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番外_分節(jié)閱讀_50
劉藻等眼中的血色消了下去,方站起身來,召宮人入內。 宮人們大氣不敢出一聲,唯恐小皇帝惱恨他們不能護住,將怒氣發(fā)泄到他們頭上。誰知她卻與以往無異,照舊讀史,讀得累了,還有心思去殿外走上兩圈,以解疲乏。 也不知謝漪編了什么罪名,將春和鎖拿問罪,只是她身旁便缺了一貼身侍奉之人。她在殿中環(huán)視一圈,將胡敖勝任黃門令,代了春和的位置。 胡敖原只是一無銜的小宦官,不想卻為陛下看中,一躍為秩五百石的黃門令,當下驚喜不已,連連叩首謝恩。 劉藻拔擢他,是因他與春和一般,對她所用膳食,甚為上心,只是他多沉默,少有開口的時候。劉藻仍奇怪昭帝之死,只是這疑惑埋在了心底,不再表漏出來。 《太史公書》中載了許多復仇奇事,也有許多“不鳴則已,一名驚人”的慷慨事跡,看得人血脈僨張,心潮起伏。 劉藻看時,備受激勵,然而看完,又覺渾身都冷了下去,頭腦冷靜得很。 謝漪依舊三日為她授課一回。但劉藻也不似往日那般期待,她對謝漪,信任全無,甚至疑心她所授是否藏心。畢竟她的心機,若是藏了心,她怕是看不出來。 謝漪卻似渾然不覺,照常授課。有時還有意講得慢些,留些懸念,逗著小皇帝去問,仿佛將她逗得哭出來,方能使她如愿。 時近夏日,日漸炎熱。朝中有大臣上奏,請皇帝往甘泉宮避暑。 謝漪知小皇帝體弱,恐京中熱氣蒸騰,將她熱壞了,便將此事定下。她定下之事,劉藻是無反駁之力的。于是宮中又準備起避暑之事。 武帝晚年,長住甘泉宮,故而宮中,諸物具備,宮殿亦修得恢弘齊整,并不比未央宮差上多少。 宮人們忙于避暑之事,于劉藻是不大相干的。她只需離宮之時,登上鑾輿即可。夏日雖還未來,午后卻悶熱起來。 桓匡年邁,受不得暑氣,昨日授課時,竟昏了過去。劉藻忙召醫(yī)官診治,待他緩過來,又令送他回家,與了他半月假,賜下無數(shù)藥材,要他好生安養(yǎng)。 這樣一來,倒使她能得半月閑。 她在宣室看書看得累了,走出殿外,信步閑逛。宣室處未央宮正中,與溫室殿、清涼殿并肩而建。 距此處不遠,便是椒房殿。 劉藻順著陰涼處走,不知不覺就到了椒房殿外。椒房殿是中宮所居之處,她曾經過此地數(shù)回,卻還未入內看過。 今次劉藻也不打算入內,正欲轉身回去,便見宮門前站了一人。 那人正是謝漪。 她穿著輕衫,微微仰頭,似是在看門上的牌匾。劉藻記性甚好,幾乎見之不忘,她來過此地,自是知曉那匾額所書,乃是椒房殿三字。 三字是以小篆寫就,不知是何人手筆,寫得儀態(tài)端莊,大氣恢宏。 只是字寫得再好,也不過三字而已。劉藻那時,瞥了一眼,就走了,然而此時謝漪卻久久地站立,好似站成了一座木偶。 第25章 謝漪是途徑此地,見了宮門,想起已有十余年未曾踏足此地,便不由駐足觀望。 她對衛(wèi)皇后,是感激,倘若當年,姨母不曾將她接入宮中,她怕是未必能有今日。她的母親,在衛(wèi)家顯赫后,嫁與陳掌為妻。 陳掌乃是開國功臣陳平之后,時任詹事,為武帝所重用。衛(wèi)少兒原不過平陽侯府之婢,嫁與陳掌,可謂高攀。但她卻不安分于室,數(shù)次與人通jian,有一回與一謝姓小官歡好,有了她,將她生了下來。 她是jian生子,受人低視,母親也從不關心她,與一口飯吃,不叫餓死也就罷了。后姨母聞說,憐憫之下將她接入宮中,當做親女撫養(yǎng)。 太子據年長她十余歲,衛(wèi)長公主也比她大得多,他們待她,從無小視,總是多有疼愛。至她七歲,碰上太子據讀書,她路過聽了一遍,就記了下來。姨母以此為奇,將此事說與武帝,武帝聞說,更是稱奇不已:“你們衛(wèi)氏血脈,多為將星轉世,不想竟還有一能文者?!?/br> 許是有趣,又許好奇,欲見她能學至何種地步。武帝令她與皇子一同進學。她是皇后妹女,算得上外戚,與皇子一同入學,倒也沒什么。唯一使人皺眉處,便是她是女子。 但呂帝都以女子之身,登上大寶,她入學讀書,委實算不得什么。 她苦讀六年,皇子也好,旁的伴讀也罷,無有能與她相較者。 她原本該經舉薦入仕,與多數(shù)官宦子弟一般,先入宮為郎官,而后以此為階,逐步升任。卻哪知災禍忽然將她,衛(wèi)家數(shù)月間土崩瓦解。衛(wèi)太子投繯,皇后自盡,只來得及將東宮唯一的血脈,托付到她手中。 她受二人恩情,自是將劉藻視如己出,欲將她好生撫養(yǎng)長大。只是那時,劉藻身份敏感,無數(shù)人盯著,她要照護她,著實不易,只得將她托付到外祖母手中。而她則入仕途,欲掙出一片坦途來,好來日為劉藻鋪路。 小劉藻一日日長大,縱使她不能見她,也知她的一日日的變化。興許是懷她時,那宮人左躲右藏,受了驚嚇,劉藻底子不大好,時常染病。她四處找尋藥物,延請大夫,乃至求來巫醫(yī)做法,護她平安。 幾年下來,到底將她的身子養(yǎng)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