還有拂塵、漱盂一樣都不少。 寧硯泠在一旁冷眼看著,此時心下倒是有幾分疑惑,不知這些物品有何作用。 正當她尚在思慮之時,外面進來了一個少年。太后只瞧了一眼,幾乎站不住,陳、唐二位嬤嬤忙上去攙扶住了。 那少年一進來就跪下了,口里連道:“兒臣給母后請安,謹賀母后平安喜樂。” 李太后急著向前,一個趔趄,幾乎要倒過去了,她彎下身子,握住那少年的雙臂,扶了他起來。 只見那少年不過十六七歲的模樣,挺拔頎長,生得是極清秀俊逸,比固原王更好看幾分,樣貌并不在楚皇之下。 這便是廣林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