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jié)+番外_分節(jié)閱讀_212
是那時,她要一人扛著許多事,故而不得不咄咄逼人,不得不果敢勇毅,而今有她來分擔(dān)了,謝相便不必逼著自己與人爭端。 她內(nèi)里其實(shí)是個淡泊無爭之人。否則,又怎會在當(dāng)年教她糾纏過甚時,輕易請辭。 劉藻看著謝漪的字跡,回憶起許多事,大大小小的都有,只是樁樁都有謝相的面容。謝相在就好了。劉藻想,她就能與謝相說一說。 窗外風(fēng)一吹,燭影晃動,仿佛將字跡都晃得暈開了,劉藻忙用手去為燭火擋風(fēng),目光還留戀地落在竹簡上。胡敖侍奉在側(cè),自是發(fā)覺了清風(fēng)吹動了燭火。 他一面吩咐人去關(guān)窗,一面上前,替皇帝擋風(fēng)。奈何衣袖寬大,擋住了風(fēng),卻也投下了陰影,使得竹簡上的字徹底看不清了。 劉藻目光一頓,抬眼冷冷地望向他。 胡敖一驚,連忙讓開。光重又照下,他目光悄悄一掃,看到竹簡上謝相的名諱,愈加靜若寒蟬,不敢出聲。 劉藻抬筆,緊隨謝漪之后,寫了個準(zhǔn)字,而后收起,放到一側(cè)。 接下來,她便專注得多了,不過半個時辰,便將余下的奏疏都處置了,起身回寢殿。 謝相縱使她瞻前顧后,擔(dān)心她所行是否妥當(dāng),是否會使謝相不悅,但謝相也總能與她鼓勵,使她將精力集中于政事上。 她能有昏聵之舉,卻絕不能讓大權(quán)旁落,故而政事之上,不能輕忽。 她也不能徹夜不眠,須得按時作歇,養(yǎng)好身子。謝相那端有神醫(yī)調(diào)養(yǎng),她也有許多醫(yī)官為她留意著。不論是謝相還是她,白頭到老最要緊的便是身體康泰。 除這二件,其余,皆可明日再論。 劉藻躺到床上,合起眼,她還是擔(dān)心謝相會不贊同她所行。她極力摒棄慌亂,一遍一遍回憶那日謝相親口與她說過,她也害怕,她也在等,她亦心急。 這是墜馬那回,謝相在半夢半醒間吐露的心聲。正是這一句,方使她有了底氣。只要與謝相同心,她不信有什么事是辦不成的。 如此自勵,不多久,果然陷入安睡。 隔日有大朝,劉藻心中想著,因親征之事,在群臣前冷了謝相十余日了,昨日請功奏疏上,載有謝文的功勞,頗為矚目,正可借此,假裝與謝相消弭齟齬。 她也不想老是與謝相冷顏相對,她還是想要與她笑一笑的。 這般想著,朝上,劉藻稱贊起謝文來,便十分不遺余力“果真不負(fù)朕望,待他來日凱旋回朝,朕必有厚賜。”說罷猶覺不足,補(bǔ)了一句“謝文真乃朕之仲卿!” 謝文此行,的確亮眼,但要將他比作衛(wèi)仲卿,顯然是過譽(yù)了。但哪一個皇帝不想要名臣來為他添彩?謝文爭氣,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皇帝欣慰,有此豪言,大臣們總不會觸她霉頭,自是順著她附和。因謝漪就在殿上,大臣們也少不得賀她,有此子侄,后繼有人。 劉藻時時豎著耳朵,等的就是這一句,立馬便望過去,笑道“卿家好教養(yǎng)。” 謝漪依禮稱陛下過譽(yù)。 言罷抬頭,恰好與謝漪對視,劉藻極為隱晦的眨眼,與她彎了彎唇角。謝漪莞爾,連眼中都染上了薄薄的笑意。 劉藻只覺心跳都漏了一拍,不知怎么又想起昨夜那道奏疏上的字跡。清雅溫潤,翩然若神人。又想到謝相在她懷中時,微微喘息的模樣。她頓時耳尖一紅,恐漏出破綻,不敢繼續(xù)看謝漪了。 接下去,大臣們又議到旁的事上,劉藻仔細(xì)聽著。半月一回大朝,但凡能在朝上提出的事,必然是關(guān)乎民生根本的大事。她不走神,專注地聽,專注地思考。 待一事議過,劉藻騰出空來,方不經(jīng)意般望向謝漪。謝漪已不在看她了。這是情理之中的,畢竟哪有丞相一直盯著皇帝看的??蓜⒃暹€是覺得有些失落,她心中很是惋惜,方才謝相莞爾一笑,很好看,可惜她胡思亂想,以致心虛,沒能多看一會兒。 她這樣想著,眼中便不由帶著了小小的懊惱,嘴角也緊緊地抿起。有一大臣出列,劉藻轉(zhuǎn)開目光,望向那人,沒看到謝漪眼中深深的笑意。 待散朝,已近午時。 李聞緩步朝宮外去,宗正卿急匆匆地趕上他,左右張望了兩眼。 他這模樣,一看便知是有事相商。李聞止步,與他道“君何以行色匆匆?” 宗正卿見無人留意他們,便笑道“公可聽朝上陛下如何夸贊謝文?” 李聞一聽,笑意便斂了去。宗正卿還未留意,津津喜道“因謝文,陛下今日對丞相都是笑顏相對?!?/br> 李聞不語,想的卻是陛下生了好幾日氣,差不多是該消氣了,這幾日也不見謝相著急,恐怕只是二人間的小悶氣,并不大要緊的。 “少年英雄,何人不愛?我看,此番恐能有些眉目。”宗正卿笑呵呵道。 李聞一聽也覺有理,他這些時日,時時在想,都是女子,怎地生了情,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時間倒忘了陛下終歸還是得大婚的。 他面上一喜,正欲附和,忽想到,怕是沒那么容易。陛下方才殿上,還打量了謝相好幾眼。他看到宗正卿笑容滿面,當(dāng)即滿心愁苦,偏生這些話又是說不得的,胸口頓覺十分憋悶,嘆道“陛下的心思,你我為人臣,如何看得透?!?/br> 宗正卿不贊同“公素看重陛下婚事,雖屢受挫,仍不氣餒,今有了眉目,怎地反說起喪氣話來?!?/br> 李聞與他說不通,用一種“你知道些什么”的目光,責(zé)備地看了宗正卿一眼,先行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