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謝相 完結(jié)+番外_分節(jié)閱讀_34
謝漪并未令她久等,不過半個時辰,謝漪隨宣召的宦官匆匆而來,一入殿,照舊彎身行禮。 春和侍立在階下,余光一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方才還淡然閱書簡的小皇帝,薄唇緊抿,神色低沉,竟將怒意顯露了出來。 “謝相免禮。”皇帝的嗓音猶帶一絲稚氣。 謝漪直起身,淡然問道:“不知陛下宣召,所為何事?” 劉藻的眼中沉晦下來,盯著謝漪看了許久,謝漪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劉藻的怒氣也消退大半,示意殿中諸人皆退下。帝師是謝相擇定,她心懷不滿,不知會否予人口實,使得謝漪為難。她身邊的宮人中有長樂宮的耳報神,她還不知是何人,便將人皆屏退了。 待只余下她與謝漪二人,方道:“朕欲更易一師?!?/br> 謝漪道:“陛下為何欲易師?可是桓師才學(xué)淺薄,不堪為帝師?” 桓匡的才學(xué)自是差不了,劉藻雖覺他所授之物,全然無用,也不得不贊一句,桓師學(xué)識淵博,每有拓展,都講得深邃而精湛。 謝漪反問,倒像是當(dāng)真不知桓匡每日在教她什么。劉藻卻是不信,她看著謝漪淡然的容色,不知怎么便有些委屈起來。 她起身,走到謝漪面前,問道:“你當(dāng)真不知么?” 她已至身前,殿中也無旁人,謝漪的防備也不由卸下少許,看著劉藻,答道:“桓匡當(dāng)年教授先帝,也是自詩經(jīng)始。《關(guān)雎》三日,《葛覃》三日,所授內(nèi)容,與今大同小異。他對陛下,并無偏見?!?/br> 這話便是糊弄人了,劉藻呆一些也許就信了,但她偏偏很聰明:“昭帝時從桓師時方八歲,吾今十四?!?/br> 小皇帝不好哄,謝漪也有些苦惱。劉藻還在看著她,等著她回答。謝漪心生怪異,她記得初接陛下入宮那會兒,陛下顯然有些怕她,乃至不敢與她對視,眼下不過二三月,竟就不怕了。 劉藻認真道:“昭帝十二迎娶皇后,十四親政,我縱來得遲,學(xué)得晚,也不至于至今仍學(xué)詩經(jīng)。桓匡是謝相所選,謝相有何居心……”她說著說著,發(fā)覺竟將這兩日思忖的內(nèi)容說了出來,連忙抿唇,不再往下說。 謝漪卻是淡淡一笑:“陛下以為,臣有何居心?” 劉藻搖頭,她若能看出謝相是何居心,又何至于為桓匡而惱怒。 謝漪笑了笑,眼角微微上翹。劉藻不由想起一月多前,將謝相召入寢殿的事,她想起那日謝相待她格外溫和,看著她的目光都是溫暖的。 她不禁有些懷念,或許唯有她病痛時,謝相方會待她和軟。 “朕不知?!彼f道,“但桓師不合朕意,勞煩謝相換一人來?!?/br> 這話說得有些像耍賴,謝漪險些笑出來,只是見對上她那雙倔強的雙眸,微微嘆了口氣,認真道:“天下間若有一人可為帝師,必是桓師?!?/br> 她只言桓匡之重,卻沒說為何唯有他方能為帝師。劉藻正憤懣,聞言,也認真道:“與其桓匡為帝師,朕寧可拜謝相為師,至少謝相容貌姣好,觀之可親?!?/br> 她現(xiàn)在不僅生氣桓匡不肯教她些有用之物,還嫌棄人家年邁衰老,長得不好看。謝漪觀劉藻神色,她竟是當(dāng)真這般以為。謝漪真是懷念起登基前的小劉藻,雖也心思深沉,但至少寡言靦腆,有心事也只藏在心間。 “陛下慎言?!敝x漪勸了一句。 之后任劉藻再如何詢問,她都不肯再開口。 劉藻對她毫無辦法,原先因謝漪而消退的怒火,愈加熊熊燃燒。謝漪一走,她便開始思索,為何帝師非得是桓匡,桓匡身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又或是諸言皆不過推辭,謝相不過是不愿她親政,好獨握大權(quán)。 但凡是人,皆有私心,所謂私心,總逃不脫錢權(quán)二字。劉藻縱然困于深宮,也知曉些端倪。太后待她,越來越親和,每隔三五日,總會來一回。平日更是常遣宮人來見,贈她珍稀寶物,諄諄叮囑,不可過于勞累。 她登基前,居長樂宮那月余,太后不僅不見她,甚至甚少管她。有此轉(zhuǎn)變,必是太后與謝漪周旋落于下風(fēng),需她這皇帝相助。 劉藻所知不多,但她很有見微知著的天賦,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 當(dāng)初謝漪與太后結(jié)盟,將她推上帝位。但這同盟并不牢固,她一即位,便告破裂。之后,大將軍因擁立昌邑王失敗,恐入罪,依附謝漪。謝漪本就不弱,得大將軍依附,更強于太后。 太后不甘示弱,自得再尋同盟,便欲將她拉攏。 劉藻微微垂眸,將視線落在竹簡上,她抬手,指腹貼著微微泛黃的竹片來回摩挲。太后屢屢示好,她一直未有理會。相較而言,她更信謝相。但若謝相為拿捏她,特不使人教她朝政,將她困于深宮,她是否該與太后結(jié)盟,好脫出目下之困。 一想到要與太后一同對付謝相,劉藻便在心中嘆了口氣,心想,暫且等等,她實在不忍令謝相受挫。 少年心軟,謝相在她腹疼欲死之時,為她揉過小腹,劉藻始終記得,她不愿愧對關(guān)心過她的人。 但轉(zhuǎn)瞬,她便很生氣,既氣自己心軟,又氣謝漪心思不明,讓她猜不透。 氣完,隔日小皇帝還得去聽講。今日講的是《詩經(jīng)》中的《卷耳》一篇?!毒矶匪?,乃是思念征夫的婦人,與在外思歸,路途辛勞的征夫。 劉藻帶著怒意,心中厭煩,但面上卻是篤思好學(xué)之態(tài),半點不顯露真實心思。 桓匡見此,很是滿意,以為天子仁善賢明。他講起課來也愈加用心,先說完一篇釋義,再將詩篇拓展開講。劉藻原以為他又會不厭其煩地強調(diào)女子之德,不想桓匡話音一轉(zhuǎn),說起戰(zhàn)事之苦來。 “以我強漢傾國之力,換來衛(wèi)大將軍七戰(zhàn)七捷,如此看來,也算不得什么功勛。”桓匡語氣淡淡,帶著股自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