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diào)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wǎng)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yī)、冷酷戰(zhàn)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她的女性貴族身份,既符合羅馬人的審美趣味,又不至于有危險的感覺…自古以來,一個族群面對另一個族群的時候,女性的敵意都會小一些。即使是互相滅族,女人也會在最后保留下來。所以才會有一種說法,女性在這個世界是更強韌的生靈,男人死了,她們還活著! 陳嫣極力強調(diào)自己的學者身份,不光光是強調(diào),還將自己的作品,就是一些針對諸子百家的文章,或者詩賦什么的,請人翻譯成拉丁文,自費刻了一版進行印刷。然后這些就和一些其他的東方書籍一起成為她送給羅馬貴族、學者的禮物。 對于現(xiàn)在的羅馬人來說,理解東方的作品是很難的,首先他們得找到翻譯本,然后再進行理解…這種跨文明的體會總是很難的。陳嫣的文章自帶翻譯,而且很多文章就是對于諸子百家的領會,立刻就幫到了不少羅馬學者。 這樣一來,陳嫣東方學者的身份坐實的很快。 如此做法果然有用,很多原本只是感興趣,卻不一定要去東方的學者,此時都打聽起了去東方的一些事。倒不是說以后就呆在東方了,而是趁著有機會,拜訪一下東方世界,這也是很不錯的??!畢竟,那可是傳說中的‘絲國’。 對于陌生世界的畏懼也因為陳嫣這個活生生的招牌沖淡了不少。 如果是有著這樣女性的國度…怎么也不會太壞吧… “明天的劇目會在這里上演啊…”陳嫣隨著幾個羅馬向?qū)в瘟_馬,眼前看到的是這一時期非常典型的露天劇場。 阿波羅節(jié)的慶典當然少不了戲劇,據(jù)說今年會上演阿弗拉尼烏斯的戲。這位羅馬的為大劇作家,在今年剛剛?cè)ナ?,羅馬人顯然正為此可惜,今年的阿波羅節(jié),演出的大多是他的戲劇。 “這里能有多少觀眾呢?”陳嫣看著場地頗大的露天劇場,心里盤算著要不要把這個玩意兒帶回華夏。說起來戲劇往往意味著平民娛樂,也可以看作是市民階層興起的一個標志。 華夏的話,在商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弄這個倒也不錯。 這并不在賺多少錢,實際上本來就賺不了…這么大的劇場,造價就不菲了。還得保證演出什么的,到時候賺錢是能賺錢,但回本慢,賺的錢對陳嫣來說就是小錢!然而為此付出的心力卻不會?。?/br> 陳嫣想到的是這能豐富老百姓的生活。 “這座劇場是去年新落成的,能裝下七千多名觀眾?!毕?qū)дf的很慢。 他們現(xiàn)在是在用拉丁語交流,陳嫣的拉丁語水平就那樣。向?qū)犆靼拙蛪蛸M勁的了,說的時候自然更得照顧陳嫣的能力。 七千多名觀眾的容量,不能說小了,但這并不是如今羅馬露天劇場的極限…從此時的技術水平和施工能力上而言,羅馬的露天劇場能夠做到裝下兩萬人,這都相當于后世一些中小型體育館的規(guī)模了,實在讓人震驚。 此時的露天劇場差不多就是個‘半碗形’。表演的場地在‘碗底,碗底的后方是直立的建筑物,建筑物的墻面本身就是演出劇目的背景板,而這棟建筑物同樣還承擔著‘后場’的角色。 演員的化妝、候場、休息,都是在這里。 而‘碗底’前方的碗壁,也就是一個呈現(xiàn)為扇形的坡面,就是觀眾區(qū)了。一層一層的階梯供觀眾坐著觀賞戲劇,本質(zhì)上和后世的體育館沒什么差別。 此時有注意到陳嫣的羅馬學者上前打招呼,寒暄之后笑著問她:“夫人覺得怎么樣呢?” ‘夫人’這個稱呼是一個誤會,羅馬人以為她已經(jīng)結(jié)婚了,或者說至少結(jié)過婚。會有這個認知,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年紀,一方面是因為陳嫣帶在身邊的小朋友陳如意。 就算是東方人顯得年紀小一點,陳嫣的也絕對達到此時羅馬結(jié)婚的水平了。 此時羅馬結(jié)婚的年紀大多非常、非常早,按照后世的標準,可以說是實打?qū)嵉耐?!大漢常常出現(xiàn)十三四歲結(jié)婚,大家覺得這已經(jīng)夠早了(在春秋戰(zhàn)國以前,可是流行過晚婚的)。 但是羅馬,在女兒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能將其許配,并且完成結(jié)婚儀式。 不是訂婚,而是真正的結(jié)婚儀式…如果是結(jié)下婚約的話,那也不必說了。 至于小朋友么,不能說羅馬沒有未婚先孕的事,只是和華夏一樣,這不是主流。