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伯樂劉化恨己不是伏龍雛鳳
書迷正在閱讀:[綜英美]大橘為重 完結(jié)+番外、獨角獸不是傳說、神豪警察、天官賜福 完結(jié)+番外、超神學(xué)院之雄兵連:都市篇、時空商鋪系統(tǒng)、心如花木,向陽而生、天黑請說愛我、在風(fēng)水圈當網(wǎng)紅、王者榮耀之領(lǐng)主大人
說來也是,一份勞動一份收獲,如果這世上真有過目不忘的人,那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因為即或是后世的電腦都還有硬盤損壞的時候,更何況是人的大腦哦。 但李雄聽得劉化一番實事求是的說事,隧也有感而發(fā)地說道:“凡成大事者,又幾個不是苦過一番拼打過來的?即使是那些世襲的皇帝,若是過于懈怠也都會遭遇天下人唾棄的,更何至于凡人!” 劉化沒再和李雄討論這個問題,而是回到《三國志》的問題之中,繼續(xù)發(fā)問李雄道:“那依李三公子的看法,劉備這個人怎么樣呢?” “劉備,從織席販履的一屆草民,最終成為西蜀皇帝,靠的不外乎就是他自己的仁義了。就如諸葛亮所說的‘曹cao得天時,孫權(quán)占地利,主公可得人和’。故而才能有關(guān)羽張飛至死永相隨,才能之士盡皆齊往投奔劉備。諸葛、龐統(tǒng)、徐庶、法正張松等人,無不是因為劉備的仁義才輔保于他。故劉備才能成就霸業(yè)。水鏡先生云: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劉備為什么沒有得天下呢?這就是因為劉備成在仁義敗也仁義,他在幾個最關(guān)鍵的地方都沒有聽從二人的建議:劉備攜民渡江之時,劉表新忘,劉琮不戰(zhàn)而降。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襄陽,可是劉備不忍百姓涂炭,放棄了這個大好的機會。劉備剛剛進川,劉璋前來勞軍,龐統(tǒng)建議‘劉備在營中當場把劉璋拿下,劉備不聽。龐士元獻上中下三策的時候,劉備為了所謂的仁義,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給后來龐統(tǒng)之死埋下了禍根。關(guān)羽死后,劉備又為了仁義,不顧諸葛亮和趙云等人的苦苦勸諫,舉傾國之兵罰吳,結(jié)果大敗而回,使剛剛建立的蜀國大傷元氣。后來劉備死后,諸葛六出祁山不過是盡人事而已,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v觀劉備一生,仁義成事,卻也仁義害人,終是有時候小仁亂大謀!可謂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李雄又是長篇大論一番分析下來,說得頭頭是道,直把劉化說得心悅誠服,真的是心服更口服! 劉化可也記得陳對吳中大帝的評語,隧念了起來:“權(quán)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孫權(quán)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yè);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陳壽雖然如此評價吳中大帝,但又不知李三公子該如何看待?” “孫權(quán)承父兄之資,勇而有謀,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jù)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憤曹cao竊國,嘗有討賊之志;烏林之捷,亦一時之雋功。其后關(guān)羽圍襄陽,降于禁,威振北方,cao大懼,欲徙都以避之。權(quán)于是時,誠能與羽協(xié)力、東西并舉,則cao可圖而漢室可興。今乃不然,反襲殺羽以媚曹氏,不能少降意于帝室之胄,而甘心臣賊,昭烈之不能混一區(qū)夏,由此故也。他日雖有犄角之功,亦無及矣。吁,惜哉!” “其實,對于孫權(quán)的這個人,世人的評價還是蠻中肯的,雖然他不及cao,但也勝過備。只不知道李三公子又是如何看待他們?nèi)酥俊?/br> “三國之中,曹cao雄才偉略當仁不讓為貫世英豪,權(quán)當次之。而劉備就似哭出來的江山,但他仁義,卻又在很多時候有婦人之仁。而且單就個人能力備也遠不及二人,是為三?!?/br> 劉化雖然也不喜劉備的婦人之仁,但卻怎么也不至于李雄的如此激烈,聽了他一番話下來也是心神澎湃天人激蕩,于是又問道:“汝若身逢亂世又當如何?” “成大事者往往豪邁不群不拘小節(jié),該取就取,該舍就舍,為了天下大義壯士猶可斷腕,又豈在惜熱血!但義之一字,應(yīng)以天下為重,國次之,人之關(guān)系在末后?!?/br> 劉化聽到這里,也終是知道李雄為何如此不喜劉備了。想來也是劉備那些婦人之仁,真的是有時候害死人,往往是重了小仁卻去了大義。功名垂敗一瞬間,又豈能夠和平民小老百姓般為家里壇子里的幾斤米費勁心腸。所謂的成大事者,即或是餓得饑腸咕嚕,卻也不會為明天可能餓死而曲于奔波,卻只是在天下間思量再三。 這樣一想通了,劉化也就理解了劉備那“哭出來的江山”有多勉強,即或后面的阿斗不是阿斗,仍是劉備般的“精明”,卻也小仁在cao的蓋世謀略面前只有繞道而走不會長久。 上者,可無楚王之勇,但卻一定要有大局觀念,絕不會以婦人之仁而暴天下,也不會以一玉之得失而兵臨城下,城池之爭是為正常,但也決計不會完全不顧黎民百姓,但為了天下百姓又不會只為眷顧一方水土。凡事,天下為重,社稷次之,這才是上上之道。 劉化與李雄一番交談下來,又逐一討論了三國之時的各個人物,不由得對李雄刮目相看,隨之在后更是驚嘆連連。 有時候劉化都感嘆自己為何沒有諸葛之才能,也沒有關(guān)張之猛烈,否則倒不失一次輔助天下之時機。 然自己手上無力,臂上無弓弦,即或頭腦也差被之鄙夷的劉備老遠,更不要說自己有沒有仁政攻略之類的了! 嗚呼哀哉,他李雄一個黃發(fā)小兒,卻都有如此才智俯視天下,如有伏龍鳳雛之一在旁輔佐,那怕是而今稍微提攜點撥一下,想來他以后也定會是人中龍鳳傲天下。 只可惜,即使自己再是如何看得上他,然他李雄不過是一將軍之子,而自己卻又無名又無胸中腹水,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卻苦了自己不是蓋世英俠,否則也當長跟與他。唉!只可惜我劉化做了伯樂卻也幫不上他! 于是后來外出之時常對人說:“關(guān)、隴一帶的士人都將往南去,李家兒子中有仲俊有非凡的儀表,終歸會成為人主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