對于貴族家庭來說更是如此…一旦發(fā)生這種事,肯定都是藏著掖著的,陳嫣這樣光明正大,沒有一點兒隱藏的意思,反而讓大家從來沒有往未婚先孕的事情上想… 陳嫣沒有糾正這個誤會的意思,她自己對此并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也知道世情如何…她想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和羅馬人保持最好的相護印象,自然不會給自己人為地增加難度。 “覺得?”陳嫣重復了一下這個詞,才有些磕磕巴巴地反問:“覺得什么呢?您說的是什么呢?” 學者清了清嗓子:“在下是在說劇院…當然,還有羅馬?!?/br> “很宏偉…”陳嫣發(fā)自內(nèi)心地道:“無論是劇院還是羅馬?!?/br> 歷史上的羅馬到底和同時代的大漢孰強孰弱,這是后世論壇上能讓華夏青年互相攻擊,打出腦子來的問題。有人覺得羅馬并沒有說的那么厲害,之所以大家會那么說,只是因為西方話語權強而已。 打個比方說,西方隨便挖出一點兒古代遺跡就能順路證明一些東西,大家還不能反駁。相比之下,華夏文明就悲催的多了,國際上承認的王朝歷史是四千年,再往上很多就不認了。 這一點,其實是東西方對相關方面的定義不一樣,西方很看重某些指標。而華夏有自己的文明特點,一些西方文明覺得是必要條件的東西,華夏卻不覺得。而華夏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東西,比如玉質(zhì)禮器,西方社會卻不見得認可。 羅馬真的那么厲害嗎?不少人覺得就是西方后代在后來闊了,得給老祖宗貼金,不少東西都夸大其詞了。這種事情不是沒有證據(jù),從心理上理解也是完全能夠想象的,順理成章。 陳嫣對此并不發(fā)表意見——她認為是有這種可能的,事實上,華夏對于祖先的看法一樣經(jīng)歷了變化!國家弱的時候,自信心不足,大家其實很不愿意說過去的事,偶爾說起也沒有底氣。等到后來國家起來了,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有些事情上夸大其詞,又或者生搬硬套…這種事華夏普通國民也有過。 想想看,西方掌握話語權幾百年,這種事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再者說了,文藝復興是西方走向強大的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和階段,而文藝復興的招牌就是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得到一些文化,一些思想。這種情況下,給這一時期貼金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這甚至是西方的‘政治正確’,堪稱法統(tǒng)所在! 但是,這并不能改變羅馬在這一時期也很偉大的事實!有些歷史就擺在那里,這一時期的羅馬就是很好。再者說了,有些事情也可以反推——如果羅馬不是那么突出,文藝復興時期為什么要把那些故紙堆里的東西翻出來? 陳嫣的回答顯然讓這位羅馬學者很滿意,現(xiàn)場的氣氛又上了一個臺階。 如果是周邊其他民族的人這樣說,羅馬人并不會覺得這有什么,因為羅馬人看這些民族都是俯視的角度。對于自己覺得不如自己的人的評價,就算再高,也就是一樂而已,樂完了就沒有什么感覺了。 陳嫣卻不同,她來自一個和羅馬一樣偉大的民族…不只是因為陳嫣本人展示出的一些東西,也因為一些去過大漢又回來的學者的說法。 那里和羅馬很不一樣,但毋庸置疑,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民族! 來自和自己同等級的民族的贊揚,這才是真正的贊揚…羅馬人自己并不一定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們的反應卻是沒錯的。 陳嫣在這第二次的羅馬之行中過的很愉快,羅馬的貴族們想要讓她開心,之后的生意也能好做一點。羅馬的學者也將她當成了自己人,她本人頻繁舉行文化沙龍,這在此時是很新穎的,同時也讓學者們覺得很有趣。 她送出了很多東方著作,也請求羅馬的學者能協(xié)助翻譯羅馬的書籍,向東方介紹這里。 不只是如此,她還親自邀請一批羅馬學者訪問大漢。她不止會負擔這些羅馬學者的路費,還會給他們開薪水…當然,名義上不是薪水,而是贊助費,贊助他們?nèi)|方學習、交流,進行自己領域的研究。 “學者的清貧是一種很令人敬佩的品質(zhì)…”陳嫣這樣對學者們宣揚自己的思想:“學者也是最能耐得住貧苦的一群人,在華夏有‘君子固窮’的說法。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大概是思想上實在是太富有了?!?/br>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學者能夠不那么清貧。過于清貧的生活有的時候是一種財富,但更多的時候會讓學者沒辦法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知識的獲取中…這對于世界來說是一種損失!” 陳嫣一直很給學者面子,這番話更是說的敞亮又貼心!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哪有完全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呢?別人高看自己、認同自己,無論怎樣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呢,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會拒絕。 一時之間,不少羅馬的頂尖學者都愿意去東方走一走、看一看——陳嫣親自邀請的,當然是頂尖學者!這些頂尖學者原本就有愿意去東方的,但下定決心的還是太少,陳嫣就是在背后推了他們一把。 還有羅馬的普通公民,他們也很喜歡陳嫣…其實他們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到陳嫣,絕大多數(shù)甚至從未見過陳嫣。之所以會有好感,原因也很簡單,這是一個和自己民族同等文明的貴族,她喜歡自己的國家。 簡單嗎?確實簡單!但是這就夠了! 羅馬公民當然是自豪于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這就好像是華夏人,有一個強國的重要人物說自己一直很喜歡華夏。只要說的這個人不是當面一套,背后卻捅了華夏一刀,而且還被發(fā)現(xiàn)了,大家都會很喜歡這個人的。 如果這個人能夠?qū)⒆约旱南矚g很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做幾件友好華夏的事,就能被稱為‘華夏人民的老朋友’了。 民間聲望絕對不會太壞。 然而,無論是哪些人的好感,到了談判會場上也要暫時止步了。 陳嫣來羅馬固然有玩兒的因素,但和羅馬的談判確實是她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果她沒來也就算了,自然有人成為她的代理人和羅馬這邊會談。而她來了,就得她把擔子擔起來。 哪怕是作為羅馬人眼中的吉祥物…不然,她總不能談判進行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到處玩兒吧。 所以談判時間到了,她就開始了自己的繁忙生活…端坐在談判現(xiàn)場,無論聽到什么,全都微笑以對。 羅馬人對她說的東西,絕大多數(shù)她都會不肯定也不否定,然后再在自己人的場合告訴負責談判的人該做出什么樣的堅持——某種程度上這加重了大家之前的猜測,那就是陳嫣確實是個吉祥物。 之所以這樣,除了讓羅馬人對自己少些防備,也是陳嫣想要彼此之間沒有那么‘直面’。 如果自己就是那個說話算話的人(實際上就是),那么羅馬這邊肯定會有人直接拋來一些要求的。直接答應,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但直接回絕,這好像也不太好。這些日子她塑造的形象太過友好了,反而不適合這種事。 想想看人設崩塌的公眾人物吧…多的是粉轉(zhuǎn)黑。 陳嫣并不想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至少不要在這個關鍵時候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說的嚴重一些,說不定會給她一直以來主導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帶來很大影響。畢竟現(xiàn)在這方面的工作也才剛剛開始,可以說任何一點兒震蕩都是難以承受的。 這場談判持續(xù)了十多天,最終在兩方都精疲力竭的時候結(jié)束…怎么說呢,雖說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大家總算達成了彼此都認可的結(jié)果,即使這個結(jié)果并不那么合心意。 只能說,大家都有妥協(xié)吧。不過這沒什么可說的,這就是談判的必然了。 這次的談判結(jié)果被寫成了契約,根據(jù)契約的內(nèi)容,陳嫣的貨物不再由各路大小商人分銷,這項權力交給了羅馬本身。當然,羅馬本身也不可能賣貨,所以貨物會由一些人分割。 羅馬的大貴族們借此漁利就很簡單了。 他們有的自己就有商業(yè)能力,成為分銷商很簡單。有的并不在商業(yè)上有多少能力,就可以收其他商人的好處…在這件事上,大家都能簡單地賺到錢。 合約的內(nèi)容主要說明了陳嫣販運到羅馬的各種商品比例,特別是一些意義比較特別的商品,更是得好好討論。相比之下,如鏡子、香水之類的奢侈品,利潤雖然驚人,卻不值得特別進行規(guī)定,陳嫣愿意販來多少就能販來多少!至于羅馬貴族們自己要怎么‘分贓’,那屬于他們自己關起門來再討論的事。 絲綢、糖、胡椒等等商品,羅馬人都希望陳嫣能給出一個承諾,保證比較穩(wěn)定的供應——準確的說,是穩(wěn)定增長地供應!畢竟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來,這些受歡迎產(chǎn)品的需求是逐年擴大的。 一些人原本只用那么一點兒,但在習慣之后就會用更多(只要沒有經(jīng)濟上的難處)。而形成風潮之后,原本并不消費這些的,也會漸漸消費…其實這就是培養(yǎng)市場了。 而除了販賣過來的商品,陳嫣當然也希望從羅馬得到一些商品。羅馬的寶石、亞麻布、硝石等,全都是很好的貨物,對于陳嫣的產(chǎn)業(yè)帝國來說也非常重要。 在這一談判過程中,陳嫣沒有想到的是,有一件商品會成為爭論的核心焦點…那就是油脂。 陳嫣是真的沒有想到,不是絲綢,不是糖…居然是油脂。 但后來轉(zhuǎn)念一想,又覺得沒問題啊!在這個時代,油脂其實就是非常重要的軍工產(chǎn)品(民用當然有,但需要政府調(diào)節(jié)的只能是軍工方面了)。 這個時候的軍械,大到投石機這樣的大型器械潤滑,小到金屬盔甲的保養(yǎng),都需要油脂!可以說,養(yǎng)活軍隊這件事里,油脂的開銷并不弱于糧草或者軍餉等方面!但是大家經(jīng)常注意到的卻只是糧草和軍餉,而忽略了油脂。 這可能和緊迫性有關,沒有糧草是沒辦法養(yǎng)軍的,人都要餓死了,再強調(diào)戰(zhàn)斗力就很可笑了。軍餉的問題次之,但在古代社會也很重要…熟悉古代軍事的就會知道,古代軍隊雖然也有國家之類的信念支撐,但和現(xiàn)代軍隊還是差別很大的,不能拿現(xiàn)代軍隊的一些常識去思考古代軍隊。 比如近代歷史上的很多人民軍隊,就可以不要軍餉戰(zhàn)斗,只要能保家衛(wèi)國,只要能把侵略者趕出祖國,只要能實現(xiàn)心中的主義——這在古代社會幾乎是不能想象的,即使極端情況下也不能。 軍隊的軍餉一旦不到位,鬧餉就是必然的!而每次軍隊鬧餉,解決不及時就能發(fā)展成為大災難! 油脂的作用更多是維持軍隊的戰(zhàn)斗力,畢竟武器要是不行了,戰(zhàn)斗力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更別說一些精英部隊,這些部隊要保證士兵訓練的體力,就得讓士兵吃rou吃油…從這個角度來說,油脂也是士兵這個戰(zhàn)爭‘工具’的潤滑劑了。 現(xiàn)如今的羅馬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軍團的戰(zhàn)斗力上!從這一點上來說,羅馬的油脂消耗量是巨大的! 而油脂這個問題么,說實在的,東西方世界都缺! 羅馬稍微比大漢要好那么一點兒,一方面是羅馬的人口密度遠不如大漢,負擔要比大漢征服輕一點兒。另一方面,羅馬在外有很多行省,行省多的是游牧區(qū),這個角度來說,羅馬的rou食要比大漢多。 這個時候雖然羅馬有橄欖油什么的,但動物脂肪依舊是油脂的重要來源。 但是這種‘好那么一點兒’真的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好那么一點兒,缺是肯定缺的! 如果可以的話,羅馬肯定希望陳嫣能販來一些油脂。哪怕并不比現(xiàn)在羅馬的油脂便宜,這也是值得的。 這個問題就很難辦了…陳嫣之所以能販來一些油脂,并不是因為大漢的油脂市場已經(jīng)飽和。只是覺得這樣能豐富貨源清單,同時也是維持油脂的價格。 事實上,她的絕大多數(shù)油脂還是在大漢內(nèi)部消耗掉了!而現(xiàn)在大漢內(nèi)部對油脂的消耗么,可以說是有多少就能吞下多少,從來不存在庫存的概念!堪稱是一大俏貨! 因為油脂的走俏,陳嫣是一直盡力找油脂的!除了最早大豆中榨出了素油,然后又引進了芝麻等可以榨油的農(nóng)作物(芝麻可以榨麻油,麻油價格貴,不會用來做‘工業(yè)用油’,但麻油替代了一部分食品油的份額,自然就有一部分原本的劣質(zhì)食品油可以流入工業(yè)用油的市場了)。 包括西方的橄欖,也更多是為了橄欖油引進的。 素油之外,動物油脂也沒有放棄。 最開始,陳嫣是和北方游牧民族合作(不只是匈奴,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多的,甚至大漢自己本身就有一部分國民過著牧民生活)。在北方,牲畜是很寶貴的,但是天寒地凍的時候凍死牲畜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大規(guī)模凍死的牲畜,人吃不完,甚至沒機會吃!很多時候被剝皮之后就遺棄了。 陳嫣當時打上了這個生意,一部分作為冰鮮rou,運到了食品價格高昂的大城市(臨淄、長安就是其中的代表,rou是真的貴)。另一部分則是就地處理,大鍋做rou松,rou松這種食品陳嫣本身是做軍糧的。 熱量高、味道不錯、攜帶方便…運輸販賣也很容易,作為軍糧是真的不錯。